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大班科学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溶解》大班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解》大班科学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溶解大班科学教案溶解大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3、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活动重点: 通过实验感知溶解的特性。 活动难点: 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只透明杯、鹅卵石,记录表。 2、幼儿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四只透明杯分别贴上标记、一只食用匙; 每组四种实验材料,分别果珍、方糖、白糖、沙子;每组一盆温开水、一盆凉开水;操作台。 活动过程: 一、观察引导,
2、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颗鹅卵石,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师:老师这里有一块鹅卵石,我把它放入水中,请你们猜一猜它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操作台上进行操作) 2、请幼儿思考:鹅卵石在水中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师:请你们看看桌上放着哪些东西? 请幼儿观察:杯内的果珍、方糖、白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丰富词汇:粉末状、固体、结晶体。) 2、开始做实验。 实验一: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 (1)师:这些材料要和水来作游戏,先请你们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幼儿讲述自己的
3、猜想。 (2)幼儿猜想并记录。 师:我们先来一起看一看这张表格,横着这行分别是什么?(果珍、方糖、白糖、沙子)猜猜竖着的图案表示什么意思?(小朋友在想、看见的东西),现在请你把你的猜想记录到表格中,如果你觉得果珍、方糖、白糖、沙子放在水中会消失不见,那你就打勾;如果你觉得它不会消失,那就打叉。请小朋友轻轻走到桌子旁边,记录好之后马上回到位置上。 3、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 (1)师: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吧。做实验时,请你们把这些东西分别放进贴好标记的杯子中,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的记录纸上,把这种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
4、幼儿走到桌子旁操作并记录,操作完成后及时回到座位。) (2)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 (3)引导幼儿观察哪种东西消失的快,指导幼儿做记录。 (4)幼儿拿记录纸讲述自己发现的现象 (5)请每组一名幼儿讲解实验结果。消失的最快的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形状的,最慢的呢? (6)师:现在老师也来做一遍,看看我的猜想对不对。(教师在操作台上做实验,并记录表格。)我们看看什么东西在水中一下子就不见了?什么东西在水中要好久才消失? (7)教师讲解、展示大记录表。 教师小结:一些东西放进水中会不见,这种现象叫溶解,在水中可以溶解的东西越是颗粒小的溶化的越快,物体的溶解与水的形状、大小有
5、关。 三、通过实验知道物体的融化速度与水温有关 实验二: (1)师:请你拿一些糖加入两个杯子中,一个加上凉水,一个加上热水,看看哪个杯子里的糖溶解的快? (2)请幼儿做实验记录,并请幼儿讲解自己的试验结果。 教师小结:在水中可以溶解的东西,在温水中比在凉水中溶化得快。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有关。 四、回忆生活中的经验,扩展知识 出示ppt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用开水冲泡溶解后饮用的?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盐、味精) 这些东西在水中能溶解吗?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4、师:我们回家
6、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看看哪些东西也是可以溶解的。 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生活经验拓展:请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还能够溶解在水里?请幼儿回家尝试,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溶解大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丰富词汇:溶解、结晶体、固体、粉末状、盐、味精、调味品等,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
7、述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1、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每组三只小碗,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方糖、红糖;一盆热开水。 2、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一段蜡烛头、六支长蜡烛、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几只热水瓶。 3、将雨花石、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活动过程: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蜡烛在水是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红糖各是什么样子
8、(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3开始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热水。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 (3)请每组幼儿就以上问题展开议论,请几个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同时学习“溶解”一词。 4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解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丰富词汇:盐、味精、调味品)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
9、皂等) 5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6观察熔化实验,激发探索科学奥秘、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1)请幼儿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溶解?(提示浸在水中的蜡烛) (2)请幼儿讨论:蜡烛在水是不会变化,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它发生变化呢? (3)教师点燃六支蜡烛,分给每组一支,供幼儿观察:蜡烛在点燃后发生什么变化?(启发幼儿观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烛油) (4)教师:小朋友做的实验和老师做的实验有什么不同?糖的溶解和蜡烛的熔化需要什么不同的条件?请小朋友活动后自由讨论,
10、老师下次再告诉大家。 溶解大班科学教案3 活动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水与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水为生命提供能量,让生命能够存活。水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激发探索兴趣。 2、知道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方糖、花生、麻油、果珍。 2、透明的杯子、小碗、筷子、勺子。 3、小博士课件。 4、幼儿人手一份记录本和笔。
11、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观察、比较和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活动难点: 会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结果,知道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活动流程: 观察引趣猜想实验迁移运用 活动过程: 一、观察引趣 1、看一看,闻一闻,老师给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 2、幼儿观察,教师指导。 3、幼儿讲述观察结果,知道实验材料名称,了解其外形特征。 二、猜想实验 (一)实验一:谁不见了 1、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 (1)这些材料要和水来作游戏,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谁会不见了? (2)幼儿猜想并记录。 提出记录要求:选择两种符号,一种表示它不见了。另一种
12、表示它还在。 (3)展示幼儿记录,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 (1)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对吧。在做实验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都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先别忙着记,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的记录本上,把这种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 (2)幼儿实验,教师观察,随机指导。 (3)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4)小结:小朋友猜想的和实验出来的结果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只有动手做一做,我们才能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二)、实验二:谁能取出来 1、提出问题:放到水里的材料,还能取出来吗?(幼儿猜想,讲述。)
13、教师演示大表格让幼儿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 2、提出实验要求:这里有许多的小工具,有小勺,筷子。现在你们就要用这些小工具,看看刚才你们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哪些还能取出来,哪些取不出来了。记录实验结果。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拿记录本讲述自己发现的现象,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与同伴不同的看法。 5、教师演示PPT,展示大的记录表和孩子一起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6、提问 (1)你发现什么可以从水中取出来?什么不可以取出来? (2)我们来看看有没有不同意见? (3)为什么方糖和果珍取不出来了?它们到哪里去了? 7、教师小结,帮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 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体放
14、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像花生放进水中,沉下去了。油放进水中,浮起来了。果珍放进水中,使水改变了颜色。糖最后看不见了。象糖和果珍这种放进水中经过充分的搅拌之后,利用各种小工具能不能取出来?放进水中不能取出的现象,有个好听的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像花生和油,放进水中后花生还是花生,油还是油。我们用小工具一取就把他们取出来了。他们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迁移运用 1、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2、演示课件引导幼儿思考。 活动延伸: 出示沙子、肥皂、泥土。 问:这些是什么?它们能溶解在水中吗? 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 活动反思: 采用个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溶解 大班 科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