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3.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3.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 3 第 1 章第 1 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一、体液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二、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请用箭头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内环境1. 概念要素( 1)指细胞液。( 2)包括淋巴、组织液。( 3)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2. 不同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有所差异。例如:血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细胞(如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四、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成分:以血浆为例(1)水和无机盐离子(Na+、 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 。(2)蛋白质。(3)营养物质(如
2、:) 。(4)代谢废物(如:) 。(5)气体(如:、) 。(6)激素。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五、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渗透压、酸碱度、温度1. 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2. 酸碱度(1)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2)血浆的 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等离子有关。3. 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六、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与内环境物质交换关系最密切的的四大系统是:、。必修 3 第 1 章第 2 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的稳态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
3、围内,是稳定的。二、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神经体液调节网络。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条件。即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将会发生紊乱,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第 2 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第 1 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1、神经元结构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反射:指在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弧组成:、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传入神经上一般有。( 3)反射完成
4、的必要条件:反射活动需要有完整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其中是先天性的。3、反射弧中兴奋传导方向的判断(1)从神经节来判断:有的为传入神经。(2)从两个神经元来判断:由前一个神经元的到下一个神经元的。二、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1、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状态的过程。2、兴奋的传导和传递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结构基础神经元(神经纤维)由突出前膜、突出间隙和构成的突触传导形式电信号(神经冲动)电信号电信号方向向传导向传导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突触的结构(1)突触: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
5、此可分为两类(如图) :(2)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a 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等。b 神经递质移动的方向突触小泡突触间隙c 信号转换电信号电信号(3) 特点:传递,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只存在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或细胞体。(4)作用效果:使后一个神经元或抑制。3、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产生原因: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动作电位收到刺激
6、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产生原因: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3)兴奋部位与为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2、位于脊髓的受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3、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四、人脑的高级功能1、 大脑皮层可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具有、 学习、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如大脑皮层的言语区,与人的语言行为密切相关。2、大脑皮层语言区:区:损伤后病人不能写字区:损伤后病人不能看懂文字区:损伤后病人不能讲话区:损伤后病人不能听懂话3、学习和记忆(1)学习:神经系统不断接受
7、刺激,获得新的、习惯和的过程(2)记忆:将获得的进行贮存和再现。(3)功能基础: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第 2、3 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2、激素调节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3、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等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肾上腺肾上腺素等卵巢等睾丸激素等甲状腺激素等胸腺胸腺激素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胰腺其中的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4、
8、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二、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1、体温调节(1)调节中枢:(2)调节途径:产热: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激素促进细胞氧化分解释放热能,颤栗,收缩以增加产热。散热:主要通过的蒸发,皮肤内的舒张,其次还有排气、排尿和排便等。2、水盐调节(1)调节中枢:(2)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渴觉。(3)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尿量。3、血糖调节(1)血糖来源: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分解;物质转化(2)血糖去向:氧化分解;合成;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3)激素调节:胰岛素:促进血糖浓
9、度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浓度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体液调节: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其主要内容。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内分泌腺受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4、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第 4 节免疫调节一、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的场所。如、淋巴结、脾、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是指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主要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后者又可分为细胞和细胞
10、。(3)免疫活性物质:浆细胞分泌的、效应T 细胞分泌的以及溶菌酶等。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和清除。3、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先天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后获得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种类第一道防线:、黏膜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和免疫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和吞噬细胞4、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 细胞、细胞、细胞、细胞结果:多数情况下
11、浆细胞产生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细胞吞噬消化(2)细胞免疫参与细胞:吞噬细胞、细胞、记忆细胞、效应细胞。结果:效应T 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细胞密切接触,使其,释放出,最终被吞噬、消灭。二、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1、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机理:破坏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3、特点:传染性极强4、传播途径:性接触、母婴5、预防措施:拒绝毒品,洁身自爱。【要点名师透析】一、免疫细胞1、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2、各种免疫细胞的比较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B 细胞造血干细胞在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细胞、记忆细胞T 细胞造血干细胞在中发
12、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浆细胞B 细胞或细胞分泌效应 T 细胞T 细胞或细胞与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 细胞或 T 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体液免疫的过程2、细胞免疫的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3、体液免疫中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反应(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相应抗原十分敏感。(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消灭抗原。(3)二次免疫特点:反应、作用,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
13、。(4)初次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和患病程度曲线图(右上):三、免疫失调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概念已免疫的机体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而引起的疾病,可分这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发病机理相同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结合使其释放组织胺而引起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相似,抗体消灭时,也消灭正常细胞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举例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第 3 章植物的激素
14、调节一、生长素相关实验的图解分析及方法总结1、图解分析类别图解条件相关结果遮盖类直立生长生长暗箱类生长生长插入类生长直立生长生长向光生长移植类直立生长生长中 IAA 的含量a=b+c,bc旋转类生长生长生长茎向心生长, 跟离心生长横置类中 IAA 含量及作用: a=b,c=d, 都促进生长:ab,cd, 促进生长,抑制生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梯度类得出最适宜的生长素浓度2、方法总结(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面一段(3)感光部位胚芽鞘(4)单侧光的作用引起生长素分布(
15、5)弯曲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6)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促进细胞伸长二、植物生长素的作用1、合成部位: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的种子。2、运输:( 1)极性(轴向)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向运输。( 2)横向运输:在或重力作用下还可以引起生长素在茎、根等处的横向运输。这种运输往往与单方向刺激有关3、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4、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促进果实( 1)特点:具有两重性:较低浓度生长,较高浓度生长。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生长素作用的特点两重性1、从甲图可读到以下信息(1)生长素的功能具有,即在一定
16、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植物器官的生长。(2)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3)曲线在 A、B、C 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A、B 、C 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促进效果,A、 B 、C 点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也。2、从乙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植物比植物敏感程度高。(1)实例顶端优势:现象:优先生长,生长受到抑制。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发育受到抑制。解除:顶芽。(2)生长素类似物及应用概念: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
17、理效应的化学物质。应用: 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 获得果实、 促使扦插枝条的生根等。植物向光性原因分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4 页4、植物茎的负向重力性与根的向重力性的产生机制三、其他植物激素及植物激素的应用1、其他植物激素名称合成部位生理功能赤霉素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促进细胞,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和果实细胞分裂素根尖促进脱落酸根冠和萎蔫的叶片抑制促进叶和果实的和乙烯植物体各个部位促进果实2、植物生长调节剂(1)概念:( “人工”或“植物” )合成的对植物的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2)优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2022 年高 生物 必修 知识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