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第一轮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28.ppt
《高考化学第一轮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2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第一轮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28.ppt(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章 化学实验基础,第五节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1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仪器的选用及连接顺序归纳。,2实验设计的“四注意”。 (1)注意药品和仪器是部分给出还是有剩余。 若药品和仪器只部分给出,则应作必要的补充,若有剩余,则应进行筛选和淘汰。 (2)注意题目条件有无特殊要求。 如有采用最简单或最合理的实验步骤等要求时,我们要考虑到反应原理、选择药品和装置、确定操作步骤都有限定。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必须要高度重视。 (3)注意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隐蔽性操作。 如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干燥、除杂、冷凝等操作,容易被忽略,设计时需仔细分析,避免遗漏。,(4)注意药品规格的叙述。 有些题目要求指
2、出药品的名称,但考生回答时往往不太准确,如硫酸铜粉末、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饱和NaHCO3溶液等。,【例1】(1)实验:证明Na2SiO3具有防火性能。 取两个相同的小木条,分别放入蒸馏水和饱和Na2SiO3溶液中,使之充分吸湿、浸透,取出稍沥干(不再滴液)后,同时分别放置在酒精灯外焰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设计实验的目的是_ _。,(2)实验: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的速率。 测定该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方法需要测定不同的数据,请根据你设计的测定方法,填写需要记录的数据及其单位: _,单位_;_,单位_。 根据你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后可求得_(填化学式)的反应速率
3、,单位是_。,思维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能力。在证明Na2SiO3的防火作用时要排除水的干扰;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时要抓住速率的概念,可以有多种方案。 解析:实验中,实验为对照实验,证明起防火作用的是Na2SiO3而不是水;测定反应速率可以记录产生相同气体体积需要的时间或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气体体积。 答案:(1)与实验作对照,证明起防火作用的是Na2SiO3而不是水 (2)反应时间min(或s)生成氢气的体积L(或mL)H2Lmin1,针对训练,1某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时,欲配制1.0 mol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化学式量:315)
4、。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在283 K、293 K和303 K时的溶解度(g/100 g H2O)分别为2.5、3.9和5.6。 (1)烧杯中未溶物可能仅为BaCO3的理由是_ _。,(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
5、(OH)28H2O的含量。实验如下: 配制250 mL约0.1 molL1 Ba(OH)2溶液: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_,将溶液转入_中,洗涤,定容,摇匀。 滴定:准确量取25.00 mL所配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填“0.020”、“0.05”、“0.198 0”或“1.5”)molL1盐酸装入50 mL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 mL。,计算:Ba(OH)28H2O的质量分数_ _(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 室温下,(填“能”或“不能”)配制1.0 molL1Ba(OH)2溶液。,解析:(1)Ba(OH)28H
6、2O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的BaCO3难溶于水,而Ba(OH)2溶于水,因此未溶物可能仅为BaCO3。(2)在成分检验中,要检验滤液中含有Ba2、OH,固体中含有BaCO3。步骤2中的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则有Ba2;步骤3中,应再加入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BaCO3;步骤4中则可以利用测定pH的方法确定含有OH。(3)中和滴定时,根据n(OH)n(H)进行计算,当盐酸的浓度为0.050 mol/L或0.020 mol/L时,需要盐酸的体积大于50 mL,所给的滴定管不能满足要求;若盐酸浓度为1.5 mol/L时,求得的盐酸体积很小,误差较大。(4)室温(2
7、93 K)下,Ba(OH)28H2O的溶解度为3.9 g,则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Ba(OH)28H2O的物质的,(2),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1从可行性方面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 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设计实验方案的两条重要原则,在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时,要分析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实验方案是否遵循化学理论和实验方法要求,在实际操作时能否做到可控易行。评价时,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 (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 (2)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 (3)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 (4)实验效果是否明显等。,2从“绿色化学”视角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 “绿色化学”要求设计安全的、对环境友好的合成线路,降低化学
8、工业生产过程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据此,对化学实验过程或方案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 (2)反应速率是否较快。 (3)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 (4)合成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3从安全性方面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 化学实验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 (2)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 (3)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 (4)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
9、、潮解、水解的物质时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5)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 (6)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 (7)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可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 (8)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实验方法使用顺序等)。,【例2】下图是学生设计的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备纯净、干燥氯气的实验装置图,试对三个实验装置图给出评价。,图A_ 图B_ 图C_,思维点拨:对装置的评价主要从根据原理仪器选择是否正确、
10、仪器连接是否合理正确、是否满足题目的特殊要求(防止空气中某物质反应、冷凝、水浴加热)、是否有防污染、防倒吸等安全装置等方面去思考。,答案:A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能吸收氯气;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B先干燥后除氯化氢,顺序颠倒了,收集的气体会带有水蒸气;集气瓶密闭,空气无法排出,易发生危险 C正确,针对训练,2已知某纯碱样品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甲同学用下图装置及试剂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1)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_、_。 (2)甲同学按实验正常操作的主要步骤如下: _; 将a g试样放入仪器B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样品溶液; 称量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为b g;
11、 从仪器A中滴入浓盐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为c g。 (3)甲同学根据以上实验求得的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_(用含a、b、c的式子表示)。,(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在实验装置设计和使用药品上都有缺陷,会导致测得的Na2CO3的质量分数偏高,而丙同学则认为甲同学的实验装置会使测得的结果偏低,丙同学认为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是_。 (5)若要解决乙、丙同学指出的甲同学实验中的问题,可对甲同学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药品进行适当的改动,请按合理顺序选择仪器并完成下表:(用大写字母代表仪器,仪器可重复使用,夹持仪器略),解析:(1)A为分液漏斗,B为锥形瓶,C为球型干
12、燥管。(2)气体实验都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3)根据干燥管质量差求出二氧化碳质量。(4)偏高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未干燥,水蒸气被碱石灰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干燥管;盐酸挥发出氯化氢进入干燥管等。偏低的原因是:锥形瓶里残留有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5)选C提供没有二氧化碳的空气,C中装氢氧化钠溶液;选D作气体发生装置,用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通入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可以排出锥形瓶里残留的二氧化碳;再选C干燥二氧化碳,装浓硫酸;选B吸收二氧化碳,装碱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接触时间长,吸收充分;选择A装碱石灰,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实验综合题的解题策略方法,1解题思路、方法。 (1)巧审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化学 第一轮 基础知识 复习 课件 2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