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高考化学第一轮培训专题复习课件7.ppt
《_高考化学第一轮培训专题复习课件7.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高考化学第一轮培训专题复习课件7.ppt(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创设认知冲突 激发探究欲望 2. 假设、联想、探究 培养预测能力 3. 质疑、反思、验证 提高探究能力 4. 应用、整合、归纳 构建知识体系,浅谈人类对配合物结构的认识教学设计,建阳一中,缘起: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清华大学92级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2班学生朱令中了铊毒,病情严重。 1995年4月10日开始,为救治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各国医生为 她“网上会诊”,曾引起国内外舆论界的轰动 。 1995年4月底,经北京市职业病卫生防治所的陈震阳教授化验确 诊后,在协和医院,用某药救治。 在服用该药后不到24小时内,朱令体内的铊量开始下降,10天 之后,她的血液、脑脊液中铊
2、离子的含量就降至为零。,天价元代鬼谷子下山青花瓷,该药是一种配合物叫普鲁士蓝,普鲁士蓝 是一种深蓝色的颜料,在画图和青花瓷器中应用。 是 1704 年普鲁士人狄斯巴赫在染料作坊中为寻找蓝色染 料,而将兽皮、兽血同草木灰在铁锅中强烈地煮沸而得到的。 直到20年以后,一些化学家才了解普鲁士蓝是什么物质, 也掌握了它的生产方法。 后经研究确定其化学式为 KFeFe(CN) 6 (六氰合亚铁钾) 。 德国的前身普鲁士军队的制服颜色就是使用该种颜色, 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才更换成土灰色。,在医疗上铊可取代普鲁士蓝上的钾后,形成不溶性物质随粪便排出,对治疗经急慢性铊中毒有一定疗效。,【问题1】向Fe2(
3、SO4)3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和氨水溶液现象是否相同?请分别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新课开始先面向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向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1: 让全班学生思考回答。学习新知识前,首先 通过问题驱动进行诊断学生原有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情况,探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新课这样导入目的,是为了唤醒学生已有的观念性知识,以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构建新的化学知识,为学生认识已有知识经验与下面学习的新知识的联系与差别做好学习准 备,埋下伏笔。面向前概念,1 创设认知冲突 激发探究欲望,【问题2】CuSO4 溶液分别与2mol/L的NaOH溶液和氨水溶液现象是否相同?,让学
4、生思考猜想回答,全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很容易产生相异构想(因为问题1问题2的情况相似),认为现象都是相同的,都生成蓝色沉淀且不溶解。,【实验1 】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0.5mol/L的 CuSO4 溶液,再分别滴入2mol/L的NaOH溶液和2mol/L的氨水溶液,观察现象是否相同?,实验操作中,学生观察到: 1.向CuSO4 溶液加入NaOH溶液,蓝色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逐渐增多,碱液过量,沉淀也不减少。 2.向CuSO4 溶液滴加氨水时,开始就产生蓝色沉淀,逐渐增多,当加入氨水1mL时,生成沉淀最多,再继续滴加氨水时,沉淀溶解减少,当氨水滴加到2mL时,沉淀正好消失,形成了绛蓝色的溶液
5、。,实验过程中,学生全神贯注实验现象,当看到加氨水蓝色沉淀消失时,全班学生情绪立即高涨,甚至欣喜异常,在活跃的气氛中,大家都感觉到奇怪,实验现象怎么与我们想象的不同呢?是什么原因呢? 对眼前的事实与已有的观念性认识的冲突 ,感到困惑,学生自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该反应究竟生成了什么物质呢?通过实验观察,全班同学发现了新问题,提出了费解的问题,自然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所以在学习新概念、新知识时,首先要厘清学生的前概念,从学生已有的观念性知识入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切入点,这既巩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又使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产生和发现新问题。因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前,头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都有一些
6、前概念,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概念、观念,对新学习的内容都会产生种种影响,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构建必须建立在原有知识基础上。 从这一层面上讲,新概念建构的本质更多地是联系与转化,即教师应当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促成学生将原有的前概念转化(转变)为科学概念。 学生在初中已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化学观念:“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都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但实验1就使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学生通过实验1的新发现,暴露出了新知识、新现象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前概念的矛盾,从而产生了怀疑,这就使学生觉察到了自己原来的知识结构有缺陷,不完整,急需调整、丰富、完善、发展。这就是化学观念的变化与发展。,实验1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
7、突和探究欲望,我们要善于从矛盾、反例、差异入手,从知识的联系与差别入手,这就是有效学习。也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和所关注的学习内容, 另一方面,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配合物知识时,先提供学生熟悉的问题1,唤醒学生旧观念,再提出问题2,使学生产生认知错误,之后,师生共同观察实验1,通过实验1表征化学问题,使学生发现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对学生来说,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先配合问题,之后再安排实验1提供实验事实引领学生探究,则这个实验本身就具有了很强的探究性,学生从中可以获得真实可信的知识。,2. 假设、联想、探究,提高预测能力,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更要重视
8、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观察实验1,学生很想知道CuSO4溶液与氨水反应变成绛蓝色溶液生成物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组成和结构? 这种新情况对学生来说,真是一个难以捉摸的“黑箱”问题,只知道问题的起点,问题解决的目标和方法都不知道,没有现成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所以实验1的问题是一个典型的结构不良问题。,而解决此类的问题,不是简单地将已有的知识直接提取就能奏效,除了要依据具体情景,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进行分析推演,而且还应该通过多个概念原理以及大量的经验背景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 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首先引导学生拓宽问题空间,从事物的外部联系入手,观察实验:,实验2: 取0.5m
9、ol/L CuCl2溶液,0.5mol/L Cu(NO3)2溶液各2mL分别逐滴加入浓氨水。,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实验1现象相同,蓝色溶液最终都转变为绛蓝色的溶液。 对此我们引导学生对实验1、实验2的事实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归纳加工,使学生体会到CuSO4 、CuCl2 、Cu(NO3)2溶液具有共同的属性,与氨水反应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以上仅是学生的感性认识,即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而事物的本质只有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我们要引导学生,揭示事物的内、外在联系,揭示现象背后深藏的本质的东西。 探究学习,既不能脱离现象,凭空去想象事物的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现象上,要尽可能把研究宏观性质
10、及变化和研究物质微观上的组成、结构和作用结合起来,建立对微观化学世界的想象力,,从而对物质的宏观认识发展到微观认识,形成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启发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事物及其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入手认识新物质。,例如,学生通过实验1、实验2的考察,认识到CuSO4 、CuCl2 、Cu(NO3)2 3种溶液分别与氨水反应现象相同,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这说明这三种反应的微粒之间相互作用相同,物质之间的本质联系相同,基于这种理解,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总体的联系去假设、联想,可引导探究下列问题:,1. NH3与CuSO4 、CuCl2 、Cu(NO3)2溶液反应是与 Cu2+离
11、子反应还是与阴离子反应? 2.在实验1中,完全反应时n (CuSO4):n (NH3)=1:4, 能否预测生成物是什么?能否写出实验1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 3.在水溶液中Cu2+与NH3是如何结合成Cu(NH3)42+的 呢? 请你提出Cu2+与NH3分子结合成Cu(NH3)42+的设想,并将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讨论。,对于问题1,学生通过非逻辑性联系,进行联想、归纳,能揭示出所有铜盐溶液与氨水溶液反应的本质联系,认为是阳离子Cu2+与NH3分子相互作用,不可能是阴离子与NH3分子的作用,认识到反应最终观察到的绛蓝色溶液的现象,本质原因是Cu2+与NH3相互作用,结果生成了一种新的化
12、学微粒。 对于问题2,反应生成的新的化学微粒其化学成分是什么?能否预测? 引导根据实验数据n (Cu2+):n (NH3)=1:4进行整体分析、推测,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优化组合,引导学生直接建立问题的始态和终态的关系,使学生根据事实合理地预测生成物,并正确地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 Cu2+4 NH3=Cu(NH3)42+ CuSO4+4NH3=Cu(NH3)SO4,所以,对于解决复杂问题,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系统整体的方法。问题越复杂,系统整体方法越有越简洁。 对于问题3,Cu(NH3)42+
13、很难用化合价进行解释?那么对于Cu2+与NH3是如何形成Cu(NH3)42+的?对预测结果如何进行理论解释?,我们引导学生对形成的的Cu(NH3)42+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首先,引导学生联想没有逻辑联系的 NH3+H+=NH4+的反应,使学生发现和意识到 Cu2+和H+具有许多相似之处,离子电子层外围都 有空轨道,Cu2+和H+应该都能与NH3发生相似的 相互作用,形成配位键。 学生通过联系把Cu2+与H+、Cu(NH3)42+与 NH4+进行联系、对比、推理,把通常看来似乎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考察,发现了其中真实的本质联系,通过分析比较法,异中求同,进行想象综合,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创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化学 第一轮 培训 专题 复习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