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第一轮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60.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第一轮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60.ppt(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走向高考 化学,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第九章,有机化合物,第一部分 必考部分,第九章,第二节 乙醇乙酸基本的营养物质,核心知识图,自 主 复 习,命 题 预 测,自 主 评 估,课堂师生互动,学科素养提升,2,3,4,5,6,1,课后强化作业,7,本节重点知识有:乙醇、乙酸的化学性质,糖类、蛋白质、油脂的结构与性质。主要考点有:乙酸的酸性、酯化反应,乙醇与Na的反应,乙醇的氧化反应,糖类、蛋白质的特性,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预测今后的高考仍会以乙醇、乙酸的化学性质,油脂、糖类、蛋白质的性质为知识主线,考查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一、乙醇 1组成和结构,
2、C2H6O,CH3CH2OH,2物理性质 密度:比水_;沸点:比水_;水溶性:_。 3化学性质 (1)与Na反应 _ (2)燃烧 _ (3)催化氧化 _ 被酸性KMnO4溶液或K2Cr2O7溶液氧化为_。,小,低,与水互溶,2CH3CH2OH2Na2CH3CH2ONaH2,乙酸,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室中可以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 B可以用钠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 C乙醇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D乙醇分子中无碳碳双键,所以是饱和烃 答案:C,二、乙酸 1组成和结构 2.物理性质 食醋的主要成分是_,因此乙酸又叫_。当温度低于16.6时,乙酸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称
3、_。乙酸是_挥发,有_气味的液体。乙酸易溶于乙醇和水。,CH3COOH,COOH,乙酸,醋酸,冰醋酸,易,强烈刺激性,强,红,Mg2CH3COOH=(CH3COO)2MgH2,CH3COOHNaOHCH3COONaH2O,MgO2CH3COOH(CH3COO)2MgH2O,能与某些盐(Na2CO3)发生反应,如: _。 (2)酯化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化学方程式为 _。 特点: .有机酸和醇酯化时,酸脱羟基,醇脱氢。 .该反应既属于_反应,又属于可逆反应。,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取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 乙醇与乙酸都能与Na反应生成氢气乙醇
4、、乙酸与Na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相等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乙醇与乙酸可以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与乙酸可以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鉴别乙醇与乙酸可以用溴水鉴别乙醇与乙酸 答案:,三、基本营养物质 1糖类 (1)组成与分类: 糖类的组成元素为_。 分类:,C、H、O,淀粉、纤维素,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2)性质: 葡萄糖CH2OH(CHOH)4CHO:,淀粉和纤维素: a在酸或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_。 b淀粉遇单质碘变_,可用于检验淀粉的存在。 (3)用途: 糖类物质可给动物提供_。 _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医疗输液、合成药物等。 _可作食物,用于生成葡萄糖和酒精。 _可用于造纸,制造纤维
5、素酯、黏胶纤维等。,葡萄糖,蓝,能量,葡萄糖,淀粉,纤维素,2油脂 (1)组成和结构: 油脂是_与_反应所生成的酯。 (2)性质水解反应: 酸性条件:水解生成_、_。 碱性条件:水解生成_、_,该反应又称为_。,高级脂肪酸,甘油,液态,固态,动物脂肪,甘油,高级脂肪酸,甘油,高级脂肪酸盐,皂化反应,(3)用途: 提供人体所需要的_。 用于生产_和甘油。 3蛋白质 (1)组成: 蛋白质由_等元素组成,蛋白质分子是由_分子缩合成的_化合物。,能量,肥皂,C、H、O、N、S、P,氨基酸,高分子,(2)性质: (3)用途: 蛋白质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 蛋白质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动物的毛、皮、蚕丝可制
6、作服装。 酶是一种特殊的_,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蛋白质,注意:(1)符合通式Cn(H2O)m的有机物不一定是糖类,如CH3COOHC2(H2O)2。 (2)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但淀粉与纤维素不互为同分异构体(因分子式中的“n”值不同)。 (3)检验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时,要注意加碱液调至碱性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进行加热。 (4)油脂虽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5)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多种氨基酸的混合物,并不是纯净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 糖类、油脂、蛋白质均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糖类、油脂
7、、蛋白质均能水解纤维素没有甜味,人体不能消化,不属于糖类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蛋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加碘食盐中含有碘元素,但向其中加入淀粉不显蓝色 答案:,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 答案:D,2下列物质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的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C2H5OHCH3COOH(溶液)水 AB CD 答案:D,3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8、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蛋白质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B,4下列有关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叙述正确的是() 吃馒头、多咀嚼后有甜味属于水解反应不慎将浓硝酸沾到皮肤上会出现黄色斑属于水解反应醇与所有酸的反应都是酯化反应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经酯化反应生成的酯油脂都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凡分子组成符合Cn(H2O)m的化合物都属于糖类 AB CD,解析:在唾液中的淀粉酶的催化下,使淀粉水解变为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油脂可看做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C17H35COO
9、H)、软脂酸(C15H31COOH)等与甘油丙三醇C3H5(OH)3经酯化反应生成的酯,它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答案:B,5羧酸和醇反应生成的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该反应的反应物是(),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棉花、蚕丝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都是有机化合物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塑料、橡胶和纤维都是合成高分子材料石油的分馏、裂化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A B C D,解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水与酒精
10、以任意比互溶,水是无机化合物,错;橡胶有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错;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错。 答案:B,7如右图,某同学做乙醇氧化实验时将螺旋状铜丝先放到a点处加热,然后再移到b点,发现铜丝在火焰的a,b两点时现象明显不同,请写出a,b两点的实验现象,并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8A、B、C是大家熟悉的与生命运动密切相关的三种化合物,它们所含元素不超过三种,并有如下图所示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A、B、C、D的化学式分别为: A_、B_、C_、D_。 (2)在常温下,A、B通过_转化为C,而人体内的蛋白质是由各种_通过缩聚而成。,(3)工业上制备D有两种方法,一是乙烯合成法,二是农副产品发酵法
11、,请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_。 (4)油脂水解生成的醇与D是否互为同系物?_(填“是”或“否”)。 (5)目前,化合物B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对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 答案:(1)H2OCO2C6H12O6C2H5OH (2)光合作用氨基酸,【生之思】 1水、乙醇、乙酸溶液与钠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哪一个最快?其原因是什么? 2向乙醇和乙酸中分别加入少量NaHCO3溶液,分别发生怎样的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3CH3COOH分别与NaOH、CH3CH2OH发生反应,CH3COOH分子中的断键部位相同吗?,乙醇、乙酸的化学性质,【师之导】 1几种常见物质中
12、羟基上氢原子活泼性比较 (1)比较:,(2)应用:利用羟基的活泼性,可解决物质类别的推断题,从羟基与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的反应及量的关系,推断出是醇羟基还是羧基。,结论:上述四种物质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顺序为_(填序号)。 答案 ,解析: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设选项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则各物质与n1、n2的对应关系为: 答案:A,2下表为某有机物与各种试剂的反应现象,则这种有机物可能是() 答案:C,【生之思】 1实验中加试剂时,先加乙醇和乙酸,再缓缓滴加浓H2SO4;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 2反应产生的CH3COOC2H5常用饱和Na2CO3溶液来承接,
13、其作用是什么? 3根据平衡移动原理,你能想出一些措施,提高CH3COOC2H5的产率吗?,乙酸乙酯的制备,答案:1.不能,因浓H2SO4溶解于乙醇或乙酸会放出大量的热,若把乙醇、乙酸向浓H2SO4中滴加会造成暴沸。引发不安全事故,并会导致乙酸乙酯的损失。2.消耗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3.浓H2SO4吸水,移出乙酸乙酯,增大乙醇或乙酸的用量。,3装置(液液加热反应)及操作,4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试剂的加入顺序为:乙醇、浓硫酸和乙酸,不能先加浓硫酸。 (2)要用酒精灯小心加热,以防止液体剧烈沸腾及乙酸和乙醇大量挥发。 (3)导气管不能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以防
14、止倒吸。 (4)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的蒸气,优点主要有:一是乙醇易溶于水,乙酸易与Na2CO3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CH3COONa,这样便于闻酯的香味;二是乙酸乙酯在浓的无机盐溶液中,溶解度会降低,便于乙酸乙酯分层析出。,(5)防暴沸的方法:盛反应液的试管要倾斜约45,试管内加入少量碎瓷片。 (6)不能用NaOH代替Na2CO3,因为NaOH溶液碱性很强,会使乙酸乙酯水解。 (7)装置中的长导管起导气和冷凝回流作用。 (8)充分振荡试管,然后静置,待液体分层后,分液得到的上层液体即为乙酸乙酯。 (9)提高产率的措施: 浓硫酸吸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加热将生成的酯蒸出,使平衡
15、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并有冷凝回流装置。,实验步骤 按选择的装置仪器,在试管中先加入3 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 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 mL冰醋酸;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B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用酒精灯对试管A加热;当观察到试管B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 (1)步骤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_。 (2)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 (3)从试管B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_。,解析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中浓硫酸既作催化剂又作吸水剂(吸收水促使平衡右移,提高反应产率)。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时,要注意防倒吸,不能
16、插入液面以下,也可以用丙中的装置,连接一个干燥管防倒吸。组装好一套实验装置后,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的有机物,用分液的方法提取乙酸乙酯。,【考点过关】 3下图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 A蒸馏过滤分液 B分液蒸馏蒸馏 C蒸馏分液分液 D分液蒸馏结晶、过滤,解析:乙酸和乙醇均在下层,乙酸乙酯在上层,分液后将下层液体A蒸馏,可将乙醇蒸出,然后在乙酸钠中加入H2SO4使之反应生成乙酸,再将乙酸蒸出。 答案:B,4资料在线:查阅资料可知以下数据: 实验步骤 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在
17、30 mL的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144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溶液的大试管510 min。,问题设计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 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 (2)步骤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理由是_。 (3)指出步骤所观察到的现象:_; 分离出乙酸乙酯后,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_(填字母)。 AP2O5B无水Na2SO4 C碱石灰DNaOH固体,拓展延伸 (4)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中的铁架台、铁夹、加热装置已略去),与上图装置
18、相比,此装置的主要优点有_。,解析:(1)配制乙醇、浓硫酸、乙酸混合液时,各试剂加入试管的顺序依次为:CH3CH2OH浓硫酸CH3COOH。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边加边振荡是为了防止混合时产生的热量导致液体飞溅造成事故;将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冷却后再与乙酸混合,是为了防止乙酸的挥发造成原料的损失。 (2)根据各物质的沸点数据可知,乙酸(117.9)、乙醇(78.5)的沸点都比较低,且与乙酸乙酯的沸点(77.5)比较接近。一方面,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容易随生成物(乙酸乙酯)一起蒸出来,导致原料的大量损失;另一方面,温度太高,可能发生其他副反应。,(3)乙酸乙酯粗产品的提纯步骤为:向粗产品中加入碳酸
19、钠粉末(目的是除去粗产品中的乙酸);向其中加入饱和食盐水与饱和氯化钙溶液,振荡、静置、分液(目的是除去粗产品中的碳酸钠、乙醇);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目的是除去粗产品中的水);最后将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液体放入另一干燥的蒸馏烧瓶内,再蒸馏,弃去低沸点馏分,收集温度在7678之间的馏分即得纯净的乙酸乙酯,故选B项。,(2)一方面,用大火加热,反应物容易随生成物(乙酸乙酯)一起蒸出来,导致原料的大量损失;另一方面,温度太高,可能发生其他副反应 (3)试管B中的液体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油状液体无色(可以闻到水果香味),下层液体(浅)红色,振荡后下层液体的红色变浅B (4)增加了温度计,便于控制发生装置中反
20、应液的温度,减少副产物的产生;增加了分液漏斗,有利于及时补充反应混合液,以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增加了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乙酸乙酯,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 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加聚反应是有机反应基本类型,也是高考有机试题必考的反应类型,考查题型一般为选择题,通常是判断给定反应方程式或反应事实的反应类型,还可以是某指定物质能否发生相应类型的反应。 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有:,(2013全国课标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
21、反应 解析以香叶醇键线式为载体,理解碳原子和氢原子形成共价键的规律,分析判断官能团的种类及其所决定物质的特征性质和应用。,A项,依据碳原子结构分析可知,碳原子在有机化合物中形成四个共价键。在键线式中剩余价键被氢原子饱和,由香叶醇的结构简式可得分子式为C10H18O。 B项,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C项,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紫红色褪去。 D项,分子结构中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醇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A,点拨知识:有机物键线式的书写、应用,官能团的种类判断、性质分析。试题难度:较小。,【过关训练】 1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各项性质中,它不可能具有的是() 可以燃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跟NaOH溶液反应能发生酯化反应能发生聚合反应能发生水解反应能发生取代反应 A只有B只有 C只有D只有,解析:大多数有机物能燃烧;含有CHCH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发生加聚反应;含COOH,能与NaOH溶液反应,能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含CH2OH,能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B,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