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孤独的牧羊人》.docx
《大班教案《孤独的牧羊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教案《孤独的牧羊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大班教案孤独的牧羊人大班教案孤独的牧羊人1 活动目标: 1、体验师幼合作、同伴合作演唱的快乐。 2、尝试用不同的音色表现歌曲中的衬词部分。 3、根据动作及图谱中音符的高低位置,唱准衬词节奏和旋律,并按不同角色形象用相应歌声演唱。 活动准备: 1、图片:牧羊人、山羊爷爷、小山羊各一张 2、音符、旋律图谱 活动过程: 一、练声部分 引导幼儿边看黑板上的台阶边随琴声自由想出一种好听的声音进行歌曲中衬词部分的节奏练唱。 二、结合歌名导入,引导幼儿初步欣赏歌曲。 1、教师根据事先出示好的图片谈话导入 “有一位牧羊人喜欢在山上唱歌,他的歌声很好听很嘹亮,但是他每次都觉得很
2、孤独,因为没有朋友和他一起唱,今天方老师请来了两个朋友和他一起演唱,我们听听是谁来和他一起唱了呢?”师 2、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分别出示图片并引导幼儿再次欣赏歌曲。 “他们唱了什么?” 3、尝试用手、脚动作表现每句衬词处节奏,引导幼儿重复欣赏歌曲,掌握衬词节奏及旋律。 三、学唱歌曲部分。 1、出示衬词图谱,引导幼儿自主理解图谱并学唱衬词。 “你们想和他们一起唱吗?那这一句唱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试试吧!”(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学唱衬词部分。) 2、引导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解决困难。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音色表现山羊爷爷和小山羊的声音。 “如果你是山羊爷爷(小山羊),你会怎么唱这一句呢?” 幼儿听
3、琴声自由尝试表现 个别表现 分组自选角色演唱。 完整地演唱歌曲。 四、师幼分组分角色演唱。 五、与所有在场老师合作演唱。 大班教案孤独的牧羊人2 一、预设目标 1、继续欣赏乐曲,体会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了解乐曲基本的节奏型,能够看指挥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3、感受集体合作演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 1、幼儿已经有了牧羊的概念,了解牧羊人。 2、幼儿已经熟悉这首乐曲的旋律。 (二)物质准备: 1、音乐孤独的牧羊人。 2、自制打击乐图谱、乐器标记图。 3、打击乐器若干(碰铃,圆舞板,铃鼓,沙锤)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完整的欣赏乐曲孤独的牧羊人一遍。 提
4、问: 1、前两天我们一起听了一首曲子,谁还记得叫什么名字?孤独的牧羊人。 2、孤独的牧羊人在放牧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的羊群里有大羊有小羊,刚到山坡下,他的羊看到青草一下子都跑了,大羊跑,小羊追,牧羊人这下可着了急,为什么呢?他怕羊跑丢了,于是他拿着牧羊鞭连忙追过去,你们猜他追上了没有?)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看图谱学习节奏儿歌,并分组通过肢体动作练习节奏型。 1、看图谱,读儿歌熟悉节奏型。 、教师示范看图谱读节奏儿歌。 前奏:做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拿起鞭子的准备动作。 A段:(重复1遍)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快 快
5、追 0 |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追 0 0 | B段: 我 是 | 牧羊 人呀 | 挥 起 | 小皮 鞭0 | 我 是 | 牧羊 人呀 | 挥起 小皮 | 鞭0 0 | 间奏:做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拿起鞭子的准备动作。 A段:(重复1遍)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快 快 追 0 |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追呀追呀 追 上 | 了 0 0 | 、看图谱练习读节奏儿歌。 师:我知道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小朋友,那你们可以帮他一起追他跑掉的羊吗。牧羊人说了,只有学会了这首儿歌,才可以啊。你们有没有信心把儿
6、歌用最快的时间学会。我们来试一试。 、听音乐练习读节奏儿歌。 师:加上音乐来一次好不好? 2、分组练习用肢体动作打节奏。 、一起确定4种角色的身体动作。 师:我来看一看图谱上有大羊、小羊、牧羊人、和挥皮鞭,现在我们要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大羊,小羊,牧羊人和皮鞭,比如大羊可以用拍腿动作来表现,谁来说一说小羊用什么动作?牧羊人用什么动作?挥皮鞭用什么动作?好的我们一起说着儿歌试一试。 、分组尝试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师:好我们现在分成四组,大羊组,小羊组,牧羊人组和挥鞭组,到谁的时候谁做动作。 (三)、根据音乐形象选配乐器并分组进行演奏 1、根据音乐形象选配乐器 师:终于追上了,牧羊人要庆祝一下,你们瞧
7、他还带来了乐器呢,看看都有什么? (碰铃、圆舞板、铃鼓、沙锤、) 师:大羊,小羊,牧羊人和挥鞭分别应该用哪种乐器演奏呢?谁来说一说? (教师综合幼儿建议在图谱上贴上相应的乐器图片,并一起尝试。) 2、分组进行乐器演奏练习 幼儿自由选择乐器。 分组练习运用乐器看图谱练习演奏。 3、尝试看指挥分组演奏乐曲 教师跟随音乐指挥,幼儿看指挥集体演奏。 活动延伸: 师:牧羊人说今天他一点也不孤独因为有小朋友们为他演奏,他的大羊和小羊也为他跳舞呢,他还说演奏时再可加入一种乐器会更好听,你们猜猜是什么乐器,好的,下一次我就把它带来跟小朋友一起演奏好不好? 大班教案孤独的牧羊人3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新课
8、改形式下的这句话成了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也成了幼教界教育理念的一大主流。幼儿不感兴趣的事物,即使我们教师花的心思进行揣摩,那也只能算是灌输式教育模式,到头来仍是事倍功半的成效,且有悖于新纲要精神。 孤独的牧羊人以其有趣、形象的木偶为素材,通过欣赏木偶剧的形式,融音乐于剧情的发展中,让幼儿在欣赏木偶剧的同时,主动接受了音乐信息,潜移默化进入音乐氛围中,为音乐教育开启了另一种形式的门。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处理,如:拎出音乐中诙谐有趣的“衬词”部分,进行细致分析,并赋予其角色形象,使音乐教育摆脱以往听赏式的传统教育模式,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有助于音乐活动的开展。 1、能用不同的速度、音色表现
9、歌曲中高音区和低音区两种不同音区的衬词分。 2、根据音符的高低位置,掌握衬词旋律,按角色的形象特点用相应的歌声演唱。 3、在学唱过程中体验师生合作的协调和快乐。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歌曲图谱、视频材料、钢琴、老山羊、小山羊图片; 一、播放音乐之声插曲do,re,mi营造音乐气氛 播放音乐,教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室,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调动气氛; 二、介绍剧情,观看视频材料 1、今天老师不仅给你们带来了好听的音乐,还有一样好玩的东西呢! 2、教师出示木偶,提问:这是什么东西?知道它是怎么玩的吗?你们有没看过木偶
10、剧? 3、教师介绍剧情:老师今天带来的这个木偶人是有个牧羊人,他个他的羊群老山羊和小山羊住在一个高高的山顶上,他没有朋友,觉得自己很孤单。但是他有一样爱好,就是喜欢唱歌,他的羊群们看到主人唱歌,也跟着唱了起来。他们的歌声非常好听,吸引了王子,登山的人们,旅店里的人,酒店里的人,小姑娘。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歌声吧。 4、播放视频,完整欣赏; 三、欣赏木偶剧,感知衬词旋律 1、完整欣赏后,提问:音乐里,唱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 2、你们的耳朵真灵,老师送你们两个大拇指。“来伊噢嘟”在这首音乐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衬词”。这首音乐里,好多地方都出现“来伊噢嘟”,那它们在每一个地方唱的都是一样的吗?
11、 3、幼儿自由讨论,并尝试学一学; 4、播放两句衬词,让幼儿感受衬词的旋律; 5、幼儿模唱衬词,教师伴唱; 四、借助图谱,学唱衬词 1、老师还请来了五线谱和音符宝宝来帮助我们学习这些衬词。这五条线放在一起叫做五线谱,像豆芽一样的叫做音符。我们来跟它们打声招呼。 2、教师把这些音符请到了五线谱上,就能变出好听的音乐来。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音高。现在请你们猜一猜,位置高的音符唱的音乐高还是位置低的音符唱的高? 3、请你们比较这两张音符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音符往上爬的我们叫它高音区,它唱起来就像爬楼梯一样,一级一级往上爬。音符平过去的我们叫它低音区,唱起来像走路一样,平平稳稳的。 5、幼
12、儿与教师一起做手势看图谱演唱一次。 6、这两句衬词分别表示赡养公公和小山羊唱歌的声音,请你们猜一猜哪句是老山羊唱的,哪句是小山羊唱的?为什么? 7、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老山羊老了,嗓子会发出怎么样的声音?小山羊呢? 8、用不同的速度、音色来表现衬词 A、高音区小山羊 B、低音区老山羊 9、观看视频,并模仿一下老山羊和小山羊的声音。 10、请孩子们到钢琴旁边,分别学习老山羊和小山羊的声音,男孩子当老山羊,女孩子来当小山羊,并请个别幼儿模倡; 五、师幼合作表现衬词,体验师生合作的乐趣。 1、小朋友们刚刚唱得特别棒,老山羊的声音都表现出沙哑、粗重、慢吞吞的样子,小山羊也表现出欢快、明朗、悦耳的样子了。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孤独的牧羊人 大班 教案 孤独 牧羊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