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案.docx
《《石灰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灰吟》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石灰吟教案石灰吟教案 篇1 教材说明: 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颗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全诗表现
2、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学习咏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计: 一、
3、导入 1、忆古诗,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那么你都会背诵哪些古诗句呢? 2、忆学法,迁移旧知,为自学古诗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 二、授新 (一)墨梅 1、个人自学 依照学法自学墨梅 2、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学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问题。教师深入小组,适当指导。 3、大组汇报 学生按照刚才总结的学法,依次汇报。结合查阅的资料、结合插图等等,尤其是对重点字意诗意,说一说、议一议,互动补充。 4、诵读感悟 在理解诗句含义、初步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指导有感
4、情的朗读。先自由练读,再指名纠正示范,然后再试读。使得熟读成诵,并能有感情的背诵。 (二)竹石石灰吟 在有了学习墨梅的经验方法的基础上,自学并汇报这两首古诗。 (三)写法 引导学生学习借物言志的写法:综合来看这三首诗,都是写物的,分别描写了它们的什么特点?仅仅是赞美它们吗?借这个物抒发怎样的情感、赞美怎样的精神? 三、巩固 用不同形式背诵三首古诗,注意难写易错字和标点符号。 四、拓展 搜集交流托物言志诗,如青松(陈毅)、梅花(王安石)等。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课前按照学法进行充分的预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把三首古诗一起交流,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在理解古诗诗意的时候,不要求
5、逐字逐句的解释,只要说出大意即可。 3、在交流汇报的时候,形式不要过于单一、三首诗同一个模式汇报下来,要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汇报。 4、对古诗的朗读练习还不够到位,一定要保证充分的读的时间,多读、熟读、有感情的读、有感情的背诵。 5、朗读、背诵古诗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 6、可以扩展第二课时作为古诗背诵大赛,摘抄积累,模仿创作,激发学生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石灰吟教案 篇2 今天,在教学古诗两首这一课时,我尝试着将两首古诗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读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注意诗中前鼻音的字较多) 2、指名读
6、,分组读,齐读。(注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二、解诗。 1、自由读诗,结合文中的彩图,试着理解诗意,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引导学生在书中批注诗意。 3、引导学生提己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梳理。“若”、“等闲”、“吾”、“清气”、“满”、“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点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诗句讨论上述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指名说,自由说,引导说。 三、品诗。 1、齐读石灰吟,想一想: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诗人借石灰抒发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
7、齐读墨梅,想一想:诗中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墨梅”?“墨梅”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墨梅素洁高雅、贞洁自守,诗人借墨梅表到了自己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辨诗。 1、自读自悟:这两首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 2、引导学生讨论,板书: 咏物抒怀 石灰于谦清白 墨梅王冕清气 3、熟读成诵。 五、延读。 布置学生课外阅读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教学随想 1、古诗教学的思路要简约。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力求简约。从整体而言,整堂课的教学循着“读诗”、“解诗”、“品诗”、“辨诗
8、”、“延读”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从局部而言,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没有过多的繁琐设问、条分缕析,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如在对诗意的解读中,我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中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点、整体感悟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诗意的解读不支离破碎。 2、古诗教学的思路要整合。 石灰吟、墨梅这两首七言绝句都是咏物诗,教者把这两首诗编排在一起,正是从它们相似的主题角度来安排的。因此在教学这两首古诗时,我的教学设计中就凸显了“整合”理念。“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均是从两首诗的整体角度予以设计。这样的教
9、学整合,使得教学节奏得到最有效的调控,使得教学内容得到最高效的组合,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率。如在“辨诗”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处,了解这两首诗“咏物抒怀”的写法,并进而把物与人结合起来,由物及人地解读诗中的深层次情感。 3、教师教学的站位要下移。 这是第九册的第3课,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刚刚开学,这课文学生已经读了许多遍;这两首古诗的诗意较浅显,且每首诗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图助读;学生们的手边有不少学习资料,关于这两首诗诗人简介、诗意注解很多。上述种种因素,构成了教学这两首古诗的潜在教学资源。教师若是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在教学中就必须调整
10、好自己的教学位置。首先,教师需要把更多的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读自悟、交流讨论、反复诵读;其次,教师需要耐心地倾听每一位学生对字词、诗句、诗意、问题所发表的意见,把学生发言中的每一个闪光的见解给予放大,并加以重复,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再次,教师需要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或在讨论之初暗示思维的途径,或在讨论之中点拨思维的深度,或在讨论之后即席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的平等参与绝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越俎代疱,要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老师是在和我们一块儿探讨研究这两首古诗,有时候甚至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知道的东西似乎并不比我多多少。教学中,教师的低站位,可以和学生平等相视,从而平等对话;教师的低站位
11、,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诗歌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超越教师的信心;教师的低站位,可以消解课堂上师生彼此间的隔膜,使学生更容易亲近教师,走近教师,从而坦然地走进诗歌的天地间。 石灰吟教案 篇3 一、激情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教师板书:石灰吟。朗读课题。 顺势解题: (1)吟是一种古诗的体裁。比如。有吟诵、赞美之意。 (2)看着这个诗题,你会有怎样的疑惑? 2、教师过渡:是啊,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听录音朗读古诗。 二、教师范读,初步感知 1、教师朗读,提出要求:认真倾听老师的朗读,关注老师读书的节奏、停顿、语气的变化。 2、听着老师的朗读你是不是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呢?放
12、开来,自由读读吧! 3、指名读。老师有两个低得不能再低的要求:1、能读下来。2、声音响亮地放开来读。 教师及时的评价: (1)读下来了,而且还超越了老师的要求,谢谢你打响了头跑。 (2)符合要求,恭喜过关。 (3)他试图在寻找一种读诗的感觉,这种大胆尝试的精神值得肯定。 4、教师范读。之后师生互换读。 5、指名读。教师评价:有板有眼。已经不是在读字了,而是在读诗了。 6、集体齐读。 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诗大意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灰吟 石灰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