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项目绩效与薪酬管理分析(范文).docx
《注塑机项目绩效与薪酬管理分析(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塑机项目绩效与薪酬管理分析(范文).docx(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注塑机项目绩效与薪酬管理分析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4第二章 绩效的内涵8一、 绩效的含义8二、 绩效概念的沿革与发展10第三章 绩效管理概述17一、 相信正态分布曲线17二、 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区别与联系17第四章 目标管理20一、 目标管理的过程20二、 目标管理的特征21第五章 关键绩效指标24一、 关键绩效指标的含义24二、 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的方法26第六章 绩效信息的收集28一、 绩效信息收集应注意的事项28二、 绩效信息收集的流程与方法29第七章 绩效执行概述31一、 绩效执行及其责任分工31二、 绩效执行的内容及其关键点32第八章 绩效反馈面谈34一、 绩效反馈
2、面谈的内容及策略34二、 绩效反馈面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6第九章 绩效诊断与改进41一、 绩效改进41二、 绩效诊断的过程42第十章 薪酬战略概述45一、 薪酬战略的制定45二、 影响薪酬战略决策的因素47第十一章 战略性薪酬管理55一、 战略性薪酬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新要求55二、 战略性薪酬管理的基本步骤57第十二章 职位薪酬制度体系设计59一、 绩效薪酬制度体系的概念及特点59二、 技能薪酬制度体系的设计流程61第十三章 薪酬制度设计概述64一、 薪酬制度设计的依据64二、 薪酬制度的含义及其设计目标66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注塑机是指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
3、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塑机由注射系统、合模系统、液压传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润滑系统、加热及冷却系统、安全监测系统等组成。分类可以按照驱动方式、塑化方式、注射与合模装置轴线、锁模力方式来进行分类。注塑成型技术拥有近百年历史,经历了早期技术萌芽、技术设备成熟以及全面发展创新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在可加工原材料范围、产品类型及复杂度、产品质量、装备类型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注塑成型技术进入全面应用、发展和创新阶段。从产业链来看,注塑机上游原材料主要有钢材、冶金铸造、液压零件、电器零件等,注塑机原材料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90%左右,其中铸件成本占比25%。注塑机生产塑料制品可用于汽车
4、、家电、包装、3C等行业,其中汽车和家电占比较大。塑料同金属、木材、水泥被称为现代工业建设的四大结构材料。由于塑料具有高比强性、耐化学性、耐油性、良好的柔韧性等优良性能,以及易加工、可重复使用等优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塑料材料以惊人的速度替代着传统金属材料,2021年中国塑料制品产量为8004万吨。目前在工程塑料业中,80%采用了注射成型。塑料加工工业中所用的各类机械和装置称为塑料机械,随着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快速拓展,塑料机械已成为一类重要的装备,根据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数据:2020年中国塑料机械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810.56亿元,同比增长24.5%。注塑机是目前市场规模占比最大的塑
5、料机械。注塑机适用范围较广,是我国产量最大、产值最高、出口最多的塑料机械设备,近年来,中国注塑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达252、10亿元。增长的原因主要有:(1)塑料是汽车轻量化重要材料,单辆汽车用塑料增加,带动注塑机需求量扩大;(2)一方面,冰、洗、空、彩等传统家电升级,对塑料件的品质要求更高,使家电厂商采购更高端的注塑设备;另一方面,空气净化器、吸尘器、扫地机器人新家电崛起,这些新产品的主体部件多为塑料,带来新增注塑设备需求;(3)疫情下医用塑料制品需求量提升。疫情影响下,护目镜、核酸检测试管、一次性注射器等塑料医用品,及以呼吸机为代表的生命支持设备需求量迅速提升,进而拉动注塑设备需
6、求增长。在塑料机械中,注塑机的销售价格相较于挤出机、中空成型机较低,根据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数据:2020年中国注塑机优势企业合计产量为11、14万台,平均售价为22、6万元/台。近年来,随着中国在注塑机行业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在2021年中国注塑机进出口金额均实现增长,其中出口金额同比39.6%,进口金额同比25.0%。从进出口数量来看,出口数量波动幅度较大,但整体呈增长的走势,而进口数量较为平稳。中国注塑机进口单价一直高于出口单价,其背后反映的是中国高端注塑机产品的缺失。近三年来,中国注塑机进口均价不断下降,2021年进口均价为9.57万美元/台,出口均价为3、44万美元
7、/台。2021年,中国注塑机出口目的地共147个,多为新兴经济体,且较为分散,集中度较低。从出口数量来看,越南、阿联酋、巴西为中国注塑机出口前三地区,三地合计占比25%;从出口金额来看,越南、土耳其、墨西哥为出口前三目的地,合计占总量的23%。2021年中国注塑机进口来源地共21个,主要为发达经济体,分布高度集中,其中,从日本进口6052台,占比高达77.9%,进口金额为54393、5万美元,占比73、2%;这意味着一些高端注塑机仍需从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注塑机强国进口。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人才优势,长期占据高端注塑机市场份额,如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的精密、大型、高端注塑机份额全球领先,内
8、资注塑机企业起步较晚,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其中,以海天国际、伊之密和震雄等为代表的国内优势企业主要占据中端市场,正不断进军高端市场,而大部分国内小企业由于其资金和技术实力不强、产品落后,只能凭价格优势占领低端市场。建设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强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体经济不断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创新驱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区域协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产业强市成效显著,项目建设鳞次栉比,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迅猛发展、蒸蒸日上,市域综合经济实力和影响力迈上新台阶。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
9、美的秀美生态城市。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大幅提升,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格局基本形成,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具备条件的农村基本建成美丽乡村。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深入发展,主要污染物减排如期实现省下达目标任务,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第二章 绩效的内涵一、 绩效的含义绩效(performance)在组织管理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含义非常丰富的概念。在不同情况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应当说,要给绩效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牛津现代高级英汉词典中对英文“Performance”的解释是“
10、执行、履行、表现、成绩”,这个界定本身就很不清晰。如果从字面上理解,绩效就是业绩与效率;业绩一般指组织的外部效率,效率则是指组织的内部运营水平。业绩与效率是互为补充的,如果缺乏内部效率,可能导致组织丧失外部效率的竞争力,外部效率的获得往往又依赖于内部效率的高水平。但是并不是在每个时期外部效率高都代表着合适的内部效率,也不是合适的内部效率都反映计外部效率的竞争力。另外,研究的学科视角不同,人们对绩效内涵的认识也是不同的。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组织绩效是建立在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但个人绩效的实现并
11、不一定能保证组织是有绩效的。如果组织的绩效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被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以及每一个人上,只要每一个人都达到了组织的要求,组织的绩效就实现了。但是,组织战略的失误可能会造成个人绩效目标实现而组织失败的后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绩效与薪酬是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对等承诺关系,绩效是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而薪酬是组织对员工所做出的承诺。一个人进入组织,必须对组织所要求的绩效作出承诺,这是进入组织的前提条件。当员工完成了他对组织的承诺时,组织就实现其对员工的承诺。这种对等承诺关系的本质体现了等价交换的原则,而等价交换的原则是市场的基本运行规则。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绩效意味着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社会分工所确
12、定的角色承担自己的那一份职责。自己的生存权利是由其他人的绩效保证的,而自己的绩效又保障其他人的生存权利。因此,出色地完成我们自己的绩效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义务,我们受惠于社会就必须回馈社会。事实上,绩效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这种客观的绩效水平需要经过评判者的主观评价,形成绩效信息,才能对管理决策产生影响。因此,绩效应该是指组织期望的、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经过评价的工作行为、方式及其结果,它反映了组织和员工在一定时间内以某种方式实现某种结果的过程。绩效不仅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实现结果的过程对于绩效结果,不仅要关注实际收益,还应关注预期收益;对于绩效过程,不仅要关注可以观察的外显行为,
13、也要关注那些不易觉察的能力和态度。对员工个人而言,反映一个人工作绩效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与工作结果的关系。绩效工作能力(水平)工作结果(成果)工作态度(努力)反映绩效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与工作结果的关系。二、 绩效概念的沿革与发展随着管理实践和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绩效内涵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对绩效概念的理解不同,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的侧重点和思路就会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了解绩效概念的沿革与发展。对于绩效的理解,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一)结果绩效观结果绩效观认为绩效就是组织期望的结果。卫氏辞典将绩效定义为“完成某种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Bernardin和Beatty
14、(1984)认为,绩效是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在特定工作职能或活动上生产出的结果记录。Kane(1996)则指出绩效是一个人留下的东西,这种东西与目的相对独立存在。结果绩效观认为,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采用以结果为核心的绩效方法较为可取,因为它是从顾客的角度出发的,而且可以使个人的努力与组织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在企业组织里,企业的最终绩效既可以表现为财务结果,也可以表现为非财务结果。比如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每股盈余等这类财务结果,在评价员工业绩和经营部门业绩、为管理者提供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著名的杜邦财务分析系统就是以财务结果为主要评价内容。又如企业产量、市场占有率、银行的吸储率、学校的升
15、学率等这类非财务结果,通常可以转化为财务结果或者与实现财务结果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数字,而非财务结果则在部门层面和成本、费用中心使用,比如生产部门、职能部门等。当然在企业层面也会有一些非财务的结果受到关注,非财务结果并不总是带来相应的财务结果,比如企业产量的增加、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并不一定代表利润的上升。财务结果和非财务结果又可以进一步分为长期结果(或者未来)、中期结果和短期结果。一般来说,股东对于长期结果的追求甚于对短期结果的追求,而员工对短期结果的追求要甚于对长期结果的追求。具体的情况还与组织所在行业和组织本身的特点及经营理念有关。(二)行为绩效观行为绩效观认为,绩效就是那些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
16、的行为。牛津辞典(OxfordDictionary)将绩效解释为“执行或完成一项活动、任务或职能的行为或过程”,Murphy(1990)把绩效定义为“一套与组织或组织单位的目标相互关联的行为,而组织或组织单位则构成了个人工作的环境”.Ilgen和Schneider(1991)认为,绩效是个人或系统的所作所为。Borman和Motowidlo(1993)则提出了著名的“关系绩效一任务绩效”二维模型,其中,任务绩效是指那些所规定的行为或与特定的工作熟练有关的行为,而关系绩效则是指自发的行为或与非特定的工作熟练有关的行为。Campbell(1993)则指出,“绩效可以被视为行为的同义词,它是人们实际
17、采取的行动,而且这种行动可以被他人观察到。绩效应该只包括那些与组织目标有关的、并且是可以根据个人的能力进行评估的行动或行为。”Campbell的观点暗示,尽管绩效是行为,但并非所有的行为都是绩效,只有那些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才能称之为绩效。Campbell认为之所以不以任务完成或目标达成等结果作为绩效,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许多工作结果并非必然是由员工的工作带来的,可能有其他与个人所做工作无关的促进因素带来了这些结果;其次,员工完成工作的机会并不是平等的,而且并不是在工作中做的一切事情都必须与任务有关;最后,过度关注结果将使人忽视重要的过程和人际因素,使员工误解组织要求。(三)能力绩
18、效观在管理实践中人们发现,仅仅按照既定的行为方式做事情是不够的,员工还应该具备在既定程序下行事的技能和能力,这就产生了技能和能力代表绩效的观点。一般而言,能力越出众的企业和员工越容易产生高绩效。不过,如果更进一步理解绩效和能力的关系,我们就会发现员工潜在的价值观、动机、态度(如诚信、敬业精神等)等驱动着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表现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行为,员工的技能和能力只是露在水面之上的冰山一角;所以,价值观、动机、态度等才是创造绩效的源动力。只有具有了这样的源动力,再具备必需的能力和技能,才能创造出企业所期望的业绩。一般对于劳动过程可见、工作结果易于评价的员工,只要控制好员工行为就可以产生好
19、的绩效了,但对于那些工作结果难以评价、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型员工,就应当对他们的价值观、能力和技能进行管理,通过激励他们的内在主动性使其尽力工作,产生出高绩效来。(四)产出绩效观一些学者认为绩效是一种组织产出,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组织期望得到什么,什么就是绩效。结果和行为都属于组织的产出。绩效可以根据本组织的使命、目标和战略来界定,但也并非全都如此。绩效就是一个系统所生产的被认为有价值的以产品和服务形式表现出来的产出。产品或服务被认为是通过绩效单位来实际完成的。衡量产品或服务的绩效单位的典型生产指标包括:数量、时间和质量。实际上,从广义角度理解,工作结果、工作方式、
20、工作行为、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提升等都可以看作是组织的广义产出,有些产出是直接的、外显的,有些产出则是间接的、隐含的。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员工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增值产出,这些产出既包括工作结果这样的直接产出,也应包括工作行为、工作方式这样的间接产出。如果只开花不结果,尽管员工在其工作岗位上积极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完成其岗位工作目标,就难以对组织作出应有的贡献;相反地,从绩效管理角度来看,我们不仅要看员工有没有完成工作目标,而且还要看其工作目标是如何实现的。例如,对于一个企业车间层的操作工而言,其绩效不仅要看他有没有完成劳动定额,即产品的数量和产品质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还要
21、看他在生产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如果其产量是以降低设备的养护,靠拼消耗、拼设备取得的,那么他的这种绩效表现与组织的目标就是不一致的。再如,对一个企业销售人员而言,其绩效不仅要看其完成的销售额和回款率,还要看其销售额是如何实现的,如果是以误导顾客,作不实的承诺,或强势推销等手段,尽管一时的销售成绩不错,但对公司的形象与客户关系会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对销售人员的绩效进行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其销售额、回款率,还要看其客户维护、市场信息收集、客户的满意度,以及开发新客户的意识等方面的指标。(五)综合绩效观综合绩效观认为,绩效既可以是结果,也可以是行为。Brumbrach(1988)认为绩效指行为
22、和结果。行为由从事工作的人表现出来,将工作任务付诸实施。行为不仅仅是结果的工具,行为本身也是结果,是为完成工作任务所付出的脑力和体力的结果,并且能和结果分开进行判断。Otley(1999)指出绩效就是工作的过程及其达到的结果。Mwita(2000)进一步指出绩效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应该包含三个因素:行为、产出和结果。综合绩效观不仅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实现结果的过程。对于绩效结果不仅要关注实际收益,还应关注预期收益。对于绩效过程不仅要关注可以观察的外显行为,也要关注那些不易觉察的能力和态度。传统的绩效主要是为了追述过去、评价历史,而随着绩效边界的扩展,那些新的、基于战略的组织在绩效界定上越来越关
23、注未来。比如那些创新型组织和知识型岗位的绩效,人们更加关注绩效的预期收益,即:绩效一做了什么(实际结果)+能做什么(预期结果)。上述绩效观点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绩效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绩效的本质及其内涵。事实上,在管理实践中,不同的组织由于追求的目标和任务不同,所处的行业或经营领域不同,或者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对绩效的理解和评价重心就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应以综合、系统的观点分层次来看待绩效。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绩效包含了经过评价的工作行为、方式与结果。对于不同的员工来讲,行为和结果在其总体绩效中所占比例可能是不同的,对于工作简单、结构化程度较高、工作结果量化程度较高的员工(如企
24、业一线操作人员)。工作结果在其总体绩效中所占比例较大;而对于从事较复杂、结构化程度较低、工作结果量化程度较低的员工(如企业RD人员、营销策划人员),工作行为在其总体绩效中所占比例较大。第三章 绩效管理概述一、 相信正态分布曲线微软跟许多其他公司相比,在员工淘汰方面要温和很多。微软没有末位淘汰制度,但是公司相信正态分布曲线。如果人足够多,哪怕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人,在一起工作还是会出现正态分布曲线的,还是会有处在末位的人。但对于末位者,微软不会立即解雇,而是先帮助其提高业绩,如果实在不行,才会将其淘汰。二、 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区别与联系很多组织或企业没有分清楚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的差异,认为做了绩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注塑 项目 绩效 薪酬 管理 分析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