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答题思路整理 .pdf
《2022年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答题思路整理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答题思路整理 .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初中语文答题思路 / 模式总结一、说明文(一)说明对象:事物、事理。事物惯用词语表示,事理惯用句子表示。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 划分层次,概括段意答题思路先审题,判断提问所针对的内容是整篇文章还是段落。2.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概括答题思路说明对象,看标题及开头段,弄清说明的是一个事物还是一个事理。说明对象的特征:在中心句和下定义的句子中寻找。(二)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划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段落所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格式举例子:举了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
2、了划线句说明的内容:前后就近原则,段落中心句,句子本身(常见于列数字和列图表,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段落说明的内容:一般为该段的中心句(有可能出现在上下段中)(三)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生物生长、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制作、历史沿革等。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的结构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建筑物、风景名胜等。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间或同一事物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多用于说明事物的因果、性质等。逻辑顺序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 说明顺序的判断及其作用答题思路文章的说明
3、顺序既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则为逻辑顺序。说明顺序的作用:概括说明内容,指出具体的说明顺序,条理清晰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2. 段落能否颠倒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答题思路段落之间的说明顺序,与总领句或者总结句中词语的呼应关系(四) 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性,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又可分为平实和生动。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 加点词的作用能否删去、替换答题模式不可以删 / 不可以换解释词语的意思说明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删去后句子的意思,不符合原意或者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 要求从文
4、中选出词语说明语言特征答题思路找出修饰性、限定性的词语。比如“左右”, “有可能”, “大多数”。分析该词语的意思及在句子中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的准确性。二、议论文(一)论点的把握答题思路论点位置一般在:(1) 标题; (2) 开头; (3) 篇末; (4) 论述过程中 ( 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5) 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论点概括要注意: (1) 要抓住中心词; (2) 要使用陈述句式; (3) 要有明显的倾向性,要旗帜鲜明; (4)语言要简洁,文意要通顺;要立足得分。(二)论据常考题型及方法1、概括论据(找出和论点要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概括)格式 :何人做何事(事件的表述要符合论
5、点)注:假如题目给定概括的例子,那么要注意仿写2、文章运用了某某的事例(引用了名言)有什么作用格式:运用了事例(简单概括),证明了(论点或分论点)。(或与所论证内容一致)3、补充事实论据注意:1)论据要能证明论点;2)要有典型性、权威性;3)积极思考课本上学习过的名人。4、论据能否被替换思路:如果不能。 1)不能; 2)论据内容是;3)本段观点是;4)两者相符合,所以不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如果能。 1)原论据;2)新论据;3)本段论点;4)换掉更典型,更有代表性,更能证明观点注意:
6、可能原文中的论据与上下文有照应。5、关于论据的位置1)论据能否互换位置(删)2)给定论据,放回原文中的什么位置,为什么?思路:能否互换位置:首先概括论据,然后看是否和文本(上下文句子)照应(比如论据有可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能否删除某一论据:首先概括论据,然后分析是否证明论点,最后看是否和文本(上下文句子)照应(比如论据有可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给定论据放回原文:首先概括论据,然后分析证明哪个分论点,最后看是否和文本(上下文句子)照应(比如论据有可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并关注过渡句。(三)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格式: 举 (概括事例)证明了 (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7、,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引用论证格式: (如果是讲道理)论证了 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如果是引用)使用了引证法,通过引用 证明 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3、对比论证格式: 把 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 的观点。(四)论证结构常见题型及应对方法1、 直接通过选择和填空的方式判断论证结构思路: 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由此判断是总分、并列、层进还是对照。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理解。2、提问 A段到 B段之间能否互换思路: 首先判断两
8、个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然后找一句总起句或总结句,在顺序上与两个段落的排列一致。3、下面文字是从文中挖出来的,你认为放到哪个位置最合适。思路: 从文章中抽出的段落含有分论点,判断这个分论点与其他分论点之间的结构关系,并根据总起或总结句与分论点的照应顺序来找准位置。三、记叙文(一)体味修辞类语句的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 明确所用修辞手法。考纲中明确考查六种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可以利用口诀进行记忆“二比二问一拟夸”。2. 归纳答题模式。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结合句
9、子)拟人:生动地写现了(结合句子)排比:增强了的语气语势,表现了(结合句子)夸张: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结合句子)反问:增强了的语气,强调了(结合句子)设问:强调了,引起思考。(结合句子)注:以上列举的这些,只是我们常规的一些“帽子”,任何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不论是前面的“帽子”,还是后面所要表达的内容,都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切不可死板硬套。3. 解题步骤修辞手法 + 帽子 + 对象特征 + 作者的情感(情感是关键)(二)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1) 理解词语的本义;(2) 看该词在句子中的表达对象;(3) 对表达对象做必要的提炼( 联系语言环境提炼意义指向概括词) ;(4) 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答题思路整理 2022 年初 语文 现代文 阅读 答题 公式 思路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