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鲁科版)精品课件10—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 提纯.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鲁科版)精品课件10—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 提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鲁科版)精品课件10—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 提纯.ppt(10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物质的检验 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1)利用焰色反应检验:,(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 I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 色。,蓝,对离子进行检验时一定要注意避免离子间的相互干扰,如CO、SO加稀盐酸后都能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其区别仅在于生成的气体CO2无气味,而SO2有刺激性气味。,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物质分离、提纯的区别 (1)物质的分离 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 开来,获得几种 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 的过程,又叫混合物的 净化或 。,分离,纯净物,纯净物,除杂,物质检验的方法,(1)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
2、的几种物质。如:不另用其他试剂鉴别NaOH、Na2SO4、FeCl3、MgCl2四种溶液。该题首先利用FeCl3溶液呈棕黄色的特征鉴别出它,再利用FeCl3溶液,依次鉴别出NaOH溶液、MgCl2溶液,最后剩下Na2SO4溶液。 (2)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开来。,(一)不用任何试剂检验 1特征现象法:,2列表优选法(又称相互作用判断法):不能用前两种方法鉴别的一组物质,只能利用两两反应所产生的现象判断、鉴别各物质。由于内容多、现象重复出现多,为了好比较、优选,可列出表格对比、判断。如:不另加其他试剂鉴别Na2CO3、Ba(NO3)2、Na2SO4、HCl四瓶无色溶
3、液。,把被鉴别的4种溶液编成A、B、C、D,取A、B、C、D四种溶液各少许,分别注入4支洁净的试管里,再分别滴入A,若B中产生无色气体,C中出现白色沉淀,D中无现象,则A为Na2CO3溶液,B为HCl溶液,C为Ba(NO3)2溶液,D为Na2SO4溶液。,3顺序不同法 若被鉴别物质为两种时,可考虑因试剂加入的顺序不同、现象不同而进行鉴别。如下列各组溶液均可用此法:,(二)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1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溶液的酸碱性,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进行鉴别。 2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可依据“相反原理”确定试剂进行鉴别。,(1)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可选用碱或水解呈
4、碱性的盐的溶液作试剂。如MgCl2、AlCl3、FeCl3、NH4Cl、FeCl2溶液可用NaOH溶液鉴别。 (2)若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碱性时,可选用酸或水解呈酸性的盐的溶液作试剂。如:Na2CO3、Na2S、Na2SO4可用盐酸鉴别。,(3)常用溴水、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氯化铁溶液等作试剂鉴别多种有机物。,(2008年北京理综)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KOH、Na2SO4、AlCl3NaHCO3、Ba(OH)2、H2SO4 HCl、NaAlO2、NaHSO4Ca(OH)2、Na2CO3、BaCl2 AB C D,【解析】中Na2SO4与KOH、AlCl3都不反应
5、,而KOH与AlCl3采用一方逐滴加入另一方中的方法,正滴反滴现象不同。中Ba(OH)2与NaHCO3、H2SO4都能产生沉淀,但BaCO3沉淀可与H2SO4反应产生气体,由此可鉴别三者。HCl、NaHSO4与NaAlO2反应的现象相同,无法区分开HCl与NaHSO4。Ca(OH)2与BaCl2不反应,二者与Na2CO3反应的现象相同,无法区分开Ca(OH)2与BaCl2。,【答案】A,1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测定溶液的pH,溶液显强碱性。 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在上述溶液中再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取
6、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解析:一定没有SO,因为加稀盐酸产生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又因加稀盐酸后溶液中必含有Cl,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又原溶液显强碱性,故溶液中一定没有HCO,而是有CO。所以正确选项为B、C。 答案:BC,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基本原则 (1)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 (2)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3)易分离(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易分离)。 (4)易复原(被提纯的物质易复原)。,2注意的问题: (1)除杂试剂要过量。 (2)过量试剂要除去。 (3)尽可
7、能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4)除去多种杂质时考虑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 (5)如遇到极易溶解于水的气体时,要防止倒吸现象发生。 (6)过程简单,现象明显,纯度要高。,(2008年山东高考改造题)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粗食盐常含有少量K、Ca2、Mg2、Fe3、SO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NaCl的流程如下:,提供的试剂:饱和Na2CO3溶液饱和K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75%乙醇 四氯化碳 欲除去溶液中的Ca2、Mg2、Fe3、SO离子,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_ (只填化学式)。 洗涤除去NaCl晶体表面附带的少量KC
8、l,选用的试剂为_。 (2)用提纯的NaCl配制500 mL 4.00 molL1 NaCl溶液,所用仪器除药匙、玻璃棒外还有_ (填仪器名称)。,(1)为除去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可选用NaOH溶液,也可以用碳酸钠与二者的水解相互促进反应,除去硫酸根选用氯化钡,过量的氯化钡要用碳酸钠来除去,因此顺序为NaOH、BaCl2、Na2CO3,若不用氢氧化钠,则答案为BaCl2、Na2CO3;除去NaCl晶体表面附带的少量KCl,选用的试剂为75%的乙醇,因为乙醇溶解氯化钾后易挥发不残留其他物质。,【解析】,(2)配制固定体积、固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需要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需用天平称量,用烧杯溶解固体、
9、转移溶液,用500 mL的容量瓶、胶头滴管定容。,【答案】(1)NaOH、BaCl2、Na2CO3(或BaCl2、Na2CO3)75%乙醇(2)天平、烧杯、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2为了将混有K2SO4、MgSO4的KNO3固体提纯,并制得纯净的KNO3溶液,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方案:,(1)操作为_。 (2)操作加入的试剂顺序可以为:_。 (3)如何判断 已除尽?_。 (4)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多次沉淀_(填“需要”或“不需要”)多次过滤,其理由是_。 (5)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方案是否严密?请说明理由。_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学常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操作和原理。沉淀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
10、以便反应充分,并使杂质完全沉淀,所以首先应当将固体配制成溶液。除去SO和Mg2的方法一般是使它们分别形成BaSO4和Mg(OH)2沉淀,所以需要加入稍过量的Ba(NO3)2和KOH溶液,过量的Ba2可用K2CO3溶液除去,因此实验时必须先加入Ba(NO3)2溶液,后加入K2CO3溶液,同时要注意不可加入BaCl2、Na2CO3和NaOH溶液进行除杂,也不可用稀盐酸调节溶液的pH,否则会引进Na和Cl杂质。,答案:(1)加水溶解(2)Ba(NO3)2、K2CO3、KOH或KOH、Ba(NO3)2、K2CO3或Ba(NO3)2、KOH、K2CO3(3)静置,取上层澄清溶液于小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
11、Ba(NO3)2溶液,若溶液不变浑浊,表明SO已除尽(4)不需要因为几个沉淀反应互不干扰,因此最后只过滤一次,可减少操作程序(5)不严密,因为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会引入Cl,1(2010年罗定模拟)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可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 B过滤 C分液 D洗气,答案:D,2(2009年浙江余姚中学高三检测)现有三组溶液:汽油和氯化钠溶液39%的乙醇溶液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解析:汽油不溶于氯化钠溶液,可用分液的方法将其分离;乙醇易溶于水,但乙醇与水的沸点不同,可
12、用蒸馏的方法将其分离;氯化钠易溶于水,单质溴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而单质溴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比较大,可用萃取的方法将其分离。故选项C正确。 答案:C,答案:B,解析:A.稀硝酸可将白色沉淀BaSO3氧化为不溶于酸的BaSO4沉淀,不能证明原Na2SO3是否变质;B为铵盐的常用检验方法;C.该方法只能检验淀粉是否水解,不能证明是否完全水解,正确的方法应为:取水解液滴入碘水,看是否变蓝;D.稀硝酸也能把I氧化为I2而使淀粉变蓝,不能确认I是被H2O2氧化而生成I2。,答案:B,5(2009年江苏单科)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A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
13、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 B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3难溶于盐酸,C向0.1 molL1 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Fe2具有氧化性 D向2.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 molL1 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AgCl的Ksp比AgI的Ksp大,解析:A项,CCl4能从碘水中萃取出I2,是常见的萃取剂;B项,SO2与BaCl2根本不反应,可理解为即使生成BaSO3,也会被盐酸溶解;C项,Fe2被MnO氧化成Fe3,MnO体现氧化性,Fe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鲁科版精品课件10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 提纯 高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鲁科版 精品 课件 10 物质 检验 分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