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纪委监委监督“六稳”“六保”政策落实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纪委监委监督“六稳”“六保”政策落实情况汇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县纪委监委监督“六稳”“六保”政策落实情况汇报今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紧紧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重大决策部署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有力保障了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聚焦民生保障,开展精准监督,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完成各项任务相对严峻,全县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聚焦惠农惠民政策落实,督促职能部门查缺补漏、细化落地。一、监督政治责任落实,督促扛起抓发展稳增长任务。组织召开县纪委常委会会议,集中学习习近
2、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贯彻落实举措,通过专项监督、发函询问、会议约谈、现场督办等多种形式督促全县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县委、县政府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实行“月调度、月通报、月盘点”工作机制,通过县委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会、县政府常务会等会议研判形势、部署工作,印发了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疫情防控全面推进复工复产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结合实际制定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全面组织实体经济复
3、工复产、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等*个方面*项激励支持措施,有力促进了经济企暖回升;研究制定*县“六保”工作方案,将补缺口、赶进度的任务细化靠实到具体项目、落实到重点企业、量化到责任岗位、明确到时间节点;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通知,适时召开多个层面经济运行调度会、重点工作落实专项推进会等会议,逐项研究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各县级领导严格落实包抓责任,深入乡镇、社区、园区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巡回督导,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密切配合,有力推动了“六稳”“六保”工作任务落实。二、稳就业(保居民就业)1.加大援企稳岗政策实施力度。全面落实阶
4、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比例可由企业及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提高至100%。为重点企业配备“人社服务专员”,协调解决企业劳动用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2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基层成长计划、青年见习计划,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扩大就业见习规模,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公益一类)带头开发见习岗位,全年开发就业见习岗位x万个以上。支持高校建设一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为高校毕业班配备职业指导师,完善求职创业补贴信息化发放方式,大力开展校园招聘。健全实名制数据库,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毕业生等困难学生,开展“一对一”
5、帮扶,促进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3做好其他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开展跨省劳务对接,深化皖江皖北劳务信息化对接合作。支持各地建设青年创业园、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依托乡镇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就业扶贫车间,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推动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持续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教育培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信息平台,组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指导团队,常态化开展退役军人招聘活动。4加强困难居民托底安置。开发x万个以上公益性岗位,对有就业意愿的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按规定延长公益性岗位政策享受期限。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阶段性提高价格临时补
6、贴标准。落实定期联系失业人员制度,对无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5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以外贸企业集中、高校数量多、返乡农民工多的县(市、区)为重点,实施重点地区就业援助计划。推广“共享员工”模式,探索建立新业态企业就业蓄水池,强化应对居民就业风险的岗位储备。组织进校园、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促进就业“四进一促”活动。常态化开展“2+N”现场招聘,扎实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健全线上线下对接平台。适当放宽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优化简化办理程序。支持各市利用创业服务云平台发放电子创业券,举办“创业江淮未来新徽商特训营”。三、稳金融6扩大信贷投放总量。抢抓稳健的
7、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的政策机遇,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争取国家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复工复产再贷款再贴现和中小银行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等政策,确保全年发放再贷款再贴现x亿元以上。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皖分支机构积极向总部争取信贷规模,加快信贷投放节奏,持续扩大信贷投放总量。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多渠道增强资本实力,提升融资供给能力。7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培育壮大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库,引导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2020年确保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新增挂牌企业x家,其中科创板x家,力争科创板融资覆盖率达到30%以上。支持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融资工具,对接沪深证券交易所发行公司信用债、
8、资产支持证券产品。支持符合条件企业申请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等产品。推动省级股权投资基金加快募投进度。8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建立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严格落实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审慎监管要求。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作用,精准有序处置重点企业信用违约风险。坚决依法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加快陈案处置。严厉打击恶意逃避、悬空、毁弃金融债务和侵害金融债权等行为。加快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征信三位一体的社会信用体系,着力构建守法诚信褒奖和违法失信惩戒大格局。四、稳外贸9.实施拓展市场专项行动。组织企业积极参加第127届网上广交会、第30届网上华交会。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和通
9、过线上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出口品牌培育、国际产品认证、境外商标注册和境外专利申请。对防疫医疗物资重点出口企业在生产协调、标准认证、通关退税等方面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保障企业出口订单顺利履约。充分发挥省医疗物资商业出口协调工作机制作用,全面检视强化医疗物资出口产品质量监管,严格规范出口秩序。引导外贸企外商投资新设或增资项目可按规定给予奖励。支持各地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以及其他符合本地产业发展导向的外资项目的人才引进。五、稳投资14全力推进项目开工建设。聚焦铁路、高速公路、水运、机场、跨长江通道、城市轨道交通、水利、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医疗卫生、老旧小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
10、物资储备体系等重点领域,谋划建设一批重大项目。15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聚焦信息新网络、融合新业态、创新新平台,加快发展新基建,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以瞄准全国一流、等高长三角5G发展为目标,统筹基站布局,加快建设xx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开工建设江淮大数据中心、xx先进计算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高标准组建一批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16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现有传染病医院诊治能力,提高省、市级应急医疗救治能力、专科服务能力以及县级医疗诊治能力,按三级标准新建和改造一批县级医院,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提
11、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17加强谋划储备。根据国家政策取向和相关规划,突出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按照近期、中期、长期三类,扎实做好项目论证和各项前期工作,切实做到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项目储备格局。18强化调度支持。落实“四督四保”“三个走”“集中开工”等工作机制,加强项目调度协调频率。紧盯规划选址、用地、环评、审批(批准)、报建等关键节点,加大征地拆迁、市政配套、水电接入等推进力度。持续抓好世界制造业大会和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考察对接签约项目落地实施,跟踪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安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中国xx苗木
12、花卉交易大会签约项目,推进全面开工建设。19强化用地保障。用好国家用地审批权委托试点省政策,逐个项目梳理用地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解决方案。对建设用地审批涉及的生态保护红线论证、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补划、规划布局调整、林地使用审核等前置审查审批事项,在项目建设单位先行论证的基础上,各地、各主管部门组织专班,并联审查,限时办结。20加大资金支持。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方向,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用好专项债用作资本金政策,争取更多专项债用作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根据需要发行省本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省级投资或参与出资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建设。省投资集团、安徽
13、国控集团设立不低于1000亿元的稳投资专项,力争2020年投资800亿元以上。设立省融资总量1000亿元的低利率专项贷款,支持制造业新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不含土地价款)。六、稳预期21稳定经济发展预期。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精准把握经济运行走势、态势和趋势,精准分析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精准采取应对之策,持续跟踪重点工作进展,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推动生产生活正常秩序加快恢复,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22稳定投资者预期。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重点取消一批服务业准入限制。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提升“皖事通办”平台功能。开展“四送一服”“三包三
14、抓”专项行动,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23稳定社会民众预期。确保物价总体平稳,加强对大宗商品、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求和价格走势的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报,建立健全应对和处置价格异常波动的有效机制。组织开展市场价格检查,重点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变相涨价、恶意炒作等行为。七、保基本民生24切实兜住民生底线。突出支持教育、养老、卫生健康、社会救助、基本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集中财力保障国家确定的保基本民生支出范围及标准的有效落实。强化对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实现低保和社会救助应保尽保。25加快民生工程推进。加快资金拨付,狠抓项目推进,加强过程管控和建后管养,精准高效实施33项民生工程。省级加大资金调度
15、力度,对中央阶段性提高留用比例增加的库款,全部调度给县级使用。建立县级保基本民生预算编制的事前审核机制,坚持保基本民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26积极支持民办幼儿园克服疫情影响。各地要依法依规落实社会保险费减免、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承租国有企业经营性用房或产权为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租金减免等政策,统筹拨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经费,帮助民办幼儿园渡过难关。27加强监控和风险研判。对全省保基本民生预算执行、项目推进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各市政府要对所辖县(市、区)保基本民生情况动态掌握、评估、处理,县级政府对基本民生保障情况进行评估研判,完善应急预案。28强化应急处置。县级政府要健
16、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执行中因特殊原因导致保基本民生难以落实的,通过调减保基本民生以外的其他支出、依法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等方式解决。对通过自身努力仍无法兜住保基本民生底线的县(市、区),省、市级财政部门通过调度库款等方式精准帮扶解决实际困难。八、保市场主体29全力稳定市场主体。实施“稳主体”行动,围绕企业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等需求,打通“堵点”、补上“断点”,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帮助企业稳定生产。实施“扶主体”行动,对产品质量较好、市场销路好但缺少流动资金的企业,积极争取金融单位支持。对订单不足的企业,强化政企联动,帮助开拓市场。对技术落后、资金链断裂、经营恢复无望的企
17、业,协助做好职工安置,推动兼并重组、有序退出。30持续强化金融支撑。引导金融机构增加贷款额度、下调贷款利率,采取展期、续贷、延期还款、减免利息(罚息)、暂缓催收等措施纾困帮扶,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发挥省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扩大平台线上融资规模,稳定企业资金链。对x亿元新增政银担“切块”,确保中小企业不少于x亿元。31挖掘消费需求潜力。继续举办机器人等产业链供需、大小配套对接会,实施“精品安徽”央视宣传,开展皖酒皖茶等特色产品全国行活动。促进新能源汽车、家电等消费,落实相关财政补贴政策。实施“三首”产品示范应用工程,加强采购和财政扶持,鼓励公共领域率先使用“三首”产品。32积极
18、培育新动能。积极发展在线办公、数字娱乐、智慧广电等线上经济新业态;培育智能消费、定制消费等新模式。全年认定信息消费创新产品100件、创建信息产品体验消费中心20个;积极推广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5G应用场景,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33.扩大有效投入。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抓好x项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通过典型带动方式,着力复制推广一批绿色、智能行业标杆企业,全年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共x个,绿色工厂x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0家。34.充分发挥政策效应。注重政策组合效应,强化政策定向“滴灌”,用好发行地方债、再贷款、援企稳岗、土地指标、
19、能耗指标等政策措施。落实国家减税降费和我省制造强省、“三重一创”、科技创新、技工大省等政策措施,加大宣贯力度,扩大知晓面,确保落地见效。35.提振企业家信心。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点对点联系重点民营企业活动,积极倾听企业家心声,打造更有温度的服务环境。开展安徽省百家优秀民营企业和百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双百”评选表彰。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和企业高管培育行动。深入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确保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九、保粮食能源安全36稳定粮食生产。压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2020年新增x万亩高标准农田,全省高标准农田达到x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到x万亩,产量达到x亿斤。加强
20、粮食病虫害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和应急防治,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37.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加快引江济淮等重点水利设施建设。持续推进xx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年度完成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90%以上,推进xx灌区等x个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建设,年度完成中央水利发展资金投资计划的80%以上。38提升粮食储备能力。推进“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综合保障基地”项目建设,优化粮食储备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落实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强化粮油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充实成品粮油应急储备,xx市与其他设区市成品粮油储备规模分别不低于15天、7天市场供应量,设区市、市辖区、县内粮油配送时限最长不超过24小
21、时、12小时和6小时。39完善能源供给体系。加快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加大煤矿改扩建和安全改造力度,全年煤炭产量1.1亿吨左右。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积极推进两淮清洁高效坑口电站建设,全省电力总装机达到7680万千瓦。建立多元天然气供应体系,积极推进芜湖LNG接收储运站建设,加快两淮地区煤层气开发利用,推进淮南煤制天然气示范工程、铜陵LNG接收储运站前期工作。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40.加快能源储备能力建设。建成规模合理、结构科学、责任清晰、响应灵敏、应对有力的能源安全储备体系。建设危险化学品管道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41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
22、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开展强链延链补链,组织实施新型制造工程、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工程、“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培育工程、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各市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制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施方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42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作联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推动线上经济快速发展。依托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工作专班、长三角产业链复工复产协同互助机制,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43强化“龙头”企业牵头带动。加强信息联动,推动“上云用数赋智”,推进头部企业及核心配套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等方式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加强技术联动
23、,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加强金融联动,引导银行机构对头部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给予更多的金融支持。44.落实援企稳企惠企政策。依法依规开展大规模减税、减费、减息、减租、减支“五减”行动。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制造业专项贷款支持,推动国开行安徽省分行转贷款及工行安徽省分行、建行安徽省分行专项贷款等协议落地,匹配对应担保额度,不新增担保、重复担保。落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贷款担保费补贴等政策。十一、保基层运转45坚持基层运转优先保障。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基层运转保障要求,坚持基层运转支出在财政预算保障中的优先顺序,保障基层运转经费足额落实到位,坚决杜绝因经费问题影响基层正常运转。市、
24、县(市、区)政府要统筹做好教育等重点领域运转保障工作。46严格基层运转经费执行。省级通过均衡性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等转移支付,提高市、县(市、区)财政资金统筹能力。市、县(市、区)政府要管好用好转移支付资金,切实履行好基层运转经费保障职责。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严禁通过压减基层运转经费用于偿债或项目建设。47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大“三公”、会议、培训、差旅等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压减力度,取消不必要的项目支出。省级一般性支出较上年平均再压减5%,市、县(市、区)确保年初压减目标任务落实到位,腾出资金统筹用于保基层运转等重点领域投入。48
25、.统筹盘活各类资金。统筹一般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财政资金,发挥各类资金叠加效应,优先用于保基层运转。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结余资金和未使用完的结转资金,按规定收回或者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49加强风险研判和应急处置。县级政府加强本地区基层运转情况摸排,动态跟踪基层运转情况,对保障基层运转出现的问题要早发现、早准备、早处置。省政府对基层运转高风险地区进行重点监控。市、县(市、区)政府健全基层运转应急工作机制,制定并完善基层运转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置基层运转风险事件。因特殊原因导致基层运转出现困难,通过调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依法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等方式解决。建立完善保基层运转应急救助机制,对基层政府依靠自身确实难以解决的基层运转临时困难,省、市级财政部门通过调度库款等方式精准帮扶。50.提升基层运转效能。推进基层减负赋能,厘清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职责边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文山会海,防止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发挥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激发村级组织内生动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