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与浮中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
《沉与浮中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与浮中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沉与浮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沉与浮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
2、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现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操作中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活动难点:探索如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积木、塑料瓶、弹珠、泡沫、雪花片、盖子、恐龙玩具、装水的盆子、毛巾、桌子;记录单(16)、笔、透明盆子、符号
3、图片。 知识准备:知道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 师:今天小熊过生日,小蚂蚁要到河对面去给小熊送生日礼物,老师准备了积木、大盖子、塑料瓶、小纸片、珠子、雪花片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1、.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1)师: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为什么(个别幼儿回答) (2)师小结:小朋友觉得浮起来的材料可以帮助小蚂蚁过河,而沉下去的就不可以。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并用符号记录。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师:老师这有一张
4、记录单,这一排是老师准备的材料。(出示PPT图片)我们把会浮起来的物品可以当小船,用符号记录,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当小船,用符号。现在大家一起来猜想一下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老师帮忙将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等一下我们分组进行试验,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笔、装水的盆、抹布、积木、塑料瓶、小纸片、珠子、雪花片、大盖子。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将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
5、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师: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来,后来就沉下的?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4.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试验,现在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你们刚才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东西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2)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 (3)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泡沫、积木、瓶子、大盖子会浮起来,弹珠、雪花片,恐龙玩具会沉下去。 (三)小朋友思考为什么有些会沉,有些会浮? (1)、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沉下去,有的东西会浮起来。(请幼儿个别回答)
6、 (2)、教师总结:物体的沉浮跟它本身重量和水的浮力有关,当物体达到一定的重量就会沉下去,而没有达到重量就会浮起来。现在我们就来试试看。(做实验演示给幼儿看) (四)引导幼儿探索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 1.探究一:借助辅助材料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现在我们的难度要加大了,请小朋友帮助小蚂蚁想想办法,如何让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来给小蚂蚁当小船。 (2)请幼儿到前面来操作给小朋友看。 总结:小朋友们通过借助可以浮的物体来帮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小朋友都非常的棒,帮助小蚂蚁找到了过河工具。 (3)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时候是借助会浮的物体让会沉下去的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小朋友们
7、可以想一想,等会到教室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沉与浮,小朋友在操作中感受,并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幼儿兴趣浓厚,喜欢动手操作,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我在上课时思路清晰,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有小结,小结语言还是很精准有效,帮助孩子理解沉与浮的秘密。 但是作为一个科学活动,需要老师的提问时语言简练,在这方面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在小朋友猜想记录时,可以记录小朋友的猜想时的个数,并现场做实习,科学活动并不是一定要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动手,还可以结合已有的经验,切记不误导孩子。 总之,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收获,希望下次活动会更好。 沉与浮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知道哪些东
8、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3、能专心倾听别人讲话及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学试验材料:各种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块、勺子等),大容器7个、记录表等。 2、科学术语及词汇:沉、浮。 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这些物品宝宝想到水里游泳,你们猜猜看会怎么样呢?(出示沉、浮卡片)2、师: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楚,那我们就把玩具扔进去看看呢? 3、让幼儿大胆猜测其余物品宝宝的沉浮现象。 二、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
9、“浮”现象。 1、第一次实验:幼儿把物品放进水里,看看结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吗?。 2、第一次记录:记录猜想和实验的结果。 3、交流:幼儿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测和实验结果,探索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1、这些物品宝宝,他们在水里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去玩一玩,动动你们的小脑筋,你有没有办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使浮起来的东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时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诉我们。 2、幼儿操作改变物体的沉浮,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3、你用什么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的?成功了吗? 幼儿:沉下去的东西请沉的东西帮忙会沉下去,要请浮
10、的东西帮忙才会浮起来教师小结: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而且和物体的轻重、大小有关四、经验迁移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图片),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了水里,我们人也会沉到水里了,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图片)五、结束小结。 科学家很聪明的,他们运用水的神奇力量发明了船、潜水艇,可以使我们人在水里走来走去,我们小朋友长大以后也可以发明一些在水里沉、浮的东西。 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
11、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为了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探索身边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我设计了这个科学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猜想和发现中,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活动目标 1在探索物体沉与浮的过程中,体验操作与探索的乐趣。 2感知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并能对其分类;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3初步尝试记录猜想与发现,学习预测和验证的科学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积累有关水的经验,初步感知过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材料准备:枣、铁夹子、塑料瓶、积木、石头、泡沫、沙子,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1观察树叶和钥匙放进水缸的现象,简单了
12、解物体的沉与浮。 (1)教师分别将两样东西放入水缸中,请幼儿观察。 指导语:这两样东西放入水中会怎样? 2观察材料,猜测物体的沉浮现象。 (1)逐一观察材料。 指导语:你的篮子里有什么? (2)玩游戏猜一猜并记录。 指导语:如果把这些材料放在水里会怎样?我们来统计一下人数。 3动手操作并记录,验证物体的沉浮现象。 (1)观察记录纸,讨论记录方法。 (2)自由探索物体的沉与浮,并记录操作结果。 4交流操作结果,对沉浮物体进行分类。 (1)分别展示记录结果,验证猜想。 (2)共同小结。 指导语:这些材料在水里有的沉有的浮。有的东西很大,一开始很多人猜它会沉下去,可是一试却发现不是这样。所以任何事情
13、都要试一试才知道。 (3)根据沉浮现象进行分类。 指导语:现在我们给这些东西来分类,你打算怎么分呢? 5动手制作潜水艇,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1)讨论方法。 指导语:现在老师要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请你们用塑料瓶来做潜水艇,动动你们的小脑筋,你有没有办法使原来浮起来的塑料瓶沉到水底。 (2)动手制作潜水艇,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 (3)个别介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4)共同小结。 指导语:瓶子就好比是一艘潜水艇,石头和水等就好比是潜水艇的压舱物。当瓶子充满水时,压舱物就有足够的重量,潜水艇便潜入水中。如果我们把潜水艇内的水等排出舱外,随着压舱物的减少,潜水
14、艇就浮了起来。 6播放潜水艇视频,扩展经验。 指导语:小朋友都很聪明,科学家也很聪明,他们运用水的神奇力量发明了船、潜水艇,可以使我们人在水里走来走去,我们小朋友长大以后也可以发明一些在水里沉、浮的东西。 自我反思: 1、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2、有几组幼儿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争抢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将纸船玩得变成纸浆的现象,这个是我事先没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造成的,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常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的。 沉与浮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的“沉”
15、和“浮”。 2、乐于参与科学实验。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盛有水的大盆。 2、塑料玩具、木片、石子、铁钉。 3、纸、笔。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一猜老师准备的这些东西,如果放到水中会怎样? 2、请幼儿将这些东西(塑料玩具、木片、石子、铁钉)依次放到水中,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在室内搜集各种材质的物品,将它们放到水中,观察它们的变化,并将实验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记录下来。 4、各组幼儿表述本组的记录,教师将结果在黑板上进行统计。统计出哪些物品沉到水底,哪些物品浮到
16、水面。(通过统计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沉和浮与物体本身的材质有关。) 5、为什么有的物品会浮到水面上,有的物品却沉到水底? 请幼儿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6、教师根据幼儿讨论的情况进行小结 7、总结分享:请幼儿说说自己对哪些物品做过沉浮实验,实验结果如何。 活动评价: 1、幼儿乐于参与实验探索。 2、幼儿发现了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材质有关。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不仅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学习到了知识还增加了见闻。在活动中幼儿不光积极思考和还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充分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这是一门很有创意的课。在教学类容来看我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安排的。在上课过程中更是充分抓
17、住了幼儿的好奇心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在一种愉快的氛围汇总进行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到了知识。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学习很有帮助。 沉与浮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测并做记录。 2.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重点难点: 1.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船儿向前行,学习单浮沉实验记录表,盆(或透明保鲜盒)、油泥、弹珠、小碗、小石头、纸片、泡沫等物品,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了解实验内容和过程。 1.我们要来做实验,看看手上的这些东西哪些会沉到水里,哪些会浮在水面上。 2.在进行实验前,你需要猜测这个物体沉浮情况,并且
18、记录到学习单上。 3.进行实验后,再将实验结果记录到学习单上,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二、为每一组提供一套材料,让幼儿自由进行实验,教师从旁观察、指导。 三、请幼儿试着讨论物体浮沉的原因。 1.为什么弹珠、石头、油泥会沉下去?纸片、泡沫却是浮在水面上的? 2.碗怎样放会浮在水面上?怎样放会沉下去? 3.油泥可以捏成什么样子就不会沉下去呢? 四、请幼儿将油泥捏成某种造型,使其可以浮出水面。教师请成功的幼儿和大家分享他(她)的方法,再请幼儿将这个方法记录在学习单上。 五、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内容,看看书上的方法是什么。 六、请幼儿都将油泥捏成油泥船的样子,然后试着在其中放弹珠、石头等物品,看看各
19、自的油泥船能承载多少物品。 沉与浮中班科学活动教案5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户外游戏时发现飘落的花瓣浮在水面上,随着水波飘荡,孩子们便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花瓣会浮在水面而树枝沉在水底呢?”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设计本节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探索沉浮的秘密,并对沉与浮的现象的观察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丰富孩子们的经验,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使用简单符号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沉浮。 2.初步探索使物体沉下去的方法,体验探索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
20、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实验活动中,探索物体的沉浮,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石头、塑料瓶盖、金属螺丝、木质积木、海绵纸、树叶、玻璃球;脸盆、记录单、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认识沉与浮 1.创设情境,认识实验材料,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来了许多的物品宝宝,我们认识一下它们:石头、塑料瓶盖、金属螺丝、木质积木、海绵纸、树叶、玻璃球,它们要到水里玩,玩一个“沉浮”游戏。 2.猜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讲解沉浮符号 结合材料,让幼儿猜测物体的沉浮。认识记录沉浮的符号“”和“”。 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1、并记录结果 1.幼儿分组进行试验,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材料实验,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记录结果。 (规则要求:小朋友们卷起袖子,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实验结束后用毛巾擦手。) 2.分享探究结果 实验的结果和刚才猜测的是否一样?刚才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东西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小结:在操作中,我们发现树叶、海绵纸、塑料瓶盖、木质积木浮在水面,玻璃球、金属螺丝、石头会沉到水底。 三、引导幼儿尝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1探究:怎样使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 幼儿操作尝试:现在浮在水面上的物品宝宝,它们想到水底去看一看,让我们来帮帮它们,想办法让它们沉下去 鼓励幼儿尝试使用辅助材料 2.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班 科学 活动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