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教学设计.docx(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水调歌头教学设计1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明月几时有选自初中语文新课标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词曲五首形式不同,风格各异。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古代诗词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诗词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能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感情。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能受到思想教育。苏轼,北宋中期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即位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请
2、求外任。元封二年,御使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因此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使,写此诗时年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与弟弟分别达七年之久,无缘相见,时值中秋,月圆人不圆加上政治不得意,心情抑郁写下此词。 2、学情分析 本班初三的学生,而且从初一开始我就侧重对学生进行古诗文的朗读积累的训练,学生对古诗已有一定的积累,朗读技巧也有掌握。学生已获得一些读词的体验,对词中常见的意象有一定的理解,掌握了一些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联想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其联想和想象能力。能当堂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2、学生的朗读、教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师生共同鉴赏 3、引导学生走进苏轼,体会他豪放的词风,理解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 1、训练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诗词间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积累名句,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 难点: 1、深刻体会作品传递的情感,理解诗人胸襟抱负。2、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四、设计思路 1、由学生过中秋的活动,引出中秋佳节的习俗、然后引到描写月亮的诗歌,引入到本课中秋诗词教学内容 2、 让音乐绘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 3、朗读。词曲的朗诵和背诵是认识意象、感悟意境的有效方法。4、学法指导:教师
4、点拨,学生勤于思考,自主鉴赏 五、教学方案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中秋佳节,脸上还洋溢着中秋与亲人团聚的喜悦,那么我们中秋节都参与了哪些活动呢?(学生随意回答)中秋吃团圆饭,吃月饼,赏月是我们的传统习俗,中秋节是个月圆人圆的日子。大家能说出我们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歌?(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平时对诗歌的积累很好,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关于中秋的诗词水调歌头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 余词尽废”既然如此,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千古绝唱”,来领略苏轼笔下的中秋的味道。 二、掌握? 学生自由说 然后统一屏幕出示写作背景 三、听读课文、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屏幕出示课文听读后,
5、学生明确诵读诗词的要求。屏幕出示明确朗读要求学生自由诵读、学生泛读、小组朗读 四、初步感知? 明确结构本词词共分几部分?正文前的小字是小序,交代了写作的原因背景正文部分有两部分,词的特点:上阕、下阕(上片、下片)文中有个字和这个字很相似 阙 下面我们五个小组合作朗读这首词。1组小序,2、3组上阕,4、5组下阕五、抓住语句? 感受画面朗读这首词,你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从哪里发现的?找出相应的句子师: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生1:我从“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读出了这样一幅画面: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生2:我从“把酒问青天”读出了诗人端着酒杯喝
6、酒问天的画面师: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是端着酒杯?生2:从“把酒”上,把是“端起”的意思师:不错除此外,你还可以读出怎样一幅画面? 生3:从“起舞弄清影”可以读出,词人在月下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的影子。 六、还原背景,感受人物师: 大家把感受到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个画面在这么一个有月的晚上,词中的人又在干什么呢?你可以找出相关的动词.找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读思考,找动词 生:“欲乘”“归去”“恐”“起舞”“弄” 师:词人“欲乘风归去”,想要到归到哪里去? 生:琼楼玉宇 师:也就是说词人将自己的归宿定位在天上,但是他当时的心理又则那样那个呢?请大家在文本中寻找 生:“恐”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
7、:“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 师:“胜”是什么意思呢? 生:承受、经受 师、不能承担沉重的负担此时词人能做的是什么? 生:“起舞弄清影” 师:什么意思呢? 生: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师:那是一种自我欣赏,一种自怜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这样的心理呢? 出示背景:(教师出示并解读苏轼的坎坷人生: 既不惟荆(荆国公王安石)是师,也不惟温(温国公司马光)是随神宗时: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多处;哲宗时:废新法,信旧党,轼被召回,但与司马光意见不合,不同意尽废新法,而再次被贬以后新党再得势,他被远谪惠州,琼州;徽宗即位:苏轼被赦回,途中病死于常州,终年65岁写这首词时,苏轼政治失意
8、,被贬在密州任太守) 师:大家结合苏轼的坎坷人生,说说词中涉及的“高处”“琼楼玉宇”暗指什么? 生:皇宫、朝廷 师:是的,词人想要回到朝廷去,可是为什么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呢?请结合词人的坎坷人生回答 生:因为词人被朝廷一贬再贬,所以内心深处虽想回归朝廷但不免有“恐”,觉得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呢 我们邀请一个学生,结合苏轼的坎坷人生,朗读上阕 七、诵读品味,触摸情感 师:这是一个带着愁思的词人,这是一个怀着矛盾心理的被贬臣子;此时词人“起舞弄清影”,心情又如何呢?请从文本中寻找词人的心境,并找出相关的语句 邀请一同学朗读下阕,我们边听读边思考从下阕中寻找词人的心境,并找出相关的词语。 ?
9、生:此时诗人心情很难受,我从“照无眠”中读出词人现在“也不成眠” 师:此时月光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暗指诗人自己,也泛指那些政治上失意的人(板书难受、失意)面对这份难受与失意,诗人又是如何面对如何排遣呢? 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別时圆?”诗人继续把酒问天:“(月儿)你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师:这是一种指责,对月的指责啊!诗人将满腔愁绪倒向了月儿于是不禁发出深深的感慨,那是什么样的感慨呢?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生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语速快而轻松) 生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语调缓而慢,最后用降调并带拖音) 师:请问这里的
10、“此事”指的是什么呢? 生: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师:句中的“全”应该如何理解呢? 生:成全 师:不错,也可以理解为“周全”,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诗人的感慨 生: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啊 师:词人由月联想到了人,月的圆缺是自然规律,人也师一样,由分别就会由相聚,分别之时也是将要相聚的开始,不要为分别悲伤,应当为将要相聚而充满希望、期待。几度被贬的经历,还能有这样的化悲伤为希望,这是什么胸怀啊? 积极乐观、豁达、旷达的胸襟(学生回答) 词到这里词人的情感达到最高潮了吗? 生:没有,最后的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以看出词人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11、。 师:你理解这句子的内涵吗? 生:只希望人长长久久,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师:你从哪里读出是“只希望” 生:“但愿” 师:你从哪里读出是“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呢? 生:共婵娟;“婵娟”这里指“月亮” 师:大家再能说几个类似的月亮的别名吗? 生1:玉兔 生2:玉盘 生3::嫦娥 师:古诗词中月亮的别名很多,月亮总是与思念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古诗词中找出与此句意境一致的诗句吗?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多美的意境啊!请大家深情朗读最后两句,将其送给你最想送的人 (学生朗诵) 八、回看板书 教师总结 文章上阙望月写景,表达自己想回朝廷但又心怀恐惧的矛盾心情,下阙怀人抒情,表达对兄弟
12、子由的思念之情,两部分采用了借景抒情,想象联想的写作手法,短短的词中流露出情感起伏变化,苦闷-向往、矛盾-自嘲-忧愤-豁达-祝愿。情感起伏变化。全诗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旷达的胸襟。 再读此诗歌,感受情感的变化。 九、组内互读 达到背诵 十、作业巩固 积累诗词 十一、板书设计 小序:时间 缘由 上阕:望月 欲归 恐 舞 弄 下阕:责月 怀人 悟理 乐观、旷达的胸襟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时间: 一、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词中的字词。 能力目标:1、能当堂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2、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基本途径。 德育目标:理解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13、2、教学重点、难点: (1)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2)阅读对话的基本途径及方法。 3、课型:新授 4、教法:组织阅读对话,引导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5、教具:多媒体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诵读欣赏 1、放录音泛读,学生在听的同时画出停顿,揣摩语气、语调。 2、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全词,进一步了解全词的内容。 3、找同
14、学泛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画出词中的生字词。 4、全班齐读,记忆好的同学可以背诵。 (三)文章分析、理解 今天我们的学习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开展阅读对话。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对话;与环境对话。 1、与文本对话 (1)学生对照课下解释解释全词,理解全词大意(小组讨论)。 重点几句话的理解: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其他同学还有疑难句子请提出来,大家讨论。 (2)解决了文句的疑难,让我们整体把握
15、一下词的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望月思归(写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阕:责月怀人。(抒情) (3)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词,整体感知词的内容,仔细品味精美的语言。 2、与对话 语言,是情感的外壳。欣赏古代诗词,应该经过语言这条通道,走进的内心,领会词人的情感,这就是与对话。这里,老师提供两个参考话题,同学们可以据此展开想像: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出示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水
16、调歌头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的背景,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通过反复朗读背诵体会情感。 学习重点: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学习难点: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课前学习:查阅资料,了解的背景资料,并朗读全词,读通读顺。 设计理念: 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本着课程标准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出自己的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其品德修养”“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的理论
17、指导,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设计多种情境,让生读、思、品、说。在能力发展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导入新课: 导入1:同学们,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文学,比如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实,更重要的是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杰出
18、的文学大师,是他们让那个时代的文学大放异彩璀璨夺目。比如,提到魏晋我们就会想起陶渊明,提起唐代就不能不说李白、杜甫,提到宋代就不能说(生答:苏轼)是他们让那个时代的文学更加精彩。 导入2:“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在作家的笔下都是一曲浪漫的歌,一首美丽的诗。团圆之时的中秋佳节,浩瀚的深蓝的天空中那轮皎洁的月亮就更是牵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愫。其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被广为传诵,这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今天,让我们跟着苏轼一起来对月长歌。 苏轼简介: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散文家、诗人、 词人)、书画家,文艺评论家和审美鉴赏家。词集有东
19、坡乐府。其词视野广阔,风格豪迈。与父亲苏洵兄弟苏辙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散文家”。散文有前赤壁赋词有水调歌头念奴娇。与辛弃疾齐名,为豪放派的代表。(苏辛) 时代背景: 该词是苏轼任密洲太守时写的,当时王安石当政,苏轼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那是一个中秋之夜,诗人一个人孤零零来到庭院,对月独饮,”政治上的不得意,对亲人的思念,郁结于心。但他又深深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于是将千愁万绪,流泻笔端。所以词中有消极伤感的情绪,但他毕竟有着旷达的胸襟,又从对人生哲理的探求中达到了自我解脱。 内容简析: 小序:交代作词原由,领起全篇。(序常起揭示作品内容的作用。) 上阕:词人欢饮时的想象,表达。(问天)(
20、人格化) 下阕:词人无眠时的探求,表达诗人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问月) 全词:问人生探哲理,寓哲理于抒情中。 (表达诗人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也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简单赏析: 这首中秋怀人词,久负盛名,横绝今古。开头一句虽在用李白诗句,而举止超逸,气韵终高一筹。人间天上,连通情感脉络。接着以浪漫瑰伟的想象,集中描写自己与朝廷的微妙关系,突出“去”与“留”的矛盾。下阕实写中秋赏月,写与弟的离别相思之苦,由怨而转入彻语,足见不为环境所拘束的豁达品格,“但愿”二字,忧患俱释,惟以善保天年,藉明月而寄相思互相劝勉。 翻译全词: 小序:丙辰年的中秋节,我畅饮到天亮,大
21、醉,写了这首词,并以此思念子由。(本是团圆之日,天涯各一方) 上片:明月什么时候才会出现,端起盛满酒的杯子来质问青天。(一疑) 不晓得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二疑) 我打算乘风回到天上去,又怕在那高高的琼楼玉宇中禁不起寒冷。(三疑) 月下跳起舞来,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哪里像在人间啊!(四疑) 下片:月儿已经转过朱红色的阁子,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安眠的人。 (描写月光) 月儿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偏要在人们分别时才变圆呢? 人都有悲欢离合之事,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圆满。 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 问:对照
22、解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问: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3) 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透过词的本意,词人向我们暗示了什么?“天上”乃朝廷也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上阕: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 下阕:难眠怀弟探求人生哲理 相关链接:点击生活,理解运用,展开想象,诵读品味 1、创设生活情境。 (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亲人,这时引用水调歌头中哪一句祝福? (2)你妈妈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学的哥哥, 请你引用水调歌头中一句诗来劝
23、劝她你会怎么说? 2、哪一句直接写“月”的。 3、诗中哪一句与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设计说明: 创设生活情境,既能学以致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检测对诗句理解程度。 4、读完这首词,你有何启示? 师的阅读体验:同样一轮中秋月,王建发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 哀叹,而苏轼却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他的旷达。可见,同样的月亮,人们对她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可能无法改变事物,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情,可以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事物。 设计说明: 多种情境铺设,让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老师与学生融洽交
24、流体验,很 好起到了“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加深体验。 备课时间:20xx年12月 再备课于20xx年7月13日星期五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4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
25、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参见教材P111解释1)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
26、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解释 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qe):宫殿。 3、归去:回到天上。 4、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5、不胜(shng):经不住,承担不了。 6、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7、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8、不应:不该。 9、何事:为什么。 10、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11、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12、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13、共婵娟:
27、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三、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
28、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四、诗歌赏析 1、一、选择题 1、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_B_ A、欧阳修B、苏轼C、陆游D、辛弃疾 2、北宋后期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号:(A) A、东坡居士B、青莲居士C、稼轩居士D、易安居士 3、下列词人中,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有(B) A、李煜 B、辛弃疾 C、柳永 D、李清照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出世思想与入世思想矛盾的
29、语句是(B)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月有阴晴圆缺 5、开创豪放派词风的宋代作家是_C_ A、欧阳修B、王安石C、苏轼D、辛弃疾 6、苏轼水调歌头小序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里的子由是苏轼的(D) A、父亲 B、哥哥 C、儿子 D、弟弟 7、苏轼水调歌头小序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首词的主题是:(B) A、羁旅行愁B、望月怀人C、悲悼故国D、忧时伤事 二、赏析题 1、本词有一端小序,其作用是-。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其名为-,他和苏轼,-并称文坛“三苏
30、”。 本词有一端小序,其作用是-介绍写作缘由。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字,其名为-苏辙,他和苏轼,-苏洵并称文坛“三苏”。 2、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下阕问-,归根到底是在问-。 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月,下阕问-天,归根到底是在问-自己。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4、词的上阕,写词人“-”的想象,词中描绘了一个-的境界,表现了对-的追求。词的下阕写“无限”时对-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是-。 词的上阕,写词人“-天上宫阙”的想象,词中描绘了一
31、个天上仙境的境界,表现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词的下阕写“无限”时对-美满生活-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是-叙述。 5、苏轼,字_,号_,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及父亲同为“_”,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_。 子瞻,东坡,苏辙,苏洵,唐宋八大家,词牌名 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月圆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
32、调歌头里“”的句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有人就此词的上阕上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阕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 我的下联:例:怀人写悲欢离合,颇显旷达胸襟 9、本词中表达词人美好愿望的一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 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11、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
33、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如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14、对水调歌头(苏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全对)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这两句设
34、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月光的移运,都是“无眠”者眼里看到的,可见“无眠”者久久不能入睡。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此句称得上是水到渠成。若是能够健康长久地生活着,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赏明月而得到些许安慰吧。这也正是的进一步处我解脱。 15、给加点的字注音。 (1)宫阙(qe)(2)琼楼(qing)(3)绮户(y)(4)婵娟(chnjun) 16、补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1)明月几时有?。(2),何似在人间。 (3),月有阴晴圆缺。(4)但愿人长久,。 17、写出三句描写“月”的古诗词句子。
35、 (1) (2)(3) 18、写出三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怀念或良好祝愿的古诗词句子。 (1) (2) (3) 三、问答题 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年问月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追问:那么他为什么向往月宫呢? 因为他写这首词时正被贬官,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向往月宫,进而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思妙想。 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点拨:“我欲乘风归去”,明白的说出了他的这种矛盾的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
36、胜寒”,未能望情于现实。在这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消极避世、超然世外)和入世(积极努力、建功立业)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 这里的“归去”应怎样理解? (“归去”带有归隐、超然世外的意思。)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何似在人间”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这时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也显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有什么作用? (“转”、“低”描写月光慢慢转移,表明夜渐渐深了。“无眠
37、”表示离情正浓。“朱阁”“绮户”与上阙的“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过渡到怀念弟弟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表明了“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开始自解自叹、自我安慰了,巧妙转入下一句。) 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它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
38、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关于祝福的流传千古的名句。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安慰,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这句与上阙结束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以美好的境界结束。) 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词反映了政治上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
39、法 2、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 教学难点: 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知道同学们在 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 、欣赏水调歌头 1、 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秋节。当时41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
40、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 学生读书下解释。 (2) 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3) 点一生朗读(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 (4) 全班齐读 3、 疏通全文 (1) 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 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 打出全文解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明确: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
41、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月光转过朱红色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5) 问:对照解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明确: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6) 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问:比较十五夜望月,你喜欢哪一篇?讲讲理由。 5、音乐欣赏 (1) 播放王菲的 水调歌头 (2) 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感受其中的情感。 6、 学生总结 (1) 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第一步: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第二步:驱遣想象,再现情景。 第三步:诵读品味,领会诗情。 (2) 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