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8)》数学教案 .doc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8)》数学教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8)》数学教案 .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8)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2分数的简单计算3分数的简单应用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三、编排特点1.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
2、分数的认识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多维度的。在分数概念的多个含义中,“部分整体”概念处于基础地位。因此,教材编排既考虑到分数概念的发展基础,又兼顾学生建构概念的认识特点,在本单元第一次认识分数时,借助几何直观和操作,从“一个物体作整体”到“多个物体作整体”,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分数所表达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而且所有内容的安排全部围绕这一基本含义展开,无论是比较大小还是简单的分数计算,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 2.加强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增加了第3小节“分数的简单应用”。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
3、数含义的理解;接着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分数的含义”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沟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3.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分数概念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只有从两个方面认识分数,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它的本质意义。教材借助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等)、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分数形的特征。教材还编排了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表征的联动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四、具体编排(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4、1主题图(1)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体现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实际的需要。引出对单元内容的学习,为例题教学提供现实情境。(2)在分物品时,一般采取“平均分”的方式。 (3)平均分的结果有时能用整数表示,有时不能用整数表示。可以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分得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2例1(认识几分之一)(1)通过两名学生平均分月饼的情境,引出分数的认识。小精灵话中的“平均分”和“它的”是关键词,明确指出了分数概念的基本要素。(2)(3)在实物模型的基础上,借助面积模型-圆和长方形,认识 、 。(3)通过上述活动积累一定具体认识后,说明“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4)以 为例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指导怎样正
5、确地读、写分数。3例2(用不同的方式表示CC CC,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1)要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明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分数1/4,虽然正方形纸的折法不同,每一份的形状不同,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分数的意义相同),所以可以用同一分数表示。4例3(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1)比较大小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提醒学生注意,这里的整体1是相同的。然后,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也是为以后学习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作铺垫的。5例4(认识几分之几)(1)例4,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通过折纸活动认识四分之几,加强了四分之几和 的联系。6例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材分析(8)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8)数学教案 人教版 三年级 上册 教材 分析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