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 .pdf
《2022年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 .pdf(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第一单元:行星地球(地球运动规律)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人类认识的宇宙1宇宙的概念: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的时间和的空间的结合。3. 宇宙的特性( 1)物质性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 基本天体: 恒星和星云质量、体积都很大其它天体: 行星 、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人造天体(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2)运动性天体系统概念:距离较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按由小 ( 低)到大 ( 高) 的排列,有以下4 个层次太阳系概况: 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
2、行体、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1地球的普通性:就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而言,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2)八大行星的公转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2. 地球的特殊性存在高级生命(1)外部环境: 太阳是单颗、 中年恒星, 太阳光稳定; 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稳定、安全。(2)自身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昼夜更
3、替周期短适宜的温度(平均温度15) ;体积、质量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氮和氧为主);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使水汽凝结,形成原始海洋液态的水。C、H、O、N等元素生命体的基本物质组成;其次,地球具有磁场,也是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臭氧防止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大气防止陨石对地球的撞击等都是地球生命诞生的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辐射: 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光热(按波长分可见光、红外区、紫外区)。2. 太阳辐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即太阳通过质量的损耗而放出光和热。3.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
4、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产生水能、风能(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能干燥器等。另一部分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煤、石油等化石燃料。4. 世界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就全年总量看,太阳辐射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 太阳辐射强弱及日照时数的影响因素: 纬度低、 太阳高度角大、 日照长、 晴天多、海拔高的地方太阳辐射强;反之。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38 页 - -
5、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6. 典型地区太阳辐射强弱分析:世界太阳辐射最强地区撒哈拉沙漠地区。成因:地处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沙漠地区少云雨,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我国太阳辐射最强地区:青藏高原(拉萨有“日光城”之称)。成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多;晴天多,阴天少,日照时间长。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辐射也较强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水汽少,晴天多,夏季白昼长。我国太阳辐射最少地区:四川盆地(重庆市有“雾都”之称) 、其次是 云贵高原 。成因:盆地地形,周围高山环绕、地形封闭,阴天雾日多,晴天少,照
6、时间短,对太阳辐射削弱多。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结构和太阳活动(1)太阳的外部结构光球、色球、日冕(2)太阳活动的形式黑子(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日珥和耀斑、太阳风(3)太阳活动周期性:11 年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影响气候(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 ;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次数增多;除此以外,太阳活动对生物活动(树木年轮相关性)也会产生影响,太阳风会损坏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空间飞行器,危及仪器和宇航员的安全,危害人体健康。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一.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 自转与公转特征
7、的比较自转公转绕转中心轨道为赤道; 绕地轴旋转,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2326的夹角轨道为黄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所处位置有近日点(1 月初)和远日点(7 月初)之分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恒星日: 23 时 56 分 4 秒太阳日: 24 小时回归年: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恒星年: 365日 6 时 9 分 10 秒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都相等,均为15小时;线速度赤道最大,越往两极越小, 极点无速度平均角速度 1日;平均线速度 30 千米秒, 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意义昼夜更替
8、、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2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分布规律(1)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确定:赤道 1670KM/h,30 1447 KM/h ,60 837 KM/h(赤道的一半) ;(2)地球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均是在近日点(1 月初)最快,远日点(7 月初)最慢。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38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3. 地球公转轨道图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的判读(1)地球公转轨道图
9、的读图关键:自转和公转要一致,逆时针转为北极上空的俯视图,顺时针转为南极上空的俯视图太阳直射位置所在半球确定二至日,然后根据公转方向确定二分日。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2)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的读图关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会根据直射点每移动1大约需要4 天,计算任何一天直射点的大致位置。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23262. 几种数据间的关系(1) 黄赤交角回归线度数1/2 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1/2 热带范围极昼(夜)最大纬度跨度范围晨昏线与地轴最大夹角南北寒带范围。(2) 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
10、余。(3) 出现极昼或极夜的最低纬度90直射点纬度3.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 1 个回归年( 365d5h4846 秒) )4. 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则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就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赤道为热带,其余为南北温带,没有寒带;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更替现象,全球各地的气候没有季节变化,也不会形成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昼夜平分,无极昼、极夜现象;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变化范围、太阳直射点移动的速度、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变化范围、热带和寒带的面积、极昼和极夜的变化范围、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成正相关;黄赤交角的
11、大小与温带的面积成负相关;四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1. 产生原因: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方向: 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北右南左。作用: 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不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2. 偏移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3. 判定方法 ( 左右手法则 ) :北半球用右手表示,南半球用左手表示,掌心向上,四指代表物体原来的运动方向,大拇指指向即为物体运动的偏向4. 对地理环境影响:北(南)半球河流右(左)岸侵蚀现象:河道右(左)岸侵蚀,左(右)岸泥沙堆积。如长江下游南岸冲刷明显,北岸沉积明显,崇明岛逐渐与北岸接近;(二)时间计算:1. 地方时换算(1)概
12、念: 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2)换算原理: 地球自转速度:15/ 小时、 4 分钟 /度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38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地球自转方向:越往东时间越早(点数越大),即东加西减(3)计算方法: 数轴法(4)计算步骤:定时: 确定已知地方和未知地方在数轴上的位置。定向: 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根据地球自转进行东加西减。定差: 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转化
13、为时差。A. 计算经度差的方法:同为东经或西经,两地经度数相减;分为东西经,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记忆:异加同减)B. 经度差换算时差的方法:根据地球自转速度:15/ 小时、 4 分钟 / 度进行换算。定值: 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2. 时区和区时(1)时区的划分:全球 24 个时区,隔15一个时区。时区的计算方法:某所在时区的序号该地经度15商余教。若余数小于7.5 ,则商数即为所求时区的序号;若余数大于7.5 ,则所求时区序号为商数加1。( 注: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方法:某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号 *15 ( 注: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
14、为西经度) 。某时区经度范围的计算方法:某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7.5 (2)区时: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称为该时区的区时。相邻时区的时差为1 小时;从东 12 区向东进入西12区,日期减一天,从西12 区向西进入东12 区,日期加一天。(3)区时计算: 数轴法(4)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3. 日期变更和不同日期范围的确定(1)自然日界线与日期变更自然日界线( 0 时经线 )人为日界线( 180经线,即国际日界线,简称日界线)位置位置不断变化位置固定不变钟点钟点固定,为0 时钟点不固定日期变换自西向东过 0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 自东向西过0 时所在经线日期要
15、减一天。人为日界线的西侧是东12 区,东侧是西12 区,自西向东过日界线(即由东12 区进入西12 区) ,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即由西12 区进人东 12 区) ,日期要加一天。(2)日期换算“今天”和“昨天”范围的确定步骤:画极点俯视图,0、 180经线及地球自转方向;标明已知点的位置和时间;找 0 时经线的位置(根据已知经线(或时区)的地方时(或区时)进行计算) ;确定今天和昨天的范围(从0 点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之间的经度范围为新的一天(今天),其余范围为旧的一天(昨天) ;确定日期的比例(简便算法:180经线的时间点数即就是今天范围的小时数)。4. 日出、日落时刻与昼长
16、、夜长的关系:日出时刻 12- 昼长 /2 夜长 /2 日落时刻 12+昼长 / 2 24- 夜长 /2 昼长昼弧经度数/15 (12 日出时间 ) 2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38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日落时间 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4 2 日出时间夜长夜弧经度数/15 ( 日出时间 0) 2(24 日落时间 )224(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注意: A.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B.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
17、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 夜长 ) 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昼长 )相等。例如, 40N 的昼长等于 40S 的夜长。C.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长和或夜长和为24 小时(三)昼夜交替1. 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的区别:(1) 昼夜现象 由“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所决定。(2) 昼夜更替 由地球自转而产生。(3) 昼夜长短变化 由地球公转而产生。 2. 昼夜更替周期:24 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3. 昼夜分界线晨昏线(圈)的判断方法自转法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
18、时的是晨线,为18 时的是昏线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是晨线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变化规律:(1)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另一半球相反。(2) 太阳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变长、夜变短,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另一半球相反。(3) 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为 0 小时);纬度越高, 昼夜变化幅度越大;极圈到极点昼夜长短变化最大,为24 小时;(4) 二分日各地昼夜平分,二至日昼除赤道外昼夜长短差值最大,在一年中,越接近二分日,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小;越接近二至日,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5) 直射
19、点所在半球有极昼,另一半球有极夜;(二)正午太阳高度1. 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方向递减。 2. 计算: H90两点纬度差。 (即太阳直射点和所求点:如果两点在同一半球用减法;如果两点不在同一半球用加法)(三)四季更替的划分“四立”划分法立春(2 月 4 日或 5 日) 、立夏( 5 月 5 日或 6 日) 、立秋( 8 月 7 日或 8 日) 、立冬( 11 月7 日或 8 日)分别作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20、- 第 5 页,共 38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四)五带划分回归线和极圈(五)太阳光照图及其判读1. 各种光照图类型地球公转图太阳直射点运动图侧视图俯视图3. 日照图的解题关键三线、三点光照图的重要的点 (球心、极点、太阳直射点)、线(线:回归线、赤道、极圈、地轴、经线 ( 尤其是 0和 180) 、晨昏线、太阳光线( 尤其是直射点的太阳光线) ) 、面(黄道平面、赤道平面)明确光照图上点、线、面的几何关系A. 地轴、直射点太阳光线一定通过球心;B. 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即为黄道平面,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呈2326的夹角;C.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
21、直;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D.太阳光线与晨昏线相互垂直;E. 晨昏线与各纬线关系、晨昏线与各经线关系;三线:晨昏线、极昼极夜的最低纬线、0 时和 12 时经线;三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昏圈与极昼极夜纬圈的切点、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1. 划分依据地震波(1) 地震波特征纵波( P 波) :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传播;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最慢。横波(S波) :传播速度慢, 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 地震波的变化特点:A为 横波 (s) , B为纵波 (p) 根据波速大小;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22、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38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A横波和 B 纵波在 0-17 千米波速变化不大说明0-17 千米范围内物质均一;A横波和 B 纵波在约 17 千米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说明在该层物质变化明显;A横波和 B 纵波在 17-2900 千米范围内波速持续增加说明0-17 千米范围内物质均一;A横波和 B 纵波在 2900 千米处, A横波完全消失, B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说明在该层物质变化明显,物质由液态构成;2. 不连续界面: 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
23、叫做不连续面(又叫界面)。界面深度 /千米地震波波速变化分界意义莫霍面平均:17;陆地:33;海洋: 6;P波和 S波的传播速度都突然增加;地壳与地幔古登堡面2900 P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S 波完全消失;地幔与地核3. 地壳和岩石圈范围的差别:地壳: 从地表至莫霍界面。岩石圈: 从地表至软流层,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还包括上地幔顶部。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1.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裹地球的气体层,厚度为2000-3000 千米,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2. 水圈: 地球表层各种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生物水。3.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
24、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非生物和生存环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最活跃的圈层。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根本热源太阳辐射(短波辐射)2. 大气的受热过程:3.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形式吸收、反射、散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CO2吸收红外线, O3吸收紫外线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和较大的尘埃能把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云反射最强。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对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易被散射(2)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影响因素:太阳高度、海拔、天气状
25、况(云量、尘埃); (3)大气的削弱作用随时间、纬度而变化:随时间变化: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得越少,辐射作用越强;反之,被大气削弱得越多,辐射作用越弱,见图1。随纬度变化: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得越少,辐射作用越强;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越多,辐射作用越弱。受热过程具体过程热量来源太 阳 暖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大 地 暖大气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大 气 还大地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返还给地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 2022 新人 高中地理 必修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