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咏怀古迹教学设计新学网 .pdf





《2022年咏怀古迹教学设计新学网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咏怀古迹教学设计新学网 .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 教案一、诵读提示这首诗于绵丽之中隐含着诗人的悲愤,不可以艳诗视之,应读得既有韵致,又不流于轻浮。前一层宜用叙述调读,但其间亦略有变化:“群山”二句点明咏歌的对象,可用诗人指点望中之景的口气读,不快不慢;“一去”二句概括叙述昭君一生,有怜其远嫁之意,速度要慢些, “台” “留”二字可有延长音,以示咏叹。后一层宜用咏叹调读。“画图”二句属于用事(亦称用典) ,借汉元帝后悔之情写昭君之怨,辞艳而情悲,字字皆泪,宜用沉抑、低回之调读;“千载”二句是全诗高潮, 点明昭君之“怨” ,两句须一气读出。“千载琵琶” 四字用平调, “作胡语”三字用升调,至“
2、分明怨恨”升到最高点,然后用降调徐徐读最后王宇,有余音绦绕之感。二、整体感知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自云安(今四川云阳)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东) ,一住两年。这是他创作中的一个繁荣时期,两年内写出了430 多首诗,占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 而且有不少长篇。 从总体看, 不少论者都认为在思想内容上比过去的作品略见逊色, 其实,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堪称传世之作,咏怀古迹(共五首)即是一例。咏怀古迹是一篇结构严密的组诗,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庚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 Sh 了)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
3、释:“怀庚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官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可资参考。咏昭君这一章内容大意在“诵读提示”中已略及,勿庸赘述。三、鉴赏要点1王昭君形象的塑造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例如兵车行中的行人,石壕吏中的老枢,新婚别中的新妇,都十分动人,能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印象。而律诗主要用于抒情, 虽有叙事成分, 不过是作为抒情的依托, 并不承担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务。 这首诗却略有不同: 它仍然重在抒情, 而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实现的。诗的开头,以“群山万壑赴荆门”写昭君的出生地,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这大概是因为
4、诗人首先想到,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殊方异域,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 简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接着叙述昭君的一生,诗中出现了两个典型的镜头:“一去紫台连朔漠”写昭君由汉宫到匈奴的行程,颇有“关山度若飞”的气概,“一去”二字尤其真切,从正面表现了昭君的坚强性格;“独留青冢向黄昏”写昭君坟上长出青草, 它仿佛告诉人们, 昭君虽死而故国之思犹在她依然向往着自己生长的地方,这又进一步丰富了昭君的形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但昭君远嫁对她个人
5、来说, 毕竟是一种不幸。 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答复。“画图” ,指汉元帝“按图召幸”一事,但诗人用事巧妙,仅以“省议春风面”五字带过,把史家因“为尊者讳” (见“有关资料”)而隐去的事实含蓄地揭露了出来,说明了皇帝的昏庸。接着再说大错已经铸成, 即使昭君的魂魄月夜归来也是徒然的了这一句除讥讽昏庸的统治者而外,还兼有跟上文“独留”句相照应的作用,形象地表现了昭君的故土之思。最后两句写千年(实际是800年)以来,人们从琵琶伴奏的昭君怨歌词里听到了她的悲怨,也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人们既赞扬她美好的品格,又同情她的不幸。2诗人的寄托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
6、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 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间” ( 咏怀古迹其一) ;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 秋兴其二) 。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 岁了, “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咏怀古迹(其三)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教学方法】 点拨研讨式。 尽可能找诗歌的精彩处与学生的兴趣点相交汇
7、的部位设疑提问,启发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性感受与领悟。【教学时数】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 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 没有叱咤风云, 没有威风凛凛, 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 ,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二、 咏怀古迹简介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2、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
8、备、诸葛亮;3、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三、整体感知结合注释、感知诗歌。 思考: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怨恨)四、赏析诗歌【点拨之一】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 (明显不是)写什么?(写景)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明确】 “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咏怀古迹教学设计新学网 2022 咏怀 古迹 教学 设计 新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