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参考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参考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参考 .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无效吸氧(一)发生原因1、中心供氧站或氧气瓶气压低,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2、吸氧管扭曲、堵塞、脱落。3、吸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4、气管切开病人采用鼻导管(鼻塞)吸氧,氧气从套管溢出,未能有效进入气管及肺。5、气道内分泌物过多,而未及时吸出,导致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二)临床表现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三)预防及处理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
2、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4、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病人是否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是否变慢、呼吸是否平稳、发绀有无消失等。并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二、气道黏膜干燥(一)发生原因1、氧气
3、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尤其是病人发热、呼吸急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 速或张口呼吸,导致体内水分蒸发过多,加重气道黏膜干燥。2、吸氧流量过大,氧浓度60% (二)临床表现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有鼻衄或痰中带血。(三)预防及处理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发热病人,及时做好对症处理。对有张口呼吸习惯的病人, 做好解释工作, 争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
4、吸, 利用鼻前庭黏膜对空气有加温加湿的功能,减轻气道黏膜干燥的发生。 对病情严重者, 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2、根据病人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 ,中度缺氧24L/min ,重度缺氧 46L/min ,小儿 12L/min 。吸氧浓度控制在45% 以下。3、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黏膜干燥。4、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器可随时调节雾量的大小,并能对药液温和加热。三、氧中毒(一)发生原因氧治疗中发生氧中毒临床上极为少见。一般认为在安全的 “压力时程” 阈限内是不会发生氧中毒的, 但患者在疲劳、 健康水平下降、 精神紧张等情况下对氧过敏或耐力下降时
5、可发生。吸氧持续时间超过24 小时、氧浓度高于60% ,高浓度氧进入人体后产生的过氧化氢、过氧化物基、羟基和单一态激发氧,能导致细胞酶失活和核酸损害,从而使细胞死亡。 这种损伤最常作用于肺血管细胞,早期毛细血管内膜受损, 血浆渗入间质和肺泡中引起肺水肿,最后导致肺实质的改变。(二)临床表现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氧中毒的特点是肺实质改变,如肺泡壁增厚、出血。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6 小时后,病人即可有胸骨后灼热感、咳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胸痛;吸氧 24 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14 天后可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有时可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三)预防与处理名
6、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 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 45%。根据氧疗情况,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浓度和时间,避免长时间高流量吸氧。3、对氧疗病人做好健康教育, 告诫病人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节氧流量。4、吸氧过程中,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一旦发现病人出现氧中毒,立即降低吸氧流量,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四、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仅见于新生儿,
7、 以早产儿多见。 是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其特征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纤维增殖以及由此产生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一)发生原因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长时间高浓度氧气吸入会引起此并发症。(二)临床表现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临床上可造成视网膜变性、脱离、继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斜视、弱视,最后出现不可逆的失明。(三)预防及处理1、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小于40。2、对于曾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应定期行眼底检查。3、已发生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者,应早日行手术治疗。五、腹胀(一)发生原因1、多见于新生儿,
8、鼻导管插入过深,因新生儿上呼吸道相对较短,易误入食道。2、全麻术后患者咽腔收缩、会厌活动度、食道入口括约肌松弛,舌体后移,咽腔因插管而水肿, 使气体排出不畅, 咽部成为一个气体正压区。 此时氧气的吸入流量大,正压更加明显,迫使气体进入消化道。(二)临床表现缺氧症状加重。病人烦躁、腹胀明显,腹壁张力大,呼吸急促表浅,胸式呼吸减弱,口唇青紫,脉搏细速,呈急性表现,严重者危及生命。(三)预防及处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参考 2022 氧气 吸入 技术 操作 并发症 预防 处理 参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