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诊名解问答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西诊名解问答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西诊名解问答 .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篇常见症状二 . 名词解释1发热2稽留热3弛张型4间歇热型5. 咳嗽6. 呼吸困难7. 心源性哮喘8. 发绀(又称紫绀) 9. 牵涉痛10. 心悸 11. 呕吐 12. 呕血 13. 腹泻 14. 便秘15. 黄疸16. 显微镜血尿17. 头痛 18. 眩晕19. 晕厥20. 意识障碍21. 咯血二 . 名词解释1.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2.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 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 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3.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 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 ,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4.指
2、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 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5.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6.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煽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7.重度呼吸困难。呼吸有哮鸣声,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底部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增快,有奔马律。此种呼吸困难称“心源性哮喘”。8.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9.来自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发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表区域的痛感,称牵涉痛。10.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
3、跳动的不适感觉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则感博动有力。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认为与心动过速、每次心搏出量大和心律失常有关。11.呕吐是胃或部分小肠的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12.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13.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14.是指排便频率减少,7 天内排便次数少于23 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结。15.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
4、体征。16.血尿轻症者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称为显微镜血尿。17.头痛是指额、顶、颞及枕部的疼痛。18.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有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19.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21. 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从口腔排体外第二篇问诊二 . 名词解释1. 问诊2. 现病史3. 主诉4. 既往史5. 系统回顾6. 婚姻史7. 家族史二 . 名词解释1. 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吏等资料的过程。2. 病人感受最主要的痛苦(症状或
5、体征)及经过的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主要原因。3. 病史中的主体部分.记述患者从开始发病到就诊时疾病发生、发展、演变及诊治的全过程。4. 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经患过的疾病(包括各种传染病)、外伤手术、预防注射、过敏、特别是与现病有密切关系的疾病。5. 避免在问诊过程中患者或医生所忽略或遗漏的除现病以外的其他各系统的疾病而设立的问诊内容。6. 包括未婚或已婚,结婚年龄,对方健康状况、性生活情况、夫妻关系等。7. 家族史包括患者父母与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与疾病情况;有无与患者同样的疾病;有无与遗传有关的疾病等。第三篇检体诊断二 . 名词解释l. 体格检查2. 视诊 3. 触诊 4. 浅部触
6、诊法5. 深部滑行触诊法6. 双手触诊法7. 深压触诊法8. 冲击触诊法9. 叩诊 10.间接叩诊法11.直接叩诊法 12.听诊 13.嗅诊二 . 名词解释1. 体格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传统的检查器具来了解机体健康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其目的是收集患者有关健康的正确资料。2. 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3. 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4. 浅部触诊法:是以一手轻放于被检查的部位,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调动作,轻柔的进行滑动触摸。5. 深部滑行触诊法:检查者以并拢的2、 3、4 指端,逐渐触向腹腔的脏器或包块,并在其上作上下左右滑
7、动触摸;如为肠管或条索状包块,则需作于长轴相垂直方向的滑动触诊。6. 双手触诊法:将左手置于被检查脏器或包块的后部,并将被检查部位或脏器向右手方向推动,此除可发挥固定作用外,同时又可使被检查的脏器或包块更接近体表,有助于右手的触诊。7. 深压触诊法:以拇指或并拢的2 3 个手指逐渐深压以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如阑尾压痛点和胆囊压痛点等。8. 冲击触诊法:又称浮沉触诊法。以34 个并拢的手指取700 一 900 角,置于腹壁上拟检查的相应部位,作数次急速而较有力的冲击动作,此时指端下可有腹腔脏器浮沉的感觉。9. 叩诊:是用手指叩击身体某部表面,使之振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
8、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10.间接叩诊法:检查者以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于体表接触,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11.直接叩诊法:以右手中间3 指的掌面或指端直接拍击或叩击被检查的部位,借拍击或叩击所产生的反响和指下的振动感来判断病变的情况。12.听诊:是以听觉听取发自机体各部的声音,并判断其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技术。13.嗅诊:是以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一般检查二 . 名词解释1. 自主体位2. 被动
9、体位3. 强迫体位4. 辗转体位5. 强迫停立位6. 蜘蛛痣7. 玫瑰疹8. 角弓反张位9. 满月面容10.二尖瓣面容11.肝掌二 . 名词解释l. 自主体位: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2. 被动体位:被动体患者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身体的位置。3. 强迫体位:患者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特殊的体位。4. 辗转体位:患者辗转反侧,坐卧不安。5. 强迫停立位:在步行时心前区疼痛突然发作,患者常被迫立刻站立,并以右手按抚心前部位,待症状稍缓解后,才继续行走。6.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7. 玫瑰疹:是一种鲜红色的圆形斑疹,直径23mm ,因病灶周围血管扩张所致,检查
10、时拉紧附近皮肤或以手指按压可使皮疹消退,松开后又复出现,多出现于胸腹部。8. 角弓反张位:患者颈及脊背肌肉强直,出现头向后仰,胸腹前凸,背过伸,躯干呈弓形。9. 满月面容: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小须。见于Cushing 综合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患者。10.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11.肝掌: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肝掌。头部及其器官检查二 . 名词解释1. 方颅2. 落日现象3、Kayser Fleischer 环 4. 集合反射5. 酒渣鼻6. 鼻翼扇动7. 麻疹粘膜斑8. 镜面舌9. 草莓舌10
11、. 眼球震颤二 . 名词解释1.方颅;前额左右突出,头顶平坦呈方形,见于小儿佝偻病或先天性梅毒。2.落日现象:额、顶、颞及枕部突出膨大呈圆形,颈部静脉充盈,对比之下颜面很小。由于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形成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特殊表情,称落日现象,见于脑积水。3.Kayser Flelscher 环:角膜边缘出现黄色或棕褐色的色素环,环的外缘较清晰,内缘较模糊,称Kayser-Fleischer环,是铜代谢障碍的结果,见于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4.集合反射:嘱病人注视lm 以外的目标(通常是检查者的示指尖),然后将目标迅速移近眼球(距眼球约10Cm 处),正常人此时可见双眼内聚,瞳孔缩小
12、,称为集合反射。5.酒渣鼻:鼻尖和鼻翼处皮肤发红,并有毛细血管扩张和组织肥厚,称酒渣鼻。6.鼻翼扇动:吸气时鼻孑L 开大,呼气时鼻孔回缩,见于伴有呼吸困难的高热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和心源性哮喘发作时。7.麻疹粘膜斑:在相当于第二磨牙的颊粘膜处出现帽针头大小的白色斑点,为麻疹的早期特征。8.镜面舌:亦称光滑舌,舌头萎缩,舌体较小,舌面光滑呈粉红色或红色,见于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及慢性萎缩性胃炎。9.草莓舌:舌乳头肿胀、发红类似草莓,见于猩红热或长期发热的病人。10.眼球震颤:双侧眼球发生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称为眼球震颤。颈部检查二 . 名词解释1. 颈静脉怒张2. Oli
13、ver 征 3. 颈后三角4. 颈前三角5. 肝颈静脉回流征二 . 名词解释1. 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见充盈,充盈的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 以内。若取300 450 的半卧位时颈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称为颈静脉怒张。2. 主动脉弓动脉瘤时,由于心脏收缩时瘤体膨大将气管压向后下,因而每随心脏搏动可以触到气管的向下曳动,称为Oliver 征。3. 颈后三角为胸锁乳突肌的后缘、锁骨上缘与斜方肌前缘之间的区域。4. 颈前三角为胸锁乳突肌的内缘、下颌骨下缘与前正中线之间的区域。5. 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加明显,称为肝颈静脉
14、回流征阳性。肺部检查二名词解释1.Louis 角 2.三凹症3.鸡胸 4.肋膈沟5.扁平胸6.桶状胸7.间停呼吸8.潮式呼吸9.Kussmaul 呼吸10.语音震颤11.胸膜摩檫感12.管状呼吸音13. 漏斗胸 14. 佝偻病串珠15.胸式呼吸16. 支气管语音17.腹式呼吸18. 捻发音 19.Traubes 鼓音区20. 干哕音二、名词解释:1. Louis角:是胸骨体与胸骨柄连接处的突起,与第二前肋骨连接,为计数肋骨顺序标志。2三凹症:吸气性呼吸困难时用力吸气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3鸡胸:胸廓的上下径较短,前后径比左右径稍长,胸骨下端前突,见于佝偻病。4肋膈沟:胸部前下肋骨
15、外翻,自胸骨剑突沿膈肌处向内凹陷,形成一带状沟。5扁平胸:胸廓前后径短于左右径的一半。6桶状胸:胸廓前后径等于左右径,呈圆桶状。7间停呼吸:指呼吸节律改变,在正常呼吸数次数次后暂停一段时再出现呼吸, 周而复始。提示呼吸中枢功能严重障碍。8潮式呼吸:指呼吸节律由浅慢变深快再由深快变浅慢, 重复的周期性呼吸。9 Kussmaul 呼吸:见于尿毒症,酮症酸中毒等10 语音震颤:被检查者发自声门的语音产生声波振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至胸壁,可用手感知。11胸膜摩檫感:胸膜炎时,呼吸时两层胸膜互相摩擦,触诊时有如皮革互相摩擦的感觉,称为胸膜摩檫感。12 管状呼吸音:指在正常肺泡呼吸音的部位听到了支气管
16、呼吸音,则为管状呼吸音13.漏斗胸:胸骨剑突处显著内陷,形似漏斗,称漏斗胸。见于佝偻病患儿。14.佝偻病串珠:在胸骨两侧各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的球形突起,形成串珠状,因发生于佝偻病患儿,故称佝偻病串珠。15.胸式呼吸:成年女性在呼吸时以肋间肌的运动为主,表现为胸廓的运动幅度较大,称为胸式呼吸。16.支气管语音:当肺组织发生实变时,病变部位的语音共振强度和清晰度均增加,称为支气管语音。常同时伴有语音震颤增强、叩诊浊音和听及管样呼吸音。17.腹式呼吸:正常男性和儿童呼吸时以膈肌的运动为主,表现为胸廓的下部和上腹部的运动幅度较大,称为腹式呼吸。18.捻发音:一种极细而均匀一致的湿罗音,多在吸气的终末听
17、及,颇似在耳边用手指捻搓一束头发时所发出的声音,故名捻发音。是细支气管和肺泡壁因分泌物存在而互相粘着陷闭,当吸气时被气流冲开重新充气所发出的高调的细小爆裂音。19.Traubes 鼓音区:正常胸部叩诊为清音,在左侧腋前线下方因有胃泡的存在,叩诊呈鼓音,称为Traubes 鼓音区。20.干罗音 :是指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心血管检查二 . 名词解释1.心尖搏动2.负性心尖搏动3. 震颤4.心包摩擦感5.主动脉型心6. 二尖瓣型心7. 钟摆律8. 奔马律9. 心音分裂10. 开瓣音11.心包叩击音12.心脏杂音13. 额外心音
18、14. 水冲脉15. 奇脉16. 交替脉17.毛细血管搏动征18.Duroziez 双重杂音二 . 名词解释1.心脏收缩时,心尖冲击心前区胸壁对应部位,使局部肋间组织向外搏动。2.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见于粘连性心包炎。3.是指用于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小振动,又称猫喘,为器质性心血管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4当心包膜发生炎症时,由于心包膜表面粗糙,在心脏搏动时两层粗糙的心包膜互相摩擦产生振动,传至胸壁,可在心前区触及的一种连续振动感。5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性心脏病时均导致左心室肥大,心浊音界改变为心左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加深近似直角,使心浊音界呈靴形,也称主动脉型心。6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及肺
19、动脉扩大,胸骨左缘第2、 3 肋间心浊音界向外扩大,心腰饱满或膨出,心浊音界如梨形。7心肌严重受损时,第一心音失去原有的低钝性质,而与第二心音相似,且多有心率增快,舒张期缩短,几与收缩期相等,极似钟摆之“dida”声,称为钟摆律。8由出现在S2之后的病理性S3 或 S4,与原有的S1、S2 组成的节律,在心率加快时(100/min),极似马奔跑时的蹄声,故称奔马律。9因左右心室活动较正常不同步的时距明显加大,听诊时出现个心音分成两个部分的现象,称为心音分裂。10 二尖瓣狭窄时的心室舒张早期,血液自左心房迅速流入左心室,房室瓣开放突然停止而产生振动,于是在S1 之后出现一个高调清脆的附加音,叫开
20、瓣音,也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l1指缩窄性心包炎时,在S2 之后的0.1s 出现的一个较响的短促声音。是由于心室舒张期快速充盈阶段受到心包缩窄的阻碍而被迫骤然停止使心室壁振动而致。12 是指除心音和额外心音之外,由心室壁、瓣膜或血管壁振动产生的异常声音。13 指在原有心音之外,额外出现的病理性附加心音。14脉搏骤起骤落,有如潮水冲涌,故名水冲脉。是由于脉压增大所致。15是指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的现象。16是一种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多因心肌受损,心室收缩强弱交替所致。17用手指轻压患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患者口唇粘膜,引起红、白交替的节律性微血管搏动现象。是由于脉压增大所致。1
21、8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股动脉上,稍加压力,即可听到收缩期与舒张期皆可出现,不连续的双重杂音,称Doroziez 双重杂音,是由于脉压增大所致。腹部检查二. 名词解释1.腹部膨隆2.舟状腹3.板状腹4.胃型和肠型5.Gery Turner 征6.海蛇神头(水母头 ) 7. 肝颈静脉回流征8.肝震颤9.Murphy 征 10. 液波震颤11.移动性浊音12.Courvoisier征13. 胃泡鼓音区14.尺压试验15.肠鸣音二. 名词解释1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至耻骨的水平面,外观呈凸起状,称腹部膨隆,可因生理状况如肥胖、妊娠或病理状况如腹水、巨大肿瘤等引起。2平卧时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
22、嵴和耻骨联合显露,腹外形呈舟状,称舟状腹。3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4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可显出各自的轮廓,称胃型或肠型。5左腰部皮肤呈蓝色,为血液自腹膜后间隙渗透到侧腹壁的皮下所致。可见于急性出血性胰腺炎。6门脉高压显著时,于脐部可见到一簇曲张静脉向四周放射,如水母头状,又称海蛇神头。7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静脉怒张更加明显,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8用浮沉触诊法中当,手指压下时,如感到一种微细的震动感,称为肝震颤,可见于肝包虫病。9以左手拇指腹在胆囊点处
23、用力按压腹壁,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如吸气过程中因疼痛而致吸气中止称Murphy 征阳性,见于急性胆囊炎。10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如贴于腹壁的手掌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称液波震颤,又称波动感。11.移动性浊音是指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现象,是发现有无腹腔积液的重要检查方法。12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阻塞,而发生黄疸逐渐加深,胆囊显著肿大且无压痛,称为Courvoisier征。13胃泡鼓音区即Traube 区,位于左前胸下部肋缘以上,叩诊呈半圆形,为胃内穹窿含气而形成。14用以鉴别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的一种试验。方法是让患者仰卧,用一硬尺横置于腹壁上,检查者两手将尺下压如为卵巢囊肿,则腹主
24、动脉搏动可经囊肿传至硬尺,使硬尺发生节奏性跳,若为腹水则无此跳动。15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称为肠鸣音。脊柱与四肢检查二. 名词解释1匙状甲2杵状指3膝外翻4膝内翻5足内、外翻6平跖足7 腱鞘囊肿二. 名词解释1匙状甲又称反甲,表现为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干、脆、有条纹。多见于缺铁性贫血等。2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称为杵状指或鼓槌状指。3双膝关节靠近时,两小腿斜向外方呈“X”形弯曲,使两脚的内踝分离,称为膝外翻或“X”形腿畸形。4双脚内踝部靠拢时两膝部因两侧胫骨向外侧弯曲而呈“O”型,称膝内翻或“O”形腿畸形。5足掌部
25、活动受限呈固定性内翻、内收畸形,称为足内翻;足掌部呈固定性外翻,外展,称足外翻。足内、外翻多见于先天性畸形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6足底变平,直立时足底中部内侧也能着地,称平跖足或甲板脚,多为先天性异常。7腱鞘囊肿多发生在腕关节背面或桡侧,为圆形无痛性隆起,触之韧,推之可沿肌腱的垂直方向稍微移动。神经系统检查二. 名词解释1瘫痪2 偏瘫3单瘫4截瘫5交叉瘫6肌力7肌张力8 肌张力增加9肌张力减弱10震颤11舞蹈样运动12手足徐动13摸空症14共济失调15不随意运动16复合感觉17浅反射18深反射19肱二头肌反射20肱三头肌反射21 病理反射22Babinski征 23 阵挛二. 名词解释1随意运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西诊名解问答 2022 年西诊名解 问答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