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六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1 1、品味文章的精彩段落和精彩语句,享受美文的艺术魅力。 2、体会散文的特点,以及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3、从饮茶品茶的生活习俗中寻觅社会变革的踪影和水乡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见课文下方注音的字 古朴雅致 小巧玲珑 小道消息 愤世嫉俗 拍案而起 味同嚼蜡 本文写水乡茶居在新时代的变化和水乡人的“叹”茶,从饮茶品茶这一流传久远的生活习俗中寻觅到社会变革的踪影和水乡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写水乡茶居的外在变化。 首先将水乡茶居与城市茶楼作一对比,以见其小。然后与旧时茶居作对比:一
2、比茶居建筑的变化,近年“多用混凝土水榭式结构”;二比茶居名字的变化,现在“讲斯文”,用“雅号”;三是茶居设备和品茶食品的变化,现时“越来越讲究了”。 第二部分(第611段),写水乡人“叹”茶的高雅情趣。 首先,总说水乡人把饮茶作为一种享受。 然后,分两层意思:一写他们边“叹”茶边欣赏美景,品味生活;二写他们边“叹”茶边谈论,“酿”出生活的诗来。 最后,以月下“叹”茶,使人“渐醉”收束全文,让读者思考回味。 本文以小见大,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习俗,来反映社会变革及这种变革带来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趣的巨大变化。全文紧扣一个“变”字,写水乡茶居的环境变化,写水乡人生活情趣的变化。 全篇运用运用了多种
3、修辞方法。这样的语言清淡雅致,用来写茶居饮茶,写水乡饮茶人,写他们的雅逸的情趣,可谓恰到好处,体现出内容和形式的高度一致。 1、本文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生动比喻,如“叹”茶“有如牛的反刍”。 有雅逸的比拟,如“大小船只在半新醒半睡的小河中摇撸扬帆来去”。(拟人) “两岸渐渐消失在温柔的暮色里”。(拟人) “皎月悄悄浸在小河里”。(拟人、拟物) 有比比皆是节奏舒缓的排比,如“有轻轻的叹息,有嗬嗬的笑声,也有愤世嫉俗的慨叹”;“茶居灯火的微茫,小河月影的皴皱,水气的飘拂,夜潮的拍岸” 还有引用,如“草草杯盘共一欢”,是引用苏步青的诗句。 2、本文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 文章不仅用水乡茶
4、居与城市茶楼对比,与旧时茶居对比,还把饮茶与饮酒对比,认为“叹茶的兴味,未必比酒淡些,它也可以达到醺醺而不醉的境界”,“叹茶也如吃酒,且比酒味更醇”,表现出水乡人在饮茶中品味生活的雅趣。 3、哪一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它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描绘的?请找出相应语句。 水乡人边“叹”茶边赏景的那一段,写得很富有诗情画意。加上那“半依栏杆”边“叹”茶边赏景的茶客,构成一幅诗意盎然、美丽无比的风俗画。 听觉:“小鸟的飞鸣”。 视觉:“揭去雾纱,露出俏美的真容”的小河。嗅觉:“如倾翻了满河的香脂”的水果香气。 4、生活中,哪些也可以称为高雅的生活情趣?请举例说明。 六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
5、初步学会按AABC和AABB式组合和积累词语,会用“我爱因为”的前果后因句说话。有能力的模仿课文试写首尾和排比句。 2、了解绿叶的功能和对人类的贡献,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学会13个生字,理解词语,能背诵课文首尾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绿叶的功能,积累语句,会用前果后因句说话。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一些介绍植物王国的书籍,特别是有关绿叶的。 教学安排: 3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质疑问难。 2、统一分段,读背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在大自然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热情
6、歌颂最常见的绿叶的文章! 2、出示课题,齐读 二、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表 音重点:肆、虐、沃、壑、溢、畸、噪、滞 形重点:肆、虐、壑、炙 2、认读词语: 缕缕白云 香味四溢 苍翠 碧波荡漾 痴情 宠爱 畸形 阻滞 二氧化碳 昂首阔步 肆虐 沟壑 炙烤 酷热 枯竭 担忧 污染 (自由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众生解答) 3、检查朗读 开火车分句读,听读并划出疑难问题 4、质疑问难,重要问题纳入教学过程 三、统一分段,理清文脉 1、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方式写?(总分总) 2、开头和结尾两自然段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前后呼应) 3、学生独立分段四人讨论全班统一 第一段(1):表明自己最绿叶的感情很深。 第
7、二段(25):写“我”爱绿叶,因为绿叶是人类和动物生命的需要,维护生态环境,制服环境污染,为人类的生存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第三段(6):写“我”愿朋友们都爱绿叶,愿绿叶铺满大地。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提问:这段讲什么? 2、比较段落: 1)出示比较的.段落: “朋友,在大自然中,你最喜欢什么?是白云?是山峰?是花草?还是湖水、至于我,最喜欢的却是绿叶。” 2)这段话和课本中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异同?你们喜欢哪一段? 3)课文开头的提问有什么作用? (是故意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引出“我却要向绿叶献上一片痴情”。这样开头就提出令人关注的问题,能引起读者带着关注的心情去阅读下文:为什么“我要向绿叶
8、献上一片痴情”呢?) 4)书上提到的景物都很美。用这些美好的事物与绿叶相提并论起到什么作用? (突出我对绿叶的感情之深) 5)“至于”可以换成什么词?什么叫“痴情”?聂耳、聂卫平、贝多芬、达芬奇、他们痴情的是什么? 3、齐读总结 五、巩固练习 1、读背第一段 2、完成课堂作业本词语部分 3、弹性作业本: 亲爱的小伙伴,在课余生活中,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 六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9、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1、掌握“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常说四书五经,同学们知道“四书”指的是那四书吗?对,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书中的论语。 二、介绍及写作背景 1、解释题目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什么是“论语”,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注解1,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呢?很好,把它画出来。“论”是论纂的
10、意思,“语”是话语。“论语”就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2、简介好,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孔子,请同学们看到注解一,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知道孔子的什么信息?很好,用笔画出来。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其中,孔子被称为“圣人”。 三、整体感知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2、检查作业(扫除语言障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读音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诲女知之乎()是知()也罔()殆()而内自省()也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 字词的解释(投影字词与重要句
11、子的翻译) a、要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通假字(“说”通“悦”(愉快)“女”通“汝”(你)“识”通“志”(记住)“知”通“智”(智慧) b、总结“而”的用法“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明确:表顺接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转接的有: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思而不学、学而不厌。 重要句子的翻译 全文的翻译 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精读品味 1、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明确:谈学习态度的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谈学习方法的有:学而时习
12、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等。 2、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明确: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3、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例1: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例2: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4、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指礼、
13、乐、射、御四门课;习,指实习。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实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惫。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五、讨论交流 1、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六、总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
14、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七、布置作业 1、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论语八则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 六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文字,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
15、密切关系,认识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齐读课题)。茫茫宇宙中的地球裹着一件水兰色的纱衣,那是广袤无垠的海洋在奔腾不息。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敬畏海洋,但今天(出示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2、 你们明白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3、 练习用“由于”造句。 4、 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开发、利用海洋?怎样开发、利用海洋?) 5、 好,就让我们从这两个问题入手来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吧。 二、学文 1、 把书打开,自由读58自然段,
16、找出问题的答案,画出句子,圈出关键词,再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同学自学) 2、 交流: 交流为什么 (生读能源危机,出示“目前能源危机”)可以具体地谈谈自身的理解吗? 知道了这些信息,我们心里沉甸甸的,感到(恐慌、担忧)有感情地读这一段。(生读文) (生读食物匮乏,出示“由于威胁。”)说说你圈出的词语: “急剧”是什么意思?世界人口增加怎样急剧呢(20xx年60亿,平均每年增加7800万人,20xx年人口是90亿)人口如此急剧增加,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恶化”同学举例说说生态环境的恶化。 人越来越多,可耕种面积越来越少,于是人类开始面临(食物匮乏的威胁)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除此之外,人类还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下册 语文 公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