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化学复习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复习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ppt(1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轮复习,一、考纲落实,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2、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 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了解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二、考情分析,1.化学常用计量是化学计算的基础贯穿于高中化学始终,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的形式出现,高考主要考查对相对原子质量、
2、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相互关系及计算应用 2溶液是高考的热点内容,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渗透到其他类型的计算中,并根据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解决题目中的实际问题,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尽管胶体的内容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不多,但也时有涉及,内容相对简单,应引起同学们的重视,三、基本知识落实,(一)、基本概念,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体。符号为n,单位是 mol ,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简称摩,符号mol)。适用于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2 g 12C所含有的原子个数即为
3、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符号:NA,单位: ,数值约6.021023,公式: (N代表微粒个数)。,mol-1,3.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 ,单位: ;数值等于(以克为单位)该粒子的 ,表达式: 。,g/mol,相对分子(原子)质量,M,4.气体摩尔体积 (1)概念:一定温度、压强下,单位 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 。 (2)常用单位L/mol(或 )m3/mol(或 )。 (3)数值:在标准状况下(指温度为 ,压强为 )约为 。 (4)计算公式: (5)影响因素: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是固定不 变的,它决定于气体所处的 和 。,物质的量,Vm,
4、m3mol-1,0,101 kPa,22.4 L/mol,温度,压强,Lmol-1,5.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 和 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 。 6、分散系 及其分类。 7、溶液组成、饱和溶液、溶解度。,温度,压强,相同数目的粒子,分散系,溶液,浊液,胶体,分散质粒子的大小,1 nm,100 nm,1 nm100 nm,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巨大数目分 子的集合体,高分子或多 分子集合体,8、溶质含量表示: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式中n为物质的量,单位为mol;m为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M 为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V气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单位为L;Vm为标准状况下气
5、体摩尔体积,单位为Lmol1;N 为粒子个数;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 mol1;Q 为物质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单位为kJ;H为反应热,单位为kJ/mol(注意应用时与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相对应);c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1;V为溶液体积,单位为L.,四、知识应用,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N2+3H2 2NH3 物质的量之比 13 2 气体体积之比 13 2 物质的分子数之比 13 2 物质的质量之比 286 34,1、(1)20 g A 物质和14 g B物质完全反应,生成8.8 g C物质、 3.6 g D物质和0.2 mol E物质,则E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 (2)12
6、.4 g Na2X含有0.4 mol Na+,Na2X的摩尔质量为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练习1,2、某气体的摩尔质量是M g/mol,分子数为X,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是V L,质量是m g。某元素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 g/mol,原子个数是Y。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试说明下列各式表示的意义。 (1) 。 (2) 。 (3) 。 (4) 。 (5) 。,一个气体分子的质量,原子的物质的量,气体的密度,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密度,3、 在20时一钢性容器内部有一个不漏气且可滑动的活塞将容器分隔成左右两室。左室充入N2,右室充入H2和O2,活塞正好停留在
7、离左端的1/4处(如图甲所示),然后点燃H2和O2,反应完毕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活塞恰好停在中间(如图乙所示),水蒸气的体积可忽略,则反应前H2和O2的体积比可能( ) 图甲 图乙 34 45 62 72 A. B. C. D.,4、 氨气具有还原性,在铜的催化作用下, 氨气和氟气反应生成A和B。A为铵盐,B在标准 状况下为气态。在此反应中,若每有1体积氨气 参加反应,同时有0.75体积氟气参加反应;若 每有8.96 L氨气(标准状况)参加反应,同时 生成0.3 mol A。 (1)写出氨气和氟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标准状况下,每生成2.24 L B,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8、0.6,4NH3+3F2 3NH4F+NF3,要点二 、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高考命题角度分析 1).状况条件和单位:考查气体时经常给出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等。用到22.4 L/mol时,必须注意到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2).物质的状态: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态;SO3在标准状况下是固态,常温常压下是液态;在标准状况下,碳原子数为516的烷烃是液态。,3,3).物质结构:(1)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物质中含有粒子数(分子、原子、电子、中子、离子等),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等双原子分子,及O3、P4、18O2、D2O、Na2O2等特殊物质。(2)考查一些物质中的化
9、学键的数目或电子对数,如:Si、SiO2、CH4、P4、CO2等。(3)氧化还原反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求算电子转移数目。如:Na2O2和H2O,Cl2和NaOH溶液反应等。(4)弱电解质的电离或盐类的水解: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及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时,常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盐类水解平衡。如NH4Cl溶液中n(NH )n(Cl-)。,练习2,1.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A.1 mol任何气体体积都约为22.4 L( ) B.标准状况下,1 mol的SO3体积约为22.4 L( ) C.22.4 L戊烷蒸气完全燃烧生成CO2为5 mol( ) D.1 mol
10、 H2在100时体积一定比22.4 L大( ) E.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足量稀NaOH溶液反 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个( ),2、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的33.6 L氯气与27 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A 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氧原子数为2NA D.1 L浓度为1 mol/L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个 CO,3、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 g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失去电子数为0.5NA B.1 L 2 mol
11、/L的AlCl3溶液中含Al3+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11.2 L的SO3所含分子数为0.5NA D.室温下,8 g甲烷含有共价键数为2NA,D,要点三 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及气体摩尔质量的求解方法 1.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 阿伏加德罗定律可表示为同温同压下 , 据此可以推论: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 的量之比,即 (2)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 的量之比,即,(3)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之 比等于其摩尔质量或密度之比,即 。 (4)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气体的体积与其摩尔 质量成反比,即 。,2.气体摩尔质量的求解方法 (1)标况密度法:M=2
12、2.4(L/mol)(g/L)。 (2)相对密度法:A气体对B气体的相对密度 ,如对空气:M=(对空气)29。 (3)体积分数法: =M1V1%+M2V2%+ (V1%、V2%表示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也等于物质的量分数)。 (4) 基本概念推导,练习3、 1 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在以下各种情况下排序正确的( ) A.当它们的体积、温度和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密度(H2)(Ne)(O2) B.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压强p(H2)p(Ne)p(O2) C.当它们的质量、温度和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体积V(O2)V(Ne)V(H2) D.当它们的压强、
13、体积和温度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质量m(H2)m(Ne)m(O2),B,2、 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 产物都是气体。分解方程式为2A B+2C+ 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 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7d B.5dC.2.5d D.2d,B,3、由CO、H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60 mL,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生成物在101 kPa、120下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293,则原混合气体中H2所占的体积分数为() A. B. C. D.,4、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 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 同体积、同
14、密度的C2H4和C3H6 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AB C D,要点四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质质量分数(w)之间的 换算 2.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3.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解度(S)的换算 4.气体溶质溶于水中制得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在标准状况下,1 L水中溶解某气体V L,所得溶液密度为(单位为g/cm3),则,物质的量浓度计算两个关键: 1.正确判断溶液的溶质并求其物质的量 (1)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如Na、Na2O、 Na2O2 NaOH SO3 H2SO4等。 (2)含结晶水的物质如CuSO45H2O CuSO4。 (3
15、)特殊物质:如NH3溶于水后溶质为NH3H2O,但计算浓度时是以NH3分子作为溶质。 2.准确计算溶液的体积 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体积,应根据V= 求算。,特别提醒,水,水,练习4、 1、有硫酸镁溶液500 mL,它的密度是1.20 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是4.8%,则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4.0% B.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4 mol/L C.溶质和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0 D.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是19.2%,2、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的是 ( ) A.将40 g NaOH溶于1 L水所得的溶液 B.将80 g S
16、O3溶于水并配成1 L的溶液 C.将0.5 mol/L的NaNO3溶液100 mL加热蒸发掉 50 g水的溶液 D.含K+为2 mol的K2SO4溶液,B,3、某温度下,将W g氢氧化钠溶于水,得到V mL饱和溶液,其密度为b g/cm3。 (1)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 ;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溶 质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 。,(2)若取氢氧化钠饱和溶液 V/10 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所含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若将其加水稀释至V mL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要点五 溶液的稀释与混合计算 1.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 (1)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 m1w1=m2
17、w2。 (2)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c1V1=c2V2。 (3)溶液质量守恒,m(稀)=m(浓)+m(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2.同溶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 (1)混合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时,c1V1+c2V2 =c混(V1+V2)。,(2)混合后溶液体积发生改变时,c1V1+c2V2= c混V混,其中V混= 。 3.溶质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混合定律同一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的两溶液混合。 (1)等体积混合 当溶液密度大于1 g/cm3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如H2SO4、HNO3、HCl、NaOH等多数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 (a%+b
18、%)。,当溶液密度小于1 g/cm3时,必然是溶液越浓, 密度越小,(如酒精、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质量分数w1 g/cm3还是 1 g/cm3),则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 (a%+b%)。,练习5、 1、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g/cm3, 5%氨水的密度为0.98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 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估算,C,2、 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和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 A.2w1=w2 B.2w2=w1
19、 C.w22w1 D.w1w22w1 ,C,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实验仪器 (1)当溶质为固体时,应选用药匙 、 、 、 、 。其中量筒用来量取蒸馏水。 (2)当溶质为液体时,应选用 、 、 、 、 ,其中滴定管用来量取液体溶质。若溶质溶液呈碱性则选用 滴定管,若溶质溶液呈酸性或具有强氧化性则选用 滴定管。量筒用来量取蒸馏水。,托盘天平,(砝码),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量筒,滴定管,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碱式,酸式,五、化学实验,(3)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容量瓶上标有刻度线、 和 ,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查漏检查方法: 使用容量瓶前用蒸馏水洗,但不
20、能用待配溶液润洗。 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容量瓶也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温度,体积,加水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2.配制过程 以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为例。 (1)计算:需NaCl固体的质量为 g。 (2)称量:用 称量NaCl固体。 (3)溶解: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瓶中,用 适量 溶解。 (4)移液:待烧杯中的溶液 后,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注入 mL容量瓶。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 次,洗涤液 ,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5.9,托盘天平,蒸馏水,冷却至室温,100,23,都注入容量瓶,
21、(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距瓶颈 刻度线12 cm时,改用 ,滴加蒸馏水至 。 (7)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配制流程图如下图所示:,胶头滴管,液面与刻度线相切,2.玻璃棒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有哪些作用? 1).搅拌 (1)蒸发结晶 用玻璃棒搅拌,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致使液滴飞溅出来(如图1)。,(2)固体溶解 进行固体溶解的实验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 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如粗盐的溶解。 2).引流 使液体沿玻璃棒注入容器中。 (1)过滤(如图2) (2)溶液的配制(如图3),3).测定性质 (1)点测pH 测定溶液的pH时,玻璃棒的作用是蘸取液体。 (2)检验气体性质
22、 检验气体性质时,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湿润,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试管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误差分析 .理论依据 根据 ,若在配制一定浓度溶液时,因操作上的错误而导致nB值比实际理论值小,或V值比实际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反之偏大。 .误差分析,俯视、仰视的分析 结果:仰视时,容器内液面高于刻度线;俯视时,容器内液面低于刻度线。,注意:读液体体积和取一定体积液体的区别,练习6 1、有下列化学仪器:托盘天平; 玻璃棒;药匙;烧杯;量筒;容量 瓶;胶头滴管;细口试剂瓶;标签纸。 (1)现需要配制500 mL
23、1 mol/L硫酸溶液,需 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 酸 mL。 (2)从上述仪器中,按实验使用的先后顺序, 其编号排列是 。 (3)容量瓶使用前检验漏水的方法是 。,(4)若实验遇到下列情况,对硫酸溶液的物质 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 “不变”)? 用以稀释硫酸的烧杯未洗涤, 。 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 。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 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2、 实验室配制500 mL 0.2 mol/L的FeSO4溶液,实 验操作步骤有:在天平上 称出27.8 g绿矾,把它放在 烧杯里,用适量
24、的蒸馏水使 它完全溶解 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注入500 mL容量瓶中 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1 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 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 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 (2)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有 。 (3)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对所配溶 液浓度有何影响?会 (填“偏高”、“偏 低”或“无影响”)。 (4)若出现如下情况,所配溶液浓度将偏高还是 偏低:,没有进行操作步骤,会 ;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会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化学复习 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高考 化学 复习 计量 实验 中的 应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