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学设计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学设计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案例名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科目化学教学对象刚接触原电池学生提供者课时1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时内容是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实验探究,把学生带进“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研究之中,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及这种转化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实验发现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了解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并能初步应用原电池原理解释金属腐蚀现象。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如何能转化电能,初步认识原电池反应原理;了解原电池概念;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与电极反应;了解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
2、,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练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的分析,理解原电池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拓展和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事实,感受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利用价值;利用伏打电池发明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和发明创造的欲望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教学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电”有着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电学、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3、知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性。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入手,通过各种电池的展示,提出疑问:这些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学生根据物理对电流的认识,提出假设:有电子的流动,因此可能在电池里发生了有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验证这一假设。通过锌、铜与硫酸的简单组合,体验电流的产生。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再利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探究原电
4、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同时从电子转移的方向确定原电池正极、负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写出电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认识到可以利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设计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所用。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电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 PPT课件、铜片、锌片、导线若干、电流计、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烧杯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创设情景展示图片: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电。我们平时所用的手电筒、计算器、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子表等都需要用到电池。这些电池是怎样产生电流的呢,电子移动方向?利用已知的
5、知识总结电子通过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PPT2 展示常见电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引入本课时实验【板书】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引导学生做课本40 页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完成表 2-5 的填写。 实验 1 把一块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把一块铜片插入稀硫酸里 实验 2 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平行插入稀硫酸(锌片与铜片不接触) 。 实验 3 用导线把实验 2 中的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然后将锌片与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 实验 4 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
6、利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同时从电子转移的方向确定原电池正极、负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写出电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PPT3、4、5学生交流、讨论【板书】( 1)什么是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介绍】这一现象早在 1799 年被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伏特捕捉到,并加以研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 伏特电池,即原电池。1. 实验 1 中的现象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 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你认为这种气体可能是什么?锌片和铜片上可能分别发生什么反应?如何证明?3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通过,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7、该装置的正、负极分别是什么?请你再设计实验加以证明。PPT5、6 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来初步认识原电池反应原理、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分析原电池工作原理利用多媒体软件分析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及电池总反应式的书写。在锌电极(负极):Zn - 2e-= Zn2+在铜电极(正极): 2H+2e -=H2反应的总方程式Zn+2H+=Zn2+H2电子流动方向:电子流从原电池的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而电流从原电池的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PPT7、8 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正确书写简单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8、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设疑、分组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化学能在原电池装置中可以转化为电能,符合什么条件的装置才能构成原电池呢?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 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另一种非金属导体)构成电极。2. 电解质溶液。3. 构成闭合回路。4. 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的分析,理解原电池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拓展和运用。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PPT9、10、11、12、13 过渡、讨论我们能利用所学知识来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例如熟悉的钢铁腐蚀。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介绍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阅读课本41 页
9、资料卡:钢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应用。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学之有用。了解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理。 PPT14 小结、作业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需要有两个相连的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一般来说,相对活泼的金属作为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作为正极。利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从而产生电流,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践活动:水果电池的制作鼓励学生利用各种自备的水果、金属片制作电池,用微安电流计或耳机测试是否能产生电流,比较电流的大小。若用小刀切开水果,使两个极板分离,观察电流是否消失,将水果重新合拢是否又产生电流?探究其原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实验
10、探究,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利用伏打电池发明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和发明创造的欲望。 PPT15 、 16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七、板书设计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原电池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2、原理:氧化还原反应3、Zn-Cu 原电池:负极(锌片):Zn-2e-=Zn2+失电子 发生氧化反应正极(铜片):2H+2e-=H2得电子 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总反应: Zn + 2H+ = Zn2+ + H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 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负极:较活
11、泼的电极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2) 同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3) 形成闭合回路(4) 自发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分为: 1 )析氢腐蚀(酸性较强的条件下的腐蚀)负极: Fe2e-=Fe 2+正极: 2H+ + 2e- =H2 2 )吸氧腐蚀(酸性较弱或中性条件下的腐蚀)负极: 2Fe4e- =2Fe2+正极: O2+2H2O+4e- =4OH八、教学评价设计一、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通过自评,能培养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反思能力。小组互评,使学生学会辨别,学会欣赏,学会取长补短。二、教师评价学生上台演示或回答问题后,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指导。同学按评价表评价之后,教师根据相应的评价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存在的问题给予补充或指导。记录性评价是记录学生的进步,回答正确一个问题或完成一个演示任务的学生将获得积分一分。采用积分评价机制,得到一定数目的积分,自动升级为高一级荣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九、帮助和总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