高中地理总复习(必修一).ppt
《高中地理总复习(必修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总复习(必修一).ppt(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地理总复习高中地理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地球在宇宙中1 1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 由高级到低级依次为:总星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由高级到低级依次为:总星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恒星系统(太阳系)、行星系统(地月系)四级。恒星系统(太阳系)、行星系统(地月系)四级。2 2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3 3太阳系概况太阳系概况 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及行星太阳系由太阳
2、、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太阳系结构图)际物质组成(太阳系结构图)4 4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普通性:大小和质量并不显眼。特殊性:目前已知唯一有生普通性:大小和质量并不显眼。特殊性:目前已知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命存在的天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液态水、安全的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液态水、安全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第二节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1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的活动形式有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和日珥、太阳大
3、气的活动形式有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的太阳风等,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日冕层的太阳风等,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引起地球气候的变化)。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引起地球气候的变化)。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短波无线电通讯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短波无线电通讯衰减或中断)。衰减或中断)。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现象和极光现象)。 2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4、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能量,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同时,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能量,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同时,太阳辐射能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能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第三节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1 1说出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说出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地球围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地球围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叫地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从北极上空观察,叫地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从北极上空观察,
5、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地球公转的方向同自转一样,也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地球公转的方向同自转一样,也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于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于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两焦点之一。每年椭圆两焦点之一。每年1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每年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每年7 7月初,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地球位于远日点。 2 2分析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分析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地球公转产生黄道平面,自转产生赤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地球
6、公转产生黄道平面,自转产生赤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的交角,叫黄赤交角,其度数为道平面之间的交角,叫黄赤交角,其度数为23232626。由于黄赤。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有规律的发生变化。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有规律的发生变化。 夏至日(夏至日(6 6月月22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326N)26N)上。上。秋分日(秋分日(9 9月月2323日),太阳直射在赤道日),太阳直射在赤道(0(0纬线纬线) )上。上。冬至日(冬至日(
7、1212月月2222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23(2326S)26S)上。上。春分日(春分日(3 3月月2121日),太阳再次直射在赤道日),太阳再次直射在赤道(0(0纬线纬线) )上。上。3 3分析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分析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昼夜交替: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形成昼夜现象。昼半球与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形成昼夜现象。昼半球与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地球不停地自转,就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圈)。地球不停地自转,就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6 6月月2
8、222日(夏至日)日(夏至日)1212月月2222日(冬至日)日(冬至日) 地方时地方时: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这种因经度: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间,叫地方时。经度相差而不同的时间,叫地方时。经度相差1515,时间相差,时间相差1 1小时,经小时,经度相差度相差1 1,时间相差,时间相差4 4分钟。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以北京所在的分钟。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以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统一时间,叫东八区的区时作为统一时间,叫“北京时间北京时间”。 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转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转: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
9、,都会发生偏向,其规律是:面对物体的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其规律是:面对物体的前进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前进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其中,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其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
10、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其中,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其中,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其他地区随纬度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其他地区随纬度的增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加大,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增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加大
11、,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时,昼最长,夜最短,极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时,昼最长,夜最短,极昼范围达到最大,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自秋分日至春分日(北昼范围达到最大,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自秋分日至春分日(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时,昼最短,夜最长,极夜范围达到最大,北极圈越长。冬至日时,昼最短,夜最长,极夜范围达到最大,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
12、内全部为极夜。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每年春分日每年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12小时。小时。四季的更替四季的更替:从天文含义上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从天文含义上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最低的季节;春、秋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变化情况是不同的。赤道附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变化情况是不同的。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一
13、年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终年变化近的低纬度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终年变化不大,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都较大,故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大,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都较大,故全年皆夏,季节更替现象不明显。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现象不明显。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南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且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都很小,南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且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都很小,故全年皆冬。中纬度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变故全年皆冬。中纬度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变化都很大,四季更替明显。化都很大,四季更替明显。为了使季节与气候相结合,方便气候统计工作,许多
14、北为了使季节与气候相结合,方便气候统计工作,许多北温带国家将温带国家将3 3、4 4、5 5月划为春季;月划为春季;6 6、7 7、8 8月划为夏季;月划为夏季;9 9、1010、1111月划为秋季;月划为秋季;1212、1 1、2 2月划为冬季。月划为冬季。 判读地球光照图,判读地球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完成下列要求: (1 1)绘出地球自转)绘出地球自转方向和晨昏线。方向和晨昏线。 (2 2)判断图示日期)判断图示日期和节气。和节气。 (3 3)确认太阳直射)确认太阳直射点,简述此日正午太阳点,简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高度角的分布规律。 (4 4)对图中各点的)对图中各点的昼长进
15、行排序,并简述昼长进行排序,并简述此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此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布规律。 (5 5)计算各点间的)计算各点间的地方时差。地方时差。第四节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说出地球的各个圈层名称说出地球的各个圈层名称 地球具有圈层结构,从外部到内部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地球具有圈层结构,从外部到内部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六个圈层。其中前三层为地球的外部圈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六个圈层。其中前三层为地球的外部圈层,后三层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层,后三层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岩石圈组的成与特点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岩石圈组的成与特点 地壳:地壳是地
16、表至莫霍面之间的部分,主要由各种岩石组地壳:地壳是地表至莫霍面之间的部分,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壳的厚度不均,平均厚度为成。地壳的厚度不均,平均厚度为1717千米。千米。 地幔: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地幔分上地幔和地幔: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地幔分上地幔和下地幔,在上地幔上部约下地幔,在上地幔上部约6025060250千米(上界)至千米(上界)至400400千米(下千米(下界)深度之间,为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发源地。地壳和上地界)深度之间,为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发源地。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合称为岩石圈。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合称为岩石圈。 地
17、核: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是地核,其物质成分以铁镍为主。地核: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是地核,其物质成分以铁镍为主。地核又可分成外核和内核。地下地核又可分成外核和内核。地下29002900千米至千米至50005000千米深处为外核,千米深处为外核,物质可能呈熔融状态。物质可能呈熔融状态。50005000千米以下的深部是内核,其物质可能千米以下的深部是内核,其物质可能为一个金属核心。为一个金属核心。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1 1说出大气的热量来源说出大气的热量来源 根本来源:太阳辐射;直接来
18、源:地面长波辐射。根本来源:太阳辐射;直接来源:地面长波辐射。2 2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大气通过反射、散射和吸收等过程,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大气通过反射、散射和吸收等过程,对太阳辐射起到削弱作用。对太阳辐射起到削弱作用。 被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部分被反射回宇宙空间,被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部分被反射回宇宙空间,部分被地面吸收。部分被地面吸收。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以地面辐射的形的同时,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对流层式向外辐射能量。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通
19、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过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归还给地面。3 3分析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分析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运动的成因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由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由低纬向高纬递减,造成高低低纬向高纬递减,造成高低纬之间的热量差异。地表冷纬之间的热量差异。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垂直运动造成同一动;空气垂直运动造成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同一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水平面的气压差最终导致了最终导致了大气的水平运动。可见,冷大气的水平运动。可见,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
20、压差异是大本原因,水平气压差异是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这种由气运动的直接原因。这种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形式。4 4运用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分析一些地理现象运用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分析一些地理现象海、陆风:白天风从海、陆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山、谷风:白天风从山、谷风: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顶,夜晚山谷吹向山顶,夜晚风从山顶吹向山谷。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城郊风:无论白天夜城郊风:无论白天夜晚,风从郊区吹向城晚,风从郊
21、区吹向城区。区。5 5说出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说出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分布 三圈环流由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和高纬环流圈组成。由三圈环流由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和高纬环流圈组成。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六个风带和七个气压带:于三圈环流的存在,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六个风带和七个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信风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信风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西风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南北半球的西风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地东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6
22、6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地球上的风带和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也随之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气压带也随之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气压带和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风带控制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因太阳辐射强,空气对流运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因太阳辐射强,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形成高温多
23、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旺盛,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30之间的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之间的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炎热干燥的的热带沙漠气候。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炎热干燥的的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南北纬30304040之间大陆西岸地区,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之间大陆西岸地区,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少移动的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南北纬40406060之
24、间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之间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洋暖湿气团影响,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小,气温适中,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小,气温适中,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7 7说明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说明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 北半球陆地面积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大陆北半球陆地面积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大陆增温快,气温高,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降温快,气温低,增温快,气温高,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降温快,气温低,形成冷高压。这种
25、热力成因形成的强大的气压系统使得气压带形成冷高压。这种热力成因形成的强大的气压系统使得气压带明显被分割成块状,形成若干个气压活动中心。(亚欧大陆与明显被分割成块状,形成若干个气压活动中心。(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形成冬季的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夏季的印太平洋之间形成冬季的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夏季的印度低压和夏威夷高压。)度低压和夏威夷高压。) 北半球海陆上的气压活动中心随季节而变化,使得一年中北半球海陆上的气压活动中心随季节而变化,使得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方向或接近相反方向变化,形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方向或接近相反方向变化,形成近地面的季风环流。东亚地区海陆热力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复习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