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本组围绕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主题选入了四篇课文, 题材多样, 内容丰富,每篇课文都能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藏戏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口语交际及习作围绕着不同民族不同风俗这个主题进行,让学生收集
2、整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自己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到的风俗风情并形成的作文。回顾拓展二提供了学生了解到的不同的风俗风情及对课文写作方式的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围绕本组课文进行交流。趣味语文以清明这首诗为题,告诉了学生标点的不同标法会有不同的意思,可以以它为一个点,拓展一些另外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单元总体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优美词句。2、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族民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民俗民风的兴趣。3、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单元教学建议】阅读抓住重
3、点段落是本组的难点, 所以在本单元教学中, 老师要想方设法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生一起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所以建议老师做到以下几点:1、老师要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2、抓住重点段落,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3、运用多种方式阅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详写和略写的好处。4、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民俗风情的材料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与“品德与社会” “ 艺术”学科内容或学科老师联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
4、6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6、北京的春节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力】 :1、学会本课的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方法与过程】 :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三、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磁带;歌曲恭喜四:课时安排:2 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 生 活 动过程教学补充一、创设情境 ,
5、 提 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二、整体感知 , 理 清脉络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同桌间互读检查。2请 13 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 - 腊月二十三 - 除夕 -正月初一 - 正月十五 - 正月十九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
6、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6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
7、(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 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 ) ,说说体会(充足、丰盛)。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高兴的心态。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
8、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四、品读体味 , 感 受民俗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 重 温过 年 的 热闹气氛1听歌曲恭喜 ,回顾除夕。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二、走进元宵 节
9、, 赏万家灯火1 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 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数量多:处处 张 灯 结彩,整条大街 像 办 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三、领悟表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6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达特点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
10、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3对比写法: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四、拓展总结 , 布 置作业1拓展阅读:了解春节各地的习俗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腊八 - 腊月二十三 - 除夕 - 正月初一 - 正月十五 - 正月十九热闹喜庆团圆祥和教学反思:7、藏戏
11、一、学习目标 1 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信息;藏戏面具图片。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 生 活 动教 学 补 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6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一、导入新课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着象征身份的面具
12、;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2板书课题二、读文,理清思路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1默读 8 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 16 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
13、具演出的特点;17 18 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 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2自由读816 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4自由读17 和 18 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 自然段。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 和 18自然段。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
14、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 民 族 的 自 豪感。感 受 藏 戏 的 自然、古朴、神秘这 些 独 特 的 魅力。结合看戏人,来 体 会 轻 松 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6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呢?生读: 20 自然段。4师生合读: 21 自然段。四、了解藏戏的形成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2交流: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
15、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 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2)创造奇迹的传奇:(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 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一无所有 58 座铁索桥。7 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 58 座铁索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五、总结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
16、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六、作业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板书设计:戴面具演出藏戏没有舞台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三五天没结束教学反思:8、各具特色的民居一、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6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三、课时安排:1 课时
17、四、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 生 活 动教 学 补 充一、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图片: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 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2出示词语认读:闽西南粤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
18、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三、了解民居特点1 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客家民居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用料奇特; 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五、体现的特点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
19、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 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6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六、 自读 傣 家 竹楼部分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3评议4拓展阅读: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板书设计: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世界民居奇葩教学反思:9、和田的维吾尔一、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酷热、
20、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二、教学重难点: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学准备: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 生 活 动教 学 补 充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
21、风俗习惯。 (如,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库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6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快速浏览,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3讨论: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板书:苦甜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
22、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A轻声读第1 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B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 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C有感情朗读这一段。(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读一读 23 自然
23、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3)爱美的维吾尔族:读一读第5 自然段,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A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 (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B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A “ 民 以 食 为天” ,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
24、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 ( “谁能想到”“谁又能想到”两个感叹句。看图片,认识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 )B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6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25、)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3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板书设计:10、和田的维吾尔苦甜热 爱 生 活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一、学习目标: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二、课前准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2022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二 单元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