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符号互动论 .pdf
《2022年符号互动论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符号互动论 .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符号互动理论一、符号互动理论简介符号互动论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的视野。互动被视为分析单位。互动论是一种反实证的主观社会学, 贯穿主观主义原则,强调个人的主观理解,认为社会结构是许许多多的个人理解与行动的结果,社会过程是人把主观的意义赋予客体并作出反应的过程。互动论同时是一种微观社会学。社会由互动的个人组成,他们的行为不只是反应,而且还是领悟、 解释、行动与创造。社会环境不是某种外在的静止的东西,它一直在影响着和塑造着我们, 但这本质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为环境正是互动的产物。人有内心生活, 同时又是一个自我, 自我是社会互动过程的一个方面。互动过程首先是符号互动的过程,符号被行动者赋予了意义。这种
2、我们与他人共享的意义,关于社会世界的定义以及对现实的感知与反应,均产生于互动过程中。布鲁默说:符号互动一词是与人们之间发生的互动的独特性质有关系。这种独特性在于,人们解释或定义彼此的行为而非单纯对它人的行为作出反应。这样,人类的互动是以符号的使用、 解释、或对彼此行为的意义的确定为中介的。这种中介等于是在人们行为的刺激与反应之间插入一个解释过程。二、符号互动理论的理论背景(一)威廉詹姆斯对习惯、自我与社会我的研究詹( 1842-1910)认为习惯在人类行为中具有重大作用,他研究了本能是怎样被习惯所取代的。所谓习惯是指通过经验学习到的和被经验修正了的行为。他认为习惯的基础是记忆,通过记忆人类可以
3、将过去发生过的行为从心中唤起。在记忆的基础上重复这一行为,这就意味着此种行为已不再是无目的的了,这时,本能便消失了。因此,本能既可以改变又可以发展,也有很多会逐渐消失。詹认为在人类的行为由以生物因素为基础转向以社会因素为基础的过程中,习惯起了重要作用。在对于 “ 意识 ” 的探讨中,研究了由意识中产生出的“ 自我 ” 。“ 自我 ” 这个概念意味着承认人类可以而且也正在发展着他们对待他们自己的态度和关于他们自己的感觉,意味着承认他们自己也是可以观察的对象,就好比人类观察一个外部的客体。正如人们可以向他人和周围的世界发出信号,可以对这些客体有感觉和反应一样,他们也可以对他们自己做出反应。人能够符
4、号化自我,形成自我感觉和自我态度,并构成对自身的反应。詹将 “ 自我 ” 划分为三类:物质我(人类存在和认同的物质客体,一个人的身体、衣着、房子及家庭,他所拥有的东西,特别是那些通过其工作所获得的东西);社会我(由于同他人交往而形成的个体的自我感觉)与精神我(心理的能力与爱好)。他的社会我概念认为,人们关于自我的感知源于同他人的互动。第一,在社会我中,自我来自他人的经验,是他人给予的。“ 一个人具有多种社会我。有多少个认识他并对他持有一定看法的人, 这个人就有多少个社会我。”第二, 詹将社会我看成是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派生物, 这样就可以通过多方面的社会关系来认识自我的多重特征。第三, 詹认为人
5、类本能地追求得到社会上他人的承认,他们总是据此来衡量自我的价值。当然这种衡量并不是简单的、客观的、分毫不差地反映他人的观点。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 (二)杜威的社会互动思想由于米德与约翰 杜威有着长期的交往,杜威的实用主义与思维的思想也深深影响着米德。杜威的实用主义强调人类适应环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人类不断地 试图掌握 周围环境,人类的特性就是在这种与生存条件相适应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于思维, 杜
6、威认为这是人类最重要的特性。心智并不是一种结构,而是人努力去适应环境的一个过程 ,而且还是一种唯一能促使人类去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 。杜威关于心智的概念,对米德的理论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三、早期代表人物及思想(一)库利的“镜中我”思想“ 镜中我 ” 就是以他人的看法为镜子而认识自己,也即想像他自己是如何出现在他人的意识中的。 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应,人们总是在想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自我的观念。这种自我感觉决定于对想像的他人的意识的态度。“ 镜中我 ” 概念形成有三个阶段:1、对别人眼里自己形象的想象,我们想象我们在别人面前的
7、形象,就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2、对他人对这形象的判断的想象,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3、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例如骄傲或耻辱等,这是自我反应的阶段。(二)托马斯的“情境定义”思想托马斯认为, 社会学的任务是分析人们在互动中相互调适的过程中出现的社会行为。人们相互调适的过程是由情境造成的,是个人或群体对所处客观环境的反应。情境定义居于客观环境与行为反应之间,属于主观活动, 但这种主观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却是客观的。根据托马斯的观点, 人们的情境定义一经确定,相应的客观行为也就随之产生,尤其是一种定义得到社会成员某种程度的认可,或成为社会共同定义后,情况
8、更是如此。“ 情境定义 ” 的过程事实上是人类 “ 给予意义 ” 的过程,也即“ 符号 ” 过程。当然, 托马斯认为, 必须将情境本身和情境定义结合起来说明人们的行为,失去任何一方都是不全面的。托马斯强调情境定义的重要性,说它是所有行为的先导,个人的人格和人生观都产生于它。例如, 人们总是从小就在群体中生活,而社会群体对于它所遇到的各种情景通常已经有了定义, 并有了一些以这些定义为基础的行为规范。儿童不可能单独创造出关于各种情景的定义,他们必须学习所在群体的各项情境定义,以利于互动顺利进行。补充:托夫勒认为:任何一种情境都可以用五个组成部分来加以分析,它们包括 “ 物品” 由天然或人造物体构成
9、的物质背景;“ 场合 ” 行动发生的舞台或地点;一批角色,这就是人; 社会组织系统的场所;概念和信息的来龙去脉。“ 情境 ” 它几乎涉及到与人发生关系的整个外部环境或外部世界。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 (三)米徳的符号互动思想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集中表现在心灵、 自我与社会一书中。其符号互动理论是以两个假设 为前提:第一,人类在生理上的脆弱迫使他们在群体中互相合作,以求生存;第二,存在于有机体内部或有机体之间
10、的有利于合作因而最终也有利于生存与适应的行为将被保存下来。由此,人的心理、自我、社会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才能产生,它们都具有社会的意义。1.方法体系社会行为主义贯穿于米德整个符号互动理论的是他社会行为主义的立场。他的社会行为主义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行为主义的。 表现在他接受了广义的行为主义的研究取向 通过对行动的研究来探讨经验。 但米德认为华生的行为主义关注的只是对外显的可观察的动作的研究,而外显的可观察的动作并不是动作的全部,身体内部发生的一切也是动作的组成部分。因此, 米德认为研究动作不仅要关注可观察的动作,还应从动作的观点来看待意识本身。其次是社会行为主义的。米德认为思维和意识是在行
11、动中产生的。米德强调要从能动的、进行中的社会过程以及作为其组成成分的社会动作出发,亦从社会的观点、至少从社会秩序所必需的交往的观点出发来论述经验。2.心灵论遵循社会行为主义心理学将社会动作置于研究的核心位置的逻辑,米德在论述心灵(mind)时,引入了一个概念 姿态 (geture),认为作为社会动作的开始阶段的姿态在心灵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与动物一样具有使用姿态进行沟通的能力,姿态的沟通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沟通形式,但是人类并不只限于这种形式的沟通,人类能够把他人的观点自觉地反映到自己的行为上来。一种姿态, 如果在表现这种姿态者的身上和在这种姿态所针对者身上能够引起同样的反
12、应,就是一种有意义的姿态。姿态的意义就是这种共同的反应, 这种共有的意义的出现使符号沟通成为可能。在米德看来, 人类象征符号沟通的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他们不只限于使用身体姿势(无声姿态),而且使用语词(有声姿态) 有共同的或标准化意义的语音符号,但 “ 有声姿态尤为重要,因为它作用于以同样方式作用于他人的人。” 由此,有声姿态就成了有意义的、表意的(有意识的 )符号,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心灵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呢?米德认为,心智能力产生于婴儿期,婴儿最初拥有无意识的、毫无选择的姿态,经过筛选过程, 婴儿能够在关系到自己生存的个体那里学到能带来赞扬的姿态, 在这一选择的过程中,心智能力也由之诞生。这种
13、对有利于适应环境的姿态的选择,使得婴儿和其周围环境中的其他成员对姿态逐渐趋于一致的理解,并以此作为与成员之间产生互动的中介。米德称这种表达相同涵义的姿态为常规姿态。米德还指出, 当个体具有了运用姿态, 并且用相同的意义来解释姿态的能力时,就标志着心智、 自我和社会的巨大发展。由此, 米德认为如果一个有机体发展了理解常规姿态的能力;运用这一姿态去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想象演习各种行动方案的能力,那么这一有机体就具有“ 心智 ” 。心灵的特征, 即人类的反思智能或思维,是在内部使用符号,特别是使用语言符号的过程中产生的。 思维就是看不见的符号操纵过程,它使得人类能有目的地控制和组织自身的行动。思维与
14、姿态的关系表现为,思维本质上就是外部的姿态会话在我们经验中的内化这种内化了的姿态即为有意义的符号;思想的出现亦正产生于有意义姿态即符号的普遍化。可见, 心灵是个体在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与运用符号并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既是社会客体向主观领域过渡的内化过程,也是大脑赋意义于客体的外化过程。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 3.自我论米德指出, 人能够像对待客体一样用符号标示自己。自我概念是由个体在动态的
15、社会关系中,或是在一种有组织的共同体中所处的一定地位上产生的自我意识构成的。米德认为,自我形成于人自孩提时就具有的一种角色扮演的能力,这种能力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而人的意识和自我就产生于这一过程。自我的发展可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首先是嬉戏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在于嬉戏的形式是缺乏外部社会组织的,例如捉迷藏、抓坏蛋、空中接包等等,因此儿童的自我概念中也缺乏稳定的内部组织。其次是游戏阶段,这一阶段的最大特征是游戏具有更高层次的社会组织,儿童可以同时担任好几个角色, 并把他们融合成一个整体。同时儿童具有从整体活动的角度而非个人的角度将自己与群体联系在一起,并遵循游戏的规则与约定。随着儿童能够按照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符号互动论 2022 符号 互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