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浙江专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ppt





《【苏教版浙江专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浙江专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ppt(1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第18讲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19讲 氨燃烧热中和热能源盖斯定律 第20讲原电池原理 第21讲 电解原理,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6 知识框图,专题6 使用建议,内容特点 1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和焓变等基本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热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热计算的基础,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个难点。 2反应热的计算是本单元的重点,计算反应热的方法有多种,重要的就是利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化学新能源是化学与STSE的结合点。,专题6 使用建议,3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知识理论性、规律性较强,并且概念较多,容易混淆,需要在加强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概念的定义和实例。 4
2、新型燃料电池、熔融盐电池、二次电池的原理,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的书写都是高考中常常涉及的知识,是重点也是难点。金属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或正误判断是常见的命题采分点,要注意从原理上去分析掌握,并了解金属保护的方法。 5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解的规律、电解的应用(包括氯碱工业、铜的精炼、电镀、电冶金)等知识点较多,经常与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等多个知识领域联合命题。,专题6 使用建议,编写思路 1在本专题的内容编排时,对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并对吸热反应、放热反应进行了总结。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理解,是本专题的重点、难点,编排时
3、用了一个探究点对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2盖斯定律、反应热的计算是近几年高考中的常客,是本专题的另一个重点、难点,编排时将反应热计算常见的方法进行了整理,便于学生理解应用。 3本专题中,易混淆的知识点很多。在本专题的内容编排时,将原电池、电解池的原理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专题6 使用建议,4常见的化学电源的题目命题主要落脚点放在正负极材料、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总反应式的书写上。而对于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主要是放在了原电池的构成水膜的性质以及正极反应式的不同上。 5在电解池的编制中,重点对电解的原理与应用、电化学的解题思路等进行了比较、分析与归纳,特别重视规律的总结和方法的归纳,体现
4、理论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 6本专题最后设置了一套滚动卷,滚动范围是专题5、6。,专题6 使用建议,教学建议 1本部分知识属于化学基本理论部分,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学习与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但又是高考中必考内容,非常重要。复习时,一定要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多方位地理解,对常见的吸热反应、放热反应进行理解与记忆,对热化学方程式要牢牢抓住书写原则进行书写或判断。 2盖斯定律、反应热的计算是中学化学反应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教学时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方法,特别是方程式的“加和法”是最常用的。,专题6 使用建议,3电化学部分复习时要注意“四池”(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电解精炼池)的对比
5、,抓住概念的定义、原理与本质来加以分析和理解,从知识本源上去掌握。 4在教学中,建议以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放电顺序为线索,强化对电极上放电微粒分析的训练。 5常见的化学电源,要掌握电极反应式与总反应式的书写。,专题6 使用建议,6要从电极名称的判断、电极材料的性质、离子的放电顺序等方面去复习电解池,利用电子守恒法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 7注意这部分内容以社会热点,例如能源危机问题、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科技前沿动态为背景,以身边的生活经验为情境命题是一个明显的动向,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需要特别注意。,专题6 使用建议,课时安排 本专题共4讲,建议18课时完成,14课时用于在课堂上互动式完成1
6、821讲,4课时进行单元卷、滚动卷的测试及讲评。,第18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8讲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8讲 考纲导学,探究点一反应热焓变,第18讲 要点探究,【知识梳理】 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比较,大于,小于,第18讲 要点探究,第18讲 要点探究,化合,燃烧,第18讲 要点探究,2.反应热、焓变 (1)焓(H):用来描述物质_这一性质的一种物理量。 (2)焓变(H):H_。 (3)单位:_。 (4)H0,表示_热反应。,所具有的能量,H(反应产物)H(反应物),kJmol1或Jmol1,放,吸,第18讲 要点探究,【要点深化】 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理解反应热的本质,图181,第18
7、讲 要点探究,第18讲 要点探究,【典例精析】,例1 2010山东卷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的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第18讲 要点探究,C【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热效应及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容易题。生成物的总能量可能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也可能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A错误;放热反应的速率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吸热反应的速率,B错误;C项是盖斯定律的应用,正确;根据盖斯定律,化学反应所吸
8、收或放出的热量,仅决定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而和反应是由一步或者分为数步完成无关,D错误。,第18讲 要点探究,点评化学反应表现为吸热或放热与反应开始时是否加热无关,也与其他反应条件无关,只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有关。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来引发;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也不一定就是放热反应,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混合时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但不需要加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同一个反应的引发条件不同,如H2和Cl2在光照或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热相同。请结合下面的变式题对此加深理解。,第18讲 要点探究,变式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
9、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B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不一定能发生 C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D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最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就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第18讲 要点探究,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加上吸收的热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正确;很多放热反应在常温下都不能发生,如工业合成氨,B正确;中和热的反应物一定是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C错误;在101 kPa,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最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
10、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C,探究点二热化学方程式,第18讲 要点探究,【知识梳理】,1定义:表明反应_或_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同时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 3书写要求 (1)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在101 kPa和25 可不注明),要注明H的_与_。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表示符号:气态用“g”,液态用“l”,固态用“s”),若为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名称,稀溶液中的溶质或离子,要注明“aq”。,放出,吸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聚集状态,第18讲 要点探究,(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_,只表示_,
11、它可以是_, 也可以是_。,个数,物质的量,整数,简单分数,第18讲 要点探究,【要点深化】 “热化学方程式”的几点提醒 1若为同素异形体,除了注明聚集状态,还要注明名称。因为同素异形体虽然构成元素相同,但是为不同物质,其本身具有的能量不同,所以反应中的H 也不同。 如S(s,单斜)O2(g)=SO2(g) H1297.16 kJmol1 S(s,正交)O2(g)=SO2(g) H2296.83 kJmol1 S(s,单斜)S(s,正交)H30.33 kJmol1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不写反应条件、生成物沉淀符号和气体符号。,第18讲 要点探究,第18讲 要点探究,第18讲 要点探究,【
12、典例精析】,例2,第18讲 要点探究,B【解析】因反应放热,H0,故A项错误;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各物质的状态,D项错误;1 mol甲醇的质量为32 g,由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可得1 mol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32725.8 kJ。故只有B项正确。,第18讲 要点探究,【点评】把握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中的易错点,明确命题者在该知识点考查中的设错方式,有利于快速、准确地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中的关键点有:漏写或错写物质的聚集状态;忽视反应热H的正负号;错写或漏写H的单位;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不对应等。请结合下
13、面的变式题对此加深理解。,3,-,第18讲 要点探究,变式题,T时,N2与H2反应生成NH3,其能量变化如图182()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H2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图182,第18讲 要点探究,第18讲 要点探究,探究点三反应热的大小比较,第18讲 要点探究,【知识梳理】,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比较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由液态变成气态,都必定_ 热量;而由液态变成固态,由气态变成液态,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则_热量。因此在进行反应热计算或大小比较时,应特别注意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
14、数比较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而是表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当化学计量数发生变化(如加倍或减半)时,反应热也要_。互为可逆反应的热化学反应,其反应热_。,吸收,放出,随之变化,数值相等,符号相反,第18讲 要点探究,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比较 对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单质来说,由不稳定状态单质转化为稳定状态的单质要_能量,因为能量越低越稳定;对于同一主族的不同元素的单质来说,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生成物越稳定或反应越易进行,放出的热量越_; 而有些物质,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在计算总反应热时,不要忽视这部分热量。 4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比较 对于分几步进行
15、的反应来说,反应进行得越彻底,其热效应越_。如果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_;,放出,多,大,多,第18讲 要点探究,如果是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越_。如,等量的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的热量少于生成二氧化碳时放出的热量。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反应进行得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也_。,越多,多,第18讲 要点探究,反应热大小比较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比较反应热大小时,反应热所带“”“”号均具有数学意义,参与大小比较; 2对于中和热、燃烧热,由于它们的反应放热是确定的,所以描述中不带“”号,但是其焓变还是为负值; 3不要忽视弱电解质的电离、水解吸热,浓硫酸的稀释、氢氧化钠和氧化钙
16、等固体的溶解放热对反应热的影响。,第18讲 要点探究,【典例精析】,例3,第18讲 要点探究,C 【解析】A项,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故H1H2;B项,气态硫参加反应时比固态硫放出的热量多,则H1H2;C项,生成CO时比生成CO2放出的热量少,H1H2;D项,H12H20,即H1H2,所以正确答案为C。,点评 反应热大小的比较中,一定要注意带着正负号比较,不是只比较反应热的绝对值,本题容易忽视反应热的正负号而错选。此外,还要注意电离或溶解时的热效应,如下面的变式题。,第18讲 要点探究,变式题,2010宁夏卷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 kJmol1;H
17、Cl(aq)与NaOH(aq)反应的H55.6 kJmol1。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A67.7 kJmol1B43.5 kJmol1 C43.5 kJmol1 D67.7 kJmol1,第18讲 要点探究,第19讲 燃烧热中和热能源盖斯定律,第19讲 氨燃烧热中和热能源盖斯定律,第19讲 考纲导学,探究点一燃烧热中和热能源,第19讲 要点探究,【知识梳理】 1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比较,第19讲 要点探究,可燃物,稀,1,1,稀,1,第19讲 要点探究,2.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步骤 实验装置如图191所示。,图191,第19讲 要点探究,量取反应物并且测定其_温度。 混合反应物并且
18、测定反应的_温度。 平行试验。 重复实验_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_值作为计算依据。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 (2)为了使获得的实验数据尽可能地准确,在实验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酸和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尽可能准确。 所需酸和碱的浓度不宜太大,如可以都采用0.5 molL1。 为使中和反应充分进行,应该使酸或者碱稍_。,初始,最高,两,平均,过量,第19讲 要点探究,尽量使酸和碱的起始温度相同,如在内筒中加入酸时,插上温度计后,匀速搅拌,记录初始温度;在加入碱之前调节碱溶液温度,使其与量热计中酸的温度相同。 实验动作要快,尽量减少_。 3能源,热量的散失,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太阳能,氢能,生
19、物质能,再生,第19讲 要点探究,【要点深化】 1燃烧热定义解读 (1)燃烧热定义中指的“稳定的氧化物”包括化学稳定性和物理状态的稳定,如C燃烧需生成气体二氧化碳,Na燃烧生成固态过氧化钠,S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指生成气态SO2而不是SO3,氢气燃烧生成液态的水等。 (2)书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一定是1。,第19讲 要点探究,2中和热定义解读 (1)中和热定义强调“强酸”“强碱”“稀溶液”“生成1 mol水”,是为了避免浓酸浓碱溶于水时的热效应,同时也避免酸或碱电离(特别是弱酸、弱碱电离)时的热效应。 (2)稀H2SO4与稀Ba(OH)2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
20、不是中和热,因为它包括了生成BaSO4的热效应。也就是说中和热只能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且只有H和OH发生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第19讲 要点探究,【典例精析】,例1,第19讲 要点探究,D【解析】A项,燃烧热中表示的水的状态应为液态,错。B项,0.5 mol N2与1.5 mol H2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19.3 kJ,错。C项,氨水不能写成OH,错。,点评本题容易忽视可逆反应的特点不能进行彻底而错选B。下面的变式题则对中和热的定义进行了较全面的考查。,第19讲 要点探究,变式题,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H57.3 kJmol
21、1。分别向1 L 0.5 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H2SO4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H的绝对值分别为H1、H2、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H1H2H3 BH2H1H3 CH1H2H3 DH2H3H1,第19讲 要点探究,探究点二盖斯定律,第19讲 要点探究,【知识梳理】,1840年,俄国化学家盖斯从大量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能量)只与反应的_(_)和_(_)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相同,这就是盖斯定律。如:,
22、始态,各反应物,终态,各生成物,第19讲 要点探究,图192,H2H3H4,第19讲 要点探究,写出碳燃烧生成CO2和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应用盖斯定律,对几个化学方程式变换和叠加,可以得出要写的化学方程式,对应的反应热的数值、符号也随之相应地成比例的变化。,第19讲 要点探究,【要点深化】 应用盖斯定律的注意事项 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关键在于设计反应过程,同时注意: 1当反应式乘以或除以某数时,H也应乘以或除以某数。 2反应式进行加减运算时,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即把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 3通过盖斯定律计算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同样要把H看作一个整体。 4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浙江专用 苏教版 浙江 专用 高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精品 课件 专题 化学反应 能量 变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