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微表情心理学2 .pdf
《2022年微表情心理学2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微表情心理学2 .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表情心理学就是通过人的肢体与面部上的行动或表情知道他现在内心的想法与感受,说实在的,不怎么想去学习这个,因为有时候想想被骗也是种幸福把,但是还是想知道一个人在与我面对面的时候我们谈话的时候他的一些真实想法,或是人心里真情实感 . 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 是心理学名词。 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 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 或是某个表情里, 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 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 但这是种烦人的特性, 很容易暴露情绪。 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像这个,大
2、家能看出来她现在心里的真实想法吗?人在说谎是会时不时的去抹脖子或者是把玩身上的饰物,而且眼神是闪烁不定的, 从而来掩饰此时心里的不安和焦躁,这是典型的机械动作。给大家举一些例子,先说面部的表情,眉毛上挑并挤在一起表示恐惧。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当人陷入悲伤的时候,额头、眼角都应该有纹路产生。做过拉皮手术的人,会因为脸部肌肉麻痹,这种情况另当别论。假笑时眼角是没有皱纹的。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 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抿嘴表示对自己的话没有信心。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会微微上扬。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显露出不屑,说明你的问题触到了对方的痛处。害怕、愤怒和兴奋都会使人的
3、瞳孔放大。眉毛上扬、下颚张开表示惊讶。眉毛朝下紧皱、上眼睑扬起、眼周绷紧,表示将要实施血腥暴力行为。说话时两边嘴角下拉、眼睛向下看表示尴尬。鼻孔外翻、嘴唇紧闭是生气的表现。接下来就是动作!摩挲双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姿态。当你对自己所说的话感到心虚时,摩挲双手可以让自己安心。单边耸肩表示对自己所说的话不自信。男人的鼻子里有海绵组织,当他想隐瞒什么,鼻子就会开始痒,此时就会下意识地摸鼻子。双手抱胸同时后退, 是一种下意识地退缩, 表明说谎者感到心虚。人们通常认为,说谎时人们才会避开与对方的眼神交流。事实却恰好相反。 人们在说真话时, 会因为回忆转移视线, 如果他一直盯着你的眼睛回答问题,就是在说谎,
4、因为他需要观察,看你是否相信他的谎言。手指向一边,眼睛却看向另外一边:当你绞尽脑汁捏造事实的时候,肢体却完全跟不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人在撒谎时会下意识地弓起身子。人真正发怒的时候,生气的言语和行为应该是同步的。人们说到赞成某事时伴有摇头动作,表示他心里其实不这么想。向前伸出下巴是生气的表现。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部(做好逃跑准备),因此手的体表温度会下降。揉眼睛是不情愿的意思,即使一个天生的盲人,在被要求做他不想做的事情时也会下意识地揉眼睛。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虚情假
5、意不会有眨眼。与对方交谈时将篮球放在胸前,在彼此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是焦虑的表现。还有就是声音和说话方式!人在说谎时, 很难把谎言倒叙出来。 他们会预先按顺序编好谎言,但从不会倒着顺一遍。说话缓慢轻柔:表明这个人的内心极度悲伤和焦虑。词语重复、声调升高都是说谎的表现。“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说谎。语速快表示当事人很焦虑。说话时语速加快意味着他的感情加重了。在谎言突然说出时,很多人以为撒谎要花更多时间来反应,但如果谎言已提前准备好,就会迫不及待说出来。回答与提问之间的时间差被称为反应潜伏期,反应潜伏期越长,说明回答者对真相有所隐瞒。再教大家, FBI “
6、识谎”九式从人类的测谎史就可以看出,机器始终是靠不住的,因为它们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识破谎言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博弈,最终的判断还得依靠人。 FBI 早在 1994 年就已经在招聘探员时启用了谎言测试环节,他们在戳穿谎言方面有不少即使普通人也能借鉴的招数。招式 1 :说谎者常会忘“我”美国赫特福德郡大学的心理学家韦斯曼认为,人们在说谎时往往会感到不舒服, 他们会本能的把自己从所说的谎言中剔除出去。比如,当你问你的朋友昨晚为什么不来参加派对时,如果他抱怨:“车坏了”,而不是“我的车坏了”,那么很有可能他在说谎。 此外,说谎者也很少提及他们在谎言中牵扯到的人的姓名。美国总统比尔克
7、林顿就“拉链门”事件在向公众讲话时,说的是:“我跟那个女人没有发生性关系”,用“那个女人”代替了“莫妮卡”。招式 2 :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如果说谎者已经回答过两次同样的问题,那么他们就会认为“蒙混过关”了,并让身体放松下来。趁他们不注意时再次问到这个问题,此时,说谎者不是恼羞成怒,就会倾向于坦白。招式 3 :看眼球转动方向“说谎的人不敢看对方的眼睛”,人人都知道这句忠告。因此,高明的说谎者会加倍专注地盯着你的眼睛,并且瞳孔扩张。 由于注意力太集中, 他们的眼球开始变得干涩, 这会让他们频繁地眨眼。 另外一个方法是直接盯着说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8、- - - - -第 2 页,共 15 页者的眼睛,看他眼球的运动方向。通常,当一个人编造谎言时,眼球会向右上方转动。当他们真的在回忆某事, 眼球则会向左上方转动。 这种“眼动”是一种反射动作,除非经过严格训练,否则是假装不来的。招式 4 :滔滔不绝嫌疑大人要想记住一个时间段的所有细节是很困难的。通常,人们在回忆某个时间段的各种细节时会反复纠正自己,把思绪理顺, 这个过程中, 他们难免会复述的磕磕巴巴。 但是说谎者在陈述时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因为他们已经在头脑的假定情景中把一切都想好了,不过,这恰恰暴露了他们。招式 5 :声音和声调反常如果你问老公刚刚是谁打来的电话时,他突然开始像喜鹊一样说
9、话,你得警惕了。说谎时音调升高往往是因为说谎者掩饰虚弱内心的表现。招式 6 :笑容不对称发自内心的微笑应该是均匀的,也就是说,脸部两边应该是对称的,并且在鼻子、嘴角和眼睛周围都会产生笑纹, 而且真正的笑来得快, 但消失得慢。伪装的笑容会有些轻微的不均匀,眼部的肌肉没有被充分调动, 因而不会产生笑纹,假笑来得相对也会较慢。招式 7 :观察微表情真实的情感在脸上停留的时间往往转瞬即逝,如果某个表情停留的时间很长,就有可能是装出来的。招式 8 :说谎时摸鼻子有人说谎会脸红,这是因为多余的血液流到面部。鼻子其实也一样。当一个人说谎时, 鼻子会因为充血膨胀几毫米, 不过肉眼是很难分辨出来的。此时,说谎者
10、往往会用手摸鼻子,这无疑是最明显的说谎信号。招式 9 :摆弄手指人在说谎时越是想掩饰自己的内心,就会有越多的小动作暴露出来,比如不停地摆弄手指, 摩挲双手, 转动手上的戒指, 或者下意识地抚摸身体的某个部位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能力也能帮助我们。如果我们错误的理解“微表情”的含义, 我们会对交流对象形成错误的判断。这增加了人们之间的隔阂, 而不是互信。 如果理解了”微表情”, 我们就更能够从一闪而过表情信号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其实有时候人是矛盾的, 即想知道他或她说的是否是真的,又怕知道真相后的那种无法承受的痛,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后,在想想你们是否适合运用微表情?你们是否能够谨慎
11、的运用“微表情心理学”来找寻到一个属于你自己知道的真相。 1. 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2. 撒谎者不像惯常理解的那样会回避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3. “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撒谎; 4. 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 5. 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6. 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编造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 7. 叙事
12、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8. 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 9. 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部(做好逃跑准备),因此手的体表温度会下降;10. 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微微上扬; 11. 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12. 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13. 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 14. 摩挲自己的手, 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 当你不相信你自己所说的话,这样使自己安心; 15. 抿嘴两次,典型的模棱两可; 16. 双手抱胸、退一步肢体* ,说明他的话
13、不可信; 17. 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18. 纵火案犯与 * 犯在动机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记住两点,生活会更简单。 19. 重要的不是他是否撒谎,而是为什么要撒谎。 20. 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 21 、 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移在想好说什么谎后会眼神肯定如果你冷静的反驳说谎者会再次出现眼神飘移 22 、撒谎者面对一个提问,通常会先有点失措,然后借假笑的时间迅速思考,想出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地回应。而且,会一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他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 1 、鸟笼逻辑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
14、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 “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 “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 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 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 、破窗效应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 没有人去修补, 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
15、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 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 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 再脏一点无所谓, 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 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的损失。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 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
16、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敢只身去纽约开会。 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因此,当我出去开会,碰到一位犯罪学家时,立刻向他讨教,原来纽约市用的就是过去书本上讲的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 使人们不易犯罪, 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当时这个做法虽然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但是纽约市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
17、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非常有效。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 出门不敢带武器, 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chain) ,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3 、责任分散效应 1964 年 3月 13 日夜 3 时 20 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 “有人要杀人
18、啦 ! 救命! 救命! ”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 38 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 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 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
19、 因为在不同的场合, 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 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 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 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 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 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 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 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 由别人去救”的心理, 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4 、帕金森定律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
20、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 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 第二条路也不能走, 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 于是,两个平庸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5 页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 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 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 他们就上行下效, 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
21、了一个机构臃肿, 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5 、晕轮效应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 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 在普希金看来, 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
22、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 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
23、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 6 、霍桑效应( Hawthorne effect) 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 20 世纪 20-30 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 年 11 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另外,有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第
24、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 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 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 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
25、,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7 、习得性无助实验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有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 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 (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5 页知道什么时候到来) 且不可控制的电击 (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 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 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微表情心理学2 2022 表情 心理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