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docx(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六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读通课文。准确读通长句。 3、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风筝三件事。知道课文是从刘老师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品质的。 教学重点: 掌握生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出课文的三大事例。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板书:理想)老师的理想是当一名学生尊敬,信任,喜爱的好老师,愿意谈谈你们的理想吗?同学们的理想是远大的!(板书:风筝)看到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板书
2、:的)理想与风筝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为什么放在一起?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理想,对于风筝显然是熟悉的,以此入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但两者如何有机融合,似乎解决得并不巧妙。这种无须回答的问题是否有着存在的必要呢?这本身也是我存在的困惑。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学反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顺着学生的思维整理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方面还考验着我的课堂驾驭能力。 3、是呀,这篇课文到底写的是什么呢?风筝中寄托着怎样的理想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自己喜欢的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这些词语是
3、什么意思. (2)课文中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 (3)刘老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为什么? (4)文中哪些句子写得细腻感人,画出来,认真读一读,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 设计意图:以这四个问题统领全课,既解决生词,又把握了课文中心,且抓住重点语句读好了课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生词:风筝 眯眼 蜈蚣 倘若 连翘花 翘尾巴 撒脱 撒谎 急速一转 旋转 酸涩 舒展腰身 仰望天穹 圆木拐杖 女娲造人 擎着风筝 翩翩起舞 翱翔盘旋 气喘吁吁 功德无量 (1) 读准字音:指读正音。注意三个多音字,帮助学生区别好。 (2) 认清字形:倘 敞 筝
4、 挣 睁 (3) 理解词义 A酸涩 文中是酸涩的感情,什么情况下你的心里是酸酸的,心里很难受呢?文中为什么而酸涩?B 看到功德无量这个词,你想起了哪些伟人?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那根圆木棍是功德无量的呢?C谁能任意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说一句话,如果你能用上几个词,那就说明你运用语言的能力很棒哟。当然也可以结合我们的课文内容来谈说话。 (4) 指导写字:字会读、会认、理解了,我们还要写好它。在写字之前,一定要先认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还要看清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这叫读帖,读完帖后,要一笔一画认真书写。这六个生字中,哪个字最难写?我们一起来写它。请看老师板书。请大家认真在书上119页
5、描红。注意写字姿势,一定要做到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教学反思:对于生词的教学,我常常采用这样的方式。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太多的新意,但应该做到了扎实。高年级学生字词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词义的理解,及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因而在设计时我着重关注了这一点。对于多音字的教学,从思想上重视了,但或许因为对学生学情的不了解,在后面的教学中发现部分学困生对于字音并没有完全掌握。在一般情况下,字音教学应该是针对学困生。 2、课文主要写的是刘老师,写了他的哪些事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风筝)指读第四、五、八、九自然段。这三件事构成了文章的主体部分,那么文章是怎么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的呢?指读第
6、一段。文章的结尾又写了些什么呢,你们觉得最后这两自然段表达了怎么的情感? 老师小结:课文开关通过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了对刘老师的加快;中间第四至九自然段通过三件事,表现了刘老师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教学反思:这部分让学生说事,部分学生自然直接引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既读了课文,又概况了课文大意。对于分段,概括大意,个人认为不是教学的重点,因而直接用语言引导,让学生有个大体印象即可。或许这样的设计仍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3、谁来回答第三个问题:刘老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
7、什么词语?能用书中的语言来解释你为什么这么说吗?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实际教学中,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4、你找了哪些细腻感人的句子,愿意读给我们听吗?学生读后,追问: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心中涌起怎样的情感? 教学反思:这一设计也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文章的美需要学生自主地感受与表达。无论学生找哪一句,都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后一问题或许学生表达得不那么好,但向其渗透这样的读书要求,还有非常有必要的。边读边思的习惯应该逐步培养并落实。 二、作业布置 1、 将生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四遍,生词抄写两遍
8、 2、 认真反复朗读课文,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情。(至少读三遍) 教学反思:在最后我特别强调的“读”这一项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由于是借班上课,真正的落实还得有赖于课任老师。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2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刘老师坚强、乐观、风趣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回忆老师的话)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问题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9、? (以题目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同时,自学生字新词,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脑筋不读书,要让读书有所目的,有所要求。)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并帮助学生。 三、检查自读,了解内容。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正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重点指导朗读能体现出刘老师热爱生活,顽强的生命的句子。这样,无形中引起他们的注意,加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课文中哪一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教师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写刘老师的三
10、件事并板书。 板书: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 (读书是自主的,自由的思想感悟,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个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 正是因为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在无时不刻的鼓励着,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刘老师。 4.出示课件 5.指名读,齐读。(读出对刘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四、作业巩固: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反思: 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用朴实的语言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对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文章中,细腻感人的笔触和刘老师坚强乐观、爱生敬业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我从一点入手:
11、注重了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先对刘老师的形象有所感悟。在初读课文上,我一般都会让学生先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指名一些学生进行朗读,再进行一些指导,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篇课文有深情的细腻的描写,也有点睛的议论,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反复去朗读的,而也就是在这不断反复读书中,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到对老师尊敬,佩服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事先对景山的学生的能力估计不充分。开场时,不够灵活的把握,导致,课堂不是很活跃。同时,还犯下了一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有点赶堂了。这点,黄慧娟老师说得好:课堂应该讲究简单,过程简单、思路简单、教法简单。简单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简单中锻炼学生的思维。问题过多,过杂,只会适得
12、其反。我铭记于心。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学会本课12个生字(含3个多音子)及10个新词。 过程与方法: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5、6、9自然段中自选一段背诵。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文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理解刘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5)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
13、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板书:24。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25) 1、思考: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学生汇报学生字情况)。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再读探究 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4。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5。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教师大体归纳出以下问题:(出示课件。 (1)课文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
14、放风筝的情景,二者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刘老师的两件事:一是刘老师上课,讲他上谋生动而富有激情,体现他对祖国深深的爱;讲他循循善诱,热爱学生。二是刘老师课下放风筝,讲他在放风筝时释放出来的对生活的爱与追求,以及对我的影响。 三、布置作业:一般生:抄写生字词(10) 优秀生:查阅资料,深入理解。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5) 1、师板书;风筝2。师再板书“理想的” 3、师让生看课题提问(板书大“?”) 4、生一提:为什么要加上“理想的”? 5、生二提:理想的风筝什么样? 6、师:你们提的问题提得
15、都不错,老师也有问题,不过先不告诉你,请同学们先读课文,然后你们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25) 1师:本文讲了谁?刘老师 2师:他的样子怎样?在第五自然段(师让生齐读) 3课件:师出示这一文段,并设问:从外貌上,你觉得 刘老师怎样? 生:忠厚生:慈祥 4师提示:刘老师还有一个使一看就忘不了、与平常人 不一样的特征是什么? 生:残疾(生再齐读这一段。) 5师:课文还写了刘老师的什么事? 生:玩风筝生:讲课 6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细读揣摩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7班上汇报。 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
16、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对刘老师的回忆。)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件: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课件: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17、。”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三、对课文进行总结(10) 1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来的?最好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2、课件:刘老师是个()的人 3、生讨论 4、师:谁愿意展示你的答案。 生一:我认为刘老师是个坚强的人,因为课文这样写道“” 生二:我认为刘老师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因为课文这样写道“” 生三:我认为刘老师是个顽强的人,因为课文中这样写道“” 5、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
18、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从这篇课文学到什么表达方法。课件文字 生二答:我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我学到的方法是借物喻人。 生三答:我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我学到的方法是通过外貌来写品德。 生四答:我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我学到的方法是写好某个人主要通过事来表达。 五、学过这篇文章后,你最受感动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5) 一般生:熟读课文,找自己喜欢段落背诵 优秀生:(1)写法上的启示。 (2)你想对刘老师说什么?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4 课前欣赏 播放歌曲又是一年三月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听到这首歌,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想
19、到的是放飞风筝的快乐,而作家苏叔阳,每当看到天空中放飞的风筝时,不由自主就会想起他敬爱的刘老师,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理想的风筝。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质疑 (一)回忆略读方法 意图:1、树立自学信心。 2、激活知识储备。 过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只要同学们运用常用的学习方法,自己就可以读懂课文,说说你都积累了哪些学习课文的方法呢?(学生汇报) 师梳理并制定学习这篇课文所运用的方法“给自己提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都是读书的好方法,阅读这篇文章,咱们主要运用“给自己提问题”的方法来学习。课件出示:“阅读方法提示:给自己提问题” (二)初读质疑 意图:1、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20、。 2、继续锻炼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快速捕捉文章重点做铺垫。 过程: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捕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出标记。 ()速读课文 ()学生汇报。例:1、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看到风筝就想起刘老师? 3、刘老师的哪些事让学生们难忘呢? 4、题目为何是“理想”的风筝呢? 5、写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二者有何关系? ()师梳理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中,只要解决了“刘老师的哪些事给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其它的问题便不攻自破了。) 三、自读探究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探讨“刘老师的哪些事给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要求先认真读文章做批注,然后
21、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四、品读体验 (一)阅读交流 意图: 抓住重点语句,借助想象,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想象画面读、配乐读、师生接读等)体会刘老师热爱工作、生活的完美品质。 过程: 我们一起谈谈到底是哪些事,将近过去三十年了,还让记忆犹新。 工作方面: 、学生自由谈“板书、讲课、提问”三方面给和自己留下的印象或体会。 、品读“写板书”。课件出示指名读谈体会(引导学生体会学生为老师担心,同时也被老师认真的态度所感动)配乐指名读 师小结:我们怎能忘记年过半百、身有残疾的刘老师,还毅然地站立在三尺讲台上,认真地板书每一个字,慷慨激昂地讲每一堂课,视生如子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一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想的风筝 理想 风筝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