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新课标实验专题复习 .pdf





《2022年高中生物新课标实验专题复习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生物新课标实验专题复习 .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高中生物新课标实验专题复习考纲要求: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补初中实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实验目的: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呈像原理、放大倍数计算方法结构:光学部分:目镜、镜筒、物镜、遮光器(有大小光圈)和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机械部分:镜座、倾斜关节、镜臂、载物台(上有通光孔、压片夹) 、镜头转换器、粗、细准焦螺旋。注:目镜无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呈像原理:映入眼球内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2、。(物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像的清晰程度)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注: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直径倍数,即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二、显微镜的使用:置镜(装镜头)对光置片调焦观察1安放。显微镜放置在桌前略偏左,距桌缘810cm 处,装好物镜和目镜(目镜5 物镜 10)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选取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把反光镜转向光源,直至视野光亮均匀适度。调节视野亮度只可用遮光器和反光镜,光线过强,改用较小光圈或用平面反光镜;光线过弱,改用较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选低倍镜选较大的光圈选反光镜(左眼观察)3观察。将切片或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中
3、心。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俯首侧视 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切片(约0.5cm) ,左眼观察目镜, (反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看到物像时轻微来回旋转细准焦,直到物像清晰。(找不到物像时,可重复一次或移动装片使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观察时两眼都要睁开,便于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侧面观察降镜筒左眼观察找物像细准焦螺旋调清晰4高倍镜的转换。找到物像后,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只准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物像清楚为止。顺序:移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调反光镜或光圈调细准焦螺旋注:换高倍物镜时只能移动转换器,换镜后,只准调节细准焦和反光镜
4、(或光圈)。问 1: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若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的像,可能原因?(ABC ) A、物像不在视野中 B 、焦距不在同一平面 C、载玻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D、未换目镜问 2: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工作距离越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9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加热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工作距离越短。故装片不能反放。5装片的制作和移动:制作:滴清水放材料盖片移动:物像在何方,就将载玻片向何处移。(原因:物像移动
5、的方向和实际移动玻片的方向相反)6污点判断:1)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位于载玻片上;2)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位于目镜;换物镜后消失,则位于物镜;3)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镜后也不消失,则位于反光镜上。7完毕工作。使用完毕后,取下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逆时针旋出物镜,旋进镜头盒;取出目镜,插进镜头盒,盖上。把显微镜放正。实验一:观察 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 P26)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 和 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 。利用
6、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三方法步骤:操作步骤注意问题解释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载玻片要洁净,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 NaCl 溶液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取细胞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防止污迹干扰观察效果保持细胞原有形态消毒为防止感染,漱口避免取材失败固定装片水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溶液中,用300C 水浴保温5min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促进染色体的 DNA 与蛋白质分离
7、而被染色冲冼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洗去残留在外的盐酸染色滴 2 滴吡罗红甲绿染色剂于载玻片上染色 5min 观察先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调节清晰后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使观察效果最佳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 沉淀 。如:葡萄糖 + Cu ( OH ) 2 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即
8、 Cu ( OH ) 2被还原成 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2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9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易于观察。)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 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
9、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 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四、实验试剂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 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 、苏丹或苏丹染液、 双缩脲试剂(包括 A 液: 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 溶液和 B 液: 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五、方法步骤:(一)可溶性糖的鉴定操 作 方 法注 意 问 题解 释1. 制备组织样液。(去皮、切块、研磨、过滤)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因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组织液很易
10、被氧化成褐色,将产生的颜色掩盖。2. 取 1 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 2mL 组织样液。3. 向试管内注入1mL 新制的斐林试剂,振荡。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 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切勿将甲液、 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 ( OH ) 2在 70900C 下分解成黑色 CuO 和水;甲、 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Cu ( OH ) 2生成。4. 试管放在盛有50-650C 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分钟,观察到溶液颜色: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沉淀)最好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使试管底
11、部不触及烧杯底部,试管口不朝向实验者。也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防止试管内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缩短实验时间。(二)脂肪的鉴定操 作 方 法注 意 问 题解 释花生种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叶薄片,将薄片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吸水纸吸去装片中的水。干种子要浸泡34 小时,新花生的浸泡时间可缩短。因为浸泡时间短,不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组织较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切片要尽可能薄些,便于观察。在子叶薄片上滴23 滴苏丹或苏丹染液 ,染色 1 分钟。染色时间不宜过长。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染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酒精用于洗去浮色,不洗去浮色,会影响对橘黄色脂肪滴的观察。同时,酒精
12、是脂溶性溶剂,可将花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溶解成油滴。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酒精,滴上12 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滴上清水可防止盖盖玻片时产生气泡。低倍镜下找到花生子叶薄片的最薄处,可看到细胞中有染成橘黄色或红色圆形小颗粒。装片不宜久放。时间一长,油滴会溶解在乙醇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9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三、蛋白质的鉴定操 作 方 法注 意 问 题解 释制备组织样液。(浸泡、去皮研磨、过滤。)黄豆浸泡1 至 2 天,容易研磨成浆,也可购新鲜豆浆以节约实验时间。鉴定。加样液约2ml 于试管中, 加入双缩脲试
13、剂A, 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 液 34滴,摇匀,溶液变紫色。A 液和 B 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A 液后加B 液。CuSO4溶液不能多加。先加 NaOH 溶液,为Cu2+与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的环境。A、B液混装或同时加入,会导致Cu2+变成 Cu ( OH ) 2沉淀,而失效。否则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可用蛋清代替豆浆。蛋清要先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附:淀粉的检测和观察用试管取2ml 待测组织样液,向试管内滴加2 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碘液不要滴太多以免影响颜色
14、观察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一实验目的: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三方法步骤:第一步: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第二步: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第三步: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问(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提示: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问(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
15、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提示: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问(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提示: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第四步:观察并用细胞准焦螺旋调焦。四:讨论: 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答:( 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9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2)转动转
16、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2. 试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的原因:答: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是: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3.P8 图是一个大肠杆菌的电镜照片和结构模式图,大肠杆菌与你在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主要区别?答: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等。实验四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一实验目的:使
17、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二实验原理: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 的, 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健那绿染液 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三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四方法步骤:步 骤注 意 问 题分 析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
18、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否 则 细 胞 或 叶 绿 体 失 水 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用牙签取碎屑盖盖玻片5观察线粒体蓝绿色的是线粒体, 细胞质接近无色。讨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9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答: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
19、,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实验五: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必修一P60“问题探讨” )一实验目的:1说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2尝试模拟实验的方法二实验原理:某些半透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等),可 以 让 某 些物质透过, 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或者(玻璃纸)水分子可以透过,而蔗糖分子因为比较大,不能透过。可 以 用 半 透膜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分隔开,然后通过观察溶液 液 面 高 低的变化, 来观
20、察半透膜的选择透过特性,进而类 比 分 析 得出生物膜的透性。三方法步骤:1取两个长颈漏斗,分别在漏斗口处封上一层玻璃纸。2在 A 漏斗中注入硫酸铜溶液,B 漏斗中注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少许红墨水,使其略呈红色。3 将两个漏斗分别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在 两 漏 斗 的液面处做标记4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蒸馏水颜色的变化及长颈漏斗的液面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结果设计表格进行记录。四讨论: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答: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答: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
21、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答: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实验六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修一P61“探究”)一、实验目的: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二实验原理:1质壁分离的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
22、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9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代替。0.3g/ml 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三、实验步骤:步骤注 意 问 题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在
23、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也可挑取几条水绵放入水滴中) 。盖上盖玻片。盖盖玻片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防止装片产生气泡。2观察洋葱(或水绵)细胞可看到:液泡大,呈紫色,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或水绵细胞中有带状叶绿体,原生质层呈绿色,紧贴着细胞壁。液泡含花青素,所以液泡呈紫色。先观察正常细胞与后面的“质壁分离” 起对照作用。3观察质壁分离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 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观察到:液泡由大变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蔗糖溶液。重复几次糖液浓度不能过高蔗糖溶液
24、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液泡和原生质层不断收缩,所以发生质壁分离。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中。否则,细胞严重失水死亡,看不到质壁分离的复原。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观察到:液泡由小变大,颜色由深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发生质壁分离的装片, 不能久置,要 马 上 滴 加 清水,使其复原。重复几次。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因为细胞失水过久,也会死亡。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清水中。实验讨论答案: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
25、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答: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答:不会。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必修一P78、P83)一实验目的:1探究不同温度和PH 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二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 确定实验步骤、 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实例 1: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中生物新课标实验专题复习 2022 年高 生物 新课 实验 专题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