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4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立体图形的投影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立体图形?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我们学习过五种立体图形(如果没有选学球就说四种立体图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 教师出示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
2、立体图形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 教师:这些立体图形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一说每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分别说出每一种图形的组成部分及名称,如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几个底面、底面的形状、高、曲面等。 教师:我们还学习了求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谁能说一说每一种图形的表面积和它的体积有什么区别?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说明:什么是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什么是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 教师: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教师: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
3、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的方法和公式。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学习得很扎实。这些立体图形除了各自的特点以外,有的图形还有与其他图形共同的特点。现在我们就来动动脑筋,给它们分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图形分成一类。先自己试着分一分,然后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让学生自己试着分,然后让学生发言说自己的分法、分类的理由。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可以有几种分法。如: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没有曲面。 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形。 圆柱、圆锥和球都有曲面。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是上下一样大。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都是底面积高。
4、 教师:很好2我们不但掌握了这个单元学习的新知识,还会把新学习的知识与以前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理解,这使我们掌握的知识更丰富、运用起来也更灵活。 二、课堂练习 教师:现在我们还要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我们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还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做练习十三的第4题。 读题后,让学生讨论这道题的题意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解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求这个底面直径是2米、高是3米的圆柱的侧面积,加上这个圆柱的底面面积。)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5题。 请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根据高
5、与半径的比,求出高的长度。)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第(1)小题的得数需要取近似值,注意取近似值的方法。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三的第6题。 请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 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求这个底面积是1256平方米、高是1。2米的圆锥的体积:) 再求什么?(再求已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又知道它的宽是10米、高是2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长。)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P29页第13题,完成练习五。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
6、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 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圆柱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幻灯片。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有什么特点?(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侧面是一个曲面。) (2)做第29页第1题:指出几个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2、圆柱
7、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第29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3、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8、) (2)做第29页第2题中关于圆柱体积的部分。 4、学生独立完成第29页第3题。(先思考“用多少布料”求什么?“装多少水”又是求什么?区分清所求的是圆柱的表面积或体积时再计算) 二、复习圆锥 1、圆锥的特征 (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2)做第91页第1题的下半题和第2题的第(3)小题。 让学生将圆锥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教师提醒学生:“举例”一栏要填写自己知道的形状是圆锥的实物。 2、圆锥的体积。 (1)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
9、式是什么?(Vsh)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2)做第29页第2题中有关圆锥体积的部分。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判断,并画出高,小组讨论订正) 2、做练习五的第2题。 (1)学生审题后思考:求用多少彩纸是求圆柱的什么?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做练习五第5题。(可建议学生用方程解答) 四、作业 练习五的第3、4、6题。 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6页上面的第13题及练习三十一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周长和面积的对比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
10、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2、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它们的认识,进一步熟悉长度单位间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1、让学生指出自己的课桌面的面积和周长。 2、做第136页的第1题。让学生指出黑板的面积和周长并指名学生到讲台前用教鞭指一指。 通过指实物的面积和周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周长。 二、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概念。 (1)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
11、、1分米、1米实际长度。 (2)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1题。填写时,要让学生联系实际来确定在每件物品的后面应填哪个长度单位或哪个面积单位 2、复习长度单位间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教师板书:1米=()分米=()厘米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 让学生回答()里应填几,教师用彩色笔板书出来。 (2)教师板书: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让学生回答()里应填几,教师用彩色笔板书出来。 (3)教师板书:30米=()分米=()厘米 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如何推想。 接着教师板
12、书:42平方米=()平方分米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如何推想。 然后,让学生做练习三十一的第2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如下图: 15厘米 30厘米 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如何计算它的面积。然后指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其他学生在下面计算。计算完后,指名学生订正黑板上的计算,其他同学也检查一下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计算,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学生说出后,教师板书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并加上框。 2、仿照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复习方法复习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3题
13、。 先让学生计算出表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入表中,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有什么不同。使学生通过计算同一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一步明确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四、混合练习 1、做练习三十一的第6题。 先让学生自己判断各题的对错。集体订正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第(4)题,如果学生判断有困难,教师可以画出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用两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它的长等于正方形的两个边长,宽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应等于正方形的6个边长。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应是6分米而不是8分米。第(5)题比较难判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清下面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理和复习 整理 复习 六年级 数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