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第一轮配套复习课件29.ppt
《高考化学第一轮配套复习课件29.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第一轮配套复习课件29.ppt(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 堂 反 馈,课 堂 探 究,考 点 突 破,课 时 作 业,堂,课,探,究,解读考纲,基础回扣 一、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1用NaOH溶液检验 Cu2:产生_色沉淀。 Fe3:产生_色沉淀。 Fe2: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成_色,最终变为_色。 Al3:先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白色沉淀又会_。,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2焰色反应 K:火焰呈_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Na:火焰呈黄色。 3KSCN溶液检验Fe2、Fe3 Fe3:加入KSCN溶液呈_色。 Fe2: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滴加新制氯水后溶液呈红色。,二、常见阴离子
2、的检验 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3利用AgNO3(HNO3酸化)溶液检验 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 I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_色。,三、常见气体的检验,特别提醒 (1)CH4气体的检验利用燃烧产物,可利用壁上蘸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检验CO2的生成,用冷的小烧杯检验H2O的生成。 (2)在空气中由无色变红棕色的气体为NO。,四、常见有机物的检验,五、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答案:一、1.蓝红褐灰绿红褐溶解红色蓝 2紫3.红 二、1.蓝 2白盐酸 3浅黄黄 4蓝 三、火星红色褪色蓝 四、溴水,五、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低于漏斗口,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下口上口蒸馏烧瓶的支管口,自主检查 1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
3、有三种:,答案D,2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答案D,3下列分离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 A分离KNO3与NaCl,常用结晶法与重结晶法 B提纯含有碘的食盐,常用升华法 C除去乙醇中的水分,常用蒸馏法 D分离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用分液法 答案C,4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 答案D,A B C D 答案B,A与B、C、D反应均可产生白色沉淀; B溶液与适量的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的D溶液时,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则A为_,C为_(填写化学式)。 B溶液与N
4、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点,考,突,破,1鉴定是指对于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 (1)物质鉴定的一般步骤为: 取少量样品加入某种试剂加热、振荡等操作 观察现象得出结论,(2)根据“实验现象的差异”鉴定物质 任何具有明显实验现象差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可用于物质的鉴定。在物质鉴定过程中常常是根据颜色的变化、是否有气体产生、能否溶解、有无沉淀、有无吸热或放热等现象来判别。可以根据能不能产生某个现象来判别,也可以根据产生某个现象的快慢进行判断。所以常常可以用多种方法鉴定某种物质。,2鉴别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进行定性辨认 物质鉴别的一般类型有: (1)不用任何试剂的鉴别 先依据外观特征,
5、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的几种物质。 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开来。 若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鉴别时,可考虑两两混合或相互滴加,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分析确定。,若被鉴别物质为两种时,可考虑因试剂加入的顺序不同、现象不同而进行鉴别。 若采用上述方法鉴别出一种物质后,可用它作试剂鉴别余下的其他物质。,(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溶液的酸碱性,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进行鉴别。 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可依据“相反原理”确定试剂进行鉴别,即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可选用碱或水解呈碱性的盐的溶液作试剂;若被鉴别的
6、溶液多数呈碱性时,可选用酸或水解呈酸性的盐的溶液作试剂。 常用溴水、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氯化铁溶液等作试剂鉴别多种有机物。,(3)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此类题目不限所加试剂的种类,可用多种解法,题目考查的形式往往是从众多的鉴别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其要求是操作步骤简单,试剂选用最少,现象最明显。,解析A项中O3、Cl2、NO2等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B项中H2S、CxHy、HCHO都可出现此现象;C项中浓HNO3等也有此现象。 答案D,答案C,2下列各组气体或溶液用括号内试剂加以鉴别,其中不合理的是()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品红溶液) B氯化钠、硝酸银、碳酸钠(稀盐酸) C酒精、醋酸、
7、醋酸钠(石蕊试液) D硫酸、硝酸钡、氯化钾(碳酸钠溶液) 答案A,解析A中用品红溶液只能鉴别出SO2,而无法鉴别出CO、CO2;B中稀盐酸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碳酸钠生成无色气体;C中醋酸为酸性,使石蕊试液显红色,醋酸钠溶液为碱性,使石蕊试液显蓝色;D中碳酸钠溶液和硫酸反应生成气体,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1物质分离提纯的原则 (1)不增:即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不减:所选试剂与杂质反应,不能与被提纯物反应,要尽量不减少或少损失被提纯物。 (3)易分:所选试剂与杂质反应后的生成物易与被提纯物分离(或杂质被转化成被提纯物),所用试剂也要容易与被提纯物分离。,(4)复原:在分离
8、或除杂过程中,如果被分离或被提纯的物质转化成了其他物质,最后应将被提纯物复原成原物质原来的状态。 2常用的化学方法 (1)加热法 混合物中混有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出去。例如,食盐中混有氯化铵,氯化钾中含有氯酸钾,纯碱中混有小苏打等。,(2)沉淀法 在混合物中加入某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形式分离出来的方法。使用该种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杂质,若使用多种试剂将溶液中不同离子逐一沉淀,这时应注意后加试剂能将先加试剂的过量部分除去,最后加的试剂不引入新杂质。例如,加适量BaCl2溶液除去NaCl中的Na2SO4。 (3)转化法 不能通过一次反应达到分离的目的,而
9、要经过转化为其他物质才能分离,然后再将转化物质恢复为原物质,注意转化过程中尽量减少被分离物的损失。,(4)酸碱法 被提纯物不与酸反应,而杂质与酸可反应,用酸作除杂试剂;被提纯物不与碱反应,而杂质与碱易反应,用碱作除杂试剂。例如,用盐酸除去SiO2中的石灰石,用氢氧化钠除去铁粉中的铝粉。,(5)氧化还原法 若混合物中含有还原性杂质,加入适当氧化剂使其氧化为被提纯物质;若混合物中含氧化性杂质,可加入适当还原剂将其还原为被提纯物质。例如,FeCl2中含有FeCl3,加入铁粉,振荡过滤,即可除去FeCl3;FeCl3中含有FeCl2,滴入氯水,可将FeCl2转化为FeCl3而又不引入新的杂质。,(6)
10、电解法 利用电解原理来分离提纯物质,如电解法精炼铜,将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电解液为硫酸铜溶液,铜在阳极失电子,不活泼金属在阳极沉积,铜离子在阴极得电子,从而提纯了铜。 (7)调节pH法 通过加入试剂来调节溶液的pH,使溶液中某组分沉淀而分离的方法。如CaCl2溶液中含有FeCl3杂质,由于FeCl3的水解溶液是酸性溶液,可加入CaO或CaCO3等调节溶液的pH将Fe3变为Fe(OH)3沉淀而除去。,例2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HNO3溶液(H2SO4),适量BaCl2溶液,过滤 BCO2(SO2),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洗气 CKNO3晶体(NaCl),蒸馏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化学 第一轮 配套 复习 课件 2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