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大树妈妈》.docx
《小班教案《大树妈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教案《大树妈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小班教案大树妈妈小班教案大树妈妈1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学会撕纸片,用胶棒粘贴。 2、知道小鸟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关心照顾它们。 3、幼儿能很好的完成粘贴等精细动作,以促进小肌肉的发展。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1、红、黄、绿色彩纸,胶棒、小筐等。 2、小鸟图片若干,大树背景图。 3、背景音乐快乐的小鸟。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通过谈话,激发幼儿产生帮助小鸟的愿望。 听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小鸟飞的动作进活动室,停在大树图边:“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家吗?” “这里原来是小鸟的家,
2、可是为什么大树上面一只小鸟也没有?” “大树妈妈一片树叶都没有了,小鸟们都不愿意回来了,大树妈妈真伤心呀!小朋友你们能想办法让小鸟快点回家吗?” “小朋友们刚才说的都很好,也帮大树妈妈想了许多办法,现在我们就用撕树叶、粘贴树叶的方法来帮助大树妈妈好不好? (二)、教师示范方法步骤。 教师出示绿色彩纸,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轻轻撕成块状做“树叶”。然后用胶棒涂在“树叶”的一面,轻轻的贴到大树上。”教师再次示范一遍。 教师可增加点难度,让幼儿学习撕各种各样的树叶。 (三)、幼儿进行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将红、黄、绿色彩纸、胶棒放到小筐里,引导幼儿自由的选择彩纸进行撕树叶、粘贴大树的活动。教师提醒每个小朋
3、友撕完树叶后要把废纸、还有胶棒都要放到小筐里面,不能乱扔垃圾。 (四)、出示小鸟,送小鸟回家。 教师:“小朋友,小鸟听说大树妈妈又长出了许多树叶,都高兴的飞来了。让我们一起送小鸟回家好不好?”教师和个别幼儿一起将小鸟图片粘贴到大树上。 活动延伸 教师“小鸟们都回来了,大树妈妈非常开心,也非常感谢你们帮助了它,它希望我们再帮它一个忙,让我们去告诉所有的人们,以后不能随便摘树叶,要爱护我们的大树,爱护小鸟,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告诉幼儿园里所有的小朋友好不好?”活动结束,教师带领幼儿出活动室。 小班教案大树妈妈2 活动背景: “秋叶飘”是小班针对季节特征而生成的一个艺术主题,主题的内容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
4、经验,而大树妈妈和小树叶是主题中的一个美术活动。整个活动的设计过程来源于组内老师的一句话,大致意思是“玩颜料、玩树叶”,在她的启发下,我们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活动。考虑到幼儿对于用颜料作画还比较陌生,所以我们把整个活动定位在一个“玩”字上,玩什么?玩颜料、玩树叶,合作的玩。由此而产生的活动目标是“自由选择不同的树叶,尝试运用敲、绕、压的方式装扮大树;对色彩感兴趣,体验用颜料作画的乐趣,欣赏画面的整体美感。”我们在设计过程时,注重给幼儿一个宽松的、愉快的氛围,自由走动、任意选择不同的树叶玩一玩(跳一跳、绕一绕、抱一抱),使幼儿产生对色彩乃至以后美术活动的兴趣。 一研后的调整与反思: 1、一开始的情境
5、创设十分有效,将幼儿带入活动主题,并在教师富有情景性的语言引导中了解三种玩树叶玩颜料的方法,但是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不能 脱离情境,因始终在情境中带领幼儿感受、体验、操作。例如在活动中增加的问题,“他们会跳什么舞?”“你最喜欢小树叶跳哪一个舞?为什么?” 2、从目标的表述上来说,进行略微的调整,将“欣赏画面的整体美感”,放到第二条后面,使一二两条的目标分别侧重于技能和情感。 3集体活动中的三种示范操作应遵循从易到难,逐层递进的原则,所以要将示范的后两个步骤交换,先跳“圆圈舞”,再跳“抱抱舞”,同时把音乐进行重新的切割连接,分别是“兔子舞”“圆圈舞”“抱抱舞”,出场跳的舞蹈也要换一换。 附:二研活
6、动课例 一、活动目标 1自由选择不同的树叶,尝试运用敲、压、绕的方式装扮大树妈妈。 2对色彩感兴趣,体验用颜料作画的乐趣,欣赏画面的整体美感。 二、活动准备 1、 收集各种树叶。 2背景图、颜料。 3、彩纸做成的大树轮廓。 三、活动过程 1、情境创设:小树叶不开心。 2、教师示范作画:小树叶和大树妈妈跳舞。 3、幼儿分组操作:小树叶跳舞。(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整体展示:美丽的小树林。 活动反思: 1组织活动过程中,教师没有脱离创设的情景,始终在一开始营造的这一场景中引导幼儿感受、体验。(从开始的来到小树林,然后在树林里和大树妈妈跳舞,到最后的感受小树林经过装扮后的美丽。)因此,
7、大部分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在玩树叶、玩颜料的过程中很自信、很放松,也很快乐。 2讲评中,教师预设了从个体出发和整体出发这两个大问题 (1)你邀请小树叶和大树妈妈跳了什么舞?在哪几棵树上跳的?你喜欢小树叶跳什么舞?为什么?这几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引导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也就是从个体来讲评。 (2)你最喜欢哪一棵大树妈妈?为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从颜料的运用以及欣赏画面的整体美来讲评。在组织过程中,发现孩子对自己“玩”的过程很兴奋,也十分乐于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以从个体的讲评上来是比较到位的。但是,整体的“喜欢哪一棵?”这个问题,幼儿并不好表述,所以在最后这个问
8、题的讲评中让我产生了疑问?是否需要这个问题?有没有更好的提问方式更容易让幼儿表述? 四、活动收获: 第一,当这个活动在艺术主题中开展后,给我们最大的感触是,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的这种愉悦性和个性化的表现,当树叶宝宝穿上衣服(颜料)在大树上跳起舞来,他们感受到的是自己操作成功的喜悦;当他们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操作,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时,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也得到了凸显。 第二,活动中大胆的尝试玩树叶、玩颜料,使主题目标的价值充分体现在活动目标中,它带给幼儿的启示是树叶原来还可以这么玩:跳一跳、绕一绕、抱一抱就能帮大树妈妈穿上漂亮的衣服。另外,为何要选择这三种方式让幼儿来了解树叶、颜料的玩法呢?这
9、是在分析了 幼儿的已有经验基础上制定的。“跳”很简单,其实就是用树叶在玩;“绕”在前几周的活动中有过经验(绕毛线);“压”的方式较新,而且有一定的技巧蕴含其中(这也可以说是活动的一个难点)。从上面的分析看,用这三种方法玩颜料装扮大树实际是在延续了幼儿经验的基础上,又注重了新经验的提升。 第三,艺术主题实施策略的研究是我们省级课题的第三个子课题,也是我们近几年来重点研究的内容。在组织完大树妈妈和小树叶后,越发让我们体会到针对活动重难点选用的对策必须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易接受,易理解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这个活动中运用的策略就比较有效。 1情景贯穿始终: (1)小树叶不开心引出; (2)小树
10、叶跳舞(用树叶绘画):兔子舞、圆圈舞、抱抱舞; (3)小树叶和大树妈妈的舞蹈装扮了整个树林。 2巧妙的音乐、语言的运用: (1)我们常说艺术的各个门类是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在引导幼儿掌握这三种方式绘画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三段有典型特点的音乐,如兔子舞的欢快、跳跃适合幼儿的“敲”(跳);圆舞曲的流畅婉转适合幼儿的“绕”;钟声的轻盈适合“压印”(教师的语言提示比较清楚)。这三种音乐的配合使用,帮助幼儿理解了操作中的“敲”“绕”“压”三种方式,并且起到了提示作用。 (2)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情境性的语言比较容易接受(理解),所以我们的整个活动都运用了情景语言组织、引导。讲解绘画要求和步骤
11、时,也运用了孩子易理解的儿童化语言,如“穿上一件绿衣服”“和大树妈妈跳一个舞”“小树叶的舞蹈要跳满大树妈妈的身体”等等。 3分层次示范: (1)“兔子舞”比较简单,教师在示范的基础上,让幼儿一起徒手试一试; (2)“圆圈舞”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直接在大树上示范操作; (3)“抱抱舞”是新授的内容,因此师幼一起示范。从这三个层次的示范中,可以发现是由易到难,逐层递进的。 艺术主题的生成,艺术活动的开展,更好的为我们诠释了纲要中的要求: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和现象,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的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
12、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而不是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小班教案大树妈妈3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理解歌词内容。 2复习邀请舞找朋友,能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舞蹈,体验参与舞蹈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明胶片“风”、“雨”、“树”一套,录音机、磁带、电视机各一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复习歌曲好宝宝有礼貌。(要求幼儿在音乐伴奏下,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并且有正确的演唱姿势) 二、基本部分:欣赏曲子大树妈妈(重点部分) 1通过视频转换仪,看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唱得不错,还是个有礼貌的孩子。看,小鸟也飞到小三班,飞在一棵大树枝上筑了巢,大树妈妈随着风轻
13、轻摇动树枝,摇起了小宝宝。哎呀,不好,刮风了、下雨了,你们猜猜小鸟怎么啦?(请幼儿自由讨论发言),别着急,有大树妈妈在呢,树妈妈那长满枝叶的手臂就像撑起的一把伞,为鸟宝宝挡住风雨。 2欣赏歌曲大树妈妈 (1)请幼儿边看图片、边欣赏歌曲大树妈妈一遍。 师:今天赵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大树妈妈,讲的就是大树妈妈和小鸟的故事,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2)提问:这首曲子的名称叫什么?你听到些什么呢? (3)第二次欣赏曲子。 师: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大树妈妈长得怎么样?它为小鸟做什么事情呢? (4)提问:大树妈妈长得怎样?它为小鸟做了什么事情? 师:因为有了大树妈妈的爱护
14、、关心,小鸟们快乐的成长,所以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听上去很轻松、愉快,让我们再听一遍。 (5)欣赏第三遍。提醒幼儿边听边摇晃身体。 (6)在音乐伴奏下自由表演大树妈妈和小鸟一遍。 三、结束部分:复习邀请舞找朋友 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跳邀请舞,提醒幼儿在唱到“找到一个好朋友”这一句时,能马上找到朋友,两人面对面做动作,最后打招呼“再见”时,交换位置,重新开始舞蹈。 小班教案大树妈妈4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并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重点) 2、尝试用不同的身体姿态来表现大树和小鸟。(难点) 3、体验“大树妈妈”和“鸟宝宝”之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被关心和关心他人的经验。 2、
15、音乐,与歌曲配套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迁移经验导入: 提问:你爱妈妈吗?怎样爱妈妈的?妈妈爱你吗?怎样爱的? 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是关于大树和小鸟之间的爱,一起听一听。 2、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1)范唱歌曲大树妈妈,幼儿初步感知歌词和旋律。 师:老师将刚刚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认真听,看看歌曲里面唱了什么。 师:你都听到了什么? 鼓励幼儿将自己听到的说出来,根据幼儿的答案出示大树妈妈唱歌、摇小鸟睡觉、大树妈妈笑呵呵、为小鸟撑伞等。 (2)集中交流。 师:这首歌听上去怎么样呀? 鼓励幼儿说说听了乐曲后的感受如:很好听、很温柔、很开心等都可以,教师都给予肯定。 (3)
16、学唱歌曲。 师:你们想学吗? 师幼共同学唱歌曲。 3、结伴表演,体验“大树妈妈”和“鸟宝宝”之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1)提问:你们喜欢大树妈妈和小鸟吗?你们想扮演他们吗? (2)提醒大树妈妈要温柔的爱护小鸟,小鸟要做出“爱妈妈”的动作,在做做、玩玩中体验两者之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3)根据幼儿兴趣表演12次。 4、结束活动。 师:天黑啦,鸟宝宝要睡觉了,我们抱着大树妈妈睡觉吧。 (幼儿两两拥抱在一起休息,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结束。) 小班教案大树妈妈5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调,并理解歌词内容。 2、能初步创编树的造型并随乐曲节奏表演。 3、结伴表演大树和小鸟,表现角色间相亲相爱
17、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幼儿已学会了鸟飞的律动。 活动过程: 1、练声 (1)复习歌曲两只小鸟。(要求幼儿在音乐伴奏下,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并且有正确的演唱姿势) (2)以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小鸟和大树妈妈相亲相爱,小鸟把家安在了大树上,大树妈妈随着风轻轻摇动树枝,沙沙的声音好像在为鸟宝宝唱摇篮曲。下雨了,大树妈妈那长着叶子的手臂就像撑起的一把伞,为鸟宝宝挡住风雨。 2、基本部分:欣赏曲子大树妈妈(重点部分) (1)通过课件,引起幼儿兴趣,引出主题。 知道吗?今天小鸟也飞到小(2)班,飞在一棵大树枝上筑了巢,大树妈妈随着风轻轻摇动树枝,摇起了小宝宝。哎呀,不好,刮
18、风了、下雨了,你们猜猜小鸟怎么啦?(请幼儿自由讨论发言),别着急,有大树妈妈在呢,树妈妈那长满枝叶的手臂就像撑起的一把伞,为鸟宝宝挡住风雨。 (2)欣赏歌曲大树妈妈 请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歌曲大树妈妈一遍。 今天李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大树妈妈,讲的就是大树妈妈和小鸟的故事,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3)提问:这首曲子的名称叫什么?你听到些什么呢? 3、第二次欣赏曲子。 (1)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大树妈妈长得怎么样?它为小鸟做什么事情呢? (2)提问:大树妈妈长得怎样?它为小鸟做了什么事情? 小结:因为有了大树妈妈的爱护、关心,小鸟们快乐的成长,所以这首歌曲的旋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树妈妈 小班 教案 大树 妈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