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魂、酒”3个生字,会写“魂、欲”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关于春天的诗句,谁能说说有哪些诗句? 学生背诵。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清明。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清明) 3、简介诗人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
2、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hn ji m 魂 酒 牧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魂”前鼻音。 开火车读,齐读。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 雨纷纷:细雨绵绵不绝。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
3、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心里很是哀伤。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天气不好;恰是清明节在外奔波)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凄迷哀伤) (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借问
4、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 借问:请问。 遥指:远远地指着。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找个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便问牧童哪儿有酒店,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 (4)学生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还要很远的路才能到达酒店,心里更加烦闷。) 体会的心情,指导诵读古诗。在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情。 3、描述全诗的画面,
5、背诵古诗。 4、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朝的()所写的 。全诗通过描写的景色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板书:解题目知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同学们,下面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欲魂酒借何牧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云+鬼”是“魂”,“酉+氵”是“酒”,“谷+欠”是“欲”,“昔+亻”是“借”,“牛+攵”
6、是“牧”。 形近字比较:魂一魄洒一酒猎一借牧一牡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1)“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2)“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3)“魂酒借何”都是左窄右宽,“牧”左右等宽,“欲”左宽右窄。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出示简介图片,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课文插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想象画面,体会诗情,读出诗味。层层推进,很好地完成了古诗教学。 设计意图: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遵循“受人一鱼,不如受之一渔”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
7、学生写字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生课堂要写字10分钟的要求,避免啰嗦无重点的“说”,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板书设计 清明 解题目知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3个一类字,会认5个二类字。理解漫画大意。 2、通过为漫画配上适合的词语,使学生理解每幅漫画的意思,能讲一个完整的幽默故事。 3、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体会漫画带来的愉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12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词卡、字卡、实物投影。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生字,学成语,看漫画,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
8、、学习一类字,认读二类字。 痴:书痴、痴狂、如醉如痴、痴心妄想。 偿:如愿以偿、偿还、赔偿、有偿。 贯:全神贯注、一贯。 二、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贯”的上半部分。 三、读成语,理解成语意思。 课后作业:写生字,写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积累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课后读写词语习题。 二、读名言,理解其中深意,丰富学生积累。 三、拓展课堂知识,引入漫画新题材。 作业:正确书写生字;自主创作漫画。 书痴 六幅漫画 十二个成语 三个一类字及扩词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携、蔡等生字。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理解
9、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 3、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 难点: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书积累知识吗?老师有几个小问题要考一考大家,看看谁平时积累的知识最丰富。谁发明了电灯。(爱迪生);孔明灯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地动仪是中国古代的(张衡)发明的。 看来大家平时的积累着不少呢,我们发现这些问题都与什么有关?(发明)我们今天的课就与发明有关。让我
10、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纸的发明。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 明确: 第一部分(1):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二部分(24):纸发明的过程。 第三部分(5):造纸术影响了全世界。 文章主要内容明确: 3、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明确: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 (三)深入研读 1、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
11、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 我从中体会到了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很敬佩他,赞叹又自豪。 2、文章第1、4自然段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关系? 明确:一个总起,一个总括,是前后呼应的关系。 3、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伟大贡献之一?” 明确:因为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所以是说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伟大贡献之一。 4、小组讨论环节: (1)从文本中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蔡伦是纸的发明者。由于他发明了纸,从而引起中国以及世界在传播的媒介技术方面,发
12、生历第一次革命性的重大变革。蔡伦以其发明,成为改变世界面貌,特别是改变世界文化面貌的中国第一位伟大发明家。 (2)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书写流利,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被传承下来。 (四)巩固提高 观看视频四大发明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五)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作业:搜集各种新型的纸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几种介绍给大家,并写几句节约用纸的广告宣传词。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13、优质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
14、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解
15、释了解诗意。)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和的情感。 3、体会描写肥皂泡时用词的恰当、准确。 4、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吹肥皂泡带来的乐趣和的情感。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6、 一、导入 吹肥皂泡时是那么的开心,这节课让我们同冰心奶奶一起去再次感受吹肥皂泡的快乐。 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及认读字。 溶化、潮湿、轻清透明、散裂、 粘 稠 薄 颤 巍 揉 渡 巅 方法:指名读字词(后进生),师生共同订正读音,再独自读一遍巩固字音。 过渡: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课文的35自然段,也就是吹肥皂泡时的情景和感受这部分。 三、学友互助、检查预习。 同桌交流。 课件出示交流提示 1、课文围绕肥皂泡讲了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肥皂泡带来的梦幻般的感觉和想象。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 2、说说你的理由。 3、一边读一边想象着画面。 4、学生自读感受文本。 集体交流。 师生交流。
17、四、品读课文,感知文本。 感受吹的过程:做泡泡、吹泡泡。 课件出示第三段:我们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笔的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起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它能飞得很高很高。 点拨要点 1、引导学生注意表明先后顺序的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到吹肥皂泡的动作特别轻。吹肥皂泡的动作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动作轻: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样子轻:轻圆的、软悠悠地飘游。 3、引导学生尝试着用上“先然后接着”一组词语将吹
18、肥皂泡的过程叙述出来。 课文的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身的语言,强化了语言表达的有序性。 4、指导感情朗读。 由动作的“轻”过渡到样子“轻悠”:正因为慢慢地吹,才会有这样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只有轻轻地一提,肥皂泡才能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看来吹肥皂泡也要我们认真地去做,仔细地去琢磨,小心地去吹,吹起的泡泡更要精心呵护,才能飘得更高更远。 感受吹起来的泡泡。 1、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凌乱。 从形态多姿、颜色多彩、变化
19、多样几方面来理解。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点拨重点 (1)五色即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来泛指多种颜色。浮光液体表面的光泽、颜色。课文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泽和颜色。 指导朗读。 (2)“轻清透明”四个字不仅写出了肥皂泡“轻”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肥皂泡纯净、清亮、透明的特点。 指导朗读:轻清透明的球面上浮光百转、色彩斑斓,多美丽,多神奇呀! (3)“玲珑娇软”:指那些小肥皂泡小巧精致而柔软、娇嫩、美丽。玲珑,精巧细致。娇软,美丽、娇嫩。 体会喜爱、娇爱之情。把感受读出来。 (4)“有时吹得光影凌乱”,还“颤巍巍的”。 为什么说“颤巍巍”的?和脆弱结合起来体会。 “光影凌乱”指由于肥皂泡处于
20、动态中,表面的光泽和颜色变化迅速且多样,显得不整齐、没有规律。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 2、课件出示: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着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救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使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1)想象引导:体会紧张的心情。 课件出示填空 这脆弱的泡泡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她们满怀期待,希望它们多停留一会儿,祝福这美丽的泡泡飞得又高又远。 吹肥皂泡的孩子们心里在对肥皂泡说:“()。” (2)指导朗读。 体会梦幻般的感觉。 课件出示第五段。 1、“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球儿,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 (1)连用了四个“那么”,你体会到了什么?特别喜欢肥皂泡
21、。 (2)把你想到的感觉读出来。 (3)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目送着她,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和希望。 2、课件出示:我想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颠。 (1)希望什么呢?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2)送上天去做什么?送过海去做什么? 使明月更皎洁,夕阳更灿烂; (3)飞到明月、夕阳身边的仅仅是肥皂泡吗? 这时,那些肥皂泡仿佛就是孩子们的化身,带着她们的希望和梦想飞起来了,飞上蓝天,亲近明月,渡过天河,追逐太阳,与日月同辉;漂过大海,飞越山巅,让孩子更甜蜜幸福,此时我们走进了梦幻的世
22、界,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4)带着想象自由读一读。 (5)教师配乐范读。 课件出示音乐。 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去听、去想,走进梦幻般的泡泡世界。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插上想象的翅膀, 课件出示想象填空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球, 是我们自己小心地吹起的。 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这美丽的肥皂泡,轻轻地飞起, 我希望肥皂泡永远不破裂, 飞到();飞到();飞到()。 小结:我们从梦幻的世界又回到了现实的世界,那些肥皂泡只能成为美好的梦想,成为童年美好的回忆,正如冰心奶奶所说 出示课件: 童年是真中的梦,是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
23、作业: 结合自己吹肥皂泡的经历,课下把自己吹肥皂泡的情景写下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6 、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 课时。 第一课时
24、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出示小黑板: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导入: 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 gng,不要读成 gng。弦,读 xin,不要读成
25、 xun,笔画是画。“愈”读“y”,不要读成“yu”;“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全班交流。 、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 指名读自然段: 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 ”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
26、”,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齐读自然段。 、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齐读、段。 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指导朗读:突出两
27、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默读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_,所以_。 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第 24 页 共 2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