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通信复习资料重点摘录 .pdf
《2022年通信复习资料重点摘录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通信复习资料重点摘录 .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 GSM验收规范部分5.1.2 机架间的电缆(1)总体要求机架间电缆的布放符合机房电缆布放设计要求,走线合理整齐,路由清晰,尽量无交叉、且连接可靠。整齐美观,转弯处要有弧度,弯曲半径满足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要求(不小于线缆外径的 20 倍) ,且保持一致,使电缆的根部、插头等所受应力最小。网线插头线序正确,插头与导线接触良好。QB-G-002-2012 5 电缆的两端必须有明显的标签,插头部位应紧密牢靠,接触良好。所有与设备相连的线要求接触良好,不能有松动的现象,接头位置不能有受力现象,最好能留出冗余位置后再走线。(2)信号线所有的信号线都要放入走线槽或走线架中;走线应保持其中顺畅,不能有交
2、叉和空中飞线的现象。对于有多余长度的连线,也要放入走线槽或走线架中并进行绑扎,不能盘放在机架内或机架顶上。(3)射频线当跳线或馈线需要弯曲时,要求弯曲角保持圆滑,其弯曲曲率半径不能小于表4-1 的规定:表 4-1 射频线弯曲半径表(4)电源线连到无线机架的电源线要求布放整齐,不能有交叉现象,更不能和其它信号线捆扎在一起。直流线与信号线至少在100mm 以上;交流电缆与信号线水平隔离应大于200mm 。(5)光纤线1) 布放光纤的规格、路由和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光纤布放时应远离电源电缆、地线。2) 光纤电缆应直放避免弯曲,外层套塑料波纹套管做好相应保护,不得放置在其他线缆的下方,光纤不得
3、碰触到锋利的边缘;多余尾纤应整齐盘绕于盘纤盒(光纤绕盘)内或绕成直径大于8cm 的圈后固定。3) 未插接的光纤必须盖上保护盖。4) 光纤在机架内布放,可采用蜡线、胶带等不易损伤光纤的材料绑扎;采用线扣绑扎时,不宜过紧,并剪齐根部且不留拉尖。5) 已布放好的光纤,如暂未使用,光连接器上应安装光纤帽加以保护。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6) 光纤两端的标签要求清晰,含义中能够明确反映出设备的相应位置。(6)地线对于无线设备地线的安装走线,建议不与电源线捆扎在一起,以提高安全性,交流电线与信号线和馈线最少距离20c
4、m,以提高设备稳定性,避免信号干扰。7.1 微蜂窝基站设备安装1、主机安装(1) 安装位置无强电、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2) 安装位置保证在主机的上、下、左、右方0.5m 的范围内、前方1m 的范围内没有其他设备阻挡,以便于调测、维护和散热需要。(3) 安装地点必须预留传输设备的安放位置。(4) 安装位置必须便于接地、布线以及提供交流电源。(5) 主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安装在室内。对于室外安装的主机,须做防雨、防晒、防破坏的措施。(6) 对于室内安装的主机,室内不得放置易燃物品;室内的温度、湿度不能超过主机正常工作温度、湿度的范围。2、主机固定(1) 主机的固定方式有两种:挂墙和挂杆固
5、定。挂墙固定要求墙面平坦光滑;挂杆固定要求安装杆的直径在60114mm 之间。(2) 主机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并且垂直、牢固。如有设备的安装位置需要变更,必须征得设计和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3) 当有两个以上主机设备需要安装时,设备的间距应大于0.5m,并整齐安装在同一水平线(或垂直线)上。3、外部电缆连接微蜂窝的外部电缆主要有PCM 线、电源线、地线、外部告警线、扩展线等。所有电缆应放入走线槽中,走线应保持其中顺畅,不能有交叉和空中走线的现象。(1)要求将PCM 线接微蜂窝端的接头牢固固定在微蜂窝设备中。(2) 连到主机的电源线不能和其他电缆捆扎在一起。(3) 要
6、求将外部告警线牢固固定在微蜂窝中外部告警接口终端模块中,并且对应位置正确。(4) 要求将地线通过接地件牢固固定在位于安装底座的接地点处。(5) 要求将扩展线牢固固定在位于机柜正面的扩展线接口处,而且对应位置正确,并将多余的连线整齐地捆扎在一起所有外部连接电缆要求接触良好,不能有松动的现象。4、内部电缆连接要求整齐、美观,连线的两端的接头接触良好,不得有松动现象。5、标签要求所有连线、插头都贴有标签,并注明该连线的起止点和终止点。7.2.2 机柜式BBU 设备安装要求(1)BBU 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安装牢固、无倾斜、无损伤、掉漆的现象。(2)BBU 设备安装在落地式机柜内时要留有足
7、够的安装空间,并应满足设备的散热需求。(3)设备的垂直度偏差应小于等于机架高度的3mm。(4)同一排机架的设备正面应在同一水平面,偏差不大于3mm;每列设备的列头柜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偏差不大于3mm;室内安装相邻机架时,要求相邻机架紧密靠拢,机架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缝隙应小于等于3 mm。(5)抗震加固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要求做抗震加固处理的机架(设备)应有抗震加固处理,抗震地脚附件齐全,安装正确。(6)机架和底座连接牢固可靠,机架安装后稳固不动。(7)机柜或底座(支架)与地面固定膨胀螺栓安装正确牢
8、固,各种绝缘垫、平垫、弹垫和螺栓螺母安装顺序正确,无垫反现象。绝缘地脚安装时,必须保证膨胀螺栓与机架之间绝缘。(8)有活动地板的机房内安装设备,应有钢质底座,非镀层底座应涂防锈漆,做防腐防锈处理。(9)设备安装完毕,设备周边防静电地板安装平整、牢固,底座应与地板紧密相贴。(10)在有防静电地板的机房内安装设备,需要增加机柜基座。(11)对于地势较低机房或容易在机房外形成积水的站点,设备落地安装时应考虑增加机柜底座。7.2.3 室外型BBU 设备安装要求(1)室外型BBU 设备应该安装在具备防尘防水能力的室外型机柜内。(2)室外型 BBU 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应满足当地室外工作的环境要求。如不满足,
9、应有相应的防护措施。(3)室外型BBU 设备安装在抱杆上时,要求用安装件固定牢固,以便维护。(4)BBU 到 UPS 的信号线、电源线、地线须套软管,软管接头处做好连接固定。(5)BBU 各进出线接口须做好防水处理。QB-G-002-2012 15 7.3 RRU 设备安装RRU 设备在室内安装固定时,可参照7.1 小节微蜂窝基站设备安装的要求。在室外安装的RRU 设备宜遵循以下要求:1、抱杆安装方式要求(1) 抱杆的加固方式及抱杆的荷载应以土建相关规范和设计为准。(2) 应采用相关设备提供商配置的RRU 专用卡具与抱杆进行牢固连接。(3) 设备下沿距楼面最小距离应大于500mm,以便于施工和
10、维护并防止雨水的浸泡。(4) 当 RRU 与天线同抱杆安装时,中间应保持不小于300mm 的间距,以便于施工和维护。(5) 对于RRU 与天线之间的跳线长度建议不应超过3m,特殊情况下可适当放宽到6m。(6) 当 RRU 采用 -48V 直流供电时,电源线的拉远距离应小于100m;采用220V 交流供电时,电源线的拉远距离应小于300m。(7) 设备的防雷接地系统应满足YD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要求。(8) 对于各种外部接线端子均应做防水密封处理。2、塔上安装方式要求(1) 塔身及平台的强度要求应满足土建结构、铁塔塔身核算的荷载要求。(2) RRU 设备安装时,
11、可采用直接安装于塔顶平台的护栏上的方式,也可采用在塔身、塔身支柱或平台上加装抱杆的方式,设备可安装于新增抱杆上。(3) 新增抱杆的选用应以土建相关规范和工程设计为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4) 其它安装要求与抱杆安装方式相同。3、通信杆(含美化通信杆)上安装方式要求(1) 杆体及平台的强度要求应满足土建结构、杆体核算的荷载要求。(2) 设备安装时,可采用直接安装于通信杆平台的护栏上的方式。对于美化通信杆,可采用在杆体上加装抱杆的方式,设备可安装于新增抱杆上。(3) 新增抱杆的选用应以土建相关规范和工程
12、设计为准。(4) 其它安装要求与抱杆安装方式相同。4、增高架安装方式要求(1) 增高架的强度要求应满足土建结构核算的荷载要求。(2) 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3) 设备应固定于增高架的垂直支柱上,安装方式与抱杆安装方式相同。(4) 设备安装的位置应便于施工和维护,且与天线间馈线距离应小于5m。(5) 设备下沿与楼面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00mm。(6) 如增高架或拉线塔的塔身支柱上无法进行设备安装固定,可采用在塔身支柱上加装支杆及抱杆的方式,设备安装于新增抱杆上。5、其它安装要求与抱杆安装方式相同。7.4 RRU 光纤、直流电源线室外部分安装要求(1)RRU 的直流电源线、光纤及其接头
13、等室外电缆应采用铠装电缆或套金属波纹管,各QB-G-002-2012 16 接头做好有防水、防潮、防鼠处理;电缆经过的孔洞要进行密封。(2)基站室外布放的光缆需加装PVC套管保护;电源线建议套防火PVC管,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采用盖式走线槽形式铺放馈线;电源线和光缆可以共用PVC 管一起布放,而与馈线应分开走线。(3)户外走线不要沿着避雷带走线,且走线时应避免架空飞线。7.5 RRU 供电模式RRU 供电方案可分为-48V 集中供电、 -48V 本地直流供电以及220V 逆变器远供。工程实施中,应根据现场条件,结合RRU 功耗、 RRU 数量、 RRU 与 BBU 安装距离、电源设备装机位置、线缆
14、敷设难易程度等情况,确定RRU 供电方案。当 RRU距 BBU 的线缆长度100m 时,用标配的供电电缆从信号源处的-48V 直流电源为其供电。当 RRU 距 BBU 的线缆长度100m 且 300m 时,可根据现场条件考虑如下三种供电方式:(1)使用信号源处的-48V 直流电源为RRU 供电,标配的供电电缆不能满足电压降的要求时,可加粗供电电缆线径;(2)线缆数量较多或敷设路由困难时,就近为RRU 单独配置小型 -48 直流电源系统设备;(3)若电源设备安装位置受限或RRU 为级联方式时,可采用从信源处引接经-48V/220V 逆变器逆变后的交流电源为RRU 供电,逆变器要求为N+1 工作方
15、式。当 RRU 距 BBU 的线缆长度300m 时,可根据现场条件考虑如下两种供电方式:(1)宜单独采用 -48V 直流电源为其供电,为RRU 配置小型 -48 直流电源系统设备;(2)若电源设备安装位置受限或RRU 为级联方式时,可采用从信源处引接经-48V/220V 逆变器逆变后的交流电源为RRU 供电,逆变器要求为N+1 工作方式。7.6 RRU 的电源防雷要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RRU 的电源防雷可参考如下要求:(1)拉远端在抱杆上的交流供电RRU ,内置 220V/-48V 整流模块,需提供
16、最大通流容量 15kA 的内置防雷设备;在交流电源进入RRU 之前需要提供SPD 防雷,采用最大通流容量不小于100kA 的限压型SPD 。(2)RRU 的交流供电线路上应串联一个保护开关,开关的通流量宜大于10A。(3)RRU 采用直流供电的电源线,其室外部分宜按照室外馈线的标准进行接地处理。(4)电源线应该直接连接到RRU 维护腔的电源接线端子。(5)进入RRU 的电源线应做好防水处理。(6)直流 RRU上塔安装时,如果电源线是屏蔽线,应将屏蔽电缆剥皮露出屏蔽层,通过RRU 上的压线端子进行接地;电源线室外部分宜按照室外馈线的标准进行接地处理。(7)上塔安装的RRU 如果为直流供电,则RR
17、U 本身应提供C 级防雷的能力。(8)上塔安装的RRU 如果为交流供电,则交流电源在输入RRU 之前应有空气开关保护。(9)上塔安装的交流RRU 的电源输入空开与RRU 之间应有最大通流容量不小于100kA 的 SPD 进行B 级 (CLASS I 级)防雷,满足YD5098-2005 的要求。(10)交流RRU 本身交流电源输入口应可以提供一个C 级防雷的能力。8.2 设备性能指标检查(1)发射机功率利用相关仪表(如频谱仪、综测仪、功率计等)测量所得的发射机输出功率应与设计相符。(2)通话测试在基站目标覆盖区域内,通过CQT 测试、 DT 测试等方法对基站每个载波进行通话测试,验证基站的可接
18、入率、无线接通率、掉话率等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基站的上、下行接收电平值及质量符合相应厂家的设备要求,基站自环通话测试没有出现单通现象。(3)切换功能要求基站能实现不同种类的切换:同BSC 不同小区间的切换、不同BSC 间的小区切换、不同MSC 间的小区切换等。在基站目标覆盖区域内,通过CQT 测试、 DT 测试等方法验证基站的切换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4)干扰检查上行干扰 -100dBm 时,要求利用频谱测试仪、互调测试仪等测试仪表检查本基站覆盖范围内有无明显的频率干扰,并进行干扰排除。(5)设备运行状态要求通过本地终端检查各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6)其他要求在对同站原有通信系统进行天
19、馈改造、主设备共享时,需要对被改造系统进行驻波比、告警、性能等测试。在建站区域已有TD-SCDMA 、 TD-LTE 网络,应配置必要的系统间互操作参数。8.3 基站性能测试指标要求8.3.1 可接入率在无线网络覆盖区内的90位置, 99的时间、在20 秒内移动台均可接入网络。8.3.2 无线接通率同一移动网内的本地呼叫:无线接通率90;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同一移动网内的国内长途呼叫:无线接通率85;两个或多个移动网间呼叫,或移动与固定网间呼叫:无线接通率80。无线接通率 = SDCCH 分配成功率
20、*TCH 分配成功率。对无线接通率的考核在忙时统计。QB-G-002-2012 19 8.3.3 通话中断率(掉话率)掉话率 5。掉话率指在用户通话过程中,出现掉话的概率。8.3.4 切换成功率切换成功率 90。切换成功率指用户切换成功的次数与尝试切换的总次数之比。9 机房监控及告警9.1 设备监控新建独立宏蜂窝基站应配置1 套一体化数据采集器(含传感器、变送器等设备)对基站内的交流配电箱、开关电源、蓄电池组、UPS、空调机等进行监控。1、开关电源遥测点:单相输入电压、单相输出电流、三相输入电压、三相输出电流、输入频率、输出总线电压、模块单体输出电流、总负载电流、蓄电池电流。遥信点:模块单体状
21、态(开/关机、限流 /不限流)、模块单体故障/正常;系统状态(均/浮充 /测试)、系统故障 /正常、一次下电开关状态、监控模块故障、主要分路熔丝/开关故障。遥调点:均充 /浮充电压设置、限流设置。遥控点:模块开/关机、均 /浮充、电池管理。2、空调设备遥测点:温度。遥信点:空调工作状态、工作模式(通风/制冷 /加热 /除湿) 。遥调点:温度设置。遥控点:空调开/关机。3、不间断电源(UPS )遥测点:单相输入电压、单相输出电流、三相输入电压、蓄电池组电压、三相输出电压、三相输出电流、输出频率。遥信点:故障告警。4、交流配电箱(屏)遥测点:单相输入电压、单相输出电流、三相输入电压、三相输入电流、
22、功率因数、频率、有功功率、电度。遥信点:开关状态、市电状态。5、蓄电池组遥测点:蓄电池组总电压。6、天线安装要求(1)天线必须牢固地安装在其支撑杆上,其高度和位置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2)天线与跳线的接头应作防水处理。(3)对于全向天线,要求天线与铁塔塔身之间距离不小于2m;对于定向天线,要求不小于 0.5m。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4)对于采用空间分集接收方式的天线系统,其分集接收距离必须符合表10-1 要求。(5)天线的指向和俯仰角对于全向型天线,要求垂直安装;对于方向型天线,其指向和俯仰角要符合设
23、计文件的规定。(6)天线的安装环境天线的主瓣方向附近应无金属物件或楼房阻挡。(7)天线的支撑件要求楼面负荷满足要求。铁塔、铁杆、天线横担结实牢固,铁杆要垂直,横担要水平。所有的铁件材料都应作防氧化处理。10.1.5 合路器安装要求(1)合路器规格、型号、安装方式、固定方式等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合路器的安装如需要变更,必须征得设计和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2)安装时应用相应的安装件进行固定,并且垂直、牢固,不允许悬空放置,如特殊情况需室外放置,必须做好防水处理。(3)接头牢固可靠,电气性能良好,两端应固定牢固。(4)固定位置要便于安装、检查、维护和散热,防止强电、强磁、强腐蚀的干扰
24、。(5)器件严禁接触液体,并防止端口进入灰尘。(6)器件安装时,对于空置的端口必须接匹配负载。10.2.1 室外馈线布放要求(1)在基站机房和天线支撑杆或铁塔之间,要安装有室外走线梯;走线梯要作防氧化处理,底座要用水泥封堵。(2)馈线的布放要求整齐、美观,不得有交叉、扭曲、裂损等情况出现。(3)馈线和室外跳线的接头要接触良好并作防水处理,在馈线从馈线口进入机房之前,必须有一个“滴水弯” , “滴水弯”进机房前预留10cm 左右,以防止雨水沿着馈线渗进机房。(4)室外跳线要求沿着天线支撑件固定。并且要求馈线的布放长度适当,以避免室外跳QB-G-002-2012 24 线形成多余的弯曲。(5)每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通信复习资料重点摘录 2022 通信 复习资料 重点 摘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