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救兔子》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象救兔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象救兔子》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大象救兔子教案大象救兔子教案1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围绕大象如何救兔子,完整、连贯地讲述出大象从喊小兔到搭桥让小兔过河的过程。丰富词汇:尖尖的、血红大口、窜,慌慌张张、急急忙忙、高高兴兴等。 2、通过比较性的听音、看图,引导幼儿感知、理解。 3、启发幼儿有目的地从重点部分的几个环节中辩析性地进行倾听。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大象救兔子。 2、表现故事的情绪、情节的音乐磁带兔子和虎。 3、已进行过音乐欣赏兔子和虎。 (大班讲述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幼儿学会有重点地把握图片、实物或情景的突出内容,有趣地讲出某个图片、实物或情景的突出特征和关键情节。本活动运用听、视觉
2、相互影响的策略,帮助幼儿更准确、生动、有重点地去观察理解讲述对象图片,促使幼儿详略得当地进行叙述是有益处的。) 活动过程 1、运用听、看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出示按如下顺序排列挂图: 1234 (兔慌)翻翻(兔高兴) (2)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词汇、句式表述出兔子的表情、情绪,并引起了解空白图所要表现的故事重点部分的兴趣。老师这样提问:(指图1)这只小兔子怎么啦?(指图4)这只小兔子又怎么啦?为什么先是哪样慌张,后来又是那样高兴呢?在幼儿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以后,老师再进行下面的活动。 (3)放音乐兔子和虎,进一步激发幼儿表述故事发展部分情节的兴趣。可以提问:听一听,谁来抓小兔子了?想
3、一想,小兔怎样才能战胜大老虎呢? (4)完整地出示大挂图。(其中的图2、3只需再翻回来即可)。 老师引导幼儿紧紧地围绕谁救兔子?怎样救?进行感知理解,老师可以这样提问:一天,小兔到哪里去玩?谁看见了,又是怎样向小兔子扑过来的?大象在干什么?它是怎样招呼小兔子?又是怎样救小兔子的? (老师共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活动让幼儿有重点地感知大象救兔的情节,第一,出示兔表情和空白图,激起幼儿对兔子命运的关心:为什么兔子会先那么惊慌,后来又那么高兴?一定发生了什么事!第二,通过听音帮助幼儿想象谁帮助了小兔发散幼儿的思维,使其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空间进行独立构思。第三,出示讲述的图片,这时,幼儿的种
4、种疑问、期盼。在这里得到了证实,又一次促进他们更加仔细、准确地去观图,把握大象如何救兔子这一重点情节。这种多途径、多层次的感知也将有利于幼儿在后面的有重点讲述。 在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时,同样注意了有重点讲的要求,这里,老师的倾听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倾听,老师可以了解幼儿是运用怎样的思路进行有重点讲述的,以此为下面的活动作好准备。) 2、幼儿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结伴讲述。 (1)幼儿自由结伴,根据大挂图的内容讲述大象救兔?的故事。 (2)老师来到幼儿身边,倾听幼儿的讲述。了解幼儿是否围绕重点进行讲述,他们采用哪种讲述的思路围绕重点进行讲述的,是用增加角色之间的对话,还是强调角色的动态、故
5、事的情节,帮助幼儿运用准确的描述角色动态,神态的词汇进行表述。 (3)请两位幼儿分别上来讲述。在这两位上来讲述前,老师提出要求:仔细听一听,他们俩在讲到大象如何救兔子时,谁讲得最好?为什么? (将两位幼儿的讲述重点进行比较,主要的目的是引进增加角色间对话,进行有重点说,同时培养幼儿辩析性倾听能力。如果无目的地给两段话让幼儿进行辨析它们的相同、不同之处时,幼儿抓住的往往是一些零散的字词。 集体跟述很重要,幼儿在刚刚了解一种讲述思路时,往往不可能一下就进入记忆的表象。因此,运用跟述,让幼儿讲一讲,可促进幼儿去想一想,有一个回味的过程。有一个接受新思路的缓冲过程,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去消化新知识。) 3
6、、用增加角色之间对话等,进行新的讲述思路。 (1)老师帮助幼儿分析两位幼儿讲述中的重点部分。可以这样提问:是怎样讲述大象救兔子的?讲述的与有什么地方不一样?谁讲得更好?为什么? (2)引导幼儿用集体跟述的方式强调大象救兔过程中的角色之间不同心情所表述出的不同的对话,表情、神态等。 4、迁移增加角色对话等进行有重点讲述的思路。 引导幼儿回忆在文学活动中学习的文学作品小马过河中角色的对话、神态、表情的描述。启发幼儿用新的讲述思路,尝试为小马过河添加角色对话和神态、动作的描述。 (这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是运用了更换作品的形式进行的。大班幼儿在重大的范围内已经接触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都蕴含着一
7、些用角色间对话强调重点的思路,如果将其中的一些作品(幼儿已接触过的)拎出来让幼儿从另一角度-思路方面再次进行感知,并迁移的话,会使孩子们非常惊?大作家也是这样说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幼儿文学欣赏的水平。) 大象救兔子教案2 1、仔细观察图片,展开合理的想象,并能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进行讲述 2、丰富词语“凶猛、惊慌、撒腿就跑、架、又快又稳” 3、喜欢看图讲述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情绪。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副图片、对话框若干 一、引题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4副图片,这4副图片组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小
8、朋友来听一听。 二、分段出示图片讲述 (一)出示图1 1、初步讲述图1 提问:这是在什么地方?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具体讲述图1 提问: A、这是只怎样的大老虎(凶猛),看到小兔后会怎么说?(出示对话框) B、小白兔看到老虎后流露出了什么样的表情?又会怎么做呢?(惊慌、撒腿就跑) C、跑啊跑啊,跑到了河边,看到了谁在干什么?小兔子会怎么说?(出示对话框) 3、幼儿完整讲述图1 4、教师完整讲述图1 (二)出示图4,揭晓悬念 师:大象伯伯会帮助小兔子吗?最后小兔子有没有被大老虎吃掉呢? 小结:三只小兔子又高高兴兴地生活在森林里。 (三)出示图2 1、幼儿讨论大象救小兔的办法 师:大象伯伯会
9、怎么去救小兔呢? 2、教师根据图片总结大象救小兔的办法 师: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大象救小兔的办法,来看看图画中的大象是怎么去救小兔的呢? 小结:大象伸长他的鼻子,翘起尾巴。整个身体就像一座桥架在河面上。(架)小兔又快又稳地走过了桥。 (四)出示图3 1、大象怎么对付大老虎 师:小兔子们都安全的到达了河对面,大象又是怎么对付大老虎的呢? 小结:大象卷起他的长鼻子,在河里猛吸了一口水,对准大老虎,用力地喷去。 2、师幼共同表演大象的动作 3、大老虎又是怎样的呢? 师:大老虎四角朝天,一边还喊着“饶命啊,求求你绕了我吧” 三、完整讲述 1、幼儿完整讲述 2、教师完整讲述,汲取经验 四、给故事取题目 师:
10、请小朋友给这个故事来取个好听的名字 五、延伸活动:评价故事中的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教师小结:在故事中,我最喜欢大象伯伯,他是一个助人为乐,足智多谋的人。 大象救兔子这是一个看图讲述活动。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但大班幼儿往往已不满足于单纯的听故事,而是试图借助图片去想象、思考,创编合理的故事情节,并向他人讲述故事内容。新纲要中要求,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此,我通过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启发幼儿在理解每一幅图意的基础上,分析图片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图片合理地有序排列,创编故事情节和讲述故事
11、的内容,培养幼儿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排图讲述大象救兔子中,我根据故事的情节出示图片,先让孩子对画面有感性认识,运用描述性问题,“图上有谁?”、“它们在做什么?”、“小兔子是什么表情?”,让孩子描述画面中的景物、角色、动态,在孩子们对画面作出初步、基本的理解,然后以设问的方式来展开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最后怎么了?”“它是怎样帮助小兔子的?”等,对画面进行综合判断。然后,运用推想性问题,如“它会怎么说?”、“心情是怎样?”等,对画面外在内容进行推想、分析和判断。与此同时,还结合“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等分析性问题使讲述由表及里,由里到外地深入开展。最后,采用大图片与小图片相结
12、合、集中与分组相结合等方法,使孩子能主动去看、去想、去说;使孩子参与机会多、讲述顾虑少;从而孩子的讲述就有头有尾,有情节有过程,孩子说话也逐渐做到了言之有序。从而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孩子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孩子创造力的始发因素。仔细观察是讲述的前提,只有把图片画面看清楚,才能有把握的去讲。不管是单幅,还是多幅,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上的环境、人物,细看人物的表情、动作,领会大致意思,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分析和合理构想。在每次活动中,我都引导幼儿充分地观察图片、理解图片,为讲述做好准备。 在排图讲述救小兔活动中,在幼儿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幼儿
13、开始讲述。但幼儿的讲述思路较为混乱,急于把画面内容表达出来,也有个别幼儿流水帐式的讲述,重点不明确。于是,我请他们讲一讲 “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等等,通过这些提问使幼儿对画面外的内容进行有根据的猜想,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在讲述中,幼儿一般会简单表达,但在语句的丰富性方面要经过教师有意识的提示、引导,幼儿才会去扩充自己的语言,在个别幼儿讲述后我提问:“小鸟是怎么飞的呢?”,就给幼儿较多的表达空间,给予幼儿回忆、学习词语的机会。同时也是幼儿间互相学习的好机会,一句优美的语言,一个正确的动词,经老师的肯定、表扬,会成为幼儿间追逐模仿的对象。 大象救兔子教案3 活动目标: 1、帮助
14、幼儿围绕重点讲述出大象搭桥救小兔的过程,丰富词汇“尖尖的”、“锋利的”、“高高兴兴”、“慌慌张张”等。 2、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从“大象喊小兔”到“大象搭救小兔”这几个重点环节中进行倾听。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大象救兔子”。 2、兔子“慌张”、“高兴”及老虎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理解图片并讲述。 (1)出示表现兔子“慌张”、“高兴”及老虎图片,排列如下: 图一小兔慌张的样子。图二老虎扑过来的样子。图三小兔 高兴的样子。 出示图一,提问:这只兔子怎么了
15、? 出示图三,提问:这只兔子又怎么了?为什么兔子先是慌慌张张的,后来又是高高兴兴的,猜猜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翻开图二,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小兔子到底遇到了谁?它是什么样子的?嘴巴怎样,牙齿怎样,爪子怎样? 2、分别出示挂图 (1)引导幼儿围绕“谁救兔子,怎样救?”进行感知理解。 提问:一天傍晚,小兔到哪里去玩?玩得怎样?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一只什么样的老虎?谁会救它们? (2)幼儿自由结伴讲述大象如何救兔子。 (3)大象看见老虎在追兔子,会对小兔子说些什么呢? (4)大象是怎样救小兔子的? 3、请个别幼儿讲述挂图中的内容。 4、请幼儿与教师一同讲述挂图中的内容。 5、请幼儿给故事起个名字。
16、活动反思: 一.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是前提。根据活动材料的特点,要允许幼儿有不同创编故事的思路,调动和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如,在合理排图上,热情采纳幼儿的不同思路;在内容创编上,鼓励幼儿的大胆想象;在故事讲述上,努力捕捉和肯定幼儿语言的闪光点。 二.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是关键。要实现排图讲述的教学目标,教师积极而有分寸的引导极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看懂每一幅图的内容。其次,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幼儿理解图和图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图片排序这一难点作好准备。然后,教师要帮助幼儿凝炼故事主题,确定故事发展线索,编排故事情节。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根本。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贯串于
17、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在排图讲述活动中,我们以排图为主要目标,紧紧围绕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设计活动环节和展开活动内容,启迪和鼓励幼儿寻求故事的不同发展线索与情节。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既引导幼儿有条理地讲述故事,又启发幼儿用新鲜的词语生动地表现情节。 大象救兔子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编出不同的情节. 2、能用恰当的词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1、Ppt图片。 2、云朵3、提前认识、理解对话框的含义。
18、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逐一出示图片1、3、2请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这是在什么地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词汇形容看到的背景图。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大老虎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它见到小兔子会怎么说? 小兔子是怎样做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 2、出示第二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小兔子怎么做的?小兔子是怎样到河对岸的? 大象像什么?大象是怎样知道老虎要吃小兔子的?引导幼儿想象并说出兔子请大象帮忙时会怎么说?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出各种可能。 老虎是怎样想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 小兔子会怎么说? 3、出示第三幅图片
19、,请幼儿观察。 最后怎样了? 大象的表情是怎样的?会怎么说? 老虎的表情是怎样的?又会怎么说? 小兔子呢,他的表情是怎样的?它会怎么说? 二、以对话框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图片中各角色的心理变化。 1、出示对话框,知道对话框放在谁那里,就是谁在讲话。 2、请幼儿发挥想象图片中动物会说的话。 三、请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完整讲故事。 1、教师提出讲述要求: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是怎么说的?是谁、怎样救的它们?最后怎样了?给故事起名字。 2、请幼儿两人一组互相讲故事。 3、请一至两名幼儿讲故事。 4、老师完整讲故事。 四、自然结束。 大象救兔子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
20、片中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编出不同的情节。 2、能用恰当的词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图片三幅、对话框三个。 2、两个幼儿一份讲述图片。 3、提前录好“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 4、提前认识、理解“对话框”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逐一出示图片1、3、2请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这是在什么地方?”鼓励幼儿用不同
21、的词汇形容看到的背景图。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大老虎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它见到小兔子会怎么说?小兔子是怎样做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 2、出示第三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最后怎样了?老虎吃掉小兔子了吗? 谁帮助的它?怎样帮助的? 大象的表情是怎样的?会怎么说?老虎的表情是怎样的?又会怎么说?小兔子呢,他的表情是怎样的?它会怎么说?大象是怎样知道老虎要吃小兔子的?小兔子是怎样到河对岸的? 引导幼儿想象并说出兔子请大象帮忙时会怎么说? 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出各种可能。 3、出示第二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大象像什么?小兔子是怎样过大象桥的?老虎是怎样想的?心情会是怎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象救兔子 大象 兔子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