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 .pdf
《2022年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 .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学生观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它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旧式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二)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1)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需要;(2)机器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
2、了可能和条件。(三)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机器大工业生产所提供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充分地实现。只有消灭剥削, 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全体劳动者提供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才能使他们全面发展。(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也就是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三、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提法与全面发展教育并不矛盾,从本质上讲,二者是一致的。 (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3、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落实和深化。第二节 学生观概述一、学生概述(一)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1)依据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和被领导者。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2)表现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具有愿意接受教育的心理倾向;服从教师的指导,接受教师的帮助,期待从教师那里汲取营养,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依据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因此,学
4、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2)表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独立性; 选择性; 调控性; 创造性; 自我意识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 其中,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包括四层含义:(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3)学生具有发展的需要; (4)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观坏的需要。(二)学生是全面发展的实践主体学生是
5、全面发展的实践主体,首先因为他是哲学意义上的独立的个人的存在,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次,从内因、外因来看,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首先就要确立“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明确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根据青少年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适时而教,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能违背其发展规律, 揠苗助长; 把学生当作一个真正的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其潜能的开发。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概述(一)学生观的概念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
6、和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二)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将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表述为:主体性学生观、发展性学生观、完整性学生观、个性化学生观。1.学生是主体性的人主体性学生观是目前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教育实践中倡导、推广的核心学生观,有人称为“现代科学学生观”。主体性学生观区别于传统学生观-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而教育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实质上是教育进步的标志。因此,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首先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律,也是现代科学学生观首先要确立的基本观点。2.学生是发展性的人我们的教育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创造各种有
7、利条件,把学生存在的多种潜能变成现实。 教师绝不能依据学生的一时表现来断言学生有没有发展的可能,而应该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可供和挖掘和开发的资源和潜能,应该看到学生的未完成性,并给学生创造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机会。3.学生是完整性的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真正功能在于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有人格的完善、灵感的启迪、情感的交融, 从而让生命得到生命多层次的满足和体验。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寻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最大限度地追求灵与肉、感性与理性的高度发展与和谐统一,从而使学生获得作为人的全部规定性。“完人”虽可能永远只是理想,但这种必要的追求却不应终止,这显示出教育的
8、永无止境性。“ “完人” 是一种没有句号的历史进程,一种乐观的有待展开的教育境界”。4.学生是个性化的人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丰富的差异性,并拒绝运用同一标准来评价学生,力图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充满个性魅力的生命体。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尊重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教学,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以形成独立的个性。(三)“以人为本”的内涵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
9、所谓“以人为本” ,其基本含义简要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 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是一个关系概念。人主要处在四种基本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组织的关系。 (1)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即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循环能力;(2)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既使社会成果惠
10、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3)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就是强调公正,不断实现人们之间的和谐发展,既要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也要尊重精英群体的能力和贡献,为他们进一步创业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4)在人和组织的关系上, 就是各级组织既要注重解放人和开发人,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与舞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又要努力做到使人们各得其所。(四)“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规律,这是经过现代科学和教
11、育实践证实的。认识并遵循这些规律,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包括: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 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即年龄特征。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
12、行。如果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孩子同成年人一样地听报告、搞活动、开批判会,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这就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 可通过其它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其次, 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 2022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学生 内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