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装配工艺通用要求终版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装配工艺通用要求终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装配工艺通用要求终版 .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通用装配工艺及要求1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1.1 研究和熟悉装配图的技术条件,了解产品的结构和零件作用,以及相连接关系。1.2 确定装配的方法、程序和所需的工具。1.3 配装前搬运时,必须在两件之间垫上毛布或纸板,防止划伤。镀件必须放在毛布或纸板上,卸车时要轻拿轻放, 严禁将工件直接置于地面上。 对所搬运过程的各类物品必须安全、文明操作,轻拿轻放,防止磕碰现象的发生。1.4 零件装配前和部装完成后,都必须彻底打扫,绝不允许有油污、脏物和铁屑存在,并应倒去棱边和毛刺。1.5 装配环境要求清洁,不得有粉尘或其它污染,零件应存放在干燥、无尘、有防护垫的场所。2 装配基本规范2.1 应打腻子和喷漆而尚未进
2、行此道工序的铸件及钣金件等,不能装配。2.2 机械装配应严格按照设计部提供的装配图纸及工艺要求进行装配,严禁私自修改作业内容或以非正常的方式更改零件。2.3 装配时,应检查零件与装配有关的形状和尺寸精度是否合格,检查有无变形、损坏等,并应注意零件上各种标记, 防止错装。装配的零件必须是质检部验收合格的零件,装配过程中若发现漏检的不合格零件,应及时上报,2.4 外购件必须先经过试验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装配。2.5 装配时,零件、工具应有专门的摆放设施,原则上零件、工具不允许摆放在机器上或直接放在地上,如果需要的话,应在摆放处铺设防护垫或地毯。2.6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切伤,不得损伤零件表面
3、,或使零件明显弯、扭、变形,零件的配合表面不得有损伤。2.7 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踏机械,如果需要踩踏作业,必须在机械上铺设防护垫或地毯,重要部件及非金属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2.8 各配钻孔应按装配图和工艺规定。相配零件的配合尺寸要准确,不得偏斜。部件装配中,钻孔和铰孔等工序完成后,应将铁屑清除干净,才能进行下道工序装配。2.9 装配 1.6 以上粗糙度的零件, 不准使用锉刀, 必要时在取得检验员的同意下,可用“零”号砂布修饰。2.10 压入平键及装卸轴承时,不得用铁锤敲打,应用木锤、铅、铝、紫铜锤或用装配工具进行装配。2.11 装配滑动零件,如花键轴和带花键孔的齿轮等,应保证能相对地灵活移
4、动。2.12 齿轮应没有啃住现象,变速机构应保证准确变位,啮合齿轮的轴向错位应按照图纸和工艺的要求,对多级齿轮应考虑全部尺寸链的正确,若工艺上无明显要求的啮合齿轮的轴向错位,应不超过下列数值:啮合齿轮轮缘宽度 20毫米时,轴向错位不得大于1 毫米啮合齿轮轮缘 20毫米时,轴向错位不得超过轮缘的5% ,且不得大于 5 毫米。2.13 高速回转轴在装成前,应进行动同轴度检验。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3 页 - - - - - - - - - 2.14
5、 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若有油路,必须畅通。2.15 各管路系统(如电器管路和冷却液管路等),应形排列整齐,不允许扭曲及损害外形美观。2.16 各种管道和密封部位, ,不得有漏油、漏水、漏气等现象。2.17 配合件和紧固件所用的螺钉、螺母、定位销等,在装配时须涂上小量机油,以便检修和拆卸。2.18 部件上各外露件如螺钉、铆钉、销钉、标牌、轴头及发蓝、电镀等件均应整齐完好,不许有损伤或字迹不清等现象,否则应予以更换,以确保外观质量。2.19 装配在同一位置的螺钉,应保证长短一致,松紧均匀。销钉头应齐平或露出部份不超过倒棱值。2.20 组件或部件装好后,必须加以防护盖罩,
6、以防止水、气、污物及其他脏东西进入内部。特别是液压件,封口拆掉后不得置于地面上,并必须用布或纸箱等盖着。2.21 试车前,应检查个部件连接的可靠性和运动的灵活性,各操纵手柄是否灵活和手柄位置是否在合适的位置;应检查箱体内和部,组件上均无铁屑及其他污物以及遗漏的零件等。试车过程中,从低速到高速逐步进行。3、常用件装配3.1 轴承的装配 工艺要点3.1.1 轴承的安装必须在干燥、清洁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安装前应仔细检查轴和外壳的配合表面、凸肩的端面、沟槽和连接表面的加工质量。所有配合连接表面必须仔细清洗并除去毛刺,铸件未加工表面必须除净型砂。3.1.2 轴承安装前应先用汽油或煤油清洗干净,干燥后使用
7、,并保证良好润滑,轴承一般采用脂润滑,也可采用油润滑。采用脂润滑时,应选用无杂质、抗氧化、防锈、极压等性能优越的润滑脂。润滑脂填充量为轴承及轴承箱容积的65%-80% ,不宜过多。带密封结构的轴承已填充好润滑脂,用户可直接使用,不可再进行清洗。3.2 滚动轴承的装配3.2.1 轴承装配前,轴承位不得有任何的污质存在。3.2.2 轴承装配时应在配合件表面涂一层润滑油,轴承无型号的一端应朝里,即靠轴肩方向。3.2.3 必须在套圈端面的圆周上施加均等的压力,将套圈压入, 不得用鎯头等工具直接敲击轴承端面,以免损伤轴承。 在过盈量较小的情况下, 可在常温下用套筒压住轴承套圈端面,用鎯头敲打套筒, 通过
8、套筒将套圈均衡地压入。套装轴承时加力的大小、 方向、位置应适当, 不应使保护架或滚动体受力,应均匀对称受力,保证端面与轴垂直。3.2.4轴承内圈端面一般应紧靠轴肩(轴卡) ,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轴承盖与垫圈或外圈的接触应均匀。3.2.5 滚动轴承装好后,相对运动件的转动应灵活、轻便,如果有卡滞现象,应检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3.2.6 轴承装配过程中,若发现孔或轴配合过松时,应检查公差;过紧时不得强行野蛮装配,都应检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3.2.7 对采用润滑脂的轴承及与之相配合的表面,装配后应注入适量的润滑脂。 对于工作温度不超过 65的轴承,可按GB491-65 钙基润
9、滑脂采用ZG-5 润滑脂;对于工作温度高于65的轴承,可按 GB492-77 钙基润滑脂采用ZN-2、ZN-3 润滑脂。3.2.8 普通轴承在正常工作时温升不应超过35,工作时的最高温度不应超过70。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 - - - - - - - - - 3.3 轴承安装后检验3.3.1 轴承安装的正确与否,对其寿命及主机精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安装不当,轴承不仅有振动,噪声大,精度低,温升递增大,而且还有被卡死烧坏的危险;反之,安装
10、得好,不仅能保证精度,寿命也会大大延长。因此,轴承安装之后,必须进行检验。3.3.2 轴承安装后,首先检验运转零件与固定零件是否相碰,润滑油能否畅通地流入轴承,密封装置与轴向紧固装置安装是否正确。3.3.3 检验方法3.3.3.1灯光法。即将电灯对准轴承和轴肩处,看漏光情况判断。如果不漏光,说明安装正确;如果沿轴肩周围均匀漏光, 说明轴承未与轴肩靠紧, 应对轴承施加压力使之靠紧; 如果有部分漏光,说明轴承安装倾斜,可用手锤、铜棒或套筒敲击轴承内圈,慢慢安正。3.3.3.2推力轴承 安装后的检验安装推力轴承时, 应检验轴圈和轴中心线的垂直度。方法是将千分表固定于箱壳端面,使表的触头顶在轴承轴圈滚
11、道上边转动轴承,边观察千分表指针, 若指针偏摆, 说明轴圈和轴中心线不垂直。箱壳孔较深时,亦可用加长的千分表头检验。推力轴承安装正确时, 其座圈能自动适应滚动体的滚动,确保滚动体位于上下圈滚道。如果装反了,不仅轴承工作不正常, 且各配合面会遭到严重磨损。由于轴圈与座圈和区别不很明显,装配中应格外小心,切勿搞错。此外,推力轴承的座圈与轴承座孔之间还应留有0.2 0.5mm的间隙,用以补偿零件加工、 安装不精确造成的误差, 当运转中轴承套圈中心偏移时,此间隙可确保其自动调整,避免碰触摩擦,使其正常运转。否则,将引起轴承剧烈损伤。4 链轮链条的装配4.1 链轮与轴的配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2 主动
12、链轮与从动链轮的轮齿几何中心平面应重合,其偏移量不得超过设计要求。 若设计未规定,一般应小于或等于两轮中心距的2。4.3 链条与链轮啮合时,工作边必须拉紧,并保证啮合平稳。4.4 链条非工作边的下垂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应按两链轮中心距1% 2% 调整。4.5 链条卡扣方向必须和运行方向相对应。5 同步带轮的装配5.1 主从动同步带轮轴必须互相平行,不许有歪斜和摆动,倾斜度误差不应超过2。5.2 当两带轮宽度相同时, 它们的端面应该位于同一平面上,两带轮轴向错位不得超过轮缘宽度的5% 。5.3 同步带装配时不得强行撬入带轮,应通过缩短两带轮中心距的方法装配,否则可能损伤同步带的抗拉层
13、。5.4 同步带张紧轮应安装在松边张紧,而且应固定两个紧固螺栓。6 气动元件的装配6.2 总进气减压阀按照箭头方向进行进出口连接,空气过滤器和油雾器的水杯和油杯必须竖直向下安装。6.3 配管前应充分吹净管内的切削粉末和灰尘。6.4 管接头是螺纹拧入的, 如果管螺纹不带螺纹胶, 则应缠绕生料带, 缠绕方向从正面看, 朝顺时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 - - - - - - - - - 针方向缠绕,不得将生料带混入阀内,生料带缠绕时,应预留1 个
14、螺牙。6.5 气管布置要整齐、 美观,尽量不要交叉布置, 转弯处应采用 90弯头,气管固定时不要使接头处受到额外的应力,否则会引起漏气。6.6 电磁阀连接时,要注意阀上各气口编号的作用:P:总进气; A:出气 1;B:出气 2;R(EA ) :与 A对应的排气; S(EB ) :与 B对应的排气。6.7 气缸装配时,活塞杆的轴线与负载移动的方向应保持一致。6.8 使用节流阀时,应注意节流阀的类型,一般而言,以阀体上标识的大箭头加以区分,大箭头指向螺纹端的为气缸使用;大箭头指向管端的为电磁阀使用。7 液压元件的装配7.1 安装前元件进行质量检查,所有元件在安装前不得拆封。7.2 安装前应将自动控
15、制仪表(压力计、液位计等)进行检查,确保性能符合要求。7.3 液压泵与原动机之间安装轴必须对正,同轴度应控制在 0.1mm以内。注意油泵、 马达的进口、出口和旋转方向,不得接反,马达泄油口应直接接回油箱。7.4 液压油管路密封必须可靠,不得漏气。7.5 液压油箱的安装前应仔细清洗,用压缩空气干燥后再用煤油检查焊缝质量。7.6 液压阀的安装方式应符合制造厂规定。要注意阀块的机能要符合设计要求;P:进油;T:回油A:出油 1;B:出油 2;机能形式如下:7.8 阀有联接螺栓的性能等级必须符合制造厂的要求,不得随意换。7.9 液压缸安装应牢固可靠,安装面和活塞杆的滑动面应保持足够的平行度和垂直度。8
16、、装配螺栓8.1 紧固时,宜采用呆扳手,不得使用打击法和超过螺栓许用应力。每个螺母下面不得使用1 个以上相同的垫圈,沉头螺钉拧紧后, 钉头应埋入机件内 , 不得外露。8.2 螺栓头、螺母与被连接件的接触应紧密,对接触面积和接触间隙有特殊要求的,尚应按技术规定要求进行检验。8.3 有预紧力要求的连接应按装配规定的预紧力进行预紧,可选用机械、液压拉伸法和加热法;钢制螺栓加热温度不得超过400。8.4 一般情况下,螺纹连接应有防松弹簧垫圈,对称多个螺栓拧紧方法应采用对称顺序逐步拧紧,条形连接件应从中间向两方向对称逐步拧紧。8.5 有锁紧要求的,拧紧后应按其技术规定锁紧;用双螺母锁紧时,薄螺母应装在厚
17、螺母之下;每个螺母下面不得用2 个相同垫圈。8.6 螺栓与螺母拧紧后 , 螺栓应露出螺母 1-2 个螺距;螺钉在紧固运动装置或维护时无须拆卸部件的场合,装配前螺丝上应加涂螺纹胶。8.7 紧定联接 : 锥端紧定螺丝的锥端和坑眼应均为90,紧定螺丝应对准坑眼拧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3 页 - - - - - - - - - 8.8 不锈钢、铜、铝等材质的螺栓装配时,应在螺纹部分涂抹润滑剂。8.9 有预紧力要求的螺栓连接,其预紧力可采用下列方法测
18、定:8.9.1 、应利用专门装配工具中的扭力扳手、电动或气动扳手等,直接测得数值。8.9.2 测量螺栓拧紧后伸长的长度Lm (图 1)应按下式计算:Lm=Ls+P0/CL式中 Lm 螺栓伸长后的长度( mm ) ; Ls 螺栓与被连接间隙为零时的原始长度(mm ) ; P0 预紧力为设计或技术文件中要求的值(N ) CL 螺栓刚度,可按 本规范附录十四的规定计算。图 1 伸长后的螺栓8.10 装配精制螺栓和高强度螺栓前,应按设计要求检验螺孔直径的尺寸和加工精度。8.11 高强螺栓在装配前,应按设计要求检查和处理被连接件的结合面;装配时,结合面应干燥,不得在雨中装配。8.12 高强螺栓及其紧固件
19、应配套使用。旋紧时,应分两次拧紧,初拧扭距值不得小于终拧扭距值的 30% ;终拧扭距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下式计算:M=K(P+ P)d 式中 M 终拧扭距值( Nm ) ; P设计预拉力( KN ) ;P预紧力损失值,宜为预拉力值的5% 10% (KN ) ; K扭距系数,可取0.11 0.15 ; d螺栓公称直径( mm )9 键的装配9.1 键的表面应无裂纹、浮锈、凹痕、条痕及毛刺,键和键槽的表面粗糙度、平面度和尺寸在装配前均应检验。9.2 普通平键、 导向键、薄型平键和半圆键, 两个侧面与键槽应紧密接触, 与轮毂键槽底面不接触。9.3 普通楔键和钩头楔键的上、 下面应与轴和轮毂的键槽底
20、面紧密接触。装配后其接触面积应不小于工作面积的 70% ,且不接触部分不得集中于一处;外露部分的长度应为斜面长度的10%-15% 。9.4 间隙配合的键(或花键)装配后,相对运动的零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9.5 现场配制的各种类型的键,均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装配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尺寸和精度。键用型钢的抗拉强度不应小于588N/mm2。10 销的装配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3 页 - - - - - - - - - 10.1 检查销的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装配工艺通用要求终版 2022 装配 工艺 通用 要求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