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局部解剖学重点第二部分 .pdf
《2022年2022年局部解剖学重点第二部分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局部解剖学重点第二部分 .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腋窝、臂前区及前臂前区的解剖1掌握头、贵要静脉的起止、行程、回流及交通关系。头静脉cephalic vein :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沿前臂桡侧、前面上行至肘窝,再沿肱二头肌外侧沟上行,经三角胸大肌间沟,穿深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头静脉收集手、前臂桡侧浅层结构的静脉血。头静脉在肘窝处通过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相交通。贵要静脉: 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上行逐渐转至前臂的掌侧面,在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与头静脉相交通,贵要静脉本干则沿肱二头肌内侧缘继续上行,最后注入腋静脉。2掌握腋淋巴结群的位置及流注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腋淋巴结 埋藏于腋窝内的结缔组织中,可分为五群。外侧群 位于头静脉注入腋静脉
2、处周围;前群 (胸肌淋巴结)位于胸小肌下份,胸大肌深面,胸外侧动脉和胸长神经周围;后群 (肩胛下淋巴结)位于肩胛下动脉和胸背神经周围; 中央群 :位于腋窝中央结缔组织中;尖群 位于锁骨下方、胸小肌上方,沿腋静脉近侧端排列。腋淋巴结收纳上肢、胸前外侧区、乳房的淋巴结管。尖群的输出淋巴管为锁骨下干。3掌握腋腔各壁的构成,腋腔的内容:腋动脉分段、分支及臂丛的主要分支。腋腔(axillary cavity)境界前壁:(即胸前区)为胸大肌、胸小肌及锁胸筋膜组成。内侧壁 :前锯肌上份、胸长N (走行与腋中线一致):该 N 在乳腺癌手术时不能损伤,一旦损伤,两侧肩胛骨外翻,形似小天使,患者梳头、栓皮带受影响
3、。 1-5 肋骨及相应的肋间结构外侧壁 :肱骨上段(结节间沟、肱二头肌短头、肱骨外科颈);肱二头肌长头腱;喙肱肌(内侧):有肌皮N 穿入后壁 :肩胛骨、肩胛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背阔肌。大、小圆肌之间有肱二头肌长头通过,将二者之间的间隙分成三边孔 (内侧 )、四边孔 (外侧 ) ,前者有旋肩胛A、V;后者有腋N、旋肱后A 通过。底: (由浅入深是)皮肤、浅筋膜、腋筋膜。顶(尖 ):由锁骨中段1/3 ,第 1 肋骨和肩胛骨上缘构成,是腋窝的上口,通颈根部。腋腔的后壁、外侧壁、内侧壁、顶有骨性成份,故临床上进腋腔常由前壁和底着手。腋动脉:与臂丛一起由腋鞘包裹,腋鞘来自颈深筋膜深层。被胸小肌分为三段
4、:第一段:发出胸最上动脉第二段:发出胸肩峰动脉 (发出胸肌支、肩峰支、三角肌支*分支穿锁胸筋膜) 、胸外侧动脉沿胸小肌下缘走向胸壁第三段:发出肩胛下动脉 (旋肩胛动脉穿三边孔、胸背动脉入背阔肌)、旋肱前动脉 、旋肱后动脉(穿四边孔) 。4掌握腋鞘的概念腋鞘 亦称颈腋管,由椎前筋膜延续包绕腋血管及臂丛而成。锁骨下臂丛麻醉时,需将药液注入此鞘内。5. 掌握肘窝的构成及其内容的排列关系。肘窝 是肘前区略呈三角形的凹陷,尖指向远侧,底位与近侧。境 界 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顶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摸、深筋膜和肱二头肌腱膜,底是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内 容
5、 肱二头肌腱位于桡侧,其尺侧为肱动 脉 和两条伴行静脉及桡、尺血管,最尺侧为正中 神 经 。肘深淋巴结位于肱动脉分叉处。肱动脉在约桡骨颈平面分为桡、尺 动脉 。桡动脉越过肱二头肌腱表面斜向外下, 至前 臂 肱桡肌内侧; 尺动脉经旋前圆肌尺头深面至前臂尺侧腕屈肌深方。正中神经越过尺血管前方,穿旋前圆肌两头之间,进入指浅屈肌深面。桡神经位于肘窝外侧的肱肌深面,至前臂桡动脉的外侧;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区,改称为骨间后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于肱二头肌腱外侧穿出深筋膜。6. 掌握肱血管、尺、桡血管以及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行程与分布。肱动脉: 在大圆肌下缘续为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肘窝,约在桡骨颈平面
6、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肱动脉后邻喙肱肌,桡神经、肱三头肌和肱肌。分支有肱深动脉、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尺动脉 ulnar artery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下行,经豌豆骨桡侧至手掌,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成掌深弓。尺动脉在行程中除发分支至前臂尺侧诸肌和肘关节网外,主要分支有:骨间总动脉分为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后动脉,分别沿前臂骨间膜前、后面下降,沿途分支至前臂肌和尺、桡骨。掌深支,穿小鱼际至掌深部,与桡动脉末端吻合形成掌深弓。桡动脉 :先经肱桡肌与旋前圆肌之间,继而在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下行,绕桡骨茎突至手背,穿第1 掌骨间隙到手掌,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构成掌深弓。 桡动脉下段仅被皮肤
7、和筋膜遮盖,是临床触摸脉搏的部位。正中神经: 伴肱血管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在臂上部,行于肱动脉外侧;约在臂中部,斜过动脉前方至其内侧下行至肘窝。尺神经 :在臂上部位于肱动脉的内侧,在臂中部与尺侧上副动脉伴行,穿臂内侧肌间隔至臂后区。7. 熟悉前臂前区的肌肉层次及血管神经的配布。前臂肌前群: 第一层从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 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和尺侧腕屈肌;第二层只有指浅屈肌;第三层为桡侧的拇长屈肌和尺侧的指深屈肌;第四层为旋前方肌。血管神经束:桡侧血管神经束(由桡动脉及其2条伴行静脉和桡神经前支组成。走行于肱桡肌内侧或深面)、尺侧血管神经束(由尺动、静脉及尺神经组成)、正中血管神经束
8、(由正中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组成)、骨间前血管神经束(由骨间前血管和神经组成)。axillary fossa腋腔 :腋腔内容主要有腋动脉、腋静脉、臂丛、腋淋巴及腋鞘1、腋动脉axillary artery: 腋动脉是腋腔内容的中心结构,借胸小肌分为三段。第一段有一条动脉分支 (胸上动脉 );第二段有二条动脉分支(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二条动脉分别沿胸小肌上下缘走行;第三段有三条动脉分支(旋肱前、 后动脉和肩胛下动脉),第三段动脉最表浅,发出三分支后管径大为减小,易发生栓塞。2 、腋静脉axillary vein:腋静脉居腋动脉的前内侧。3 、臂丛brachial plexus:由5 个神经根、
9、 3 个干、 6 个股、 3个束和 5个神经终支构成。可以说是以5 个根开始,形成5 个阶段,又以 5个神经告终 (即5-3-6-3-5配布 )。居腋腔的部分为后半即部分6股、全部 3束和 5神经终支。其中三束分别居腋动脉内、外侧和后方。内外束分支形成“M ”形结合,即外侧的肌皮神经、中间和正中神经和内侧的尺神经。后束分支为桡神经和腋神经。4 、腋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s:腋淋巴结分五群,以胸外侧动脉和肩胛下动脉为分界线。在胸外侧动脉周围的淋巴结为前群;在肩胛下动脉周围的淋巴结为后群;肩胛下动脉以远,腋静脉周围的淋巴结为外侧群;肩胛下动脉与胸外侧动脉间,腋静脉周围的淋巴结
10、为中央群;胸外侧动脉以上,腋静脉周围的淋巴结为尖群。5 、腋鞘axillary sheath:包绕腋腔内容,形成管状亦称颈腋管。沿该管可向颈、臂、四边孔和胸前壁扩展。腋鞘在腋腔内的空间定位,即由上向下,由前向后,由内向外,在腋尖部居前内,在腋底部居后外。musculocutaneous nerve肌皮神经 :穿喙肱肌至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行向外下,终支在肘窝外上方、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穿出,移行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在臂部发肌支支配臂肌前群。clavipectoral fascia锁胸筋膜 :为胸部深筋膜的深层,张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之间的部分,称锁胸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动脉与静脉、胸外侧
11、神经、淋巴官等穿过。Trilateral foraman三边孔:在腋窝后壁由肩胛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和围成一三角形间隙称三边孔,内有旋肩胛血管经过。quadrilateral foraman四边孔:在腋窝后壁,由肩胛下肌(小圆肌)、大圆肌、 肱三头肌长头和肱骨上段之间围成间隙,内有腋神经及旋肱后动、静脉穿过。Median nerve 正中神经:伴肱血管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在臂上部,行于肱动脉外侧;约在臂中部,斜过动脉前方至其内侧下行至肘窝。ulnar nerve 尺神经: 在臂上部位于肱动脉的内侧,在臂中部与尺侧上副动脉伴行,穿臂内侧肌间隔至臂后区。Radial nerve桡神
12、经: 在臂上部位于肱动脉的后方,继而与肱深动脉伴行,进入肱骨肌管至臂后区。thoracodorsal nerve胸背神经 :起自臂丛神经的锁骨下部,与肩胛下动静脉伴行,支配背阔肌。在乳癌根治术中,若有淋巴结浸润,可将其一并切除。cubital fossa肘窝: 肘窝位于肘关节的前方,为三角形陷凹,其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外侧界为肱桡肌,内侧界为旋前圆肌,窝底为肱肌的下份。肘窝内有肱二头肌腱,肱动、静脉的下端和桡、尺动、静脉的上端,此外还有正中神经及绕神经上端。Long thoracic nerve胸长神经:起自臂丛神经,于相当腋静脉内侧1/3处下缘穿出,沿胸侧壁下行分布到前锯肌。切断该神
13、经可致前锯肌麻痹,患者表现为不能抬高上肢及肩胛骨不能贴紧胸壁,呈所谓的“翼肩”。axillary sheath腋鞘 : 腋鞘亦 :称颈腋管, 由椎前筋膜延续包绕腋血管及臂丛而成 .锁骨下臂丛麻醉时,需将药液注入此鞘内。Cephalic vein头静脉: 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沿前臂桡侧、前面上行至肘窝,再沿肱二头肌外侧沟上行,经三角胸大肌间沟,穿深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头静脉收集手、前臂桡侧浅层结构的静脉血。头静脉在肘窝处通过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相交通。basilic vein贵要静脉: 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上行逐渐转至前臂的掌侧面,在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与头静脉相交通,贵要静脉本干则
14、沿肱二头肌内侧缘继续上行,最后注入腋静脉。Axillary artery/vein/ nerve 腋动脉: 腋动脉来自于锁骨 下 动 脉 (左起自主动脉弓,右起自头臂干)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三段。第一段: 从第一肋外侧缘至胸小肌上缘。分支:胸上动脉,胸肩 峰 动脉 ; 第二段:被胸小肌覆盖。分支:胸外侧动脉;第三段:胸小肌下缘至大圆肌下缘之间。分支: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后动脉腋静脉 :位于腋动脉的内侧,两者之间有臂丛内侧束、胸内侧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其内侧有臂内侧皮神经。管壁愈着于腋鞘和锁胸筋膜,损伤后易呈开放状态。腋神经 :从臂丛后束发出,伴旋肱后血管向后外方走行,穿四边孔,绕肱骨外
15、科颈至三角肌深面,发支支配三角肌,小圆肌。部分纤维自三角肌后缘浅出后延为皮神经,分布于肩部和臂外侧区上部的皮肤。Median cubital vein肘正中静脉在肘窝下起自头静脉(cephalic vein),斜向内上方注入贵要静脉(basilic vein)。 median antebrachial vein前臂正中静脉Brachial artery肱动脉 :在大圆肌下缘续为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肘窝,约在桡骨颈平面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肱动脉后邻喙肱肌,桡神经、肱三头肌和肱肌。分支有肱深动脉、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deep brachial artery 肱深动脉 :在大圆肌稍
16、下方,起自肱动脉后内侧壁,与桡神经伴行,行向下外入肱骨肌管,分支营养肱三头肌和肱肌。手部的解剖掌握腕管的构成及其内容腕管 carpal canal: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构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在管内,各指浅、深屈肌腱被屈肌总腱鞘(尺侧囊)包裹;拇长屈肌腱被拇长屈肌腱鞘(桡侧囊)包绕。两腱鞘均超过屈肌支持带近侧和远侧各2.5cm 。屈肌总腱鞘常与小指指滑膜相通。由于拇长屈肌腱鞘一直延续到拇指的末节,故拇长屈肌腱鞘与拇指的制滑膜鞘相连。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变扁平,紧贴屈肌支持带桡侧端深面,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症。掌握手掌的层次及结
17、构特点。1皮肤 :移动性小,因有许多垂直纤维束连于皮肤与浅fas 。三条横纹(掌远侧纹,掌中纹,掌近侧纹(鱼际纹)2浅 fas:(1) 浅筋膜内有浅血管、浅淋巴管。掌心部的浅静脉和浅淋巴管行向腕前区、两侧部的浅静脉和浅淋巴管多走向手背。故掌部感染往往手背肿胀明显。( 2)皮神经:尺神经掌支分布于手掌尺侧1/3 ,正中神经掌支分布于桡侧2/3 ( 3)掌短肌:皮肌,退化肌3深 fas :分两层浅层 : 被覆于鱼际、 小鱼际及掌心部的前方。包括鱼际fas、掌腱膜(Palmar aperneurosis) 、小鱼际fas 深层 :位于屈肌腱与骨间肌、掌骨之间,又名骨间掌侧筋膜掌腱膜( Palmar
18、aperneurosis) :特点:A. 厚而致密的腱性组织;B. 呈三角形,尖在近侧端附于腕横lig,并与掌长肌腱相连续,底在手掌远侧端;C. 由纵横纤维构成:纵行纤维分为四束行向2 5指,称此为腱前束,它们与屈指肌腱方向一致,并与腱鞘紧 密相连;横 行纤 维位 于 深面D.掌 腱 膜的 形成物:a.指 蹼间 隙( Association foramina, or Web s Space ) :腱前束、深横纤维与掌浅横 lig 三者之间围成的间隙。共3个。内有一脂肪垫,还有行向手指的血管、神经,另有蚓状肌,其中行向手指的同名血管和神经以及蚓肌伴行于同一筋膜鞘内,此筋膜鞘即为蚓状肌管 (lum
19、brical canal) 。指蹼间隙的通向:向远侧至手指;向近侧至手掌深层的间隙层;向浅层可通手掌皮下;向深层(后)可通手背b.掌腱膜两侧缘向深面发出两片肌间隔:掌内侧隔、掌外侧隔,分别附于第1、 5掌骨。掌内侧隔、掌外侧隔与手掌深筋膜共同将手掌深层分为三个骨筋膜鞘 ( 三个肌室 ) : 内侧室:小鱼际三块肌肉及至小指的血管、神经外侧室:鱼际的三块肌肉、拇长屈肌腱及至拇指的血管、神经中间室:有浅血管神经层、屈指肌腱(8 条) 、尺侧囊、蚓状肌及筋膜间隙等。4浅血管神经层(位中间肌室,下同)( 1)掌浅弓 :尺动脉终末支与桡动脉浅支构成。分支 :一支至小指尺侧,称小指尺侧固有A 三支指掌侧总A
20、:行向指蹼处再分为指掌侧固有A(分别行向2 5 指的各相对侧)体表投影 :强伸拇指时,沿拇指尺侧缘所作的延长线。( 2)正中神经 : “正中神经返支”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此外还支配,第 1,2 蚓状肌、手掌桡侧2/3 皮肤感觉,桡侧3 个半手指皮肤感觉。正中 N 返支的体表投影:舟骨结节远侧方3cm ( 3)尺神经 :浅支支配手掌尺侧1/3 皮肤,尺侧1 个半手指皮肤感觉5屈指肌腱、蚓状肌及滑膜囊层(1)屈指肌腱经腕管进入手掌后,分别行向各指,指浅屈肌腱附着于第2-5 指中节指骨的两侧缘;指深屈肌腱止于第2-5 指末节指骨的基底部。拇长屈肌腱止于拇指末节指骨底。( 2)蚓状肌共4 块。作
21、用: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3)滑膜囊:有2 个,即尺侧囊和桡侧囊桡侧囊 :包绕拇长屈肌腱鞘,与拇指腱鞘(滑膜鞘)相通;尺侧囊 :包绕指浅、深屈肌腱,与小指的腱滑膜鞘相通。50% 的人尺侧囊与桡侧囊相通6掌间隙层位于屈指肌腱、尺侧囊与掌骨、骨间筋膜之间,为疏松结缔组织所填充的潜在间隙。 在病理情况下可积脓。借掌中隔分为: 掌中间际和鱼际间际。 注意各间隙的境界与毗邻: 境界:前第3, 4, 5指深屈肌腱,2 ,3, 4蚓状肌及尺侧囊;后 3, 4掌骨及骨间肌筋膜;内掌内侧隔;外掌中隔并与鱼际间相邻;通向:远经2, 3, 4蚓状肌管与3, 4,5 指背相通;近与前臂屈肌后间隙(parana s
22、 space )相通。2)鱼际间隙:境界:前示指屈肌腱,第一蚓状肌,掌中隔;后拇收肌及筋膜;内掌中隔;外掌外侧隔;通向:近盲端。远经第一蚓状肌管与示指背相通;7深血管神经层:( 1)掌深弓:由桡动脉的终末支和尺动脉的深支吻合而成。分支 :拇主要动脉、三个掌心动脉。投影 :掌浅弓近侧1cm ( 2)尺神经深支:分支支配全部骨间肌,3,4 蚓状肌,拇收肌,小鱼际肌8掌骨、骨间肌、拇收肌及其筋膜层掌握手掌骨筋膜鞘及其内容。手掌骨筋膜鞘:从掌腱膜外侧缘发出一纤维隔,经鱼际肌和示指屈肌腱之间向深层伸入,附于第1 掌骨,称为掌外侧肌间隔。从掌腱膜内侧缘发出掌内侧肌间隔,经小鱼际和小指屈肌腱之间伸入,附于第
23、5 掌骨。这样,手掌形成了3 个骨筋膜鞘外侧鞘 :又名鱼际鞘,由鱼际筋膜、掌外侧肌间隔和第1 掌骨围成。内含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以及至拇指的血管、神经等。中间鞘 :又称掌中间隔,由掌腱膜、掌内、外侧肌间隔,骨间掌侧筋膜及拇收肌筋膜共同围成。其内有指浅、深屈肌腱、蚓状肌、屈肌总腱鞘、掌浅弓、指血管和神经等。内侧鞘 :又名小鱼际鞘,由小鱼际筋膜、掌内侧肌间隔和第5 掌骨围成。其内有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和至小指的血管、神经等。Palmar aponneurosis掌腱膜: 掌腱膜是手掌深筋膜浅层的中央部分,呈尖端朝向近侧的三角形,厚而坚韧,由纵、横纤维构成,
24、为腱性组织。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3 页 - - - - - - - - - 尖端经屈肌支持带前面与掌长肌腱相续;远端分为4 束行向第2 5 指。在指蹼深面围成3 个指蹼间隙是手指血管、神经出入的门户。掌腱膜可协助屈指。Carpal canal腕管:位于腕掌侧,由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屈肌腱(4 条) ,指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及正中神经通过。Midpalmar space掌中间隙 :掌中间隙位于掌中间鞘的内侧半,前界为
25、第 35 指的屈肌腱、 屈肌总腱鞘及第24蚓状肌, 后界是骨间掌侧筋膜,外侧以掌中隔与鱼际间隙为界,内侧是掌内侧间隔,近侧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远侧经蚓状肌管达指蹼间隙,并与指背相交通。Superficial palmar arch掌浅弓 :掌浅弓由尺动脉末端和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其位于掌腱膜和指屈肌腱、蚓状肌之间,约与拇指掌指关节同高。其主要分支指掌侧总动脉和小指掌尺侧动脉至手指。掌浅弓和掌深弓之间有吻合。Deep palmar arch掌深弓:掌深弓由桡动脉末端和尺动脉掌深支组成,位于指屈肌腱和掌骨及骨间肌之间,其分支为三条掌心动脉,至掌指关节附近汇入相应指掌侧总动脉。弓的凸缘在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2022年局部解剖学重点第二部分 2022 局部 解剖学 重点 第二 部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