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理平面构成作业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理平面构成作业图.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肌理平面构成作业图 篇一: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肌理的说课稿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肌理的说课稿 对于本节课我是以任务引领的方法为教学思路,在让学生了解肌理构成形式后进行创作再运用到实例上去,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和达到思维能力培养为目的。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分析学习法分析过程分析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以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构成基础的第一章第五节“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编写的。加入了肌理为主要元素,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平面构成中肌理的制作和应用。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重复,近似,渐变,对比,空
2、间和肌理等基本的构成形式,所以对构成形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肌理的制作与应用这两点概念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加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目标分析: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1、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肌理的各种技法。 2、通过学习,掌握肌理在设计中的应用,了解设计的基本过程。 能力:1、在制作肌理效果和应用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1、通过学习肌理的制作与应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认
3、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中肌理的创作和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肌理的应用。 目标中的知识主要是抓住了两个关键词,制作和应用。肌理的制作在上堂课已经讲过,但这次的不同点是需要学生自己抓住一个主题来制作效果。如“活力,复古,粗犷,自然”等进行理解后的创作,这也充分体现了肌理的魅力与 特性。 随后肌理的应用(用肌理设计包装提袋)即是本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重点是因为它是个全新的知识,难点是因为在应用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和短时间里完成整个任务。宣传主题让学生自拟,这样加强了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同学们在本节课中能基本完成任务制作的话也就基本学会了肌理在设计中的应用。同时
4、也提高了他们的的各项能力和情感。 三、 学生分析: 本堂课授教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基础还是相对比较薄弱的。对于构成基础也没有学习完整。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考虑到这些就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虽然课题是在设计中的应用,但在一课时中是无法真正完成设计任务的。所以在整个任务中包装提袋是事先准备好的,让同学们只是用制作好的肌理效果来装饰这个产品,再加上最后的产品标志后也能达到同样宣传效果。这样基本让学生了解了设计的过程和知识点的应用。 另一个是在对于知识点理解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在上肌理这堂课的时候学生们有时候会注重色彩的表达而不是肌理本身纹理的表达。这就是对于概念的不熟悉。所以本堂课在拿出任务设计书
5、分析要求的时候,在基础知识上也需要有个提醒的过程。 当然年轻的学生对于思维的发散是他们的优势,作品往往会给老师带来很多惊喜。也给上课效果有了充分的提升。 教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 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任务的布置、任务的完成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创造空间,让学生去联想、
6、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最终完成任务。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能让学生对于知识点肌理的制作与应用能有较好的吸收。 学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懂得如何科学的进行学习。首先让学生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上课前的预习准备是学习新知识点的重要环节。接着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互相的启发和引导,学会取长补短的学习方法。最后是注意研究学科的特点,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构成基础是任何美学的基础。学好它对将来的学习工作会有极大的帮助。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动手应用能力是本学科的重要任务。所以需要
7、结合自身特点,多积累课外知识从而进行灵活应用是学习构成必不可少方法。 过程分析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分钟) 在总结平面构成之前的知识点后,我利用道具来引出肌理是本堂课的中心点。 因为肌理有着不课替代的特殊性,所以今天我们选择了它为主体。这样能让学生有更高的积极性,并让他们能参与进来,这样对新知识的掌握能有更深刻的印象。然后提出课题,强调应用。 2、讲授新课:(3分钟) 用简单明了的方法来让学生理解平面构成中肌理在设计中的应用。加入生活中的元素能对其思路的打开有所
8、帮助。 3、设计任务的引出。(3分钟) 以包装提袋的宣传作用来引出设计任务。 这里要加强说明一个如何去制作和如何去应用这两个关键词。制作肌理是运用之前学过的各种技法。应用是要符合主题去设计,还要考虑到宣传的效果。 这才是完成任务的关键,也是让学生了解设计的一个简单过程。 4、完成任务。(28分钟) 学生活动1:制作主题性的肌理效果。 2:应用完成的肌理效果来包装提袋。达到的宣传效果。 分析要注意的问题,避免错误。 完成后点评:学生互评。教师作点评,就存在的典型问题作分析。 任务制作分两个阶段,第一个是首先想好自己要宣传的主题去完成相应肌理效果。这一步主要是看学生的制作能力,脑海中所想的东西是否
9、能用制作的方法表现出来。第二个阶段是应用完成的肌理效果去装饰包装提袋,两者的结合来完成任务,达到宣传目的。 在最后的评讲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自己来表述制作过程和设计意图。大家一起看是否达到了任务目的。最后老师做一个总结性的点评。 5、课堂总结与布置作业。(4分钟) 学习肌理制作与应用的意义。(运用活动) 这其实也是告诉学生我为什么要上这节课的目的。第一是让学生了解学习肌理构成是为了在平面设计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二是让学生了解,在设计应用过程中能加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第三是结合知识来了解设计的基本过程。这样提高了整节课的含金量,也让学生能明白自己学习 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学习积
10、极性。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篇二:构成作业答案 构成 一、单项选择题 1-5.CDABD 6-10.BCABC 11-15.BDABA 16-20.DADDA 21-25.BACDD 26-30.ABCCC 二、填空题 1、平面构成立体构成 2、形式美 3、互相协调调和性 4、点线面 5、规律性骨格非规律性骨格 6、纹理 7、螺旋式发射 8、有规律地节奏感 9、
11、渐变 密集 10、纯净程度 单纯程度 11、逐渐增加减少 12、1666年 13、256 14、视后像 15、整个外貌外形轮廓 16、有机无机17、概括提炼 18、基础点缀装饰划分空间 19、单体 20、摩擦力 三、判断题 1. 2.3.4.5.6.7.8.9.10. 11. 12.13.14.15. 四、名词解释: 1、 点:点是相对较小而集中的形。 2、 线:线是具有位置、方向和长度的一种几何元素,是点运动后形成的轨迹。 3、 面:面是点的密集,或线的移动轨迹。 4、 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它体现了在统一中呈现出的生动变化的效果。 5、 重复:我们把相同
12、或相近的形态元素进行连续有规律地、有秩序地反复排列。 6、 对称:是指作品的各部分依实际或假想的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应关系,具有稳定与统一的美感。 7、 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轴线或支点两侧会形成不等形而等量的重力上的稳定。 8、 骨格:骨格是构成图形的骨架与格式。 9、 具象形态:在生活中已经形成的概念,并可以明确指认出的存在物。 10、抽象形态:在造型艺术领域中,特指无法明确指认出的形态或形象,在生活经验中找不到具体的存在物。 11、色彩的变异:即在基本形排列的大小、形状、位置、方向都一样的基础上,在色彩上进行变化来形成色彩突变的视觉效果。 12、空间
13、:是物质存在一种客观形式,我们一般讲的空间是一种具有高、宽、深的三次元立体空间,对于物体而言,就是它在空间中实际占据的位置,这种空间形态也叫视觉空间。 13、基本形:是指构成图形的元素单位。 14、交错空间:两个平面相互交叉,平面的二维性质就会因为它们的交叉转为三维空间,前后关系由此产生。 15、“完形压强”:视觉对简洁、完美的形象的追求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完形压强”。 16、印象派:视觉艺术派利用光色在视觉中进行复合,构成新的图象,称之为印象派。 17、独立平衡:当一个要素不需要其他要素的支持,而能维持平衡,这就是独立平衡。 18、中断:所谓中断是指带子的弯曲出现死褶或形成表面之间的交叉。 五
14、、简答题 1、简述基本形的组合主要体现的几种方式。 答: 在平面构成中,由于基本形的组合,产生了形与形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分离:形与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相接:一个形的边缘与另一个形的边缘接触 重合:一个形重叠在另一个形之上,产生上下、前后关系 覆盖:两形重叠,后面的形被前面的形所遮挡 透叠:形与形之间透明相交 合并:两形交叠,彼此联合形成一个新的形 剪切:两形相交,剪去了其中一个图形的影像成分 2、简述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的关系: 答: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态向三维立体空间进行的构成转换,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它们都属于一种艺术训练形式,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具备
15、造型的观念意识,把握抽象语言的情感要领,培养现代风尚的审美情趣,这均是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立体构成主要是研究三维度空间实体的构成,力学、数学、工艺、美学等方面的知识都在其中得以体现,它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而平面构成所研究的则是二维视角的设计,即平面的,非立体的设计元素。 3、肌理可以分为那两大类? 答:肌理分为自然肌理和创造肌理两大类。 1)自然的肌理:自然肌理就是自然形成的现实纹理,如木、石等没有加工所形成的肌理。 2)创造的肌理:创造肌理是由人工造就的现实纹理,即原有材料的表面经过加工改造,与原来触觉不一样的一种肌理形式。通过雕刻、压揉、烤烙等工艺,再
16、进行排列组合而形成。 4、形象特异的特点是什么? 答:形象特异是指具有形象的变异。这种方法主要是自然形象进行整理和概括,夸张其典型性格,提高装饰效果。另外还可以画面的视觉将形象的部分进行切割,重新拼贴。特异还可以像哈哈镜一样,采用压缩、拉长、扭曲形象或局部夸张等手段来设计画面,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5、平面构成的特点? 答: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但是它反映了自然界动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它有两方面的特点: 第一:它以知觉为基础。 第二:它是一种高度调理性活动,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 6、简要回答立体构成的范围? 答:从目前的教育来讲,立体构成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7、() 立体构成与想象能力; () 立体构成中形与形的过渡; () 立体构成中形与形的协调统一; () 立体构成中的有机形的创造; () 立体构成中数理形的创造与应用; () 立体构成中形的语义; () 立体构成中形的抽象提取; () 立体构成中的材料与结构; 7、简述线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 答:线在立体构成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线能够决定形的方向,而且能将轻浅的物象浓重地表 现出来。此外,线可以形成形体的骨架,成为结构体本身。另一方面,线可成为形体的轮廓而将形体从外界分离出来。线具有速度感,也可以表现动态。 8、简要回答在一个正方体内进行基本切割的方法,可以归纳为哪8种代表形式? 答:在一个正方体
18、内进行基本切割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8种代表形式: (1)、从正方形一边向邻边作切割; (2)、从正方形一边向中心作切割; (3)、在正方形之中心部位切割,而且切割只限于正方形内部; (4)、从正方形一边开始并转回原点的封闭形切割; (5)、以正方形中央为中心画一封闭形,并将其切割成孔; (6)、在正方形中心部位交叉切割; (7)、从边向中心切割,在中心处连接切割成丁字形; (8)、只在正方形内部切割成丁字形; 9、简述两种不同的平衡形式? 答:两种不同的平衡形式分别是对称平衡和非对称平衡。所谓对称平衡,是指造型空间的中心点两边或四周的形态具有相同相等的公约量而形成的安定现象。包含有左右对称和
19、辐射对称两种基本形式。而所谓非对称平衡,是指一个形式中的两个相对部分不同,但因量的感觉相似而形成的平衡现象。 10、请简要回答造型问题的处理程序通常可以分为哪几个重要的阶段? 答:造型问题的处理程序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问题确立阶段;(2)问题求解阶段;(3)构想发展阶段;(4)造型实现阶段; 11、 什么是骨格?骨格有哪几种类型? 所谓骨格,就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将基本形组合起来的编排方式。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骨格的作用有两种,一是固定基本形的位置;二是分割画面的空间。骨格分规律性骨格、非规律性骨格、有作用性骨格和无作用性骨格。 12、平面构成的形式要素有哪些? 平面构成
20、的形式有: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对比构成、特异构成、密集构成、变异构成、肌理构成等形式。 13、群化构成的原则和要求是什么? 基本形群化的原则和要求: (1)简练、醒目,故基本形的数量不宜太多、太复杂; (2)基本形的群化构成要紧凑、严密,互相之间可以交错、重叠或透叠,避免松散; (3)构成的群化图形要完整美观,应注意外形的整体效果,注意平衡和稳定; (4)基本形本身要简练、概括,形象粗壮有力效果较好,避免琐碎的细小变化。 14、 近似构成有哪些类型? 近似构成的分类:(1)形状近似构成 即单元骨骼不发生变化,而以一个基本形为原始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大小、色彩、 方向、
21、角度、肌理或相加、相减的图形近似变化,形成形状近似的效果。 (2)骨格近似构成 即单元骨格发生变化后,基本形随骨格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而构成的新形式。 15渐变构成的概念是什么? 渐变构成的概念: 也称渐移,它是以相近的基本形或骨格,渐次地、循序渐进地逐步变化,使构成的变化符合逻辑,进而呈现出一种有阶段性的、调和的秩序。 16、发射构成的特点是什么? 发射构成的特点:发射是规律性骨格中非常严谨的、渐变的一种特殊形式,发射是由有秩序性的方向变动形成的。在近发射中心部分空间形较挤,远发射中心部分则宽绰,形成较强烈的视觉吸引力,易表达较强的节奏感和动感。 17、简述图与地关系? 答:形象我称之为“图”,其周围的空间我们称为“地”。一般来说,“图”与“地”是共存的。具有前进性,在视觉上具有凝聚力的,容易为“图”。而起陪衬作用,具有后退感,依赖图而存在的则成为“地”。“图”与“地”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两者常常可以进行互换。“图”与“地”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因而我们在设计时一定要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图”与“地”的变化关系,以获取完美有趣的视觉效果。 篇三:任务三肌理构成 (1)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课程授课教案 肌理平面构成作业图第 23 页 共 2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