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导读和课文,
2、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 问题: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四、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
3、五、复述故事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六、交流地理知识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 一、授课内容 11、愚公移山 课 时 2课时 授 课 时 间 20xx年6月 教 学 目 标 ( 知 识 , 技 能 , 情 感 态 度 、 价 值 观 )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准确翻译文章内容。 (3)分析人物和写作特点。 (4)领会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把握文意。 (2)小组探究,对比人物言行,分析人物特点
4、。 (3)探究、分析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愚公精神,正视生活中的困难。 二、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列子是古代思想史上著名的典籍,这是列子及弟子以及后学著作的汇编,一共八篇,一百四十章,有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善于用寓言来表达精微的哲理。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预习准备: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2、借助工具书初译课文,划出疑难。 课堂交流:1、朗读比赛。 2、介绍生
5、字词。 3、介绍列子。 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师友互助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 1、师学友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探讨疑难。 2、从文中找到橘子来回答: 愚公为何要移山? 愚公移山面临着哪些困难?愚公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1、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按要求口译课文, 探讨有疑问的句段。教师适时点拨。 3、寻找、分析,回答提问,学生整理成板书。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查找工具书的习惯。 3、对比探究 教师提出探究要求:对比课后第二题,同样是对愚公年龄大和挖出的土石无处安放存在疑问,两人的用词、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学生探讨、交流。 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6、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小结:概括事件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交流。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1、回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学生回顾生字词;快速口译课文 巩固基础知识。 2、分层提高 教师提出探究要求: 1、梳理本课一字多义现象和通假字。 一字多义:且、始、其 2、愚公的和智叟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是什么?你如何评价愚公和智叟? 3、对智叟和愚公的妻子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按要求整理,交流。 探讨两个问题 (愚公挑战远胜于己的自然界困难,尽管自己享受不到自己努力的便利,但他有远见,大智若愚;智叟从现实利益出发,目光短浅。) 培养学
7、生的整理习惯和理解能力。 3、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小结: 1、看课后第三题,你怎么看待愚公移山的行为? 2、这个故事给予你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自由表达。 参考:文章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下定决心、不懈奋斗才能克服困难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拓展提高 教师安排任务: 1、收集表现“困难”的名言警句。 2、以困难为题,完成作文。 学生收集整理,完成作文。 学生展示。 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板书 愚公 毕力平险、达于汉阴 勇于挑战 聚室而谋曰 发动群众 正面描写 愚公移山 箕畚运于渤海之位 思虑周全 愚公妻 疑 君 其如土石何 (关爱、担
8、忧) 智叟 笑 汝 甚矣,汝之不惠(嘲讽) 侧面衬托 四、反思 列子,本名列御寇(“列子”是世人对他的尊称),中国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宗教影响深远。著有列子。 “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等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他一生安贫乐道,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20篇,。列子故事:杞人忧天、薛谭学讴、疑邻盗斧、高山流水、杨布打狗。 1、指通豫南:“指”同“直”(一直)。 2、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3、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4、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
9、无”(没有)。 5、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 6、无陇断焉:“陇”同“垄”(高地)。 克服困难:知其不可而为之!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确翻译,积累文言词汇。 3、把握主旨,背诵精彩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翻译课文,积累词汇。 难点:当堂背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忆。 1、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狼,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蒲松龄笔下的狼。 2、简单回忆情况: 清朝 聊斋志异 (二)明确目标,指导学
10、法。 1、引导学生回忆文言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从而确立本堂课学习目标。 2、引导学生从学习文言文的经验中得出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 认读译读品读 (三)认读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四)译读 1、译法回顾 2、自由结组,结合解释,译读课文。 3、检测译读效果。 4、看来,通过译读这个环节,大家积累了一些词汇,做到了准确翻译课文,完成了第二个学习目标。那么,谁能用一句话?(2) (五)品读 1、概括文章内容,梳理情节。 2、分析狼和屠户特点。 3、理解寓意。 (六)精彩背读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之处,你认为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在哪儿?能不
11、能试着背下来? (七)拓展延伸 1、谈一点学习收获。 2、送一句人生箴言。 (八)推荐阅读:1.黄山感恩狼 2.姜戎狼图腾 3.毕淑敏母狼的智慧 狼反思 狼作为一节公开课已经上完了,我觉得这节课有一些让我欣慰的地方: 一、学法指导比较到位。 这节课,在我的教学思想中比较注重学法指导。 首先,确立了学习目标之后,并没有急于开展新课的学习,而是和学生一起来探讨学法,明确文言文三步读书法:认读译读品读。这样,学生明确了学法,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其次,在译读环节中,引导学生回顾翻译方法,并给出例句。这样,既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又可以让学生在翻译时有据可循。 二、教师示范效果较好。 这节课,我没有
12、用朗读音频和flash,而是自己加入感情背诵全文。教师的当场示范给学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多媒体,事实证明,学生在后来的展示朗诵中,表现很出色。我觉得这和教师的亲自示范有很大关系。 但是,课后静思,我觉得值得深思和改进的地方更多: 一、 译读环节生硬不确切。 在译读环节,进行得比较生硬,有一些东西还是强加给了学生,不是自然生成的。并且,学生译完之后,没有给学生明确答案。这样,有些东西就比较虚,目标中能准确翻译课文,实际上就没有落实到位。 二、 挖掘文本不够深刻。 这节课在深度上还有很大欠缺,没有把蒲松龄写狼的社会意义挖掘出来。文言文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正是因为他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人一定的指导作用。这节
13、课应该从文本的深度上再挖掘:狼仅仅指狼吗?它可以理解为恶人、恶势力,如果和学生生活联系再紧密一些,还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如果能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那么,就将文本和现实联系了起来,使学生真正能从文本中获得一些思想指导。 三、 课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 在这节课中,教师的调控不够到位。译读环节中,有时候就被学生拽住了,学生你一句,他一句,最后没有定论,课堂有些失控,致使时间分配不均衡,最后一个拓展环节没有进行,这是一个遗憾。 四、课件准备不够精细。 在这样一个大赛上,课件却频频出错,是不可原谅的。课件制作太粗糙,也反映出备课的不严谨,以后我更要端正自己的
14、备课态度。 课已经上完了,但是这节课留给我深思的地方还很多,我将把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断总结,应用于自己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也会总结失败的教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少走弯路。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诗歌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难点:分析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的手法、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 三、学情分析:两个班的学生都存在语文基础知
15、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拼音知识不过关,有二分之一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深层次的文本意蕴无法自我探究,而全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很薄弱。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我们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 三、学习基础知识: 1、生字:伫(zh)立、涉(sh)足、延绵(min)、萋萋(q) 瞬(shn)息、忧郁(y)、幽(yu)寂、尴(gn)尬(g) 2、解释: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幽寂:幽静,寂寞。 延绵:绵延。、荒草萋萋:形
16、容野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忧郁:忧伤,愁闷。 3、诵读 师范读,读出节奏来。生练读。生有感情读。 说题目:“欺骗”理想与现实的一种距离生齐读。 四、知人论世 1、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2、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
17、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五、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读诗 采用的方式:范读或听读,抽读,齐读。 教学时注重读诗的节奏和重音。 2、说诗 诗的主题是什么?、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从诗中你能看出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过去、现在、未来吗?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不可挽回,只是怀念;现在只是暂时的,一切都将过去;
18、将来才是永久,我们要面向未来。 假如把这首诗分成两部分,请各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内容。 劝告、希望 教师小结: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悟诗 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
19、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 4、品诗 你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通的感觉。诗人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说,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这首诗中诗人对生活是什么态度? 强调“热爱、积极乐观” 六、小结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当堂背诵) 七、作业、:抄写生字词;仿写诗假如 第2课时 未选择的路 一、导入: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
20、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农民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也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代表作有波士顿以北(1914)山间(1916)新罕布什尔(1923),西流的小溪(1928),见证树(1942)以及林间空地(1962)等。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年级 下册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