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周期律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元素周期律教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本节课采用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做实验,引导学生对大量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周期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上归纳得出的,因此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重要的基础理论。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 教学目
2、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发现规律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保持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难点: (1)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学情分析 到目前为此,学生
3、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两个元素族的知识,初步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为本章创造了必要条件。但由于在初中的学习中,教师对初中教材大纲的把握不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导致了高一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也深浅不一。 教学方法 学法引导 通过阅读,了解并归纳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几个方面的周期性变化,导出元素周期律。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总结归纳出元素周期律,再与理论推导的进行比较、统一。 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教法 本节课
4、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可采用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通过实验启发讨论等方法。 重、难点突破办法 教学中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更应注意剖析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由浅入深的转化。 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程度设计 设疑激趣多媒体演示启思诱导小组讨论归纳实验引探讨论归纳归纳总结 课时安排为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堂,整个课堂的目标完成的设计即是老师组
5、织学生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不断将学生引入学习新的知识,激发思考新问题,使学生有课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可分五步进行: 研究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性。将质子数118的元素,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两个方面分析,组织学生按同一横行元素和同一纵行元素两个方向研究、讨论,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的适当时候,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 研究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和第一步思路一样,先讨论、归纳,再比较验证,最后分析总结。 研究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的规律性。组织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LiF、NaCl的主要化合价。对照表5-5进行验证,完成表58,得出结论。 研究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先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出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推测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性。 实验验证。对1118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进行实验验证及分析。(通过Al2O3、Al(OH)3与酸、碱反应的实验引入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组织学生将本节内容归纳、总结得出元素周期律。 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的课堂练习题,以进一步巩固有关知识。第 5 页 共 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