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贸重点总结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国贸重点总结 .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导论1. 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按贸易对象性质划分:有形贸易 -围绕有形商品来开展的国际贸易。无形贸易 -买卖一切不具备自然属性的商品的活动,例如运输,保险,金融,国际旅游,技术转让等方面的劳务提供和接受。主要区别:前者需办理海关手续,其贸易额总是列入海关的贸易统计。而无形贸易尽管也是一国国际收支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它无须办理海关手续,因而一般不反映在海关统计资料上。2. 总贸易与专门贸易按国境和关境划分:总贸易 -即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凡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进口,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则一律计入出口。专门贸易 -以货物通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
2、存放在保税仓库,或只是在免税的自由经济区内流通,而不进入关境,则不列为进口,只有进入关境的外国商品才列为进口,同时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未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品则被列为出口。区别:两者蕴含的经济意义不同。前者包括所有进入该国的商品,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而后者只包括那些进口是用于该国生产和消费,出口是由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品,因此它主要反映一国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所起的作用。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1.重商主义主要观点:一国的财富等于该国持有贵金属的数量;出口有所得,进口必有所失;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主要政策: 政府垄断货币进出口,黄金的买卖权归属国家;政府干预外贸,实
3、行对外经营机特许,颁布航海条例,实行奖出限入的政策;鼓励本国工业发展。评价: 促进了原始资本积累,但是金银不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典型的经商致富论,忽略贸易产生的原因及国际贸易能否给本国带来利益。2.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贸易产生的基础- 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导致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以至商品价格的不同。涉及概念 -劳动生产率Q/L;单位要素投入L/Q 理论阐述 -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如果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 那么每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及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继而进行交换, 彼此就可以获得绝对收益的好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
4、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意义 - 揭示了社会分工及国际分工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指出国际贸易是双赢游戏,而非零和贸易,应该推行自由贸易。局限性 -不能成为解释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发生原因及结构的基础理论(发达国家绝对优势?)3.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图 1 涉及概念 -相对劳动生产率Q1/Q2;相对单位要素投入Q2/Q1(机会成本,低则具有比较优势)。交易成本(产生原因:非完全信息,运输费用,贸易壁垒,政治风险)。大国小国间贸易(小国可以只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大国仍需要两种产品都生产)理论阐述 -即使某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
5、产上都是最有效率的,而另一国都是效率最低的, 但只要他们在生产不同产品的优势(或劣势上)存在任何差别,它们就能够从相互间的贸易中获利。贸易影响 -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了(对价格的影响);各个国家专业化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对劳动分工的影响);每个国家的福利都上升了,消费的更多或更节约的生产(对国民福利的影响)。意义 -比较圆满的说明了开展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比绝对意义理论更具普遍性。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萨缪尔森说,是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比较成本说将自由贸易的领域推广到各种类型的经济水平各异的国家的更宽范围,从而论证了自由贸易政策的普遍性和合理性。也正因为如此
6、, 比较成本说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主线;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参与国际竞争,而不致淘汰,这为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理论指导;说明互利和等价交换是不同的概念;揭示了人类分工协作的大道理。局限性 -没有从根本上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前提条件太苛刻不符合贸易实际。不能解释现实中的有些贸易现状;把多变的经济形态抽象成静态的状态,忽视了动态分析。拓展 -1.多个国家两种产品:一国比较优势由该国的比较成本和国际市场价格比较决定。 2.两个国家多种产品:比较相对劳动生产率,综合考虑相对工资率。3.机会成本理论。递增,两国依然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贸易,但此时两国只能进行不完全分工。
7、4.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生产要素不自由流动;产品异质;非完全信息;有运输成本;有贸易壁垒。都会增加国贸的交易成本,形成不完全分工,减少交易数量。Ps 在一般均衡的分析中,衡量福利水平的指标社会无差异曲线的水平而不是产品的绝对消费量。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1.要素禀赋理论 -俄林等涉及概念 - 要素禀赋 (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情况)要素密集度 (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图 2; ;劳动力的相对价格越高,劳动密集型的商品的相对价格越高;判断一国要素禀赋的方法(物质定义法,价格定义法)。理论阐述 - 赫克谢尔 -俄林模型( H-O 理论) 图 3 在封闭的条件下, 两国要素禀赋
8、的差异将引起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差异,进而导致相对供给的差异, 进而导致两国相对价格差异。价格差异是两国发生贸易的直接原因。开展自由贸易后, 一国会出口密集的试用其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的使用其稀缺的生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要素的产品能够增进贸易双方的利益。(简评: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解释了为什么存在比较优势理论;将个量分析扩大到总量分析。局限性在于各种假定。)拓展1-贸易的短期收入分配效应:要素不能自由流动,使用于出口部门的要素获益,使用于进口替代部门的要素受损;拓展 2-斯托尔珀 -萨缪尔森
9、定理SS定理产品价格变化对要素价格变化的放大效应。一种产品的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产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下降。 (两个著名的放大效应之一,对只有自由贸易才能产生福利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可以进行关税保护以提高稀缺要素的收入。国际贸易并不是对每一个人有利,一部分人的收入增加的同时, 另一部分人的收入却减少了。国际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拓展 3-赫克谢尔 -俄林 -萨缪尔森定理SOH 定理(要素均等化定理)图 4在均衡条件下,两国商品的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相等。无论两国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格局最初如何, 最终他们的
10、同种要素都会获得相同的报酬(分析了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局限在于贸易壁垒运输成本等存在使得假设难以成立)。拓展 4-雷布钦斯基定理图 5 要素禀赋变化对产品产量变化的放大效应。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假定密集使用增长要素的产品是出口产品,贸易条件恶化。(另一个著名的放大效应)悖论 -里昂惕夫悖论图 6要素密集度逆转(同一种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并不普遍);要素需求逆转(一国对某种商品享有比较优势,且消费者特别偏好,则进口方向将改变);自然资源说;
11、人力资本说;关税结构说。(可以看出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意义 -进一步解释比较成本有差异的原因,在理论上有所发展和创新;直接比较两国的贸易分工基础和国际贸易格局,这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资源优势理论,对于解释国际贸易格局,具有实际意义;仍然属于比较成本理论的范畴,更加接近经济运行的现实,增加了理论的实用性。局限性 -过于严格的假设前提(各国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素质有差别以及生产要素的丰裕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脱离了现实经济世界,产生了列昂剔夫之谜。尤其在二战之后,国际贸易格局与古典模型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呼唤现代贸易理论的诞生;忽视了政治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如保护夕阳产业,制定劳工标准
12、,国防工业等。第四章国际贸易动态理论1.产品生命周期技术差距论图 7 需求时滞;反应时滞;掌握时滞;模仿时滞(=需求时滞 +反应时滞 +掌握时滞)反应时滞取决于:规模效益;贸易壁垒;后进国收入水平和市场大小掌握时滞取决于:创新国的技术转移意愿;后进国的国内需求强度;经费;技术基础;生产条件。证明了即使在要素禀赋和需求偏好相似的国家见,技术领先也会形成比较优势,从而产生国际贸易。 比较好的解释了实践中常见的技术先进国与落后国之间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周期,但不能解释为什么是这些国家。产品
13、生命周期阶段理论三阶段:产品创新阶段-创新国发明并垄断,技术需改进,几乎只在发达国家生产和消费(技术密集型)产品成熟阶段技术定型,外国开始模仿,创新国出口下降(资本密集型)产品标准化阶段技术标准化,创新国变为进口产品周期过程中,国际贸易的演变图 8 五阶段:引入期:需要投入大量研发与开发费用,几乎只在发达国家生产和消费(资本密集型)成长期:需求提高,模仿国还不能生产,市场由创新国垄断成熟期:产品生产技术定型,发达国家开始模仿创新国,生产该产品标准化:技术优势让位成本优势,生产向模仿国转移,创新国产量下降衰退期:创新国成为净进口国,新产品在创新国的生产周期宣告结束(劳动密集型)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14、: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相对先进的产业;加强创新;吸引跨国公司到本地设立研发中心。2.国家竞争优势国家竞争力: 一国在自由和公平的市场条件下,能够生产出满足国际市场需要的产品和劳务,而同时又能够维持和扩大本国人民长期的实际收入水平的程度。核心思想:一国的兴衰根本在于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而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国家是否有合适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钻石理论: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与国际竞争状态所构成的不同组合是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决定因素。1.要素条件 - 某类低成本要素禀赋或独特的高质量要素禀赋(基本要素,推进要素)2.需求因素 - 买方市场的培育-老练挑剔的买
15、主促进产品高标准;前瞻性的买方需求;国内需求的增长速度及独立买主的数量3.相关产业 - 促进有关产业的创新,成功带动其成功4.支持产业 - 降低下游产业成本,与其合作,促其创新(一个国家如果有许多相互联系的,有竞争力的产业,该国就容易产生新的有创造力的产业-产业集群的效益)3.产业集聚概念 -经营同一种产业的一群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的共同特征。效益 -外部经济效应;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学习与创新效应;品牌与广告效应。评价 -是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超越,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竞争优势的内涵。但是, 局限性。企业结构化程度越高,竞争空间越小。此外,过多强调企业和市场关系,对政府作用
16、认识不足。第五章国际贸易保护理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1.幼稚产业李斯特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以国民经济学代替世界主义经济学;以生产力经济学代替财富经济学;保护贸易政策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一国要采取何种贸易政策,要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而定);经济发展五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幼稚工业:肯普标准图 9 定义:新兴的,目前尚不足以和国外成熟相抗衡,但具备潜在的优势,具有内部规模经济或外部规模经济。保护措施:禁止输入或关税限制,适当控制,保护期以三十年为限。评
17、价和批评:促进了美德日韩等国家的经济腾飞,成为了合理保护民族产业的理论依据;成本高; 实践中问题很多;消费者受损; 牺牲效率, 保护利益集团; 高关税保护是次佳政策。Ps:制度保障;保护对象难以确定,保护力度难以控制,被保护者依赖政府,保护期限难以确定;各种确定保护对象的方法(取决于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信息和判断问题)2.“中心 -外围理论”雷普维什理论阐述:“中心国”是以西方七国集团为代表的高度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全面性自主性;出口工业品或高附加值产品;是技术创新的源头;政治上实行帝国主义政策) 。“外围国”是没有实现工业化或畸形工业化的国家,它们的经济往往有增长而无发展,严重受制于中心
18、国的经济周期(出口单一的原材料,严重的不平等交换)本质:支配与被支配关系模仿型资本主义,只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打破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策略:贸易保护主义和进口替代战略是走上自我持续发展所必须的3.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阐述: 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掠夺他人的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 即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 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通常和产业政策紧密结合在一起实施。 -eg 美国波音和
19、欧四国空客评价:成功实施主要是在那些具有成熟市场经济体制,干预有效的政府,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的发达国家。如果两个国家都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将导致资源的浪费;很难计算补贴的支出-收入前景,一旦估算失误,将可能导致政策的失败;其他产业将受损;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容易恶化贸易国的关系(最优关税论- 税率提高,进口品价格低,本国贸易条件改善;生产消费扭曲,带来死重量损失)第六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第七章对外贸易政策1.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详细些课件书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定义 -通过建
20、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实现对进口制成品的替代,以达到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减少对国外经济依附的目的。主要措施 -加强进口限制,提高进口关税;对替代产业实行减免的税收政策;高估本国或本地区对外国货币的汇率。评价 -使二战后初期困扰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高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问题日趋得到缓和和抑制,而且增强了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实力,为以后的经济起飞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内向型面临内需饱和;对自然条件敏感易导致国际收支失衡;增加国内资源的机会成本;长期削弱了国际竞争力,劳动率得不到提高。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定义 -以大量的商品出口为导向,把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以本国或本地区市场为主转为以
21、国际市场为主,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的发展。主要措施 -政府对商品出口事业高度重视;放宽进口限制,降低保护关税;对出口企业实行税收减免甚至退换政策;在金融政策上给予特殊待遇;促进货币进一步贬值。评价 -经济起飞;产业结构改善;出口贸易规模。但是,对资本主义国家严重依赖。潜在的优势:幼稚工业得以发展;政府得到更多的收入;改善贸易条件。实际经验:资源扭曲配置所导致的损失;采取偏向自由贸易政策的发展中国家增长的更快。特点不同,各有利弊,并非完全独立两种战略在具有继起性和替代性特征的同时,也表现为一种互补性的关系。2.贫困化增长图 10 发展中国家过分追求出口,使得出口产品的供给迅速增加,在某
22、些情况下可能产生相反的结果,即这种出口增长不仅会严重恶化其贸易条件,甚至会导致该国国民福利水平的绝对下降。 -巴西咖啡前提条件 ::出口国为单一经济结构;出口产品为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并且出口在世界市场中占有相当份额,其出口增长导致国际价格波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这种商品的出口,以致国际价格的下降需要靠更大的出口量去弥补损失。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3.出口补贴图 11 鼓励出口的措施: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倾销;地区开放形式。出口补贴:定义:是由政府对该国的出口厂商或潜在的出口厂商的直接或间接资助,旨在降低本国厂商的出口成本,鼓励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直接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和收入补贴。间
23、接补贴包括低息贷款,外销退税,免费或低费为本国产品提供服务等。效应:出口补贴使得出口比国内消费更加有利可图,国内消费者也必须付出与生产者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口所能得到的一样的价格,才能确保一部分产品留在国内。因此,出口补贴造成国内市场价格上涨消费下降,国名福利损失。同时,大国的损失大于小国,除去生产和消费扭曲外,大国补贴造成国际市场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恶化。社会净损失大。所以,在出口已占国际市场很大份额时再用补贴刺激出口未必明智。第八章贸易政策的关税措施1.最优关税图 12 含义: 使一个国家福利最大化
24、的关税水平。能使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收益等于额外损失的税率。总结:一般而言,商品的供给弹性越低(关税转嫁到外国厂商上的部分就越大,本国消费者福利的损失就越小) ,最佳关税率就能越高。小国的供给曲线是完全弹性的,最优税率为零。大国大于零。图。!2.有效保护率涉及概念:名义保护率:(进口货物的国内价格-进口货物的国外价格)/进口货物的国外价格。 -现代大规模生产导致大量中间产品贸易,名义不足以说明真实程度。概念: 相对于自由贸易的增值而言,征收关税所导致的该行业每个产品附加值增加的百分比。公式: (某行业有关税或非关税壁垒保护下单位产品的增加值-自由贸易时该行业单位产品的增加值) /自由贸易单位产
25、品增加值。总结: 一个行业中的原材料或中间投入的关税低于对最终产品的关税,对该行业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会超过名义保护率。反之亦然。如果一个国家想鼓励最终产品的制造, ,应该对最终产品征更高的关税。第九章贸易政策的非关税措施1.“自愿”出口限制VER 本质:一种隐蔽的进口配额(出口国对自己的出口商品实施的配额)经济效应:对于进口国-具有等效进口配额的所有经济效应;配额租金落到外国手中,进口国造成的福利损失更大。对于出口国-自动出口配额比进口配额更有利;除了可获得出口配额收入外,在实施过程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年度配额还可以在不同年份间调剂。Eg:美国日本汽车2.倾销 图 13 含义:该国产品价格低
26、于出口国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国际贸易中的价格歧视 (倾销)是垄断或垄断竞争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行为。PS:三种标准:出口国国内的销售价格;第三国的市场销售价格;结构价格(产品原产地国的生产成本加上合理数额的管理费,销售费,一般费用和利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替代国制度” :一个国家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时,必须采用实行市场经济的他国价格来确定其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的一种制度。倾销的种类:掠夺性倾销;季节性倾销;持续性倾销。反倾销的原因:对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产生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工业的效果。反倾销的
27、优点:有可能进口国社会总福利的净增加;进口国以受害者的姿态出现,不易招致贸易保护的指责。8.技术性贸易壁垒TBT 含义: 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 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 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 投资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将造成影响。形式:技术法规(强制执行);标准(非强制执行);合格评定程序-规定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第十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1.区域经济一体化定义: 地理区域上比较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所形成的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区域性经济组织
28、。特征:成员资格的区域性;内部的开放性;对外的排斥性;利益的放大性。形式: 按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程度高低或贸易壁垒取消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六种:优惠贸易安排(对全部或部分贸易商品提供特别的关税优惠),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 (成员国之间实现了经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形成统一的经济体的一体化组织形式) 。2.关税同盟定义:是指在自由贸易区基础上,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方通过签署协议,彼此减免关税,并对非成员方实行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措施的一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3.贸易创造效应图 14 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
29、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从生产(重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和消费(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扩大消费量)两方面提高了福利水平。影响因素:原有关税水平越高;该国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其他成员方的生产效率越高;之前贸易自由化程度越低;成员方的经济结构越相似。导致创造效应越大。4.贸易转移效应图 15 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了贸易转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造成整个社会财富浪费和经济福利水平下降。影响因素:原有关税水平越高;贸易往来越不密切;关税同盟的成员国越少,成员国与非成员国成本差异越大。导致转移效应越大,福利损失越多。PS:一国加入关税同盟是否有利,取决于贸易创造的福利能否抵消贸易转移的贸易效应。附录:题型 -名词解释5 单项选择10 简答5 作图分析1 计算1 论述1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