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故事教案.docx
《森林的故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的故事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森林的故事教案森林的故事教案1 教学目标: 掌握描写、叙述、说明、议论四种表达方法的表达效果 理解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法能够使文章既优美又深刻 教学重点:在正确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探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课堂交流掌握四种表达方法各自的表达效果及综合运用后的表达作用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柴可夫斯基,都喜爱在维也纳森林中漫步,施特劳斯更是创作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一世界名曲。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片与众不同的森林,经能够神奇地激发起音乐家无限的艺术灵感? 2、呈现维也纳的电子幻灯图片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2、圈划生词,交流疏通 2、再读课文,思考:笔下的维也纳森林有怎样的特点? 在文中圈划你认为有意义,值得体会的关键语句。 3、交流:笔下的维也纳森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文中是否有具概括性的关键语句? 三、把握主题、理清脉络 1、全文中哪一句话是理解整篇文章的关键,起到揭示整篇文章写作意图的作用? 2、从文中看,“大自然与人类和谐与亲密的关系”具体指的是什么?文中有没有语句能够为“和谐与亲密的关系”作注解? 维也纳人与森林互惠互助,相依相存 3、如果从森林与人类的关系的角度将文章划分为两个部分,你会怎么划分,依据是什么? 1-6小节: 主要表现维也纳森林对人类的作用身心的享受(赏心悦目)、面积广袤
3、、调节气温 7-11小节:主要表现人类对森林的保护订立法律、珍爱森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四、品味语言 1、在具体写维也纳森林及其与人的关系时,充分采用了描写、叙述、说明(讲解)、议论(评价)等多种表达方法。请从文章中找出与这些表现方法相对应的句子,谈一谈它在文中的作用(表达效果)。 2、学生交流,教师深入,合作归纳 描写:形象生动,使文章增添了美感,使人能够加深对于维也纳森林优美景致的印象。 叙述:对维也纳美好的生活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 说明:为散文提供了准确的科学依据,为表现主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议论:议论能够更加深刻的反映本质,揭示主题。 3、这篇文章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承转自然,灵活贴切
4、:描写的贴切,说明的准确,议论的深刻,使人既能对维也纳森林优美的景致、维也纳人美好的文化及生活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又能对维也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层次内涵产生严肃的思考,有力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文章之所以既能够做到语言优美又能做到思想深刻,多种表达方法的灵活运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五、课堂练习 1、依据所学的多种表现手法的作用,模仿课文第四小节,写一段介绍校园的短文。要求至少运用到描写、叙述、说明、议论等方法中的三项。 2、课堂完成并交流 森林的故事教案2 设计意图: 挪威森林是一首十分优美,形象鲜明的乐曲。全曲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适合大班幼儿欣赏。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游戏贯穿整个
5、活动,并结合故事、图谱、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目标: 1、根据故事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内容。 2、能理解简单的图谱,尝试看谱听音乐。 3、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大胆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森林里各种小动物和大狮子的形象。 准备: 1、图谱;2、魔棒,小铃;3、磁带,录音机。 过程: 一、通过游戏,了解故事内容。 1、游戏一小树变森林 幼儿作种子,师用小铃表示下雨,随着小铃的声响,小树慢慢长大,变成大树,师说:“风吹来了”“树枝”(幼儿用手臂)随风飘荡。 2、游戏二仙女施魔 师扮演仙女,魔棒一指,就“变出许多小动物”
6、。幼儿变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兔、小鹿、小松鼠、小鸟)“变出大狮子”,幼儿做狮子动作。 3、出示图谱,教师讲述故事森林的故事(故事略) 提问:森林里有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二、欣赏音乐 1、幼儿看图谱,完整欣赏音乐。 2、幼儿边欣赏音乐,边自由做动作。 3、分段欣赏音乐,创编动作。 三、探索用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1、听音乐,玩游戏。 游戏玩法:A段幼儿随着音乐扮演种子慢慢地发芽、长高,变成大树,在微风中摇摆;B段根据音乐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和大狮子的动作。 2、根据音乐分角色进行游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师生讨论角色分配,选出仙女、狮子人选(教师幼儿均可),种子与小动物角
7、色由幼儿根据自己喜好选择。 游戏一至二遍结束。 森林的故事教案3 教学目标 1、领会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2、在运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抒情、议论点明中心。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教学重点:领会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教学难点:在运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议论点明中心。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网上下载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音乐。 学生听音乐。 为学生理解课文作好先期准备。 二、导入 请学生回顾有几种表达方式。 学生根据以往的积累回答。 为理解课文教学重点作铺垫。 三、初读课文 请学生划出文章中哪些地方是描写并说说其作用。 学生边听边划并作旁批。 为明
8、确教学重点作铺垫。 四、学生讨论 请学生回答哪些句子是描写的,并说说其作用。 第一处描写说明森林具有净化眼睛和心灵的作用。 第二处描写说明森林与城市的味道相调和。 第三处描写说明森林具有降温的作用。 第四处描写说明维也纳空气清新。 为明确文章中心句作铺垫。 五、教师质疑 第四段“味道”这一词在此处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另外一个词来代替? 第六段皇家猎宫为何建在此处? 第八段远处雕像看得一清二楚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理解森林与城市风貌相调和。 理解森林更适宜人居住。 理解人们对环境的爱惜。 教师再质疑 文中还有哪些修辞句表现人与自然和谐亲密的关系? 学生在书上划线。 领会写景可适当运用修辞句。 六
9、、归纳总结 这几处景物描写说明什么中心?用什么表达方式概括中心? 学生根据全文阅读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明确可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七、再读文章 再读写景的段落。 学生阅读。 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八、迁移 读冯骥才珍珠鸟,划出有关景物和动物描写的句子。 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板书设计 净化眼睛和心灵。 森林与城市的风貌相调和。 表达自然和人类和谐亲密的关系 (景物描写) 具有降温的作用,更适宜人居住。(抒情、议论) 反衬人们对环境的爱惜。 森林的故事教案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小猴子 2、听尤开迪 3、动跟随尤开迪的音乐跳舞 教学目
10、标 1、情感目标 学生在听赏尤开迪、野蜂飞舞活动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2、能力目标 能注意集中的聆听音乐,尝试用体态语言来表现 3、技能目标 能熟练地演唱小猴子,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境。 教材分析 本课以“听”贯穿全课。旨在 引起对音响和音乐的探索兴趣。 学生分析 生活积累的不足,需要老师的帮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朋友们,天气这么晴朗,我们一起手拉手出去郊游好吗? 野营的队伍出发啦! 2、听尤开迪 1、和老师正常交流 二、欣赏尤开迪及律动 1、小朋友出去野营是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出示题目 2、演唱歌曲,教师做好示范。注意音准 3、带领学生队列前进,随
11、着音乐做攀登、拨开草丛、下坡等动作。 1、体会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2、尝试跟唱歌曲 3、学生跟着音乐的节拍行进跳舞 三、学唱小猴子 1、听听我们碰到了谁?听小猴子 2、听录音范唱。小猴子在做什么啊? 3、了解小猴子的生活习性,模仿小猴子的动作。并配合老师范唱,在间奏处做动作。 4、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提示学生空出小间奏。 5、分句教唱歌曲。完整地演唱歌曲。 6、试着背唱歌曲,间奏处模仿小猴子的动作。 1、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 2、有节奏的做挠腮、手搭凉棚跳远等动作。 3、朗读歌词 4、分句学唱 5、演唱表演 四、欣赏野蜂飞舞 1、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我们走啊走啊,又碰见谁了?听野蜂飞舞 2、听
12、了这段音乐你想象它描绘的什么动物呢?做做它的动作呢? 3、复听音乐,想象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能不能为这段音乐取个名字?引导定名野蜂飞舞 五、结束教学 随着尤开迪跳舞离开教室 1、听歌曲想象 2、按照自己的想象随音乐做动作。 3、想象画面可以试着画一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可爱的蓝精灵、劳动歌 2、唱:小猴子 3、拓展动画艺术的奥妙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学生对动画片音乐产生兴趣,实现由喜爱动画片到喜爱动画片音乐。 2、能力目标 通过动画片插曲的欣赏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通过歌表演等音乐活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增强。 3、技能目标 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
13、演唱、表演小猴子等音乐作品;初步了解音乐在动画片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以“森林里的故事”作为主题的前提下,又更侧重于动画片音乐。 学生分析 学生年龄小,只顾表演忘记唱歌,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 一、导入: 1、我知道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看动画片,现在老师放一段动画片,大家看完后要说出动画片的片名。放动画片西游记 2、猴子的动作非常有趣,在我们的书上有几幅小朋友模仿猴子动作的画,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些动作。 1、和老师正常交流 二、歌表演小猴子 1、这些动作是模仿猴子在干什么?你还能模仿猴子的其他动作吗? 2、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小猴子,现在我们一边复习这首歌曲,一边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1、学生
14、讨论,创编动作。 2、学生边唱边表演 三、探索动画艺术的奥秘 1、老师用电脑画了一只小猴子,大家看一看这只猴子在做什么?老师画的猴子还会动,为什么会动呢? 2、很多动画片都是画出来的,为什么画出来的图画会动呢?为什么搞清楚这个问题,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的荧光棒,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快速舞动) 3、在陀螺表面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涂上两到三个点,使陀螺快速旋转。 4、。原来一部动画片是由许许多多幅画快速播放所构成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动画片。蓝精灵屏蔽声音。 5、第二次播放配有音乐的动画片。让学生比较。 1、讨论交流 2、观察所形成的光圈或线条 3、观察由那些点形成的彩圈。 4、学生讨论音乐在动画片
15、中的作用。 四、欣赏可爱的蓝精灵劳动歌 1、刚刚动画片中有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叫可爱的蓝精灵。小朋友可以跟着音乐动一动。 2、复听歌曲。 3、出示白雪公主的图片,导入插曲劳动歌,初听歌曲,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想象一下,小矮人劳动一天是满载而归,还是空手而返? 4、复听劳动歌模仿他们伐木、打锤、挖土等动作。 5、有许多动画片的插曲都很好听,你们知道有哪些?可以回去找一找,下节课带来我们一起听一听。 1、跟音乐用身体语言表现情绪 2、按照自己的想象随音乐做动作。 第六单元 森林里的故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猜一猜 2、听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 3、动二声部诵读咏鹅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16、学生在听赏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音乐中感受轻快、活泼、诙谐的情绪,体验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2、能力目标 能熟练地演唱猜一猜,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境。 3、技能目标 初步感受x、xx的节奏组合,通过二部诵读练习,初步 形成声部感知与表现能力;初步了解音乐在动画片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以“动”贯穿全课。旨在 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所表现情绪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好动,教师要注意引导。 一、导入 1、你能背唱咏鹅这首歌曲吗? 1、学生复习歌曲 二、二声部诵读咏鹅 1、今天老师特地把这只悠闲自在的鹅请来了,我们一起请它出来好吗? 2、老师学着鹅走路的样子,一边走,一边诵读咏鹅,
17、诵读的节奏和课本中的一致。 3、用|为老师伴诵。 4、分组讨论伴诵节奏。 5、听老师唱歌曲,学生按一定节奏轻轻地伴以“哗哗”流水声。 1、轻声伴诵 2、分组讨论,组内二声部合作诵读。 3、和老师合作诵读。 三、听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 1、展示小鸟出蛋壳的美术作品。听歌曲。 2、讨论鸟出壳时是什么摸样,可能会发出什么声音? 3、复听音乐。 4、在音乐中模仿鸟出蛋壳是的形态以及发出的声音。 5、跟刚刚复习的咏鹅比较一下歌曲的情绪。 1、欣赏音乐。 2、讨论交流。 3、模仿表演。 4、讨论交流 四、学唱歌曲猜一猜 1、由老师范唱歌曲猜一猜导入 2、教师范唱歌曲猜一猜,学生猜谜。 3、听辩歌曲录音,解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森林 故事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