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pdf
《强夯法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夯法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强夯法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祝培彦 +李琳摘 要:为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其在防洪灌溉、水力发电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技术,切实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强夯法在施工操作相对简单,能够实现对软土地基有效加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强夯法施工工艺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实践经验探寻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关键词:水利工程;强夯法;地基加固;质量控制在重锤夯击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强夯法,利用相应重量的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通过锤体自由下落对土体进行夯实,促使土体压缩性得以降低,提升地基强度,适用于湿陷性黄体、非饱和粘性土、松散砂类土等多种土质。在地基强夯过程中形成夯击能,将地基土
2、地原有结构破坏,压缩土层空隙,形成更为牢固的地基,实现对软土地基的有效加固,在此过程中夯击能与土体沉降量存在密切关系,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最佳夯击能,制定科学施工方案,为后期施工提供积极指导,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延长使用年限。1 工程案例某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流上游地带,集发电、灌溉、游乐开发以及城市供水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属于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其中单项工程有橡胶坝、泵站、调节闸以及引水闸等,将调节闸设置在东西偏泓处,其结构为5 孔提升式平面钢闸门,尺寸为 10m 15m ,中间设 16节橡胶坝。经由施工人员对现场地质条件勘测,河床部位覆盖洪积物厚度为812m ,垂直分布细砂、中砂、粗粒砂以
3、及亚黏土。对地基土体进行土工试验表明地基土层级配较差,结构较为松散,相对密度在 0.21 0.42 之间,均匀程度不足,承载能力差,后期易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必须采取有效加固措施,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经过施工方案比选,综合考虑水利工程实际情况及经济效益,在该项施工中采取强夯法施工,选用 10t 和 15t 两种规格夯锤,落距设计为10m ,单点夯击能约为1500t.m,有效加固深度为6m 。严格遵循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切实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质量。2 强夯法施工工艺分析1、夯击参数选择(1)锤重与落距。在强夯法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825t 夯锤,落距控制在820m ,起吊设备性能、加固深度等是
4、影响落距的主要因素,根据水利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最佳夯击效果。经过大量实践表明,适当增大锤重能够有效提升冲量,按照梅那氏公式可对加固影响深度进行计算:H=K 式中:加固影响深度表示为H,(m )夯锤重量表示为 G ,(t )夯锤落距表示为 h,(m )经验系数表示为 K,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2)最佳夯击能。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通常在进行大面积夯击施工时应先进行典型试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试夯取土,并根据试夯结果进行试验检测,以此为依据确定最佳夯击能。不同土质的孔隙水压力消散速度存在差异,会对夯击能造成一定影响,必须根据实际孔隙水压力增量适当调整夯击次数。(3)强夯各
5、项参数。首先是夯击遍数的确定,一般为26 遍,根据水利工程地基土层性质适当调整,在淤泥质土层中应当增加夯击遍数,砂质土层可适当减少,每个夯击点的夯击数可通过试夯施工确定。其次,在强夯施工中由于对地基土层的冲击,会形成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因此相邻两遍夯击时应存在一定间歇时间,以便消散孔隙水压力,避免影响夯击作业质量。以地基土质情况为依据确定夯击间歇时间:砂性土孔隙水压力消散相对较快,为34min,软黏土质消散相对较慢。2、场地平整在强夯施工前应按照设计方案要求整平场地,事先预估可能产生的平均地面变形情况,合理规划地面高程。及时清理施工范围的碎石、植被等杂物,及时回弹坑洞部位,并采用推土机整平工作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强夯法 水利工程 中的 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