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知识点 .pdf





《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知识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知识点 .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精品知识点一、人口与地理环境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1)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指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数/人口总数) 100%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数/人口总数) 100% ;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单位:人/km2) 。(2)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其他原因包括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洲是非洲, 最慢的洲是欧洲;一年内人口增加最多的洲是亚洲,人口增加最少的洲是大洋洲。(3)世界人口增长特点:18 世纪工业革命前,增长
2、缓慢;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增长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长迅速。(4)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和地区分布: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原始社会,现热带原始森林中的土著部落; 过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多数发展中国家;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5)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从“ 高低高 ” (传统型)向“ 低低低 ” (现代型)转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影响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和社会造成压力,影响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国防兵源不足
3、;老年人生活孤单;青壮年负担过重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健全社保制度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变更定居地的行为。(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前:从旧大陆到新大陆(欧亚非美洲大洋洲) 。二战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亚非拉美欧北美大洋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精品知识点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北非埃及西亚)。(4)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是推力和拉力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自
4、然环境因素:如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造成的环境恶化,旱涝、地震等自然灾害。 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如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城市化,大型工程建设等;交通运输业的改善促进了人口迁移。 政治因素:如国家政策,战争等。 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民族等;其中,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5)我国的民工流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现大规模的民工流动,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引起的(经济因素);其主要流向是从山区流向平原, 从农村流入城镇, 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川、渝、贵、湘、鄂、皖、赣、豫 珠三角
5、、长三角、京津唐)。人口 流动 意义:对迁出地,增加经济收入,减轻就业压力,利于环境保护;对迁入地,促进经济繁荣,影响社会治安的稳定。(6)人口 迁移 的影响: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其他影响: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缓解迁出地劳动力过剩问题,促进社会稳定,但可能造成人才流失;保护环境;利于解决“ 三农 ” 问题;加重城市和交通负担,影响社会治安;加大计生难度等。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1)环境承载力:最大人口容量 概念: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的环境、资源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如土地资源、
6、水资源、矿产资源等。(2)人口合理容量:最佳人口容量 概念: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的能源及其他资源、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仅从数值上比较,人口合理容量较环境承载力小。 影响因素:资源、科技水平、人口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等;一般地说,资源、科技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正相关,而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人口容量的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人口数量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6 页学习必备精品知识点二、城市与地理环境1、城市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 地形:平原城市密集;世界大多数城市位于平原,热带地区城市位于高原,山区城市多位于河谷、低地。 气候: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临海、近海地区城市密集; 河流:河流交汇处、河口、水运起点或终点处,提供水源和便利水运,城市密集。(2)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运输:沿海、沿江、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沿线城市密集,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分布和发展; 矿产资源: 邻近矿产资源地易形成工矿城市,如伯明翰、 曼彻斯特、 匹兹堡、 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等是因煤炭而兴的城市,阿伯丁、大庆、玉门、克拉玛依等是因石油而兴的城市,鞍山、
8、包头、攀枝花等是因铁矿而兴的城市。 其他:政治(以政治中心新建城市,如华盛顿、 巴西利亚)、科技(如日本的筑波) 、旅游(中国的黄山、张家界)等,而宗教和军事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已减弱。2、城市功能分区(1)城市功能区:城市中同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功能区;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界线,一个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能兼顾其他功能。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2)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的一般特点: 商业区:一般位于交通便利的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往往形成中心商务区(CBD ) ,经济活动最为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知识点 2022 年高 地理 必修 二湘教版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