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 .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则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3.基础心理学研究内容: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4.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心理现象。人们通过各个感觉器官认识了作用于它的事物的一个一个属性,产生了感觉;人们把各种感觉结合起来,
2、产生对整体事物的认识,这就是知觉;感觉和知觉是人们对事物外界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的阶段。人们通过思维产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思维过程的产生依赖于记忆,记忆提供了过去获得的经验,使人们能把过去的经历和现在的经历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理性认识,使人们不仅知道了某种现象,而且知道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的。5.人的心理活动都有其内部推动力量,即人心理活动的动机,这种力量就是人的需要。需要以欲望、要求的形式表现出来, 它反映的是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6.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对客观
3、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7.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8. 一个人的心理特性表现在他的心理活动的动力上,也表现在他的能力和人格上,人格又是由气质和性格组成的。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气质相当于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他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9.组成一个人心理面貌的就是他的心理特征。需要和动机反映了他心理活动的动力,能力说明了他对某种活动的适宜性,气质和性格表现了他的人格特征。认知 :感觉、知觉、记忆
4、、思维(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体验和支配(精神)需求和动机 :外部、内部(动力)能力和人格 :适应性和气质性格(特征)感觉:人体各部位器官对客观事物的最初体验,形成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知觉:把各种体验结合,形成对事物整体的初步认识;记忆:把各种体验和认识在大脑里存档,突出过去时;思维:把过去的经验取出来,与当前的经历比照,形成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感觉、知觉 -感性认识阶段;记忆、思维-理性认识阶段;相同点:同属于人的心理现象,共存于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中;不同点: 阶段不同,各自相对独立,自成体系,有各自的活动规律;关系: 彼此联系,相会制约,密不可分,整体构成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存在形式: 过程
5、,四者都需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阶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4 页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心理并不是大脑本身所固有的。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狼孩的故事说明: 心理也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的产生人的心理。2.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现象;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脑,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灵长类动物 -思维萌芽阶段;只有人类有思维-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人的心理叫做思维、意识、精
6、神,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3.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4.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是一种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主观映象。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古希腊 -希波克拉底 -四种类型 -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罗马医生 -盖伦 -气质 -气质类型分类;德国生理学家-韦伯 -1840 年-韦伯定律(差别感觉阈限定律);德国心理学家-1860 年 -费希纳 -开创心理物理学新领域;德国心理学家-1879 年 -冯特 -莱比锡大学 -第一个研究心理的实验室-构造心理学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现代心理学创始人提出统觉学说情感三维说18
7、74 年实验心理学的第一部重要著作生理心理学纲要1889 年出版的代表冯特哲学和心理学思想精华的哲学的体系1896 年心理学大纲民族心理学6.心理学历史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他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安吉尔-在达尔文进化论和詹姆士实用主义思想推动下建立起来的。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行为主义 -花生(美国)-环境决定论格式塔心理学-德国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完形心理学)精神份新 -奥地利弗洛伊德-意识和无意识;本我、自我、超我7.当代心理学人本主
8、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辟人工智能的新领域。认知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结合,深入探讨认知过程的机制。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8.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9.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无脊椎动物 -感觉脊椎动物 -知觉灵长类 -思维萌芽人类 -思维和意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4 页名称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心理
9、学研究意识的内容机能主义詹姆士杜威、安吉尔(始创)这一学派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 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实际应用行为主义华生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 径直去研究行为。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人格理论、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释梦论、心理防御机制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魏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行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认知心理学把人看作是一个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10、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心理现象研究四种方法: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活动不干预,事件作记录,资料要分析;调查法(口头或书面):访谈(口头提问) 、问卷(信度和效度)、量表测验(针对性);个案法(个案历史技术法):强调个体差异,突出现实取样;实验法(控制) :严格控制、观察变化、探索联系(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自变量的混淆)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产生和发展历程:心理现象与神经系统的产生紧密联系;无机物、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心理;无脊椎动物只是有感觉;脊椎动物有了知觉的心理;灵长类动物是思维的萌芽阶段;人类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动物心里的发展阶段: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人与动物
11、心里的本质区别:思维。结论:心理现象的产生与神经系统的出现和完善紧密相联。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客观现实:自然界、人类社会、人本身特点:能动性(思维、认识)、主观性(形象、概念、体验)表现形式:人的行为活动(支配与表现)性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4 页弗洛伊德精神分析:1.人格结构理论本我( Id)自我( Ego)超我( Superego)2.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口欲期(0-1 岁)肛欲期( 1-3 岁)性器欲期( 3-6 岁)潜伏期( 6-12 岁)青春期( 12
12、-18 岁)3.心理防御机制焦虑论:焦虑是“自我”受到“本我”“超我”“现实”三方面的威胁时,出现的一种症状,是“自我”的一种保护性的功能,促使人们产生警觉并对处境做出反应。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为缓解和减轻焦虑等心理紧张时所采取的心理举措和防卫手段共同点:都是在无意识中进行;都歪曲和伪装现实;在短期之内有效,但长期防卫,阻碍人格发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4 页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1. 脑干包括延脑、脑桥、中脑三部分,他是脑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主要机构。2. 脑干网状机构调节脑结构的兴奋性
13、水平,是睡眠和觉醒的神经机构。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3. 间脑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构成。其中,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4. 小脑的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5. 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与复杂的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 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
14、级调节控制中枢;情绪调节中枢;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关;参与记忆。6. 大脑两个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叫做“单侧化”。左半球额叶损伤(布洛卡区)- 运动性失语症;左半球语言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形象思维能力上占优势。 (美国罗杰 . 布里斯割裂脑实验)7. 神经递质的变化: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4 页8.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状态静息电位:膜内负电,膜外正电。未受刺激时,细
15、胞膜内外两侧电位差,为静息电位,一般表现为膜内较膜外为负。神经纤维的功能是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局部电流形成9. 神经元的分类及功能: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冲动感觉器官中枢神经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枢神经指令效应器官中间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10.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基本方式:反射(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答)物质基础: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反射弧的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活动轨迹 : 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将冲动传至中枢,在中枢交换神经元后,经中间神经元将兴奋沿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使其产生运动11.
16、 神经元间的反射活动模式反射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成分:垂体腺、肾上腺、甲状腺、胸腺、性腺关系:在自主神经的指派下,各腺体间相互支配腺:生物体内能分泌出的某些化学物质的组织,由腺细胞组成。垂体腺位置:丘脑下部组成:垂体前叶和垂体后叶功能:垂体后叶控制泌尿、血压、影响分娩、乳汁等;垂体前叶掌控生长的速度和持续的时间,影响其他腺体的活动。肾上腺位置:肾脏上部组成: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两个腺体功能:影响有机体的平衡和情绪行为甲状腺位置:气管下端两侧,分泌甲状腺素功能:促进机体代谢,增进机体的发育性腺位置:男性是睾丸(在阴囊内
17、,椭圆形)能产生精子女性是卵巢(腹腔下部的骨盆内)功能:促进第二特征出现;睾丸分泌雄性激素,刺激产生精子;卵巢雌性激素和孕激素,分别控制排卵、怀孕和月经周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4 页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巴甫洛夫学说的基本概念兴奋和抑制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是从静息状态到活动状态,从弱到强;抑制则相反反射、反射弧和反馈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顾虑性回答。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反馈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
18、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带来,不学就会的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 被动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 主动(桑代克、斯金纳)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以具体物为信号刺激(井绳)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为信号(蛇)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规律条件反射的抑制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应。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工作,或者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抑制。消退抑制:当已经形成的条件反
19、射不再给予强化的时候,条件反射也会被抑制。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在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类似于条件刺激物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这叫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 有神经过程的扩散过程引起。分化抑制: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这叫。扩散和集中- 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基本形式扩散:一个迪梵的神经细胞的兴奋会引起它周围其他神经细胞的兴奋集中:当条件反射多次进行,通过学习,训练,区别了不同的刺激,形成了分化,就只对条件刺激物进行反应了,这就是神经细胞兴奋过程的集中。互相诱导正诱导:在一个部位发生抑制引起它周围发生兴奋的过程。负诱导: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发生兴奋的时候,在他的周围
20、会引起抑制过程。相互诱导: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继时性诱导:当皮层某一部位的抑制使其后在这一部位出现的兴奋加强。动力定型动力定型:刺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反应也跟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动力定型。动力定型诗人习惯形成的生理基础,动力定型的破坏会引起消极情绪反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4 页第三节感觉、知觉和记忆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外部感觉: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内部
21、感觉: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引起的感觉。2.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能力强,感受性就高;感觉能力弱,感受性就底。3.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觉阈限低的,很弱的刺激就能感受到,其感受性高;感觉阈限高的,需要比较强激才能感受到,其感受性底。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两种成反比。4.刺激: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发生的作用。发生作用的物体叫做刺激物。适宜刺激:一种刺激能引起某一感觉器官最敏锐的感觉,这种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其他刺激对这种感觉器官来说就是非适宜刺激。5.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又叫绝对阈限。绝对阈限表示的是绝对感受性。感觉阈限是一个范
22、围,能够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下限,能够忍受的刺激的最大强度较上限。6.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活校差别阈限, 又叫最小可觉差, 英文缩写j.n.d. 。一个人能够察觉的差别(差别感受性)越小,说明他的差别感受性越高。德国生理学家韦伯-1840 年 -重量差别阈限-I/I=K (只是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1860 年 -S=K*LgR (只是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7.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红光保护暗适应8.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感觉后像与刺激物的性质相同-正后像;后像的性质与
23、刺激物的性质相反-负后像;彩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正负后像可以相互转换,后像持续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9. 联觉我们把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4 页1.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2.知觉得基本特性:整体性:把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选择性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性叫理解性:用过去的经验加以解释,
24、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3.空间知觉: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双眼视差:同一个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呈像是有差别的,在双眼视网膜上形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像就叫。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线索。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生物钟:机体生理节律的变化像一个时钟,调节人的行为节律性,也给人们估计时间提供依据。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似动现象:物体在空间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又叫动景现象。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错觉的产生是无法克服的。错觉产生条件:1.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
25、向2.错觉产生的歪曲是有条件的4.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同:知觉来源于感觉;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都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异: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影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4 页1. 记忆 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是人类智慧的根源,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奠基石。记忆可以将人过去的经验和当前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在时间上把人的心理活动联系成一个整体,甚至人可以把自己一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 2022 心理咨询 基础知识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