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山》语文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登山语文教案登山语文教案1 教学分析: 本文记叙了十月革命前,列宁与波兰革命者马果茨基一起登山看日出,坚持走靠近深渊的小路锻炼意志。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列宁自学锻炼意志的品质,联贯系实际与同学交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锻炼意志方面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吗?知道关于他的什么事情呢?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谈学习、生活和工作方面的事,也可说我们学过的有关他的什么文
2、章。 (学生自由发言) 师: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又讲述了这位伟人的什么故事呢?(板书:14课登山) 二、自由阅读交流收获 1.自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声读,或默读,或边读边画,或两人一起读,读通文句,了解课文内容。 2.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 (2)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学生质疑,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三、研读课文谈谈体会 1.带着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选择进行研读。 2.鼓励学生放胆地读和想,把自己的感受、想法记到课本空白处。 3.同桌和小组交流读书体会。 4.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点拨、辅
3、导。 问:(1)列宁两次是怎样走过那段危险小路的? a.找出文中写列宁上山、下山的部分读一读。 b.找两名学生演示走小路的情景。(两次走小路,借助想象,进行表演) 通过表演,让学生感受两次走小路的不同心情,体会列宁当时的心情。 (2)山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一种怎样境界? (生:自然景色优美,衬托出列宁和巴果茨基历险登顶后的喜悦之情。) 师:借景抒情,赞美革命者高尚的意志品质,将这段话背下来。 (3)列宁为什么要在走过险路后才肯解释重走那条路的原因? (学生回答后,师:列宁是个重实践的人,说了才做,不如做了再说。这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一种品质。) (4)列宁最后所说的话应该怎样理解? “因为我害怕
4、它”,表明列宁毫不掩饰自己的弱点; “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表明了一个革命者应该具有的敢于和胆怯做斗争的正确态度; “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表明革命者不能放弃任何一次锻炼意志的机会。 (结合课文插图,朗读这段话) 四、讨论、小结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2.在生活中,如何做到既锻炼意志,又注意安全?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收集的有关锻炼意志方面的名言警句。 六、板书设计 登山(看日出) 去 走了险路 列宁 锻炼意志 登山语文教案2 教学目的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炼自己意志的坚强品质。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5、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有详有略的写法。 4.继续培养阅读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涵义。 教学难点 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示课题,引出问题 教师:谁把课题补充完整? 学生:列宁去登山。 列宁登山时,走了两次险路。 列宁登山,饱览了日出的景象。 教师:列宁去登山,为什么要走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的小路?大家读书。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指名读书。 2.找出从哪儿到儿是写列宁第一次走险路的?课文哪些段落是叙述列宁第二次走险路的经过的?全文可以分为几段。 三、分段读
6、书、想段意 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到“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地唱了起来。” 第三段:从“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到完。 第二课时 一、分段读书,概括段意 1.读第一段,说段意。 第一段的段意是: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 2.读第二段,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体会列宁的品质。 (一)用笔在书上划出描写小路“险”的句子。 (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看图,理解峭壁、深渊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峭壁?什么是深渊? 学生:像墙一样陡的山崖就是峭壁。 学生:深渊是指很深的水。 教师:走这样的险路,一失足就会
7、粉身碎骨。列宁为了看日出,果断地决定走这条小路。 (3)和列宁同行的巴果茨基是走过几次这条小路的,他这次走的时候有什么表现?读书上的句子。 学生:他这次走的时候“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走过最险的地方“轻轻地舒了口气”。 (4)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巴果茨基心里怎么样?用词语概括他的表现。 学生:(害怕)(心惊胆寒)(提心吊胆) (5)列宁第一次走这条近路时害怕吗?划出描写列宁走这条险路时的词语。 学生:列宁是有些害怕的。 学生:我划的词语有: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列宁头昏目眩了。 学生:列宁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动。他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走过了这段危险的小路。 教师:
8、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深渊,这危险的处境是不由人不害怕的。人站在极高极险的地方,头晕目眩,心慌腿软等感觉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列宁害怕了,但他退下来了吗?(没有)他是战胜了害怕,勇敢地走了过去,他有什么品质? 学生:他有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学生:他有临危不惧的品格。 (6)列宁、巴果茨基登上山顶,看到了日出。书上有一段美丽景色的描写,大家读一读。 教师:这段景色的描写一方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另一方面也含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表达了列宁和巴果茨基历经险路,正好赶上日出,饱览美景时的喜悦之情。 3.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教师:用谁和谁怎么样的句式来概括。 学生:列宁和巴果茨基为看日
9、出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的壮观景象。 4.读第三段,比较不同。 教师:两人观赏完日出,本不必走那条险路,列宁却仍旧要走,这是为什么?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大家读书) (1)找不同之处,看有几处不同? 学生: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相比有三处不同。第一,不必走,而列宁仍旧走。第二,这次是列宁先走。第三,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2)书上两次叙述了列宁走险路的经过,哪次写得详细,哪次简略? 学生:第一次详细,第二次简略。 教师:用了有详有略的写法,详略得当。 (3)列宁在回来时为什么还要走险路呢? 投影: “就是因为我害怕它。”列宁说:“一
10、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教师:读列宁的话,看他一共说了几句?每句是什么意思? 学生:一共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讲列宁坦率地承认自己“害怕它”。第二句讲革命者对待害怕的正确态度“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第三句讲“革命者要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教师:列宁为什么要走这条险路? 学生:列宁是在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 5.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学生:看完日出往回走,列宁仍坚持走危险的小路,他是在自觉地磨炼自己的意志。 二、用段意串联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找三人说段意。 2.用“先接着最后”怎么样的句式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先讲列宁
11、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接着讲列宁和巴果茨基为看日出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的壮观景象。最后讲看完日出往回走,列宁仍坚持走危险的小路;他在自觉地磨炼自己的意志。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书 四、联系实际谈理解 教师:列宁说:“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联系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1)“每时每刻”、“随时随地”是什么意思? 学生: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 (2)谈自己的理解。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概括内容 1.找三人按段读书。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自学生字,检查巩固
12、1.读准生字。 2.重点辅导:渊释毅锻 渊:什么结构?第4笔是什么? 你怎样记住这个字? 深渊指的是什么? 释:第7笔是什么? 右下有几个横? 毅:这个字一共有几笔? 第10笔,第11笔是什么? 毅然决然是什么意思? (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第二次走险路时,列宁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锻:这个字共几笔? 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3.在生字本上抄生字字头。 三、读词语,写词语 读书105页4。 沙皇 搜捕 巍峨 深渊 峭壁 蔚蓝 刹那 闪烁 歌喉 解释 锻炼 毅然决然 对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一查字典。 投影: 用直线连词语: 把读读写写的词抄一遍。 四、理解词语,练习造句 闪烁: (1)读读书上
13、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 山顶上的雪霎那间变成了粉红色,树丛和草地上的露珠儿也开始闪烁着光芒。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阳光的照射下,山顶上的雪霎那间变成了粉红色,树丛和草地上的露珠也忽明忽暗,闪着光亮。 (3)造句。 闪烁江面上隐约闪烁着夜航船的灯光。 锻炼: (1)读读书上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 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2)解释词语。 锻炼就是磨炼的意思。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警和维护集体利益等品德。 (3)造句。 锻炼通过冬季长跑活动,锻炼了我们的毅力。 锻炼通过军训活动,同学们在思想上、作风上都得到了锻炼。 五、写作业 登山语文教案3 教学要求 1、有
14、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特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结尾列宁说的话。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自学汇报 (掌握自学方法,养成预习习惯。) 1、汇报交流收集的资料。 2、汇报朗读情况。 3、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4、汇报自学的词、句。 如:“躲避、隐居、巍峨、深渊、狭窄、头昏目眩、峭壁”等词语。多音字“刹”。 5、从这篇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整体入手,初步挖掘文章的内涵,体会人物的特点。) 6、质疑。 二、精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写列宁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想
15、一想,说明了什么。做批注。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列宁的特点。 3、指导朗读“他们登上山顶,一股柔和的阳光正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雾。”这一自然段,体会它的作用。 4、理解文章结尾列宁说话的含义。 5、鼓励质疑。 (教师讲清在生活中既锻炼意志又注意安全的道理。) 三、感情朗读,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高尚品质。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实践活动 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既锻炼意志,又注意安全? 板书: 14 登 山 去: 出发晚了走近路 回: 仍走近路 (靠近深渊的小路) 自觉锻炼意志 临危不惧 登山语文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
16、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 本课位于第五单元,教学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考虑到课文内容较多,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本课中只起到了练习和巩固作用,因此决定将此放于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的品质。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闪烁”“锻炼”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 四、教具使用: 自制课件、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
17、、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为第二课时抓课文内容做下铺垫。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目标:温故知新,导入课题。 1、出示“绿色的办公室”的图片 2、导语:十月革命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是什么力量使他克服困难,如此顽强?略停顿 3、今天学习一篇同样背景的关于列宁的课文(板书课题:17.登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目标:从多方面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可针对此教学过程做适当调整。 步骤: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打开书,快速
18、浏览课文,根据书上的语系标记,汇报你的预习情况。 (1)分段; (2)两次经过那条危险的小路; (3)路很危险; (4)根据预习要求画出了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案一画出了(出示小黑板) 这段话在课文中确实有很深的含义,还有哪些同学也画出了这段话,一起来读。 方案二没有画出 预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你画了吗? (5)质疑问难 (注:以上几个小步骤均可打乱,对于同学没有汇报到的内容,老师可做适当点拨。随机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小结:听了同学们的预习汇报,老师发现许多同学在课前就做到了一边读一边想,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大家共同存疑的地方,可以边学边理解,也可随时提出。 3、
19、过渡:预习汇报中,有几位同学曾经提到列宁两次经过了一条危险的小路,请同学们自读(218)自然段,从书中画出直接写小路险的句子。 (三)重点学习课文内容: 目标:第二段通过抓住重点词,体会小路的险,是第一目标;感受到列宁的害怕是第二目标;体会列宁的勇敢是第三目标。第三段,重在分析两次走过小路的不同,体会列宁话的深刻含义。步骤: 1、学习第二段 (1)哪位同学能够读一读你从书中画出的句子。(出示“路宽。”) (2)自己读一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 (3)重点词下加点(“容”、“峭壁”、“深渊”)。 (4)结合课件,谈理解。 (5)指导朗读。(个别齐读) 2、小结:刚才,我们从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
20、的句子,体会出小路的险。(板书:路险) 3、过渡:这是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句子,看看课文,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路险呢? 4、出示“巴果茨基”一段话。 (1)抓住“背贴”、“扭转”、“不去看”、“碎小”、“移动”这几个重点词体会路险。 (2)自己体会读,感受路险。(自己读个别读) (3)文中还有写巴果茨基的句子吗?体会出什么?(联系上文“走过几次”,体会出巴果茨基紧张的心情。) (4)过渡:小路太险了,已经走过几次的巴果茨基在经过小路时仍旧那么紧张,那么小心翼翼,这是我们从巴果茨基经过小路时的情景体会出小路的险。还从哪里可以体会出险呢? 5、出示“列宁跟。” (1)体会“路险” (2)列宁
21、害怕了。(自己体会着读)重点抓住“头昏目眩” (3)过渡:小路太险了,列宁头昏目眩,他害怕了,可是他定了定神,仍然走了过去,从这里你看出什么?(列宁很勇敢)能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16自然段) (注:学生在体会列宁勇敢时,还可以联系自己。) (4)小结:经过刚才的理解,我们发现这条小路太险了。走过小路,列宁轻轻地舒了口气,与巴果茨基向山顶走去。 6、(出示课件:日出时动态景色)教师配乐朗读,使学生如临其境。 总结:走过令人胆战心惊的小路,列宁与巴果茨基站在山顶,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他们心中充满了愉悦。(随机加上对话表演)他们用勇敢迎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7、学习第三段 (
22、1)过渡:回去的路上,本不必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了,但列宁仍旧选择了它。列宁这一次走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默读(1928)自然段,然后展开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边说,教师随机板书。 (3)过渡:通过分析列宁两次经过小路时的不同,我们知道列宁这一次不仅走在前面,而且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4)出示“这一次我先走。走了过去”。谁能读读这句话? (评读后,齐读) (5)这一次,列宁怎么毅然、决然地走过这条危险的小路呢?书中没有具体地写出来,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补充出来。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由一位同学执笔把它记录下来。(也可根据图,注意图上列宁的神态) (6)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7)简单
23、小评之后,以插入语的形式、带入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8)从列宁两次经过这条小路的不同表现,你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记录下来。(选取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完后,站起来直接读。) (9)过渡:同学们刚才所写的,正是列宁要说的这段话中的真正含义! (10)哪位同学愿意读读列宁说的这段话?(出示“一个革命者。”) (个别读齐读,读时把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读出来。)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列宁两次走过这段危险的小路,正是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啊!停顿 十月革命前,列宁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啊!当面对一条令人生畏的小路时,革命者的脚步岂能因害怕而退怯,他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因为他坚信: 走过黑暗就是黎明! 克服困难就是胜利! 只有登上险峰才会迎来曙光! 教师(用课件)出示列宁的一句名言: 害怕前进就是后退,应当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学生齐读)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象列宁一样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吧! 七、板书设计: 17.登山 路险第一次必须走在后停住 第二次仍旧走在前毅然决然 (学生板书)第 21 页 共 21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