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轻谁重》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谁轻谁重》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轻谁重》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谁轻谁重教案谁轻谁重教案1 活动名称:谁轻谁重 活动目标: 1、比较23样物体的轻重。 2、感受物体的轻重关系。 活动准备: 1、自制天平一个。 2、幼儿操作用的不同大小、颜色的塑料图形片若干,与图形片一样大小、形状的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两组物体的轻重估计幼儿利用各种感官比较两组物体,用眼睛看,用手掂一掂等方法估计两组物体的轻重。 二、我们来检验 1、教师将两张图形片挂在左边,右边挂一张图形片,引导幼儿观察哪边中,哪边轻。为什么? 2、教师用天平轮流称不同大小的塑料图形片和橡皮泥(做成与图形片相仿的形状和大小),发现图形片与橡皮泥在大小、形状相仿
2、,数量一样时,轻重却明显不一样。 3、在天平上验证自己估计的两组物体的轻重是否正确。 4、引导幼儿幼儿思考:要使轻的一端变重或重的一端变轻,有什么办法? 谁轻谁重教案2 教学目标: 1、区别比较动物的轻重,理解动物之间的重量关系。 2、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初步会推出相互比较的结果。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件。 2、幼儿画册、笔 教学重点与难点: 比较轻重理解重量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 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四种
3、动物的图片,提出问题:有一天,小猫、小狗和胖猪他们碰到了一起,他们想玩跷跷板的游戏,可是怎么也跷不起来,小朋友,你们想想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教师小结:原来他们的重量不一样,所以会跷不起来呢。看课件,观察、思考跷跷板瞧不起来的原因。通过观察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把重点引到动物的重量上来。 二、情景展现: 比较轻重 1、小猫和小狗放在第一幅跷跷板图上:小猫和小狗比,你们觉得谁轻谁重呢? 2、猪和狗放在第二幅跷跷板图上:胖猪和狗比,你们觉得谁轻谁重呢? 3、师:如果猫和胖猪跷跷板,跷跷板会怎么样呢? 1、幼儿认真观察老师摆的图片,比较三种动物的数量关系。幼儿学说:猫比狗轻,狗比猫重。
4、胖猪比狗重,狗比胖猪轻。 2、幼儿摆放猫和猪,并用语言表示:猫比狗轻,狗比猪轻,所以猫比猪轻。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思考判断动物的轻重。 三、作业与辅导: 教师用图片摆出三种动物重量的关系: 1、师:如果1头猪=2只狗的重量,1只狗=2只猫的重量,那么1头猪=几只猫呢? 2、让幼儿做相关的练习。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观察老师三种动物重量的关系。 2、幼儿翻开幼儿画册,根据要求,把每组中重的物体用笔圈出来。 3、根据两种动物间的重量关系,推理出让跷跷板平衡的方法。幼儿已经能够辨别两种小动物的轻重关系之后,引导幼儿感受三种小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小结: 评价幼儿作业。相互检查、交
5、流。培养幼儿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利用课件让幼儿比较轻与重,孩子们看到具象的东西就能马上反应出谁轻谁重。但是问他们为什么时,有很多小朋友回答说因为XX比YY大所以XX比YY重。我紧接着就举了一个气球(体积大)和一把钥匙(体积小)的例子来反驳他们的想法,大部分孩子马上理解了,知道自己原先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我再提问时就没有以体积大小来判断的情况了,而且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猫比狗轻,狗比猫重;胖猪比狗重,狗比胖猪轻,从而得出结论:猫比狗轻,狗比猪轻,所以猫比猪轻。 但是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幼儿不能独立完成,需要教师在旁指导才能写出正确答案,对于三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容易
6、混淆。在以后的活动中需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小百科:轻是一个汉字,读音是qng,意思是指分量小、程度浅、用力小、认为容易、随便的意思。周礼 谁轻谁重教案3 教学意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摆弄和操作,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测量、判断等活动,尤其对周围生活中各类不同物品的轻重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发现其差异。谁轻谁重是大班的数学活动。意在让幼儿通过不同的自然测量方法了解物体的轻重并且能够正确的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从而感知物体之间的轻重关系。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目测、体验和操作感受两个物
7、体的轻重。 2、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感受轻和重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以及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准备: 1、各类轻重不同的物品。 2、翘翘板教具二个,小动物卡通形象若干。数字及轻重标记若干。 3、课前组织小朋友到户外玩跷跷板,体验平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轻与重的问题。 二、感知体验 引导幼儿用提一提、掂一掂等办法感知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 三、交流讨论: 1、通过幼儿玩翘翘板的经验,引导幼儿将轻重不同的物品放在翘翘板上会怎样?为什么?有何办法可以让翘起的一边沉下去?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8、。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 2、说一说,两个物体之间谁重谁轻? 3、比一比,三个事物之间比较谁最重,谁最轻?引导他们将其排序。 四、完成画册上的练习。 五、拓展幼儿思维 生活中如何知道物体的重量呢?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师小结: 大小一样,材料不同轻重也不一样、材料相同,大小不一样,轻重也不一样。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生活中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跷跷板,并比较三人中谁最重谁最轻,请幼儿排序。 教学反思: 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
9、趣。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谁轻谁重教案4 教学目标: 1、区别比较动物的轻重,理解动物之间的重量关系。 2、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会初步推理相互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 、操作学具(打印)、笔 配套课件:大班语言课件谁轻谁重 教学重点与难点: 比较轻重理解重量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三种动物的图片,提出问题: 有一天,小猫、小狗和胖猪他们碰到了一起,他们想玩跷跷板的游戏,可是怎么也跷不起来,小朋友,你们想想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教师小结: 原来他们的重量不一样,所以会跷不起来呢。看,观察、思考跷跷板跷不起来的原因。
10、通过观察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把重点引到动物的重量上来。 三、作业与辅导: 教师用PPT出示三种动物重量的关系: 1、师:如果1头猪=2只狗的重量,1只狗=2只猫的重量,那么1头猪=几只猫呢? 2、让幼儿思考后回答。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观察老师三种动物重量的关系。 2、幼儿翻开操作材料,根据要求,把每组中重的物体用笔圈出来。 3、根据两种动物间的重量关系,推理出让跷跷板平衡的方法。幼儿已经能够辨别两种小动物的轻重关系之后,引导幼儿感受三种小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小结: 评价幼儿作业。相互检查、交流。培养幼儿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利用课件让幼儿比较
11、轻与重,孩子们看到具体的东西就能马上反应出谁轻谁重。但是问他们为什么时,有很多小朋友回答说因为XX比YY大所以XX比YY重。我紧接着就举了一个气球(体积大)和一把钥匙(体积小)的例子来反驳他们的想法,大部分孩子马上理解了,知道自己原先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我再提问时就没有以体积大小来判断的情况了,而且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猫比狗轻,狗比猫重;胖猪比狗重,狗比胖猪轻,从而得出结论:猫比狗轻,狗比猪轻,所以猫比猪轻。 但是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幼儿不能独立完成,需要教师在旁指导才能写出正确答案,对于三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容易混淆。在以后的活动中需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谁轻谁重教案5 一、利用课件,
12、教师讲述故事,引出课题,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 1、秋天来了,果园里各种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课件出示情境图。) 2、这时候小兔子,跑来了,它说:“我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你愿意把你的水果分给我吃吗?”小兔子说:“可是我想吃比较重点的水果,你可以在苹果和橘子之间,找出那个重,哪个轻吗? 3、小朋友,老师这里有苹果和橘子,你觉得那个更重?(学习词汇:掂一掂) 4、我们可以把两样水果分别放在自己的手里,用小手去掂一掂,并告诉老师掂完之后是那样水果重? 5、幼儿操作篓子里的两样物体,激发幼儿比较这两样物体的轻重。 教师总结: 原来两样物体比较轻重的时候,不能光
13、用眼睛看,有时候是要用小手来帮助,才能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二、继续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比较小鸭和小鸡身体的轻重。 1、咦,什么声音?(播放课件,小鸡小鸭吵架的声音,比较差、谁轻谁重) 2、小朋友,你们可以帮助他们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身体的轻重?通过使用像似跷跷板的天平来比较小鸭小鸡身体的轻重。(跟幼儿介绍天平) 3、在出示的天平秤上秤出两块不同形状的小积木的轻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天平两边的变化,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学习:沉下去的一边是重的,跷起来的那边是轻的。 4、引导幼儿猜测小鸭小鸡谁轻谁重。你是怎么知道的?(播放课件) 三、继续欣赏课件,引导幼儿比较三样物体(小鸭、小鸡、母鸡
14、妈妈)的轻重。 引导幼儿相互商量:怎样才能比出三样物体的轻重呢? 幼儿讨论得出结果:先两样两样比,找出重的,再拿走轻的,把剩下的两样再比,再找出最重的,最后把两样轻的再比,得出最轻的。 5、出示三样形象重量差不多的小水果:小番茄、紫葡萄、小青枣,先请幼儿掂一掂,然后感觉掂不出来尝试用天平秤一秤。 操作时引导一幼儿帮忙,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出它的好办法,一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判断出到底谁最轻、谁最重。 四、分组操作。 教师介绍操作活动: 第一组,用掂一掂的好办法比较篓子里任意两样物体,并在重的后面打上。 第二组:使用天平秤出三样水果的轻重,并进行记录。 第三组:引导幼儿看图找出谁最轻谁最重,并进行记录
15、。 五、评价幼儿的操作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基本掌握了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并让幼儿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幼儿的感知与判断能力;同时幼儿学会了用正确的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符合了大班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使孩子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与成功感。通过活动延伸,加深了孩子对知识的巩固以及求知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个别幼儿参与动手能力还有待加强,活动区的材料准备还不够丰富,为幼儿提供探索的空间还显得有些局限。 谁轻谁重教案6 本课是一年级下
16、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2课,其隐含的概念是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且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在一年级阶段学生不需要了解质量的概念,更无需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只需要了解物体有轻重,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即可。本课通过观察、预测、手掂、用简易工具测量等多种比较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建立对“物体有轻重”的认识。 在第一课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甚至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但是,这种简单的方式能否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呢?学生会发现,对于两个物体轻重的比较,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
17、结果,尤其是当两个物体的轻重差不多的时候,就很难用“感觉”的方法来判断。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更为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轻重呢?针对一年级学生,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测量方法,即运用简易天平来称量,并通过观察、简单统计等多种手段来得到结果。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 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谁轻谁重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