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本体论思维方式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产 .pdf
《2022年本体论思维方式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产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本体论思维方式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产 .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1卷第2期V ol.21N o.2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 GuangxiUniversity(Ph 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1999年4月A p r.1999本体论思维方式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产生吕有云(讲师 ,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南宁市 ,530004)【摘要】 从某种先在的“本体”出发 , 以某种先定的本质来理解和解释现实事物,是本体论哲学的基本观念。 这与传统的演绎逻辑注重从“第一性”的前提条件出发 ,再运用演绎法推论出具体的知识是相辅相成、 互相支撑的 。 西方认识理论从最初的朴素的反映论到先验论的发展, 正是与本体
2、论思维方式及先验的演绎逻辑的确立紧密相联的,是它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 本体论演绎逻辑反映论先验论【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B1从古希腊到近代19 世纪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本体论一直是传统哲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 , 可以说传统哲学就是以本体论为基本理论形态的哲学,认识论 、 伦理学等无不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上, 按照它的思维方式和基本原理引伸出来的。 西方认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到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转折,这一变化正是与本体理论及其思维方式的确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试图对此作出探讨。本体论这种理论形式, 是传统哲学用以理解和把握世界及其事物的一种特有方式,也是对于对象世
3、界的一种解释原则。 这种理论的基本观念就是,我们的感官所接触到的对象并非存在本身 ,隐藏在现象后面的作为它的基础的超感官的对象才是真正的存在。 哲学的任务是要排除现象的纷扰, “钻到事实后面去” ,把握那真实的存在,揭示这一隐秘世界所隐藏着的秘密 ,从而找到开启世界之谜的钥匙。应该说 ,本体论是对古代的朴素实在论的超越。 朴素实在论从人们生活中的直观信念出发 ,认为通过感官所经验到的事物就是实在的事物,观念与事物具有同一性,人有一个什么样的观念 ,在外部世界就有一个什么样的事物与它对应。 按照这种朴素的观念,人们从不怀疑外部世界的存在,也不怀疑这个世界是完全能够被人认识的,而且相信世界就像人对
4、它所经验到的那种样子存在着。本体论哲学不满足于这种认识上的朴素性和直观性,试图超越当下经验事实的认知,去发现隐藏在事物背后的“本体”。人们从运用感官知觉所认识到的对象中很快就发现, 在这类对象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性质,感官对象都处于不断的流动变化之中, 变动即意味着它们并非实在的事物,人们既可以把它们看作存在而又可以同时看作不存在。 正如柏拉图所说:7收稿日期:19980906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特
5、殊的事物永远具有着相反的特性: 美的事物在某些方面也是丑的; 正义的事物在某些方面也是不正义的 ,等等。 一切个别的可感觉对象,都具有这种矛盾的性质;所以它们都介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 所以就适于作为意见的对象, 而非知识的对象” 。同时, 感官事物都是相对于感官的关系而存在的,在不同的感官关系中,事物的性质可以是各不相同的。 对此苏格拉底曾谈到 ,当他健康的时候他觉得酒很甜,但是当他有病的时候他就觉得酒很酸。 这就是知觉者的变化造成了知觉上的变化。 由此可见 ,感官所接触的世界,即具体事物的世界是不真实的 、飘忽无常的世界, 是暂时的 、相对的和有缺陷的。因为它结合了这此矛盾的性质:“我们既踏
6、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流, 我们既存在又不存在。 ”相反 ,在各种美的事物背后的美本身 , 各种正义的行为背后的正义本身, 等等 , 则并不随具体的事物或行为的变化而变化, 它的意义就不是这种或那种美的东西, 不是这样或那样的正义的行为,而是某种普遍的美和正义。 这种一般的美 、 正义本身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是永恒的 、 绝对的和完美的 。 一般性的美 、 正义本身是真实的, 而具体的美的事物、 某个具体的正义行为仅仅只是现象。 如果说世界上有着关于某些确定的存在的事物的知识的话,那么它必定属于那绝对永恒与不变的超感觉的世界的 。在这两个对立世界的关系中,感官所及的世界是现象、 摹本 ,是相对性
7、的变体 ;而超感觉的永恒世界是实在、本质, 是绝对性的本体 。现实世界只不过是本体世界的展开和实现, 现实的具体事物之所以表现为如此这般,其根源不在于它自身,而在于它背后的本体。 因而传统本体论哲学认为“事物的存在预先被规定和包含于本体的本质之中,要认识事物的存在必须首先去把握那个规定着它的本质的本体。本体决定着存在, 本体也创造了事物。因而要理解事物 , 首先必须把握它的先在的本质”。对于一个真正“爱智慧”的人来说 , 把握到经验对象背后的“本体”, 才是对“真理的洞见” , 相反 ,如果停留在感觉经验的层面上,则犹如处于一个模糊朦胧的世界, 只能是“混乱的感官知觉的洞见” 。 苏格拉底那著
8、名的“洞穴比喻”尤其强调了这一点。按照上述本体论思维方式,传统哲学在试图对整个世界的面貌作出理解和说明时,总是从某种先定的本性去演绎和推论关于世界及其事物的各种属性,它最看重的是关于世界及其事物的“第一原理” 。也就是说 , 它总是从关于世界及其事物的最普遍最一般的原理出发, 依照一种先验的演绎模式来“合乎逻辑地”推导出关于世界的一整套知识。 人们相信 ,只要确立了“第一原理” , 其它的一切只不过是这个原理的展开和实现。这种演绎的逻辑在苏格拉底那里已经初露端倪,经过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已发展成为成熟的逻辑方法体系,这就是先验的演绎逻辑 。我们在苏格拉底与其它人的对话中看到, 一些对话者在给一个
9、概念下定义时, 都犯了一个在苏格拉底看来是简单而又共同的错误,他们不是在寻求定义而仅仅是在举例,而举例始终停留在特殊的事物上面, 这样做恰恰就不可能获得关于事物的本性的知识。这些人就无异于“洞穴中的囚犯”, 只有“意见”而无知识。苏格拉底成功地在逻辑上阐明了定义的方法和原则 ,那就是要给一个概念下定义,须将这个概念归结到另一个更普遍更一般的概念(即邻近的类属)之中,再加上被定义概念的特殊性标记(即种差 )。 这个原则后来经过亚里士多德的发展 ,成了传统本体论及其认识理论的一条普遍原则,即要认识和理解一个事物的本质 ,必须从该事物所隶属的更一般的东西中去寻找有效性的根据。 换言之 ,科学的论证只
10、能是基于从一般到特殊的推论。 科学的知识应该是借助于以三段论式为主要形式的论证获得的 , “论证的知识的前提, 就必须是真的 、第一性的 、直接的 、比结论更为我们所认识的、先8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 - - - - - - - - - 于结论的 ,而且结论是像果之与因那样与前提发生联系的”。亚里士多德在这里强调的是推理的前提的真实性、 自明性、 第一性和优先权,前提必须是结论的原因,就像几何学上的公理一样 , 是学生学习几何学知识必须首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本体论思维方式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产 2022 本体论 思维 方式 唯心主义 先验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