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共五篇课文: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 养花的是老舍,老舍先生通过技术自己养花的经历和不同的心理感受,抒发了自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养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有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古诗二首选取了范成大四十田园杂兴中两手描写农村景象的古诗,一首着重描写陈天农民老宋的场面,另一首责描绘了农村初夏的自然风
2、光。 山中杂记冰心用一种博爱的精神表达动物的关爱,尊重和欣赏,启发人们更好的去理解小动物,和它们平等的交流。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我们学习的这篇是第十篇。这篇小文写了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爸爸带我去爬树内容富有童趣,通过爸爸教我爬树的过程,引出如何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回归自然之乐的乐趣。爸爸带我去爬树虽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叙述,讲述的事情又贴近儿童,但文中揭示的却是“回归自然”的深刻主题。 美猴王节选自名著西游记。课文首先交代了美猴王的特殊来历,之后写石猴发现水莲洞,
3、带领众猴进洞居住,最后被拥戴为王。课文情节清晰生动,语言生动形象。 二、教学目标 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15个生字,会写15个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心情,能将高兴处读出。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4.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5.文章的情节结构。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6.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4.抓住动作语言描写来分析石猴形象。 5.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西游记的有关内容有机结合,以扩展学生视野。 四、教学难点:
4、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五、课时安排: 养花2课时古诗二首2课时 山中杂记2课时 爸爸带我去爬树1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2 1、学会12个生率,绿线中的3个生率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怕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怕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宇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
5、容,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第一段,理解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 (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率新词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划出生字新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生率新词: 蜡烛、伯诺德夫人、屋里、熄灭、遭到、厄运、盯着、杰奎琳、楼梯、灯芯、摇曳。 指读、正音后齐读。 说说生字
6、新词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通过读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附对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解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 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提供句式: 当_,(谁怎么做)_。_,(结果怎样)_。 2、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12节):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第3节):写一名德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节):写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节):写小女儿杰奎
7、琳在万分紧急关头,借口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后,字词质疑: 区别理解“绝密、绝妙”两词。 2、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3、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方法来收藏,她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儿? 指导朗读第2节第3句,并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办法巧妙。) 4、齐读第一段。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率表,注意每个生率的笔画与结构。 2、重点指导“厄”与“遭”两字。 3、钢笔描红、临写。 4、反馈。 六、作业练习 1、抄写生率新调。 2、读课文。 六年级下
8、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教学难点: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图片)“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
9、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 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 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 节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
10、: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习惯。“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从气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3.写作技巧点拨。 (1)要把风俗活动的各个
11、环节写清楚,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2)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一般先简要地交代风俗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然后详写参加活动的经过,最后写活动的结果及感受。可以把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风俗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很多,写时既要对群体活动的情景做总体描述,也要对其中的个体作具体的描述。对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内容要详细描写,其余部分可一笔带过,这样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4.写自己对风俗活动的看法,可以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注意要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5.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12、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是什么风俗,内容详略得当、特点突出,语言通顺恰当,等等。 五、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风俗,选取不同材料,运用抓住特点描写风俗的方法,介绍出家乡的风俗活动,详略得当,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六、延伸。 将你的习作与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写,勾画出对方习作中所刻画的家乡的风俗特点。(看看是否详略得当) 板书设计 习作:家乡的风俗 抓特点 详略得当 教学反思 1.本次习作,鉴于学生对家乡的风俗知之甚少,没有生活基础,课前可先让学生充分搜集材料,有助于课堂上对于习作内容深入讨论,也有助于拓展学生习作思路。 2.
13、对于家乡的风俗的介绍,学生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对于一些场景的叙述过于简略,学生对于习俗的来历、一些节日的象征意义缺乏了解,缺乏实际体验。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4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 了解课文层层递进的写法。 教学重点: 积累字词,正确理解观点。 一、导入课文。 我们刚学了论语八则,了解到孔子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称为“圣人”。后来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被称为“亚圣”,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我们今天要学的天时不如地利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散读、齐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 2、注意断句、标点符号停顿要
14、读出来。 3、说说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五、作业。 1、 背诵。 2、分类积累词句。 3、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 三、借助解释了解大意。 1、学生借助解释疏通文意,并且圈划出自己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子的翻译。 2、质疑解疑与归纳补充班级讨论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3、积累几个实词和虚词。 之: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 环而攻之:指城郭。 而:环而攻之而不胜:前,表承接;后,表转接。 夫: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 然而不胜者,:这样却。 亲戚畔之:内外亲属。 去:委而去之 放弃。 域:限制,名词作动词。 畔:通”叛”。 4、掌握几个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下册 语文 第一 单元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