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当前而言,农村税费改革后,除了上级一点转移支付外,村里没有了任何经费来源,在这种情况下,村级组织要维持正常运转,必须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减员,一手抓增效。一是尽最大可能地实现村级减员。坚持改革和创新精神,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从“选优、留注提高、用好”入手,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力争做到:选任渠道要“宽”,从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导向看,必须突破地域界限和身份限制。教育培训要“活”,切实增强乡村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岗位实用技能。激励保障要“实”,按照县、乡两级财政统筹的原则,
2、对村组主要干部,推行按贡献定报酬的制度。我县按照1000人以下的村,配置村干部3人,1000人以上的村,村干部职数最多不超过5人,并且要求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的原则,全县共精减村干部职数1075人,减少专职村民小组长4800多人,其责任全部由村干部兼任。通过减员,预计全县可节省开支1000万元以上。二是尽最大可能地实现村级发展。税费改革后,乡村收入的急剧减少,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的压力。这就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要有比任何时候都强的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发展为主题,找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着力点,千方百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
3、收和农村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带领农民群众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我县提出了“因村而宜,各展所长”的发展原则。对60多个有一定企业基础的村,从改革机制入手,以企业发展的成果反哺于村;对100多个有一定资源的村,从盘活资源入手,通过流转、租赁等形式,让集体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二、完善结构调整体系,提高基层组织的管理水平。 农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当前,在调整农业结构中有三缺:缺技术。农民缺乏技术指导,瞻前顾后,不敢调整;缺资金。搞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需要购买一定的生产资料,一般农户无法调整;缺激情。普遍认为进城经商、打工比种田挣钱来得快,不愿调整。因此,调整农
4、业经济结构,要本着“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不搞行政命令。一是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税费改革后,可以考虑围绕农业产业化目标,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按照区域经济布局,建立某个产业的党组织;围绕城乡一体化目标,以城镇所在村、中心村为依托联合建立党组织;根据税费改革后农村无职党员增多的实际,根据农村工作需要和党员的特长,设置小型的党小组。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在领导方法上,要由过去依靠行政手段为主向依靠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转变;在事务处理上,要从过去封闭的神秘的办事方法向开放的民主的办事方法转变;在工作推动上,要由过去强制性的大范围的展开向依靠典型示范、典型引路的方法转变。三
5、是创新民主管理手段,加强和改进村民自治条件下党的领导。在村级事务决策上,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工作上,建立党支部向党员、村委会向党支部、村委会向村民代表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制度;在改进村党支部领导方式上,把加强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统一起来,把自觉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贯穿于实施“四个民主”的全过程,切实做到民主选举中反映民意、民主决策中集中民智、民主管理中实现民愿、民主监督中凝聚民心。 三、着力乡村消赤减债,解决有责维持无力运转的矛盾 乡村消赤减债工作一直是困扰农村工作的难题,也是税改后确保乡村政权正常运转的主要制约。近年来,各地虽然致力于消赤减债,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高度,高度重视乡村债务问题,在弄清债务结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化解乡村债务的具体办法,清欠债务,标本兼治,使农村基层组织在“活血化瘀”中健康发展。今年我县把消赤减债的着力点放在以村为单位抓结零上,通过部分突破达到整体推进。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了四条基本的操作措施,即一是资源拍卖。就是对荒堤、甩亩进行拍卖,用以偿还债务。二是取消高息。就是按银行计息办法,对债务实行降息处理。三是债权债务挂钩。就是通过协调挂钩的办法,化解债务负担。现在已取得初步成效,全县共消赤减债近2000万元。第 4 页 共 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